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綠色能源」新聞搜尋結果, 共 286 篇 ,以下為 265 - 286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西布爾正就出售碳單位進行談判,體現其脫碳策略

俄羅斯莫斯科 - Media OutReach - 2022 年 12 月 1 日 - 作為俄羅斯最大的綜合石油化工公司和全球石油化工行業發展最快的公司之一,西布爾正在與國際合作夥伴就出售其碳單位進行談判,作為其大規模綠色能源計劃的一部分公式造林倡議。 公司的全球合作夥伴,包括發展急速的亞洲市場的合作夥伴已表示有興趣購買碳信用額度以抵銷他們的碳足跡。 在2022年3月,作為公司ESG策略的一部分,西布爾啟動了「綠色公式」計劃,並推行了碳單位發行的試行項目。 西布爾在2022年種植了100萬棵樹,其中一些種了在公司位於沃羅涅日地區的碳監測點。西布爾希望透過「綠色公式」減少氣候足跡,並促進長遠的環境可持續性。此計劃的其中一個目標是在2025年或之前在西布爾的營運地區種植至少500萬棵樹。 西布爾首席執行官的顧問兼「綠色公式」造林活動的項目策展人Elena Myakotnikova表示:「我們的綠色公式提倡透過減少西布爾對氣候的影響和提高能源效率,為後代打造一個更可持續的未來。項目受到我們海外合作夥伴的青睞,這引證了全球正在趨向可持續發展和脫碳。」 Hashtag: #SIBURThe issuer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 of this announcement.關於西布爾西布爾是俄羅斯最大的綜合石油化工公司,也是全球石油化工行業發展最快的公司之一,擁有約 50,000名員工。公司獨特的垂直整合業務模型使其能夠創建在消費品、汽車、建築、能源,化學等行業極具競爭力的產品,並銷往全球100個國家。 西布爾通過將石油提取副產物加工成有價值的石化產品來幫助減少其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如欲了解更多信息,請瀏覽: https://www.sibur.ru/en/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382 加入收藏 :
再生能源發電新選擇 台灣海洋波浪發電新里程 海可納攜手台灣盼路 興建世界首座陣列式波浪能發電裝置

