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自動駕駛」新聞搜尋結果, 共 279 篇 ,以下為 193 - 216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長庚大學與鴻海共育AI人才 企業提供百萬獎學金

人工智慧(AI)勢不可擋,產業求才若渴。長庚大學智慧運算學院與鴻海科技集團攜手育才,4月26日舉辦「AI獎學金計畫產學合作」簽約儀式暨實習說明會。這項計畫除了提供百萬獎學金外,更有就業保證,希望以專業課程學習和企業實習訓練,培育高端AI人才,推動臺灣AI產業持續茁壯。 簽約儀式在長庚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舉行,雙方由湯明哲校長與夏國安人資長代表締約。湯校長致詞時表示,未來人人都需要具備AI智能,不只要與AI共存,更要有靈活運用AI技術的能力;期待透過此產學合作,培育更多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人工智慧專業人才,為台灣的AI產業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夏國安人資長表示,AI作為鴻海「3+3」戰略的重要一環,集團需要非常多靈活跨界、多元思考的人才,很高興有機會和長庚大學進行產學合作,期待透過這項計畫,共同為臺灣的AI人才培育做出更多的貢獻。 湯明哲校長(右二)認為新世代的人才需要有運用AI技術的能力,更顯產學合作育才的重要性。 近年來,AI技術有突破性的發展,包括物像辨識、自動駕駛,以及近期ChatGPT的迅速竄紅,對於產業和社會的影響日益顯著。有鑑於各產業AI人才缺口急速擴張、國內外相關專業人員養成供不應求,長庚大學積極培養新世代各領域人才的數位力,2020年起全校大一新生不分科系均必修「人工智慧概論」,並且於2022年成立台灣首座經教育部核定、深耕AI科學教育及研究的「智慧運算學院」,以培育國際頂尖智慧應用人才。 智慧運算學院首任院長聘請原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爾灣校區計算機學系的林桂傑教授,另挖角台大、清大等國立大學教師,以及多位畢業於美國頂尖名校的學者,師資陣容堅強。同時設計靈活課程、英語教學環境及多文化跨國交流訪學,聘任國外學者在校或遠距授課且成立聯合研究團隊,鼓勵學生與國際教師直接對話,也積極安排學生出國交換實習,落實「國際生活化」教育環境。 智慧運算學院指出,鴻海科技集團為全球知名科技企業,早於2018年成立「鴻海研究院」,致力推動科技研發創新,包括人工智慧、半導體、資通安全、量子計算等領域的研究與應用。雙方深刻體認到培養優秀AI人才對台灣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決定攜手合作獎學金計畫。 夏國安人資長(左二)表示企業需要跨界人才,期待與長庚大學產學合作。 透過這項計畫,獲選學生將於長庚大學人工智慧學系攻讀碩士學位,第一年在校修課,接受系上優良教學資源,建立對AI科學與工程的專業能力。第二年前往鴻海實習,實際參與企業專案,深入探討AI於產業的實際運用,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爲實務經驗。鴻海更提供高達每人新台幣100萬元的優渥全額獎學金,保障通過實習考核之獲獎學生畢業後進入集團服務兩年。 簽約儀式後,智慧運算學院接續辦理實習暨獎學金說明會,由林桂傑院長親自介紹計畫內容、學院師資與教學資源,並分享AI產業應用發展趨勢等,吸引眾多對人工智慧學系有興趣的學生與家長出席,就獎學金申請、課程規劃、實習機會等相關議題提問,現場氛圍熱烈。 長庚大學與鴻海科技集團簽約,與會貴賓與師生合影。  

文章來源 : 長庚大學秘書室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9953 加入收藏 :
加大研發和資源投入,長電科技佈局未來市場發展

2023年第一季度財務要點: 一季度實現收入為人民幣58.6億元。 一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現金人民幣12.3億元,一季度扣除資產投資淨支出人民幣8.1億元,自由現金流達人民幣4.2億元。 一季度淨利潤為人民幣1.1億元,實現每股收益人民幣0.06元。 上海2023年4月25日 /美通社/ -- 今日,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製造和技術服務提供商長電科技(600584.SH)公佈了2023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財報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58.6億元,淨利潤1.1億元。 