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關閉
在適性發展的教育理念下,職涯探索逐漸成為國高中階段教育的重點之一。康橋國際學校秀岡校區於3月28日舉辦一年一度的「Career Day 職涯探索日」。活動至今邁入第十年,今年邀集50位講師開設49門課程,橫跨AI科技、文化創意、金融法律、醫療保健、媒體行銷等領域,讓學生透過實務課程與業界交流,展開對未來的多元想像。 秀岡校區校長徐文淞在開幕式中表示,學生的生涯規劃是人生重要課題之一,學校的角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應協助學生認識世界、確立方向。他引用”If you know where you're going, the world will make way for you.”,強調職涯教育需從學生的主體意識出發,逐步建立國際視野與行動力。 今年特別之處在於活動前導課程的安排,校方首度導入美國職涯平台「My Next Move」,由輔導室引導學生查詢近千項職業的工作內容、學歷要求與薪資資料,進行初步探索。課程進行中,同學同步填寫回饋,短短一堂課便收集上千筆意見,反映出高度參與與自我反思的轉變。 「我們希望這不只是資訊的接收,而是讓學生開始思考:我可以往那裏走?」輔導教師劉家維指出,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有人發現夢想職業的條件與現實存在落差,也有人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與目標,進而產生規劃的動機。後續校方也將結合性向測驗、升學諮詢等資源,延續學生的探索路徑。 活動講師陣容多元,台北101董事長、CH婚紗創辦人賈永婕也以〈挑戰101董事長〉為題與學生對談,分享職涯轉型與面對質疑的過程。她鼓勵學生:「所有的機會都值得一試,不要怕犯錯,只要開始做,就會有收穫。」她也提醒學生不要太早設限,應勇敢探索各種可能。 因應AI與半導體產業的迅速發展,校方今年也特別邀請半導體領域權威專家、現任美國工程院院士曲建仲博士蒞校,為高年級學生帶來兩場專題講座,主題聚焦「半導體科技的奧秘解析」與「科系選擇與跨領域規劃」,吸引超過400位學生熱情參與。 曲建仲博士以實物以實物模型深入淺出地說明晶片製程,並指出未來科技產業將重視跨域整合能力,強調雙主修模式如「半導體+AI」、「材料工程+電子電機」將成為關鍵優勢。他更以「半導體技術樹」為圖示,引導學生建立有系統的學習架構與升學策略。 康橋秀岡校區輔導室主任莊文庭指出,職涯日的目的不僅是介紹職業類別,更希望學生在活動中開始提問:「那我呢?我還缺什麼?該從哪裡開始?」他觀察,透過實際搜尋與反思,學生逐步從被動接收資訊,轉向主動建立未來藍圖。 職涯探索日已不再只是單一活動,更是校方長期深耕學生生涯素養的重要環節。從課程設計、前導準備到後續輔導與反饋,康橋國際學校持續以行動實踐教育的本質,陪伴每位學生為未來種下自信與選擇的種子。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1月13日 - 藝術教育對幼兒語文學習及情緒表達非常重要,吸引多元發展的人才有助推動幼兒在語言及藝術方面的成長。有見及此,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動及捐助的「賽馬會專業創未來計劃」 (JC PROcruit C) 夥拍行業統籌之一保良局共同開設嶄新「幼兒藝術導師」的職位,為非幼兒教育背景的首次求職者提供入行機會,促進藝術與教學的結合,推動幼兒教育界的多元發展。 計劃的行業統籌為「幼兒藝術導師」安排不同的藝術體驗及培訓 主修傳意設計的Nia便是通過這個計劃職位投身幼兒教育界。剛畢業時,Nia對未來職涯毫無頭緒,但精通美術並曾兼職教小朋友繪畫的她,機緣巧合下看到計劃的招聘廣告,對「幼兒藝術導師」一職深感興趣,儘管沒有接受過幼教的專業訓練,她仍決定一試。 