(2022年11月3日台北訊)在迎合全球節能減碳的浪潮下,行政院於2050淨零碳排白皮書中,規劃再生能源占比將達到60~70%,再生能源除太陽光電、離岸風電之外,亦涵蓋地熱、海洋能等明日之星的綠能發電技術。全球波浪發電設備領導廠商之一,海可納新能源有限公司 (Aquanet Power) (以下簡稱海可納新能源),今(三)日宣布與台灣盼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台灣盼路新能源)簽訂「震盪水柱式波浪發電示範電廠」,此為台灣第一個利用海洋波浪能發電的示範計畫,也是世界首座陣列式波浪能裝置。在此計畫中海可納擔任EPC統包商的角色,提供Turn key服務,於台灣東北角申請興建額定1.95MW電力的波浪能發電系統,規劃總建置工程18個月可完工並開始發電。預計完工之後年發電量將可提供約為1500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不僅可達成利用良好的波浪能條件滿足部份能源自主的理想,也將帶來台灣海洋能源的新篇章。 經濟部曾文生次長在2022年初在天下經濟論壇中為國家未來能源策略把脈,指出台灣能源進口佔GDP比例最高曾接近15%,意思是台灣GDP每7塊錢中,就有高達1塊錢要拿去跟國外買能源,未來增加再生能源的投資、減少進口化石燃料是必然的作為。要翻轉能源需進口的依賴,簡單講有7個字:風、光、熱、海、氫、儲、匯,也是接下來能源轉型最關鍵的面向。除太陽光電、離岸風電之外,亦涵蓋地熱、海洋能等明日之星的綠能發電技術。 海洋能源潛力無窮   四面環海的台灣更應積極發展波浪能發電 全球每年所需的電力使用需求為22兆千瓦小時,僅為全世界各地海岸中所蘊藏能量的總量0.02%。從另一種角度來看,根據國際能源署資料顯示80公尺以內的水域中,可利用的能源為目前世界電力消耗量的5倍。目前全球已經有包括英國、西班牙、澳洲、菲律賓等國家正在利用海洋波浪進行發電。臺灣是海島型國家,具備發展波浪能發電的條件。 「海可納新能源投入海洋波浪發電技術研究超過20年以上,該技術已完成了3個不同的原型機在開放海域上的開發、部署、測試及運行,成功的將波浪能源成功轉換成電力,實際併聯電網且出售100% 清潔綠色電力。」海可納新能源公司執行長陳瑩潔表示:「我們正積極在台灣及各適合開發的海域佈署未來的中小型規模的波浪發電場,希望將累積多年的技術開發、數據和經驗,為台灣提供可靠、符合成本效益、高效率的波能轉換系統。很高興海可納新能源的波浪發電技術能夠獲得台灣盼路新能源的肯定,雙方的合作將為提供台灣民眾永續乾淨能源和多樣化解決方案樹立新的里程碑。」 台灣盼路新能源董事長陳惟誠指出,2050淨零碳排已是國際趨勢,現今全球再生能源發電技術非常多元,如水力、太陽能、風力、海洋波浪發電等,其中又以海洋波浪能發電的發展潛力最為雄厚。台灣是四面環海的海島,具備發展海洋能源發電很好的條件,海可納新能源提供的波浪發電系統,能夠以模組化的方式建構,能夠降低初期的營運成本與風險,又能達成快速擴展的目的,建置在防波堤上且渦輪機在海平面上,不僅不會破壞海洋生態,還能成為防波堤,非常適合台灣海岸的發展。 本次雙方合作興建的波浪發電示範計劃,是由三座防波堤沈箱加上渦輪發電機組裝置併接而成,總額定功率可達1.95MW,將來計劃擴大到25MW規模電廠。 波浪可預測、持續穩定及發電過程零碳排   優於其他再生能源 現今台灣再生能源的發展結構中,以太陽能、風力發電為先鋒,預計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20GW,離岸風力裝置容量則達5.7GW以上。只是這兩種目前扮演台灣再生能源發展主力的發電方式,都有先天上難以克服的缺點,台灣太陽能光電全年平均每天有效發電時間約僅3小時,且太陽能光電板有限使用壽命且集光轉換率逐步衰退,後續處理成本也非常複雜與昂貴。至於離岸風力發電多半集中在冬季,可能在4個小時後風力改變,不穩定性較高。 相較之下,海洋波浪發電的潛力非常驚人,僅需0.02%海洋能源即可滿足全球22兆千瓦小時的電力使用需求,加上發電過程完全零碳排,比太陽能及風力發電更具優勢,絕對是取之於大自然的最佳綠能選擇。特別是海洋波浪容易被預測與監控,約可精準的預測5天的波浪能資源,且波浪來臨時延續時間長,因此海洋波浪發電預測性亦較太陽光電、風力等較高,歐洲國家考慮成為基載電力之一,有利台電規劃電力配置與進行電力輸配等工作。 取得25國波浪發電技術專利    唯一能夠提供震盪水柱波浪發電完整方案 累積成功測試發電案例的海可納新能源,已在海洋能源研究領域耕耘超過20年,至今已於全球40多個國家取得25項專利,是一能夠提供震盪水柱艙室(OWC)、唯一提供雙向airWAVE™渦輪機發電機組、遠端控制電力傳送系統,turn key式完整解決方案的技術公司。海可納新能源的發電技術可建置在淺水區及深水區,用來對應各種不同的波況及規模。更可將渦輪發電機組裝置與防波堤整合的共構方案,減少海岸侵蝕並提供港口安全防護,提升防坡堤價值應用。波能擷取裝置與防波堤整合的共構設施設計壽命可達100年,渦輪發電機組裝置可每20年換新或汰換新品,有助於維持波浪發電系統的穩地性與效率,同時將環境衝擊降到最低。特別是當波浪發電廠退役之後,也不會產生任何廢料,可實踐真正的零碳排、能源永續的目標。 台灣盼路新能源的創辦人陳惟誠,亦是知名科技公司的董事長,是Google、Apple等國際大廠重要的供應商。在因緣際會下接觸海可納新能源,了解海可納新能源的獨家專利技術後,決定成立一家新公司台灣盼路新能源,與海可納新能源合作,興建台灣第一個海洋波浪發電示範廠,並負責海洋波浪發電後續的維運計畫,為全球環境與台灣綠能電力發展盡一份心力, 迎合全球發展再生能源的趨勢,台灣推動能源轉型藍圖是以減煤、增氣、展綠、非核之潔淨能源發展方向為主軸,期盼達到電力供應穩定,兼顧降低空污及減碳。海可納新能源與台灣盼路新能源的合作案,將是台灣落實再生能源政策、接軌國際ESG趨勢的重要一步。 ###   關於海可納新能源 海可納新能源是熱情於波浪發電技術的綠能開發商,憑藉20多年的創新技術研究與開發經驗和積累的實海數據和經驗,我們提供了可靠、深入的技術服務和符合成本效益、高效率的波能轉換系統。多元化技術應用,全方位的應用設計,提供人類新的永續乾淨能源和多樣化解決方案。