2022年下半年以來,消費電子需求疲軟,芯片行業庫存高,企業面臨的市場壓力加劇。為積極有效應對市場變化,長電科技面向高性能、先進封裝技術和需求持續增長的汽車電子、工業電子及高性能計算等領域不斷投入,為新一輪應用需求增長做好準備。 長電科技近年來重點發展並已實現大規模生產的系統級(SiP)、晶圓級和2.5D/3D等先進封裝技術,今年一季度相關收入在公司營收中占比持續超過六成,成為公司經營發展的「壓艙石」。長電科技2022年度研發投入人民幣13.13億元,同比增長10.7%;今年一季度研發投入人民幣3.1億元,占收入5.3%。公司在Chiplet技術領域取得新突破,超大尺寸高密度扇出型倒裝技術實現業界領先的多元異構芯片倒裝的102mm x 102mm超高密度封裝集成,並可提供從設計到生產的全套交鑰匙服務,為高性能計算應用提供卓越的微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在汽車電子領域,公司加速高可靠性標準的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相關的先進封裝技術研發,以及新一代功率器件模組等產品的開發,提升先進技術與服務的差異化核心競爭力並在工廠端落實。2023年一季度,汽車電子營收持續增長,同比上升144%。2023年,長電科技將保持資本支出總額的合理增長,在產能擴充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積極擴大公司用於研發、基建、技改及工廠自動化的投資。 長電科技董事、首席執行長鄭力先生表示:「多重因素的疊加造成了半導體市場景氣度持續低迷。雖然短期業績承壓,長電科技將堅持推動國際國內雙循環的發展戰略,加大前沿技術和資源投入,重點聚焦汽車電子芯片、Chiplet多樣化解決方案等更高水平的封裝技術,進行前瞻性基建、研發及戰略產能佈局,加速推進以智能化解決方案為核心的產品開發機制和市場推廣機制,挖掘更具有未來發展潛力的市場需求,為全球客戶提供更高品質的生產技術服務。」 點擊查看:《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 關於長電科技 長電科技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製造和技術服務提供商,提供全方位的芯片成品製造一站式服務,包括集成電路的系統集成、設計仿真、技術開發、產品認證、晶圓中測、晶圓級中道封裝測試、系統級封裝測試、芯片成品測試並可向世界各地的半導體客戶提供直運服務。 通過高集成度的晶圓級封裝(WLP)、2.5D/3D封裝、系統級封裝(SiP)、高性能倒裝芯片封裝和先進的引線鍵合技術,長電科技的產品、服務和技術涵蓋了主流集成電路系統應用,包括網絡通訊、移動終端、高性能計算、車載電子、大數據存儲、人工智能與物聯網、工業智造等領域。長電科技在中國、韓國和新加坡設有六大生產基地和兩大研發中心,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業務機構,可與全球客戶進行緊密的技術合作並提供高效的產業鏈支持。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260 加入收藏 :
商湯絕影近30款合作量產車型亮相上海車展 首發6大智能車艙新品

上海2023年4月20日 /美通社/ -- 2023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隆重舉辦,本屆車展主題為「擁抱汽車行業新時代」,聚焦科技浪潮下汽車產業的創新變革。商湯絕影攜「駕、艙、雲」三位一體的產品體系第三次亮相上海車展,不僅展現了全棧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更於行業首發6大智能車艙新品,以極智感知能力打造未來車艙體驗。同時,本屆車展中還有近30款與商湯絕影合作量產的車型亮相,突顯商湯絕影作為業內少有兼具自動駕駛和智能車艙能力的供應商,行業領先地位。 商湯絕影攜「駕、艙、雲」三位一體的產品體系第三次亮相上海車展 當前,通用人工智能(AGI)掀起了新的研究範式,也將重塑智能汽車的研發體系,創造更多全新可能性。作為AI領域的創新代表,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絕影智能汽車事業群總裁王曉剛獲邀出席國際汽車關鍵技術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他提到,智能汽車是AGI實現閉環的理想場景,希望車和AI模型之間產生更多有效互動,完成從人到車到AI模型的互動閉環,讓通用人工智能帶來更好的駕乘體驗,解鎖無限的想像空間。 