Nia體會到幼兒教育的工作需要耐性和責任感 初入職時,Nia主要幫忙幼稚園内的設計和佈置工作,包括設計及排版學校園訊、製作活動宣傳品、佈置教學環境等。這一年的見習經驗亦讓Nia有機會探索自我,相比起灌輸不同的繪畫技巧,她更享受以「陪伴」的方式與幼兒一同創作。 Nia 於計劃活動「和藝術有個約會」中拍下與學生一起製作的藝術作品 Nia分享道:「以前我未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名幼稚園老師,但因為我對藝術的熱愛,並希望透過工作啟發小朋友去享受藝術,所以想了解加入幼教行業的可能性。JC PROcruit C的新型職位為我提供了探索學科以外的工作機會。加上招聘廣告中列出的價值觀、態度、技能和知識均與自己相符,便想試一試。」 Nia提及的價值觀 (Values)、態度 (Attitudes)、技能 (Skills) 和知識 (Knowledge),是指JC PROcruit C採用的強項為本的VASK人才配對模式。僱主在招聘過程中,會通過上述四個面向去評估申請人是否適合該職位。以強項為本的招聘及人才配對模式突破了以學歷及專業資格為本的傳統,一方面讓年輕求職者更了解自己,同時幫助僱主找到更多合適的人才。 計劃的行業統籌為「幼兒藝術導師」安排不同的藝術體驗及培訓 因應「幼兒藝術導師」一職,保良局在兩屆計劃下成功為約三十間幼兒教育機構僱主配對了一百名見習生,其中逾六成見習生完成計劃後選擇留在幼教行業繼續發展或深造。計劃的成功促使保良局在其轄下機構單位正式開設「幼兒藝術導師」為常規職位,而該職位今年的申請人數十分踴躍,反映市場認同這個新型職位的理念。保良局專業教育書院亦於2024年5月開設「幼兒藝術導師」課程,提升修讀人士對創意藝術的知識和技能,他們均同意課程能有助實踐及推行不同藝術領域及教學。 計劃的行業統籌、僱主和其他合作夥伴共同為見習生安排職前及持續在職學習、專業職涯輔導等,提供不同面向的支持以協助他們順利從學校過渡至職場。整個計劃在過去兩屆合共四年共夥拍了近500名有心、有遠見的僱主,為接近1,000名首次求職的中學文憑或同等學歷、大專及大學畢業生提供了一年的專業見習機會。當中約七成見習生完成整個見習旅程,並有接近七成的畢業生獲僱主續聘,可見計劃的認受性。 JC PROcruit C已將計劃自2020年底開展至今的經驗、故事和實踐工具等上載至網站全新的「行業及就業資源中心」,歡迎有心的僱主、青年工作者,甚至是年輕人瀏覽有關人才配對和職涯發展的經驗和心得:https://jcprocruitc.org.hk/zh/resourcehub Hashtag: #JCPROcruitC #hkjc #generationhongkong #plk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2025 年7 月 4 日台北訊】國際數據分析領導廠商SAS 正式宣布啟動「2025 SAS校園黑客松AI預測挑戰賽」。今年競賽聚焦於 Data 與 AI 的價值轉化,主題圍繞「如何透過資料驅動洞察,創造實質商業價值」。參賽學生將運用企業級分析平台 SAS Viya,在真實且具挑戰性的產業情境中,深入探索數據的潛能,將 AI 模型應用於企業決策情境,具體展現在客戶留存(customer retention)與忠誠度提升的創新解方。期望透過數據思維與 AI 技術的融合,協助企業精準預測潛在流失客戶,並提出具行動力的解決方案。今年活動一開放即吸引熱烈回響,共有來自全台 40 多所大專院校、60 個科系的 120 組團隊、超過 350 名學生踴躍報名。 起跑說明會中,SAS台灣總經理龔律安透過影片致詞指出,隨著 AI 技術加速發展、企業對數據人才的需求日增,SAS 持續投入校園培育,並期望透過黑客松促成產業與學界的深度對話。當天也有多位 SAS 台灣主管親臨現場,包括金融事業群業務副總經理劉君彥、製造事業群業務副總經理張志豪,以及副總經理陳新銓,闡述各產業在全球AI浪潮下急需變革,SAS最重要的價值即是透過AI平台協助客戶掌握業務前線龐大的數據挑戰,透過模型建立與分析,協助企業快速形成決策、強化市場競爭力。