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新聞搜尋結果, 共 106 篇 ,以下為 1 - 24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科技部環境工程學門「淨零排放策略會議」座談會 簡文鎮: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科技部環境工程學門因應政府2050年淨零排放(NZE)的目標,為能讓環工學門專家學者早日因應減碳與負碳技術的發展,並擘畫出環工學門在永續發展與淨零排放領域中嶄新的研究及教學方向,規劃於北、中、南各辦理一場座談會。其中,北部座談會於3月12日假明志科技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辦,由明志科技大學與國立清華大學協辦,邀請全國環境工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共同討論。 明志科技大學環境資源學院簡文鎮院長於會中強調,明志科技大學鼓勵且支持學校教師從事循環經濟、節能減碳、綠色能源等研究,希望能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國立清華大學董瑞安講座教授表示,本次會議係針對【碳捕存再利用(CCSU)】、【生質能之碳捕存(BECCS)】、及【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三項重要的主軸進行討論,凝聚更多的建議與共識,以作為淨零排放技術發展的基石。 明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系主任劉禎淑教授表示,「生質能之碳捕存(BECCS)」為實現負碳排之技術,發展生質能轉化技術時,若能同步整合開發本土負碳技術,不僅能提升生質燃料之附加價值,更可加速達成淨零碳排之目標。 國立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郭家宏副教授表示,「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可達到資源再利用及減少廢棄物等永續環境的目的,全方位的碳循環經濟技術以及智慧循環經濟技術開發為目前具有發展潛力之研究方向。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陳則綸博士後研究員表示,「碳捕存再利用(CCSU)」為國際能源署列為實現全球淨零排放(NZE)的關鍵技術之一,且是唯一可減少關鍵部門直接碳排,消除無法避免的碳排,達到淨零碳目標的技術。 董瑞安講座教授建議以淨零碳排為目標,發展永續生產消費模式,推動從源頭減量、物料循環及減少原生料的使用來達成環境足跡減量方法與路徑。 與會學者分別討論環工學門於碳捕存再利用(CCSU)之未來發展方向、生質能之碳捕存(BECCS)所面臨的技術發展、法規研擬,以及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相關領域之未來可能發展方向。本次會議讓與會學者了解永續發展與淨零排放領域中新的研究及教學發展方向。

文章來源 : 明志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6959 加入收藏 :
中小企業ESG大躍進! 北市府輔導企業邁向SDGs 共創產業永續新未來

【記者林允兒 / 綜合報導】北市產業局11/6日舉辦「ESG新未來!永續臺北好企機」成果發表會活動,揭示全台首個城市級中小企業ESG輔導措施之執行成果。今(113)年受輔導中小企業聚焦於餐飲服務、批發零售、會展休憩等與民生相關產業,受輔導之中小企業共發展10項具體的ESG轉型方案,同時執行成效更呼應與連結7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展現實際之永續效益;此外,今年也媒合7家社會企業與其他產業合作與共創ESG行動,創造近320萬元產值,在助力中小企業連結國際永續指標的同時,更引領北市產業提升永續競爭力。 ▲俞振華副秘書長、產業局吳欣珮副局長、ESG轉型典範中小企業(前排)、提供ESG創新解方的社會企業(後排)合影。(圖/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提供) 北市府俞振華副秘書長致詞表示,臺北市榮獲《遠見雜誌》「2024年縣市總體永續競爭力調查」六都第一,本次《永續臺北好企機》計畫成果,恰好印證與呼應競爭力調查結果裡,北市拔得頭籌的「經濟就業、教育文化、社會永續」三個標竿領域,透過企業與公私協力方式,讓城市的永續競爭力得以顯著提升。 ▲臺北市政府俞振華副秘書長出席《永續臺北好企機》活動致詞。(圖/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提供) 本屆ESG轉型典範中的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有別於展覽常伴隨不永續的既定印象,該公司經輔導後,將推展「華山永續Showroom」方案,每年舉辦至少10場永續主題展覽與市集、講座等活動,使華山文創園區成為永續教育知識傳遞的場域,以回應SDGs4促進永續知識發展的目標;飾品品牌假期國際有限公司(vacanza accessory)則預計新增3間具回收聲明標準(RCS)的供應商,並以無鎳電鍍、環保電鍍的方式降低飾品對環境的傷害,同時,將推出1個以回收銀飾材質為主的新產品線,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開採,達到SDGs12實踐自然資源的永續管理與利用目標。 ▲俞振華副秘書長、產業局吳欣珮副局長聽取中小企業ESG轉型行動方案。(圖/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提供) 此外,活動現場也安排社會企業展示創新ESG方案,包含將台灣在地歪果製成果乾等產品,解決食物浪費議題的日裏文創事業有限公司(果嶼)、種植蒲草吸管減少塑膠的玩艸植造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全方位共享傘解方的樂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aingo)等。 本次活動除展現臺北市中小企業及社會企業永續轉型的量能,也為產業展示ESG創新轉型的做法及具體所能因應與實踐的SDGs指標,期促使企業、民眾對永續議題有更多的關注與認識,更多相關資訊請至本局 Startup@Taipei 網站(http://www.startup.taipei/)及「北市府產業發展局─創業台北Start UpTaipei」FB 粉絲專頁查詢,或電洽詢執行單位 KPMG 社會影響力及永續創新服務,聯絡窗口(02) 8101-6666 分機 21357 邱小姐。