近30款合作量產車型亮相,絕影高效助力車企智能化落地 2022年,絕影智能駕駛和智能車艙產品完成了27款車型的適配和量產交付,新增汽車定點數估計超過800萬台,覆蓋30多家車企的80多款車型。本屆車展上亦有近30款搭載絕影產品的合作車型展出。通過與合作夥伴共同發掘車載感知數據的價值,絕影致力於將商湯智慧產業生態向智能汽車服務輸出,實現與汽車產業和生態共生共贏。 在智能駕駛領域,商湯絕影是國內率先服務車企量產L2+功能的Tier-1技術供應商,已與廣汽、哪吒等多家領先車企達成合作。車展現場,商湯絕影展台展示了搭載絕影量產智能駕駛的廣汽埃安AION LX Plus,通過穩定的環視BEV感知能力和強大的通用目標感知能力,絕影助力該車型實現了高速NDA輔助駕駛功能,可完成眾多高難度的感知任務。未來,城市場景也將進一步實現拓展與覆蓋。此外,搭載商湯絕影全棧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哪吒S量產車型也在車展期間亮相。商湯絕影全棧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將為消費者帶來安全可靠、高效舒適的高速領航輔助駕駛體驗。 在智能車艙領域,商湯絕影致以極智感知能力,帶來高安全、智交互、個性化的駕乘體驗。絕影此次展出的蔚來ES7支持駕駛員疲勞狀態實時提醒、Face ID、兒童遺忘檢測系統(CPD -Child Presence Detection)等乘員感知技術,並通過領先的視覺AI技術將長尾場景下駕駛員注意力檢測提示準確率提升53%,將小眼睛用戶、睜閉眼及逆光等複雜場景下的準確率提升47%。絕影還助力實現了基於方向盤管柱位置的感知能力,實時感知效果不受方向盤轉動、位置變化影響。這些功能也同樣應用於基於蔚來NT2.0平台的ET7等車型,未來還將延伸至蔚來更多核心車型中。 商湯絕影還助力本次車展的重磅新車極氪X設計了行業首個智能B柱交互系統,讓用戶可以無感進入,輕鬆解鎖和落鎖車輛。在本屆車展亮相的東風猛士917,廣汽傳祺E9、影酷以及M8宗師等車型,也會搭載商湯絕影駕駛員感知和乘員感知的多項功能。高合HiPhi與絕影智能車艙的多項先進功能進行了合作,將智能溫馨的駕乘體驗帶給駕駛員和乘客。上市即熱銷的長安逸達亦搭載了絕影健康檢測產品,可在不到半分鐘內檢測出車艙乘員的多項健康指標,帶來車載健康管理新體驗。 車展期間,商湯絕影還與中國汽車電子行業龍頭企業航盛電子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領域的技術和優勢,共同研發出更加智能化和高效的解決方案,推進技術的應用和商業價值的提升。 首發6大智能車艙新功能,AI大模型打造「第三生活空間」 融合視覺、語音和自然語言理解的多模態交互,正在引領智能車艙的創新。商湯全新推出的「商湯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體系擁有語言大模型以及數字人等多種生成式AI能力,可為車艙提供更智能和人性化的多模態人車交互體驗。在絕影展台,與商湯大模型體系深度融合的絕影未來展示艙升級亮相,重構未來車艙體驗,打造真正的智能化「第三生活空間」。 當體驗嘉賓來到絕影未來展示艙前,商湯AI數字人會主動問候並引導嘉賓落座。在展示艙內,商湯語言大模型「商量SenseChat」與AI數字人會和嘉賓交流互動,並根據體驗者屬性推薦個性化的體驗內容,例如感知到兒童時會自動推薦兒童模式。商量SenseChat還支持郵件模式,會自動提煉郵件關鍵信息,幫助用戶節省閱讀時間。「秒畫SenseMirage」文生圖創作平台亦首次與展示艙結合,借助商湯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模型能力自動為嘉賓生成各種風格的照片,讓出行充滿樂趣。 基於大模型的強大能力,商湯致力於通過持續創新、量產實踐,以及全生命週期體驗迭代,不斷打造滿足客戶需求、超出用戶預期的量產功能。在過去6年時間裡,商湯絕影已累計發佈29款功能,其中超過10個功能為行業首發。在本次車展上,商湯絕影又帶來唇語唇動識別、哨兵模式、智能救援、隔空手势(Air Touch)、AR K歌、智能屏保等6款創新產品行業首發,再次突破智能車艙的創新邊界。 其中,商湯絕影首創的基於純視覺的「唇語唇動」識別功能,利用多模融合算法,讓用戶通過唇語即可發出超過40個命令詞和喚醒詞進行多種車內交互,避免人聲干擾、播放音樂、高速風噪、高速胎噪等場景下語音交互的誤觸發。「Air Touch」則讓用戶通過各種手勢,隔空完成點擊確認,拖曳等各類屏幕操作,且能做到鼠標級別的精準操控和實時響應,為人機交互帶來更多便捷。 哨兵模式已成為越來越多車型的安全功能標配,傳統哨兵模式只能通過感知光線變化進行檢測的模式,誤報率較高。商湯絕影的哨兵模式創新地將AI與環視相機結合在一起,可智能識別車輛四周存在威脅的人員或者物體,有效減少誤報發生,還可根據設置的敏感度進行不同級別的警告,同時在夜間等低照度場景下也能提供更好的性能表現。 