同時,永豐商銀、國泰人壽、遠東商銀三家金融業龍頭也特別出席,分享如何應用SAS 解決方案,成功打造可落地實用的AI應用的精彩案例。另一方面,為協助台灣學生提前掌握未來AI就業市場所需技能,SAS台灣顧問群亦分享AI產業顧問的職涯探索旅程,與現場超過300名學生熱烈互動。緊接著由 SAS 顧問蔡上傑進行賽制說明,詳細介紹競賽流程與評分標準,幫助參賽同學掌握挑戰方向、做足賽前準備。 從「有AI」邁向「有價值」 SAS強化決策執行能力助企業善用AI提升營運效率 陳新銓表示,隨著 AI 技術日益成熟,企業對 AI 的期待已從輔助分析,進一步轉向具備決策力、執行力與治理能力的智慧系統。在全球趨勢中,「AI 代理(Agentic AI)」的概念逐漸受到關注,企業不再僅滿足於模型輸出結果,更追求能在既定規則下自主運作,並具備可監管、可解釋特性的 AI 應用。SAS 結合超過半世紀的 Data 與 AI 實力,以及 35 年深耕台灣產業的經驗,協助企業在高度監管的環境中建構可信賴的 AI 平台,透過資料與模型治理,以及生成式 AI 的整合應用,實現 AI 的自動化營運與落地治理,助力企業從「有 AI」真正邁向「有價值」。 實戰示範揭開序幕 三大金融業分享AI應用成果 說明會現場,三家金融業龍頭分別分享如何運用 SAS 解決方案,打造能回應實務需求、兼具彈性與可擴展性的 AI 應用場景。案例橫跨銀行零售、信用卡即時行銷與壽險風險管理等領域,呈現 AI 在高監管產業中的多元應用與決策支援價值,也為黑客松參賽者帶來跨產業的創新靈感與職涯啟發。 永豐銀行的「永豐元智慧服務MI」整合信用卡高收益戶模型與事件串流架構,在授權過程中即時計算並預測潛力客戶,精準啟動行銷推播。專案實施後,客戶貢獻度成長130%,高收益戶轉換率達5%,活動簡訊點擊率達 16%,有效展現AI在即時行銷與用戶互動場景中的實質成效。 國泰人壽透過自建風險辨識系統 CathayEye 進行健康風險分群,並將該系統進一步應用於商品設計與核保流程,成功將審查時效縮短 4.8 天,契約品質提升 37%。此外,國泰人壽也研發生成式 AI 客服對練系統「AI Coach」,模擬實際應對情境,有效降低訓練成本,全面強化客戶互動品質與服務效率。 遠東商銀以「從數據到客戶」為題,展示如何透過 SAS Viya 針對存款、信用卡等各項產品的行銷模式,以多項 AI 模型快速建置,精準命中目標客群,使回應率提升近4倍。並進一步結合雲端資料與行為標記技術,打造全方位行銷架構,有效提升訊息觸及率與客戶互動品質,大幅提升行銷效能。 為台灣AI產業注入永續動能,SAS 顧問現身分享,點燃學生對 AI 職涯的想像 黑客松競賽是SAS推動『教育、實作、應用、職涯』AI生態循環的重要環節。起跑說明會中,SAS顧問群分享己身的AI產業分析師及資料科學家職涯,強調除了技術,更需具備跨領域的視野與溝通能力。現場同學們問到「成為優秀的資料科學家必備的技能為何?」,喬俊森建議,選定一個產業並深入理解其應用情境,是踏入資料科學實務的良好起點;詹士樺則強調好奇心與培養對客戶產業及資料的興趣,能驅動深入探索與精準分析;郭泰竹則指出,storytelling(故事力)不可或缺,資料科學家必須能清楚說明模型在實際應用場景中如何創造價值,讓數據分析不只是結果,而是推動決策與行動的關鍵助力。最後三位顧問皆強調,顧問的價值來自於客戶的成功,也期盼學生未來能成為真正為產業解題的數據人才。 SAS扮演產學橋樑培育實戰型人才 AI課程培訓理論與實務兼備 為深化產學連結並培育企業級AI人才,本屆黑客松提供完整的分析工具授權、專業顧問培訓資源與分階段實作指導,協助學生從零開始建構 AI 模型,實際體驗從資料到洞察、從洞察到行動的完整流程。在持續耕耘校園與業界之間的橋樑角色下,SAS 至今已於台灣舉辦逾千場免費 AI 分析課程與十餘屆黑客松活動,累計培育超過 8,000 名兼具技術力與決策力的數據科學人才,持續為台灣產業注入創新動能。 SAS 致力於打造一個讓新世代能夠「帶著問題走進產業,帶著能力走向未來」的學習場域,讓 AI 不只存在於實驗室與簡報中,更能落實於企業營運與社會挑戰中,發揮真正的價值。