文章來源 : 觀傳媒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976 加入收藏 :
千人共學突破世界紀錄!全球敏捷聚會推AI、ESG夯議題撼動敏捷新氣象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全球敏捷聚會(Regional Scrum Gathering, RSG)第四度以台灣台北作為核心場地之一,於11月1日至3日與其他22個國家輪番上演敏捷任務。第三次主辦「RSG TAIPEI 2024」的台灣敏捷部落(Taiwan Agile Tribe, TAT)社長暨年會PO(Product Owner)陳麗琇表示,「2024年從4月1日開始,歷經七個月、18個衝刺(Sprint),32位高階主管顧問、50位志工、28位講師、30位敏捷教練、贊助商、協力廠商,完成這場破紀錄的敏捷聚會活動。 圖/耗時6個月「RSG TAIPEI 2024」在台灣敏捷部落成員、講師、志工、贊助商及各界來賓齊聚一堂,見證年會的圓滿成功。(台灣敏捷部落提供) RSG TAIPEI 2024的成功,彰顯敏捷精神的力量,團隊合作的淬鍊與深化,是『團隊合作』與『Scrum架構』帶來的奇蹟。 RSG TAIPEI 2024顧問團團長暨Scrum國際大使周龍鴻博士直言,「『RSG TAIPEI 2024』之所以能在短時間達成如此的高度,顧問團功不可沒,他們如同奧運上傳遞聖火的選手,背負著敏捷的精神與榮耀,將影響力擴散到身處的產業之中,包含科技業、金融業、製造業、學術界等領域,創造出更加靈活、更具適應力的未來。」 千人共學敏捷,突破世界紀錄 RSG TAIPEI 2024以「知識共創」為核心目標,為期三天的盛會,採兩天線上一天實體,同時提供一年無限次回看模式,透過28場次,六大主題,為敏捷領域提供高水準的學習平台。第三天「RSG世界咖啡館x閉幕式」在台北的格萊天漾大飯店以實體聚會,號召敏捷同好一同見證「2024 年頂尖敏捷CEO 大獎」頒獎典禮,並邀請前交通部長毛治國博士進行智慧短講。 2024RSG年會為台灣的敏捷工作者精挑細選的六大主題分會場,分別為:敏捷組織、ESG、DevSecOps、AI、敏捷領導力、敏捷xEverything。而四場Keynote專場,由海峽兩岸、歐美講師組成。這些設計精良的分會場讓參與者不僅能學習到敏捷技術的前沿知識,也能了解如何在實踐中有效應用敏捷原則以面對各種業務挑戰。 圖/PO(Product Owner)陳麗琇(圖左一)與講師組召集人范育銘,以出品人模式,從AI、ESG、資安等議題策展,探討敏捷的產官學運用。(台灣敏捷部落提供) 從籌備到實現:合作的力量 作為講師組召集人的范育銘,帶領團隊嚴選具實踐深度的主題與講師,確保會議內容貼合市場需求。六大主題議程涵蓋了從數位轉型中的敏捷挑戰,到ESG框架中的企業責任,讓與會者深入了解如何在實踐中落地敏捷與永續目標。「本次活動首次採用出品人邀約講師制度,講師團隊由深耕敏捷領域的專家組成,增強了年會內容的專業性與實用性。」 RSG TAIPEI 2024特別強調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敏捷實踐結合。財務永續組組長林瑋鍾以OKR(目標與關鍵成果)方法驅動敏捷專案管理,並強調將永續發展意識融入每一次衝刺(Sprint)之中。他表示:「每次衝刺不僅是任務的完成,更是敏捷精神與永續實踐的具體體現。」此一跨領域的策略展示了台灣在敏捷實踐與ESG領域中的先進做法,也成為全球敏捷實踐的典範。 活動更由RSG行銷總監賴麗雪領導,每週二晚間9至10點的YouTube直播節目「深夜加油站Give Me Five」,24場節目大力推廣敏捷教育,成功吸引大量觀眾參與,推動敏捷理念的普及。這一創新策略,讓敏捷知識快速傳播,帶動千人參與的年會規模,顯現出敏捷教育在台灣市場的深度影響力。 活動組組長曾泓棨指出,延續過去RSG年會希望帶給參與者滿載而歸的知識能量之外,活動組做了許多創舉,試圖在前導課程灌輸對敏捷有興趣的潛在利害關係人,或是對敏捷已經熟稔的專家,甚至是敏捷新鮮人,快速進入敏捷的世界。 敏捷新時代的起點 RSG TAIPEI 2024除了促進專業學習,更鼓勵參與者分享資源、擴展敏捷影響力,進而將敏捷實踐和永續發展推廣至更廣的社群。透過連結跨領域志工及參與者,逐步讓敏捷精神深入不同領域,不僅增進社會責任意識,亦使更多人能將敏捷方法落實於生活和工作中。 圖/RSG顧問與志工團隊由敏捷愛好者組成,共同推動台灣挑戰千人共學敏捷世界記錄。(台灣敏捷部落提供) 除了敏捷實踐不在話下外,更是台灣向全球敏捷社群展示其深厚敏捷與永續實踐潛力的機會。透過此次活動,參與者不僅拓展了敏捷知識,更能理解如何結合AI、ESG與敏捷實踐應對快速變動的挑戰。RSG TAIPEI以跨領域協作的方式呈現了敏捷精神的最佳實踐,預示了台灣敏捷與永續發展的新時代,也為全球敏捷社群樹立了新典範。 【關於RSG】 區域性敏捷聚會(Regional Scrum Gatherings,簡稱RSGs)是由Scrum聯盟主辦的重要活動,旨在聚集敏捷社區的成員,共同學習、交流並分享關於Scrum和敏捷實踐的經驗和見解。首屆RSG TAIPEI在2021年舉辦,今年為第4届,也是台灣敏捷部落(Taiwan Agile Tribe, TAT)第三次承辦國際性敏捷盛會,並再度挑戰RSG參與人數的世界紀錄。