引領感知技術突破,AI大模型打造量產智能駕駛落地新範式 憑藉多年自動駕駛技術積累,商湯絕影已構建了全棧的智能駕駛能力,並打造了行泊一體解決方案,賦能車企客戶推進智能駕駛全場景打通和落地應用。商湯絕影還首次推出SenseAuto Pilot Entry,通過行車功能複用泊車魚眼相機,為客戶提供極具性價比的解決方案。絕影的記憶泊車產品則支持跨層停車場的路徑記憶、路徑循跡、智能避讓以及目標車位泊入功能,實現大型多層停車場的跨層路線記憶。 產品方案的持續創新離不開「商湯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體系的支持,不僅使商湯絕影率先實現BEV感知在國內首批量產落地,還首創自動駕駛GOP感知體系,充分提升數據利用效率,引領感知技術突破。其中,商湯環視感知算法BEVFormer++獲得2022年Waymo挑戰賽冠軍,相比基線方法有著超60%的性能提升,3D感知能力領跑行業。商湯絕影的自動駕駛GOP感知體系可將目標數據獲取的人力成本降低94%,目前已投入量產。憑藉通用視覺模型,商湯絕影還有效實現了對超過3,000種物體目標的高精度識別,降低自動駕駛系統對激光雷達和高精度地圖的依賴。 基於大模型體系,商湯絕影亦積極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體系的創新,構建了感知決策一體化的自動駕駛多模態模型,帶來更強的環境、行為、動機解碼能力,自主研發的UniAD更成為業內首個感知決策一體化的端到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湯絕影還利用大模型進行自動化數據標注和產品檢測,搭建的完整數據閉環體系,將模型迭代效率提升數百倍,目前已獲知名車企的訂單。 截至目前,商湯絕影已與全球範圍內超過30家車企合作,擁有超50個生態合作夥伴,累計前裝定點數量超3,100萬台。隨著商湯大模型體系的持續建設,絕影也將伴隨通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浪潮,實現技術研發效率和產品化能力的不斷提高,不斷拓展智能車艙的交互邊界以及智能駕駛的適用場景,共同奔赴人車共駕、人車共智新時代。 關於商湯 作為人工智能軟件公司,商湯科技以「 堅持原創,讓 AI 引領人類進步」為使命,旨在持續引領人工智能前沿研究,持續打造更具拓展性、更普惠的人工智能軟件平台,推動經濟、社會和人類的發展,並持續吸引及培養頂尖人才,共同塑造未來。 商湯集團擁有深厚的學術積累,並長期投入於原創技術研究,不斷增強行業領先的多模態、多任務通用人工智能能力,涵蓋感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決策智能、智能內容生成等關鍵技術領域,同時包含 AI 芯片、AI 傳感器及 AI 算力基礎設施在內的關鍵能力。此外,商湯前瞻性打造新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商湯 AI 大裝置SenseCore,打通算力、算法和平台,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商湯大模型及研發體系,以低成本解鎖通用人工智能任務的能力,推動高效率、低成本、規模化的 AI 創新和落地,進而打通商業價值閉環,解決長尾應用問題,引領人工智能進入工業化發展階段。商湯集團業務涵蓋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四大板塊,相關產品與解決方案深受客戶與合作夥伴好評。  商湯科技倡導「發展」的人工智能倫理觀,並積極參與有關數據安全、隱私保護、人工智能倫理道德和可持續人工智能的行業、國家及國際標準的制訂,與多個國內及多邊機構就人工智能的可持續及倫理發展開展了密切合作。商湯科技《AI可持續發展道德准則》被聯合國人工智能戰略資源指南選錄,並於2021年6月發表,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人工智能公司。 目前,商湯(股票代碼:0020.HK)已於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商湯集團現已在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成都、杭州、南平、青島、三亞、西安、台北、澳門、京都、東京、新加坡、利雅德、阿布扎比、杜拜、吉隆坡、首爾等地設立辦公室。另外,商湯科技在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均有業務。更多訊息,請訪問商湯科技網站、LinkedIn、Twitter、Facebook和YouTube專頁。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782 加入收藏 :