透過這樣的投入,進一步培養出能提出觀點、解決問題的新一代資料思考者。 關於SAS SAS 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分析領域領導者,提供創新的數據分析、人工智慧及資料管理軟體與服務,以協助世界將數據轉換為智能。SAS連續多年獲各大權威調查機構,於資料科學與機器學習相關評比中,列為領導者地位。SAS台灣分公司於1989年成立,目前國內超過五百家產業客戶。 新聞聯絡人: 美商賽仕電腦軟體股份有限公司 (SAS台灣) 詹士潔 Alice Chan Tel: 02 2181-1077 Mobile:0911-434-067 Email:alice.chan@sas.com
【記者王士軒/台南專訪報導】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開一間店,只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這件事。」 這天,一場特別的課堂在台南安南區一間補教機構展開,講台上不是老師,而是一位創業者。 台南在地補教品牌「明祥文教機構」日前邀請「M.D 熱蠟減痛美學」創辦人茹茹老師,走進教室,為一群小六升國一的學生帶來不同以往的分享。這場講座沒有艱深術語,只有真實的經歷與「原來工作可以長這樣」的開放式想像。 茹茹老師從自己喜歡畫圖、做設計的興趣談起,分享一路從自由工作者到創立品牌的過程,也讓學生看見美學與創意如何成為一種職業選擇。現場有學生問:「那你會一直做到老嗎?」茹茹笑著說:「可能吧,因為我現在每天醒來都還是很喜歡我的工作。」 這堂課是明祥文教在今年暑假推出的「職涯探訪系列」之一。不同於一般的升學銜接課,這系列課程希望帶孩子用比較生活化的方式思考:讀書是為了什麼?學習能帶來什麼? 明祥Linda主任表示:「升國一是一個很特別的時間點,不再只是寫作業、考試,而是開始要自己做選擇、學會對自己負責的階段。希望透過這些分享,讓孩子提前看見未來,也理解為什麼現在要努力。」 除了創業者,這個系列也預計邀請不同領域的職人,如消防員、網紅、TikToker、Youtuber、錄音師等,讓學生接觸多樣的工作型態,並從中發掘自己的興趣與提問的能力。本次課堂,加入更多討論、觀察與簡單的表達練習,鼓勵孩子們「敢問、敢說、敢想」。 活動當天,有學生在課後小紙條上寫下:「以前我覺得當老闆是很遠的事,但現在覺得好像也不是不可能。」也有家長分享:「孩子回家說,長大想做一個有自己店的人。這樣的課,或許不能馬上加分,但能讓他們更知道為什麼而學,這點很重要。」 📍延伸活動|《超前部署計畫:素養班2.0》簡介 明祥文教今年暑期為小六升國一學生設計的素養班課程,除了涵蓋國中五大主科的預備練習外,也加入閱讀理解、專題報告與簡報表達訓練,並以「職涯探索」為主軸之一,穿插設計實作與訪談課程,幫助孩子建立更完整的思考與表達力。 課程內容強調「不只是會寫,也要能說、能問」,協助學生在暑假提前適應國中節奏,理解未來挑戰,並從中建立自信與動力。
明志科技大學攜手新北市政府,於114年4月30日(星期三)在校內體育館一樓廣場隆重舉辦「2025新北市校園就業博覽會」,並同步舉行環資學院「能源電池產業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啟用典禮。此次活動整合就業媒合與人才培育雙重資源,吸引產官學高度關注。 今年就業博覽會規模盛況空前,共計69家企業到校設攤,提供逾2,100個就業職缺,涵蓋高科技、製造、能源、智慧製造、綠能與永續發展等多元產業領域。為呼應國家產業轉型方向,本次活動特別聚焦能源產業,邀請多家相關企業共襄盛舉,包括台塑企業、南亞科技、台塑新智能、SGS台灣檢驗科技、輝能科技、有量科技、興能高科技及格斯科技等國內指標性企業,提供能源產業人才就業機會。 現場貴賓雲集,教育部技職司楊玉惠司長及新北市政府勞工局陳瑞嘉局長蒞臨指導,產官學代表齊聚一堂,活動除就業博覽會外,亦安排與會來賓實地參訪該校全新落成的「能源電池產業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共同見證基地啟用,了解明志科大在能源電池,具備完善實作設備與教學資源,將作為培育新能源領域關鍵人才的重要搖籃,象徵明志科大在產業發展與教育創新上的里程碑。 