文章來源 : 引新聞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998 加入收藏 :
新北紀錄片月11/3開展 免費放映22場精選影像

「2024新北市國際紀錄片月」由新北市政府新聞局主辦,將於11月3日開展,今年規劃4大主題單元、共22場次、31部精選紀實作品,並進行多元多點放映,民眾可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中和威秀及板橋秀泰影城觀賞。此外,今年特別於11月4日至11月10日在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辦理特展,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為主軸,以紀錄片為載體,傳遞永續發展理念。 新聞局長李利貞表示,新北市積極推廣紀錄片,將紀錄片拓展到全台各地、飛上天際,也走進國際,更從2017年起持續辦理「新北市國際紀錄片月」活動,迄今已第8年。為期一個月的紀錄片月,精選國內外紀實影像,包括入圍金馬獎的作品及近日剛上映的新片,「2024新北市紀錄片獎」優選影片也將於紀錄片月首次亮相。本次紀錄片月的開幕片《曦曦》及閉幕片《雪水消融的季節》即為二部金馬獎入圍作品,其中《雪水消融的季節》更是出自2018年新北市紀錄片獎優選影片《之後的那些日子》衍生長片,邀請大家一同來欣賞、感受紀錄片的紀實魅力。   ▲ 感動,無所不在 新北市紀錄片系列活動粉絲專頁/提供 新聞局表示,今年紀錄片月的4大主題單元包括「人物誌:時代洪流中的大小人物」、「自由與真相:驟變的歷史足跡」、「環境與自我:內外交迫」以及「2024新北市紀錄片獎優選作品」,所有放映場次皆免費觀賞,於ACCUPASS開放事先報名,並保留部分名額提供現場觀眾。此外,報名任一場次到場觀影可索取「2024新北市國際紀錄片月」集點卡,集滿6點後,即可參加「觀影抽好禮」活動。更多資訊請持續鎖定「感動,無所不在」臉書粉絲專頁或新北市紀錄片官方網站。  

文章來源 : TW News Hub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705 加入收藏 :
2024年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年度論壇-「金融支持亞洲零碳轉型 」