Innoviz Technologies 與安利得科技簽署經銷協議以增加光達在大中華區的銷售

Innoviz 和安利得科技合作,在大中華區增加汽車和非汽車應用的高清光達銷售。  Innoviz 將安利得科技添加到其由 30 多家合作夥伴和代理商組成的快速擴展的全球生態系統中,以加速全球高性能高清光達的採用。  以色列特拉維夫和新北2023年4月18日 /美通社/ -- Innoviz Technologies Ltd.(納斯達克代碼:INVZ)(「公司」或「Innoviz」),高性能汽車級技術領導者光達傳感器和感知軟件,今天宣布已與先進電子系統集成供應商安利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利得科技」)簽署代理協議,以推動該公司高清光達解決方案在大中華地區的銷售。  根據該協議,安利得科技打算向其客戶推廣 Innoviz 的高清光達解決方案,旨在通過加強 Innoviz 在亞太地區的市場影響力,加快在全球範圍內採用Innoviz的高清光達解決方案。Innoviz 的高性能高清光達解決方案為汽車和非汽車行業提供成熟、可靠且隨時可用的產品。  「我們很高興與安利得科技合作代理我們的高清光達解決方案。Innoviz 繼續顛覆和引領高清光達領域,與我們的夥伴合作以幫助支持我們的全球增長對我們來說極為重要,」Innoviz 首席商務官 Tali Chen 說。 「我們預計,安利得科技在大中華區強大的客戶基礎和覆蓋各個市場和行業的影響力,加上其對尖端半導體產品的深入技術理解,將幫助 Innoviz 滿足整個地區對高性能高清光達解決方案不斷增長的需求 」 「安利得科技是大中華區汽車行業領先的先進電子產品代理商之一,」安利得科技董事長 Philip Hsu 表示,「我們自豪地為客戶提供最先進的技術,我們與 Innoviz 的合作有望幫助我們為自動駕駛系統提供更完整和行業領先的解決方案。我們期待與 Innoviz 一起在大中華區的汽車和非汽車領域開發更多機會。」 亞太激光雷達市場預計未來3年復合年增長率約為32.39%。有關 Innoviz 全球經銷商和全球產品可用性的更多信息,請訪問 www.innoviz.tech/distributors。 關於安利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利得科技 成立於2004年,作為一家集成系統分銷商並提供專業和創新的服務,安利得科技相信藉由技術創新來推動商業和產業轉型的商業模式。安利得科技身為許多產品供應商大中華區之代理分銷,其代理產品和解決方案包括用於2G-5G基地通信站,以及適用於汽車產業、數據中心和邊緣計算等領域的高端電子零件和模組。 如需更多信息,請訪問 http://www.ascend-tek.com  Media Contact for Ascendtek Sean ChenVP of Operation / General Manager OfficeAscendtek Electronics Inc+886 2 2698-8696sean.chen@ascend-tek.com 關於 Innoviz 科技  Innoviz 是高清光達技術的全球領導者,致力於在全球道路上實現安全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 Innoviz 的高清光達和感知軟件比人類駕駛員"看"得更清楚,並減少了出錯的可能性,滿足汽車行業對性能和安全性的最嚴格期望。 Innoviz 在美國、歐洲和亞洲開展業務,已被國際知名的高檔汽車品牌選擇用於消費車輛,並被其他商業和工業領導者選擇用於廣泛的用例。 如需更多信息,請訪問 innoviz-tech.com。 Join the discussion: Facebook, LinkedIn, YouTube, Twitter Media ContactMedia@innoviz-tech.com Investor Contact (US)                                                                Rob Moffatt                                                                                     VP, Corporate Development & IR                                                   Innoviz Technologies                                                                        +1 (203) 