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關閉
來自新竹縣的青年志工團隊近日參訪「腦性麻痺基金會」,展開一場聚焦障礙者就業培力與賦權實踐的志願服務交流活動。透過現場觀摩、體驗式協作與座談對話,志工們深入了解基金會如何融合AI科技、職務再設計及企業志工協作,發展出以「尊重、參與、共融」為核心理念的支持性服務模式。 「同行」 非替代:服務障礙者理念引發深刻共鳴 基金會執行長何麗梅於活動中表示:「我們不是要改變誰,而是與他們同行。」她強調,志願服務是一項高度自治的工作,並說明基金會所推動的服務與就業方案,並非讓障礙者依賴資源,而是營造條件,協助他們在可控步調中主動參與、培養能力、建立自我價值。 以「摺紙盒做公益」 串聯身障就業與社會企業合作 社會企業日日好食股份有限公司也參與這次合作,特別開發減糖產品禮盒,並設計出適合智能障礙者使用的輔具與摺盒流程。日日好食創辦人麥育瑋說:「這樣的模式令人驚艷!透過模組化、高安全性的工作設計,讓參與者有機會投入禮盒包裝、生產等實作流程,可培養自信與職場參與感,落實生產與公益並行的友善職場願景。」 AI技能融入遠距工作訓練 青年志工扮數位陪伴教練 基金會亦與「蜂湧數位商店」合作推動數位工作培力計畫,由青年企業志工擔任陪伴教練,協助腦麻與肢體障礙者學習操作AI圖像產生工具、簡易文案撰寫與社群貼文編排等數位任務。該計畫強調可及性與彈性,讓學員能在熟悉且安全的環境中逐步建立遠距工作技能,提升生活自主性與數位參與能力。 實踐CRPD核心精神 青年志工深獲啟發 此次參訪行動讓青年志工實地體會「支援不等於取代,陪伴就是賦權」的服務信念。多位志工表示,活動讓他們重新反思「幫助」的真正意涵,也深化對《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中「選擇權」、「參與權」與「合理調整」等價值的理解。 蜂湧數位商店青年志工黃筱妍提到:「一開始很害怕自己會幫不上忙,後來才發現,其實他們最需要的是有人願意耐心的陪伴與教導。希望透過科技,腦麻與肢體障礙者能夠建立與社會連接的橋樑。」未來,他們期許能將此次體驗轉化為具體行動,於各自的服務場域中持續落實共融與尊重的理念。
2025年5月29日,值此端午佳節前夕,新北市中小學家長協會板土區總會在張立菁總會長的帶領下,號召多家愛心企業與熱心人士共同響應「關懷守護兒少 端午溫暖過節」公益行動,透過募集助學金(圖書禮券)與民生物資,親自將愛心送至兩處關懷兒少的小衛星服務據點,讓弱勢學童在節日中感受到社會滿滿的溫情與支持。 本次活動由新北市中小學家長協會板土區總會主辦,並獲得多方響應,包括新北家協余定澤、劉炳煌、梁子緒3位理事長,周秀婷、粘舜權2位總會長,潘文秀總召、多所學校的家長會長,以及板橋家協、道德慈善會、瀚崴國際事業葉瀚謙董事長、鮮太王食品田毓平總經理等單位,共同協力完成募集與配送任務。 此次募集的愛心物資包含日常生活用品、食品與圖書禮券,並於當天由主辦與協辦單位代表親自送往台北基督教台灣貴格會清水教會與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基督教信義會明穗教會,作為他們小衛星服務據點的支援資源。 張立菁總會長表示:「在端午節這樣團圓與關懷的日子裡,我們希望不讓任何一位孩子被遺忘。透過社會力量的集結,不只送出物資,更傳遞希望與溫暖,讓愛在社區間持續流動。」 未來,板土區總會也將持續結合更多社會資源,推動教育與社會服務的深耕工作,讓「助人」成為家長會文化的重要一環,落實「家庭、學校、社區」三方連結的正向循環。