文章來源 : 頤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0329 加入收藏 :
明志科大秀SDGs研發成果 參展2022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2022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於2022年10月13至15日在台北世貿一館舉行,明志科技大學推出綠色能源、5G天線與醫材等8項新技術參加盛會。    綠能發電技術-安全性更高的全固態鋰電池 明志科技大學本次展出的8項創新研發成果,以SDGs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為主,多元延伸至SDGs3(健康與福祉)及SDGs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等指標。在綠能發電方面,由該校綠能中心楊純誠主任發展多年的「複合式固態電解質膜之製備方式、及使用該複合式固態電解質膜之全固態鋰電池」,解決現有電池「脹氣」問題,且使得鋰電池更具安全性;另外由材料系林孟芳老師研發「摩擦發電機及其摩擦層的製作方法」,利用含有海藻粉末混合PVB,並利用靜電紡絲方式製備奈米纖維做為摩擦奈米發電機之摩擦層,有效利用海洋植物進行發電,達到永續且潔淨能源的目標;至於「3D列印導熱矽膠構件應用在能源領域」,則由化工系杜鶴芸老師使用矽膠FAM 3D列印技術,開發燃料電池與鋰離子動力電池系統中的關鍵零組件,具降低鋰電池動力模組溫度的功能。   永續環保技術-每年回收一座寶山水庫的水 在永續環保方面,明志科大展出「渦流反應裝置」及「浮油蒐集裝置」等二項技術。環安衛系吳容銘老師研發的「渦流反應裝置」運用於洗車廢水回收,每年可回收一座寶山水庫的水量,若運用於晶圓代工產業,則有助於顆粒篩選,減少損耗與提高良率,預估每年可創造約9千萬元的價值;另工設系賴宛吟老師跨領域結合材料與化工專業,研發「浮油蒐集裝置」,無須動力即可自動收集油汙,且分離之油汙可以直接回收再利用,不會造成二次汙染問題,具有環保、重複利用及低成本的優勢。   商品化應用技術-5G新型結構天線與創新醫材設計研發   此外,明志科技大學由機械系馮奎智老師所研發的「雙層低溫共燒陶瓷貼片天線」,在實驗量測S11的天線訊號,特性可達-26dB,能夠滿足產業-10dB的要求,有助於應用在5G商業產品與被動元件上;工設系許定洋老師設計的「護理車垃圾桶」,係依據醫護人員現場使用護理車的需求,改善護理車垃圾桶現有不易開關、掀蓋感染風險與套袋等缺點;機械系胡志中老師則與林口長庚醫院醫師合作研發「脊椎前位植骨導引置放裝置」,能精準定位且避免植入骨崩解,操作簡單,且提高安全性。   明志科技大學表示,學校以「產學研發型科技大學」為發展目標,投注大量研究資源,營造「明志產學研究院」的特殊定位。透過本次參與2022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能夠實際展出該校厚實的研發能量,同時也歡迎產業先進與有興趣的民眾前往台北世貿一館B1032攤位參觀。  