此次活動也特別設置提供境外學生就業機會的專區,展現學校對境外生就業發展的重視與實際支持。現場並搭配履歷健診、求職體驗及AR/VR科技模擬應徵等互動式服務,協助學生強化求職技巧,提升就業競爭力。 學生與求職者熱烈參與,現場互動氣氛熱絡,展現出濃厚的職涯探索氛圍。明志科技大學長期致力於深化產學合作與提升學生職涯競爭力,「明志領航 職通未來」,透過此次與新北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大型校園就業博覽會,期盼協助學生提前布局未來,促進產業與教育的雙向合作,打造「畢業即就業」的實踐平台,共創企業、學校與學生三方共贏的局面。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日前公布了最新的《111年癌症登記報告》,乳癌位居十大癌症排名第三,僅次於肺癌和大腸癌。最新報告指出,相較於110年,新癌症發生人數增加了8531人,癌症時鐘加快了17秒,平均每4分2秒就有一人罹癌。 Podcast《影響力會客室》主持人黃至堯博士(圖右)專訪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曾令民(圖左),談論乳癌防治與職涯歷程分享。(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深耕乳癌防治議題多年的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曾令民,這次特別來到「影響力教育基金會」Podcast節目《影響力會客室》,與節目主持人影響力基金會執行長/知名人力資源專家 黃至堯博士共同探討乳癌防治以及他的職場生涯管理、平衡之道,根據副院長的專業觀點,與聽眾分享他的職涯經歷與選擇策略。 乳癌高發病率的原因與預防策略衛福部《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乳癌為前三名常見的癌症,更是女性十大癌症首位,發生人數17,366人,發生率約為92.0/100,000。現代職場競爭激烈,在高壓、長時間的工作環境中,女性面臨的挑戰尤其明顯。隨著女性在高層管理職位中的比例逐年增加,她們常常需要承受來自工作上的極大壓力。這種持續的壓力,對身心健康造成不小的負擔,且容易引發乳癌等與荷爾蒙變化相關的疾病。研究顯示,長時間的工作壓力、熬夜以及不規律的生活習慣,都是乳癌發生的風險因素之一。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女性高管面臨著健康上的挑戰。 乳房醫學權威曾令民指出,乳癌是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脅。(圖/臺北榮民總醫院) 訪談中,曾令民指出,乳癌是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脅。以台灣為例,每年新增的乳癌病例已超過16,000例,僅次於肺癌和大腸癌。他解釋,乳癌的形成是一個多因子結合的結果,包括飲食、環境、生活型態等因素。其中,生活壓力、飲酒、缺乏運動、高熱量飲食等現代生活習慣均是主要危險因子。 針對乳癌預防,他強調,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是降低乳癌風險最有效的方法。例如,保持規律運動、避免肥胖,並在職場與生活中減少壓力。此外,早期生育與哺乳行為被科學證實具有保護作用,能有效降低乳癌的發生概率。然而,儘管預防策略清晰明確,但在現實中實踐並不容易。他呼籲女性朋友重視乳癌篩檢,並在面對疾病時勇於接受完整治療。科學研究與醫療進步已讓乳癌從絕症,轉變為可治可控的慢性疾病,早診斷與規範治療是延長生命的重要關鍵。 職涯發展與健康管理的平衡 在醫療職涯中,廣結善緣與樂於助人是曾令民的重要價值。