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113年全國志願服務業務成果統計,目前全國志工中約有七成為女性。為了讓更多男性也能加入志工的行列,桃園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特別在5月20日舉辦「舊物新生—臺灣燈會志工背心再利用工作坊」,邀請男性志工親手改造台灣燈會期間所使用的退役志工背心,將其重新設計為實用生活小物。透過實作體驗,結合環保理念與資源再利用,翻轉大眾對志工性別角色的既定印象,為志願服務注入多元與創新的能量。 社區攜手合作 裁縫班傳授技藝 此次活動與桃園市八德區明仁社區發展協會裁縫班合作,邀請來自各行各業的男性志工參與,挑戰縫紉機操作與手作技巧。現場由資深裁縫老師莊木金親自指導,從背心拆解、布料剪裁、熨燙到縫製,逐步帶領參與者完成束口袋及小提袋等實用小物。明仁社區裁縫班的志工也化身助教,分組進行示範與協助,讓每位參與者都能實際掌握基本縫紉技術。 明仁社區裁縫班平時即致力於二手衣物再製,將回收布料製作成包包、帽子等實用物品並進行義賣,推動社區內的資源循環與永續利用,此次與志願服務活動結合,更進一步落實環保與公益的雙重目標。 舊物重生展現志工多元價值 性別不再是限制 本次工作坊以「臺灣燈會志工背心再利用」為主題,預計完成250份限量束口袋及小提袋,每一件成品皆承載著志工的巧思與心意,也象徵對永續精神的實踐。透過動手創作,讓參與者體會到志願服務的不同形式與內涵,不僅是服務他人,也能透過創造與行動發揮正向影響力。 桃園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主任詹尹州表示,透過這場以男性為主體的手作工作坊,希望能鼓勵更多男性了解志願服務的多樣性,突破「志工等於照顧服務」的刻板印象,勇於踏出參與的第一步。他強調:「志願服務不只是付出與照顧,也可以是創造與連結的過程,鼓勵更多男性認識志願服務的多元性,並跨出參與的第一步,成為推動社會向前的重要力量。」 未來,桃園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也將持續推動更多結合創新及多元參與的志願服務活動,讓更多市民無論性別、年齡或背景,都能在志願服務中找到實踐自我價值的舞台。
來自宜蘭偏鄉的 南澳國小U12籃球隊,在台北新起扶輪社和夢想家基金會 的共同支持下,展開一場結合藝術與職業籃球的感官盛宴。 南澳國小位於宜蘭偏鄉,全校不到百人,以泰雅族學生為主,籃球隊屢次奪得全國與國際賽冠軍,成績亮眼。從欣賞草間彌生的藝術特展,到觀賞 台北台新戰神對戰 福爾摩沙夢想家 的職籃賽事,這群懷抱夢想的小球員用汗水與笑容,感受了一場屬於未來的冒險。 這場名為「 #ArtforTomorrow:希望的種子」的活動,由國際扶輪3481地區第三分區 新起扶輪社發起,盼透過藝術與運動兩大主軸,為偏鄉孩子拓展視野、點燃夢想。「偏鄉的孩子有豐沛的生命力與創造力,他們需要的是視野與眼界的拓展。看見,就是發現,就是想像未來無限的可能性。」活動發起人、國際扶輪3481地區第三分區助理總監許嫺音語帶感動地表示,「這不只是一次北上的活動,更是一扇通往未來的窗口。」 活動一早,小球員們抵達台北教育大學美術館,踏入了草間彌生迷幻而自由的藝術世界。他們好奇地張望、聆聽、討論,在一幅幅充滿色彩與能量的作品中,看見了不同於球場的世界。南澳國小王老師則表示:「非常感動有這樣的機會,讓孩子們提升視野,發展更多可能性。