香港2024年10月9日 /美通社/ --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HKGFA)第七屆年度論壇今日舉行,今屆論壇主題為「金融支持亞洲零碳轉型」,有超過 1,500 名來自香港、中國內地、亞洲及其他地區的與會者親臨現場或以線上方式參與。今屆論壇匯聚了政策制定者、監管機構、多邊開發銀行和私人機構代表,共同深入探討可持續金融領域的區域合作、創新和解決方案。 在今日論壇的專題討論和爐邊談話中,行業專家們評估了區內在實現淨零排放方面的進展、轉型分類目錄的制定,以及實施轉型計劃的實際考量因素。論壇也涵蓋了碳核算、自然和生物多樣性整合,以及對新興綠色科技和創新融資解決方案的需求等主題,以支持零碳轉型。 香港特區政府和中國內地政府高級官員出席了此次論壇並擔任主禮嘉賓,包括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譚亞波先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張蓓女士,以及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先生。許正宇局長在下午的論壇上致歡迎辭,重點介紹了香港在發展綠色生態系統方面的投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為論壇發表開幕致辭,他強調了香港作為全球領先的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中心的地位,並講解特區政府就實現此願景方面的重點工作。 陳茂波先生說:「全球各地都訂下了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綠色投資也正持續增長。與此同時,轉型金融的重要性也在上升。香港有潛力成爲亞洲領先的轉型金融中心。我們在這方面具備堅實的基礎,包括健全的監管框架、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成熟的金融市場,以及在標準制訂和合規方面的專業人才。我們應推動社會更深入認識轉型金融的需要和潛力。」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為2024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年度論壇發表開幕致辭 基於陳茂波司長的評論,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及會長馬駿博士表示:「從中長期來看,可持續金融及數碼化將重塑我們的金融業。我們可以將數碼化與綠色和可持續金融領域相結合,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已準備好與公營部門和私人機構建立更強大的合作夥伴關係,以推動產品創新、提升行業能力,並促進交易達成。」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及會長馬駿博士為2024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年度論壇致歡迎辭 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主席范易謀(Emmanuel Faber)先生及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FANZ)副主席瑪麗•夏皮羅(Mary L. Schapiro)女士發表了主旨演講。 范易謀先生表示:「在我們的準則定稿之前,香港就已經啓動了關於準則採用的意見諮詢流程。我高度讚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監管機構與有關部門與我們開展的多次卓有成效及開誠布公的對話,這不僅使我們有機會傾聽香港的早期經驗,也確保香港在構建自己的思路時,與我們正在建立的全球基準盡最大可能地保持一致。」 瑪麗•夏皮羅女士說:「GFANZ 香港分部將與當地金融機構、政策制定者、及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合作,支持擴大轉型融資規模所需的溝通及能力建設相關的工作,將GFANZ 的工作帶到該地區,並融合香港的實際情況。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包括香港、美國和英國,正逐步關注轉型規劃並參照GFANZ 的建議。香港有潛力展示這些努力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增强城市韌性、並推動可持續發展。」 在上午的爐邊談話中,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外事)許懷志先生、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朴之水先生,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候任駐港代表陳方楠女士,就應對經濟逆境和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所需採取的關鍵政策、區域合作和能力建設等議題展開了討論。下午的爐邊談話則著重探討了公營和私人機構的合作夥伴關係、融資和綠色科技創新如何支持亞洲實現淨零未來。 在四場專題討論中,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的會員和行業領袖分享了以下見解和實務考量: 轉型計劃實踐: 可靠的轉型計劃能將淨零排放目標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方案。對金融機構而言,這也是協助客戶管理風險、捕捉機遇的工具。然而,應用通用的轉型活動標準仍具挑戰性,需要整合協調一致且穩健的ESG監管框架、可兼容的分類目錄和標準化的評估方法。其中,湖州市的轉型金融生態系統等案例表明,具支持力度的政策、激勵措施和創新都能在實踐中發揮作用。 從轉型規劃到交易執行的融資解決方案: 據估算,至 2050 年,單單是全球能源領域的新投資就需要達到 70 萬億美元,才可支持從化石燃料轉型到可再生能源。針對高排放行業的轉型融資解決方案的技術門檻高,涉及新興技術,並需要政府政策和能力建設的支持。 碳價格、市場和核算: 碳核算和定價對於企業和金融機構在管理和計算碳排放(範疇 1、2、3),以及制定投資決策至關重要。要實現淨零排放目標,一個活躍的自願碳市場和可靠的碳信用額度機制不可或缺。 自然資本是風險還是機遇: 氣候問題一直是全球關注的焦點,但可以看到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自然資本對經濟的重要性。投資者的要求,以及將自然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NFD)納入ISSB框架,都激發了亞洲區內對能力建設的需求。與慈善家、政府和非政府環保組織(如大自然保護協會)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對於擴大規模和應付基於自然方案的融資問題至關重要。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持續致力於支持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生態系統的發展,並在論壇上預覽了即將發布的《香港綠色科技生態:融資機遇》調查結果。該調查展示了香港的綠色科技格局,涵蓋了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巨大潛力的六大行業和 34 個子行業、其技術成熟度和融資需求,以及金融如何釋放新興技術的潛力。報告強調,香港有需要建立一個具有協調能力的跨領域的工作組,能夠匯聚政府、公營和私人機構,就公共和私人共同投資,以及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計劃工作。 今年的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年度論壇由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渣打銀行、羅兵咸永道、穆迪、MSCI、法國外貿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和惠譽常青(Sustainable Fitch)贊助。 關於香港綠色金融協會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於2018年9月正式成立,旨在為香港及其他地區推廣綠色金融和可持續投資發展提供獨特的平台。協會致力於動員公共和私營部門的資源和人才,制定綠色金融政策,並促進金融機構內部綠色金融業務和產品創新。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的主要目標是將香港打造為領先的國際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中心。協會致力於為香港的金融機構和企業提供更多機會,讓他們能夠參與本地、中國內地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綠色金融交易。這與全球實施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和《巴黎協定》的道路一致。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的主要活動由五個工作組組織,分別是銀行– 轉型融資、產品創新和解決方案、可持續發展相關信息披露、政策和標準、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以及房地產。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於 2024 年 9 月加入了全球能力建設聯盟 (GCBC),這是一項由聯合國秘書長氣候雄心與解決方案特使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R. Bloomberg)首度發起的全球倡議,與多邊開發銀行、私營部門金融機構和國際機構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EMDEs) 的金融機構對能力建設支持日益增長的需求。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的研究成果、活動資訊和培訓資源將在該平台上開放共享。 欲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 https://www.hkgreenfinance.org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90 加入收藏 :
明志科大9位學者入榜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名單 教師入榜率私立科技大學第一