665-8644                                                                          Investors@innoviz-tech.com                                                 Investor Contact (Israel) Maya LustigDirector, Investor RelationsInnoviz Technologies+972 54 677 8100Investors@innoviz-tech.com Forward Looking Statements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221 加入收藏 :
耐世特推出模塊化齒條式電動助力轉向系統

拓展高性價比模塊化轉向方案 上海2023年4月17日 /美通社/ -- 今日,耐世特汽車系統發佈創新模塊化齒條式電動助力轉向系統(mREPS),拓展高性價比模塊化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產品,靈活且有效地滿足整車廠對電動車輛、輕型商用車等較重車輛所使用的先進轉向系統的廣泛需求。 充分利用耐世特現有的、行業領先的電動助力轉向系統構建模塊,模塊化齒條式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為公司增加了拓展性,另一方面又為整車廠提供了成本效益和時間效益,包括更短的開發時間,和更高的車輛平台零部件再利用率。 耐世特模塊化齒條式電動助力轉向配備全圓形控制器總成,在佈局緊湊的同時為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 (SAE,原譯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定義的3到5級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實現先進安全性與可靠性。此外,該產品通過定制開發的高性能扭矩和位置傳感器實現靈活轉向。 「耐世特推出模塊化齒條式電動助力轉向系統進一步拓展了我們的平台,可以為整車廠提供兼具性能、成本和時間效益的解決方案。」耐世特汽車系統全球副總裁、亞太區總裁李軍表示,「模塊化齒條式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利用了耐世特現有的、行業領先的電動助力轉向構建模塊創造出了更優化的解決方案,提升了安全性、舒適性、便捷性與效率。我們推出這個產品的時間點非常好,因為亞太乃至全球的汽車行業正在向電氣化轉型,大家都需要一個單一的、高性價比的、創新轉向解決方案,且這個方案要適用於所有電動車輛、內燃機車輛和混動車輛平台。」 耐世特完整的全球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產品組合 耐世特模塊化齒條式電動助力轉向系統是公司繼2021年10月推出模塊化管柱式電動助力轉向系統(mCEPS)後的第二款模塊化轉向產品設計。 除了模塊化齒條式和模塊化管柱式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耐世特提供完整的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產品組合,滿足從小型車到重載皮卡和輕型商用車等所有尺寸車輛的轉向需求。公司其他產品包括線控轉向、齒條式電動助力轉向系統、雙小齒輪式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單小齒輪式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和管柱式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耐世特還為電動助力轉向系統提供高輸出和高可用性選項。高輸出電動助力轉向系統提升了轉向負載,讓電動車輛等較重車輛也能使用電子助力轉向系統並獲得先進安全性、舒適性和燃油經濟性等。高可用性電動助力轉向系統通過同步多路徑處理的智能優化軟件設計和硬件冗余,確保轉向安全網絡始終開啟。 耐世特是全球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引領者,服務於全球60餘家客戶。2022年,公司全球已累計生產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超過9,000萬套。 關於耐世特 耐世特汽車系統(HK 1316)作為一家領先的運動控制技術公司,加速實現安全、綠色和振奮人心的移動出行。我們創新的產品和技術組合包括電動助力和液壓助力轉向系統、線控轉向系統、轉向管柱與中間軸、傳動系統以及軟件解決方案,為包括電氣化、軟件/網聯、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自動駕駛和共享出行在內的所有大趨勢所面臨的運動控制挑戰提供解決方案,為60餘家客戶提供服務,包括寶馬、福特、通用、雷諾日產三菱、Stellantis、豐田、大眾,以及印度和中國的汽車製造商。www.nexteer.com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650 加入收藏 :