他指出,醫師在行醫過程中接觸到社會各階層的人,幫助因疾病而處於人生最脆弱時刻的病患,尤其乳癌患者往往承載著家庭的重責。例如,四五十歲的女性罹患乳癌,她可能是孩子的主要照護者,甚至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因此,醫師的幫助不僅僅是治癒疾病,更是支撐一個家庭的未來。 作為一所歷史悠久的醫學中心,臺北榮總自創院以來便秉承「照顧榮民,造福社會」的使命,並在醫療技術和人文精神上不斷進步。曾令民談到,早期的榮民患者多數是單身,生活較為困難,但榮總始終以家人般的態度照顧他們,這份人文關懷深深影響了當時的他。曾令民表示,這種關懷至今仍是臺北榮總文化的核心。 如今,臺北榮總也致力於發展年輕人才,給予他們廣闊的發展空間。曾令民強調,在榮總工作,無需承受過多壓力,並且能專心發展自己在醫療領域的興趣和專長。臺北榮總致力於營造一個具有最佳合作精神和優秀專業團隊的工作環境,讓員工能夠發揮所長,實現自我價值。 在幫助病患的過程中得到的回饋,也讓曾令民更加堅信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他認為,透過團隊合作,理想才能實現,目標才能擴大。同時,他強調專業上需具備創新想法,並懷抱使命感與企圖心,這不僅能提升個人成就,也能贏得更多為社會服務的機會。 北榮外科舉辦定期培訓,讓學員現場體驗操作外科教學手術訓練模組。(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提供) 知名人力資源專家黃至堯博士(圖左)與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曾令民(圖右)共同呼籲,面對台灣醫療人力短缺的危機,期盼年輕學子能夠積極投入台灣醫療。(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專注與學習:職涯成功的基石主持人黃至堯總結,在訪談中,曾令民展現了真正的領導力典範——他不是單純要求他人去完成任務,而是能將個人目標轉化為整個團隊的共同目標,並帶領團隊實現這些目標。這種以實際行動詮釋領導力的方式,不僅讓人深受啟發,更充分體現了他對團隊合作與使命感的高度重視。 最後,黃至堯也為聽眾總結了重點,點出曾令民的職涯歷程給予年輕人的三個重要學習。 第一點是專注。在現今流行多元斜槓的時代,曾令民的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將本業做到出類拔萃,才能真正開拓副業的成功可能性。他提醒大家,專業的深耕是所有成就的基礎。 第二點是持續學習。即便已經在醫療領域取得非凡成就,曾令民仍然謙虛地學習,不斷完善自己。他善於觀察並吸收他人優點,將學到的知識內化,並進一步應用到自己的專業實踐中,這份不懈學習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借鑒。 第三點是領導力的實踐。曾令民展示了如何將個人目標轉化為團隊目標,並帶領團隊攜手達成共同目標的能力。這種領導力不僅源自他對專業的熱忱,也來自他對團隊合作的重視。他的成功不僅是個人的榮耀,更是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 黃至堯表示,從曾令民的訪談中可以感受到領導力的最佳實踐,也看見了專注、學習與協作對於個人成長與職涯發展的深遠影響。 影響力教育基金會長期致力於推廣職涯教育,提供多元化的公益課程,包括人才培訓、職涯探索、職業體驗、邏輯思考訓練等,幫助更多人掌握成長的關鍵技能。影響力教育基金會相信,透過學習的力量,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改變人生,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A12 藝術空間
職涯探索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