美國史丹佛大學團隊與Elsevier研究資料分析合作,於2024年9月16日公佈「2023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排名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明志科技大學共有9位學者名列其中,教師入榜比率在全國大學排名第13名,全國科大第4名,私立科技大學第一。 明志科技大學表示,依據「2023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全台共有1,407位科學家入列,該校能源電池科技博士學位學程楊純誠講座教授、壽雅史教授及Karuppiah, Chelladurai研究員、生醫暨醫材博士學程曼尼助理教授、智慧醫療研究中心屋瑪研究員、化工系蘇家弘教授及黃錦鴻副教授、材料系李志偉講座教授、電機系賴文政助理教授等9位教師學者榮獲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殊榮,約佔全校教師人數的4.35%。這項成就不僅體現了學校強大的科研能力,也反映出明志科大在科研影響力方面的長期投入。 校長劉祖華表示,這些學者能夠獲得「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的榮譽,展現了明志科大在推動學術科研、培育人才及強化科研影響力的成效。他強調,該校不僅致力於提升論文影響力,還積極參與以永續發展為核心的科研項目,將科研成果與全球環境、社會責任緊密結合。 劉校長也表示,學校一直鼓勵教師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在2022及2023年SCI、SSCI論文人均值,本校排名全國科大第1名,2023年發表於Q1(前25%)期刊比例全國大學第2名。學校並提供額外的資源和獎勵機制,推出「學研拔尖攻頂補助獎勵辦法」,為教師提供研究經費,專注於永續科技的創新研究,對於達到攻頂目標的教師則提供高額的獎勵基金。明志科大也持續推動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研究,2023 年發表SDGs論文比例達40%,積極探索包括再生能源、綠色能源科技和環境保護等領域。 此外,明志科大透過該校十大校級研究中心持續將論文技術深化申請專利保護,鼓勵教師積極將專利及技術開發成產品,並透過與產業共構研究中心進一步將產品轉化為商品,導入商業化模式,以提高技術成熟度(TRL,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 ,逐步邁向「產學研發型科技大學」目標。

文章來源 : 明志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786 加入收藏 :
2024 年 11 月 10 日 (星期日) 農曆十月初十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