耐世特配備可收縮式轉向管柱的線控轉向: 賦能汽車行業大趨勢的關鍵技術

上海2023年4月17日 /美通社/ -- 耐世特汽車系統榮獲多項榮譽嘉獎的技術組合,配備可收縮式轉向管柱的線控轉向,為全新安全與性能體驗打開了前所未有的前沿領域,並為各級自動駕駛的電動車輛和傳統內燃機車輛重塑了方向盤前的體驗。 「耐世特配備可收縮式轉向管柱的線控轉向為安全、性能、座艙設計和車輛功能創造了新的可能。」耐世特汽車系統總裁、首席技術官、首席戰略官和執行董事Robin Milavec表示,「隨著整車廠正在轉向電氣化和軟件定義的車輛,耐世特的線控轉向可以解決多項挑戰,例如通過使用軟件替代特定硬件,或者在左舵及右舵駕駛的電動車輛和內燃機車輛中,甚至是各級自動駕駛中實現零部件的再利用,從而減少零部件數量的激增。」 據Robin Milavec介紹,有三大因素正在推動市場對耐世特線控轉向的興趣。首先,線控轉向是實現所有汽車行業大趨勢的關鍵賦能技術;其次,許多整車廠正在利用電氣化轉型的機遇,重新思考傳統系統、電子和軟件架構,並引入創新以降低混合車輛平台的複雜性;再者,線控轉向可以幫助整車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品牌的差異化優勢 ,提升駕駛體驗。 耐世特配備可收縮式轉向管柱的線控轉向將於4月18日至27日亮相公司上海車展展台(1.2館1BC011),作為整車集成概念展品的一部分,展現耐世特包括硬件和軟件在內的創新運動控制解決方案如何無縫集成到未來軟件定義車輛中。 耐世特配備可收縮式轉向管柱的線控轉向 耐世特線控轉向用算法、電子元器件和執行器取代了方向盤和車輪之間的機械連接,帶來了傳統轉向解決方案無法實現的優勢。例如,耐世特提供了諸如手控執行器、輪控執行器、輪對輪系統和整車集成等整套技術解決方案。由此構成的系統可以實現增強穩定性控制、縮短制動距離、自動緊急轉向、制動轉向、可變轉向比以及更多全新功能和性能體驗。 避免零部件數量激增;提升安全性、性能並優化佈局 此外,線控轉向通過硬件的標準化帶來了成本效益,使整車廠可以在電動車輛、內燃機車輛、左舵駕駛和右舵駕駛的各種平台中實現同一轉向系統的再利用。再通過軟件賦能的可變轉向比,在不需要多種轉向器零部件的情況下實現幾乎無限多的轉向比,從而進一步避免了零部件的數量激增。 線控轉向為發動機艙內佈局帶來了新的可能,這對電動車輛的電池佈置也非常重要。所以,整車廠獲得了定制轉向手感和最新安全性與性能體驗,同時提高了佈局靈活性和標準化,並減少了零部件數量。 耐世特的可收縮式轉向管柱採用定制化軟件和電子元器件,可在不使用時將方向盤收回儀表板並遠離駕駛者。創新的可收縮式轉向管柱可將更長的管柱(具備最多五倍伸縮調節距離)裝入與傳統管柱相似的包絡空間,並考慮了收縮速度、車輛佈局和對聲音的要求。可收縮式轉向管柱還通過ASIL-D轉向柱定位為碰撞安全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 耐世特配備可收縮式轉向管柱的線控轉向在全球榮獲多項行業大獎,包括: 2021年《汽車新聞》PACEpilot創新前瞻獎 2022年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創新獎 2022年作為賦能全新商業模式的新技術,榮膺汽車分析師協會(SAA)頒發的移動出行創新獎 關於耐世特汽車系統 耐世特汽車系統(HK 1316)作為一家領先的運動控制技術公司,加速實現安全、綠色和振奮人心的移動出行。我們創新的產品和技術組合包括電動助力和液壓助力轉向系統、線控轉向系統、轉向管柱與中間軸、傳動系統以及軟件解決方案,為包括電氣化、軟件/網聯、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自動駕駛和共享出行在內的所有大趨勢所面臨的運動控制挑戰提供解決方案,為60余家客戶提供服務,包括寶馬、福特、通用、雷諾日產三菱、Stellantis、豐田、大眾,以及印度和中國的汽車製造商。www.nexteer.com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215 加入收藏 :
2025 年 1 月 19 日 (星期日) 農曆十二月二十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