參觀草間彌生的展覽,讓孩子們理解,原來在體育之外,還有一個遼闊又自由的世界。我想這樣的經驗,也會回過頭來影響我在教學上的多元教育發展方向。」 午後,孩子們來到和平籃球館,全場感受職業籃球的震撼氣氛。他們穿著整齊制服,每一個笑容都閃耀著夢想的光芒。當比賽正式開打,孩子們隨著場上的節奏歡呼、鼓掌,眼神裡寫滿了熱血與渴望。 王老師也不忘鼓勵小球員們:「如果以後你們要繼續走籃球的路,這就是你們可能會體驗的世界。你們現在看到的,不只是比賽,而是一種生活的樣貌。」 夢想家基金會的許小姐表示:「我們一直關注孩子們的體育發展,不論是捐贈球鞋,或是在中部深耕校園巡迴,這次與南澳的合作讓我們更確信,只要資源能夠到位,孩子們的潛力是無可限量的。」 新起扶輪社社長陳威全補充道:「我自己是籃球迷,看到這群小朋友熱血的模樣,真的非常感動。我相信今天的經歷,會在他們心中種下一顆永遠不會熄滅的夢想火種。」 這不只是一場活動,更是一段起點。透過「Art for Tomorrow」的精神,新起扶輪社攜手企業與基金會,以實際行動點燃偏鄉孩子的希望之光。讓這群小小夢想家,看見世界的寬廣,想像未來的可能。因為——希望的種子,就是夢想的開始。
「連線-共好-發聲」2024年台灣新住民Podcast嘉年華成功舉辦:跨界合作展現融合力量 「連線-共好-發聲」2024年台灣新住民Podcast嘉年華於日前圓滿落幕,活動匯聚多方資源與力量,彰顯新住民群體在台灣社會中的多元價值。桃園市婦幼發展局杜慈容局長與移民署蘇慧雯主任特別出席,展現對新住民事務的高度關注與支持。活動同時邀請輔仁大學宗教系鄭印君老師與社工系劉香蘭老師、蜂湧數位社會企業詹尹州營運長致詞,象徵學界與產界在社群間的深度合作。 首次Podcast錄製:新住民的聲音有了舞台 【我們第一次錄Podcast】主題活動成為嘉年華亮點之一。新事服務中心、新莊社大、賽珍珠基金會與武氏仁團隊代表分別錄製內容,分享新住民的真實生活與融入台灣的心路歷程。這些故事不僅觸動人心,也為新住民社群提供了一個勇敢發聲的平台。 新二代財務知能團體成果分享 活動中,由輔大社工系林桂碧老師、新住民事務科宇軒科長與社工系劉一龍老師帶領的團隊,聚焦新二代的財務知能培養成果。透過實證研究,展示如何以教育強化新二代的財務管理能力,為他們在台灣社會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新住民MV大賽:創意與文化的交響曲 第一屆【新住民MV大賽】成果令人耳目一新,最終由來自泰國的吳榕瑄奪得最佳女主角,她與輔大社工所許嘉哲(哈潑社工團隊)攜手創作的影片,以輕快手法呈現泰國與台灣在飲食與交通文化上的差異,獲得評審一致青睞。本次MV製作全程由輔大社工實習團隊協助,展現新住民與在地學生之間的跨文化合作魅力。 實習與Podcast成果揭曉 輔仁大學哈潑團隊於嘉年華中發表兩年的實習成果,聚焦移民社工實習生的經驗與反思。實習生藉由分享,揭示了移民社工工作的挑戰與深度,為未來相關實務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同時,感謝長期支持的講師吳振南、詹尹州與楊韋萍老師,以及MV工作坊幕後評審的專業指導。 攜手創新住民融入新篇章 本次嘉年華的成功舉辦,充分展現了政府、學界與民間團體間的緊密合作。未來,期待透過更多元的平台與活動,支持新住民在台灣的發展,攜手打造一個更融合、更具活力的社會。
A12 藝術空間
蜂湧數位商店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