文章來源 : 明志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300 加入收藏 :
明志科大THE世界大學排名 超越多所國立大學,穩居全國私立科大第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簡稱THE) 2023世界大學排名結果於近日揭曉,此次全球參與之學校相較去年多出了137所,納入104個國家地區的1,799所大學院校,競爭可謂相當激烈。台灣入榜43所大學中,明志科技大學依舊穩居私立科大榜首,全國排名則位居第18名,超越中興大學、中正大學及高雄科大等多所國立大學。   泰晤士全球最佳大學評比範疇分別為教學、研究、論文引用數、產學收入、國際化等5大類共13項指標,並依據1,550萬份研究出版品、1億2,100萬次相關引用,以及4萬份年度學術聲譽調查回函及總計數十萬筆數據資料進行分析排名。其中明志科大於「產學收入」項目表現最為出色,名列全球第348名,排名相較於去年有顯著提升;而在「研究」項目上亦有不錯成績,在全球近1,800所大學中名列第750名,而日前更新2022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中,明志科大即有11位,佔全校師資5.64 %,以師生量體相對小型的大學來說,有此優秀成績,實為難能可貴。   明志科大除致力傳承既有的教育理念與作為外,也將「國際化」、「永續發展」及「產學合作」列為學校發展重點,在推動國際化方面,除積極拓展海外夥伴國家及校數外,也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影響,與各國姊妹校持續實質合作,如開設線上主題特色工作坊、跨國專題共同指導計畫等,亦維持辦理多元雙聯學位學程及交換計畫,以虛實整合模式提供雙邊學生修習課程或進行專業實習之機會;明志科大劉祖華校長表示,永續發展已成為全球人類共同之目標,明志科大設有綠色能源電池及環境永續人類健康等研究中心與特色學程,也為響應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於2020年即著手盤點全校課程與各項SDGs之關聯,並將校務中長程發展計畫中各項行動方案與SDGs連結;此外,為增強產學合作量能,明志科大組成跨領域團隊並投入上億元鉅資,陸續成立10個校級研究中心,聚焦研發於光電、半導體、能源、生醫、自駕車、AI人工智慧、5G、循環經濟等,以多元模式與業界夥伴合作,進行各項研究技轉,進而使「明志產學研究院」的定位逐漸成形。此次明志科大參與THE世界大學排名獲得優異表現,站穩全國私立科大第一,也更加證明學校往產學研發型大學的發展方向有其國際性的競爭力。

文章來源 : 明志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0998 加入收藏 :
明志科大推動校園永續並簽署「大學永續發展倡議書」

明志科技大學與長庚大學、長庚科技大學三所大學的校長,於9月27日上午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董事長簡又新共同簽署「大學永續發展倡議書」,三校聯盟為追求永續發展,承諾將共同健全大學治理、發揮社會影響力及落實環境永續,並共同致力於追求永續發展,以實踐ESG、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為己任,持續發揮學校影響力。 明志科大劉祖華校長會中表示,明志為台灣綠色大學聯盟會員學校,設有綠色能源電池及環境永續人類健康等研究中心與特色學程,有鑑於落實永續發展為重要課題,依據聯合國發布的17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於2020年著手全校性課程SDGs盤點,並將校務中長程發展計畫中各項行動方案連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而且定期揭露永續報告書、推動校園溫室氣體盤查、環境保護等永續校園工作,更希望透過與TAISE基金會共同合作,具體承諾實踐大學之永續發展並實踐ESG,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另外,明志科大USR團隊將多年參與在地文教活動所累積的經驗,執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分別針對在地產業鏈結、新住民培育、搶救在地歷史記憶等三個角度關懷在地議題,以更明確的目標和有系統的方式整合校內資源,帶動在地各級夥伴學校,主動發掘在地需求和解決在地問題,在區域發展上努力扮演地方智庫的角色,2022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頒獎更獲得銀、銅獎的肯定,這也是明志科大連續二年於特定永續發展指標(SDGs)贏得社會肯定。

文章來源 : 明志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8779 加入收藏 :
市場增長推動 Nikkiso Clean Energy and Industrial Gases Group 重組綜合低溫解決方案部門

加州德美古拉, Sept. 23, 2022 (GLOBE NEWSWIRE) -- Nikkiso Cryogenic Industries 旗下的 Clean Energy & Industrial Gases Group(「集團」)屬於 Nikkiso Co., Ltd(日本)集團公司一部分,欣然宣佈重組其綜合低溫解決方案部門 (ICS) 。由於 ICS 的增長和可再生能源以及綠色能源的巨大市場機遇,ICS 現在將分為兩個功能部門,並於 2022 年 10 月 1 日生效。 全新的「Nikkiso Fueling and Solutions」部門將繼續推動氫氣燃料市場、天然氣燃料市場、撬裝系統和一站式系統的業務增長。Mike Mackey (現任 ICS 高級副總裁)將擔任 Nikkiso Fueling & Solutions 的總裁。所有現有的 ICS 工作人員與設施將仍然屬於這個新部門。 全新的「Nikkiso Energy Infrastructure & Strategic Projects (NESP)」(能源基礎設施和策略項目)部門將擴大集團的產品範圍,為能源基礎設施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包括地熱發電廠、壓縮氫氣分配系統、能源回收解決方案以及海上船舶燃料系統。他們還將為 Nikkiso Cosmodyne 工廠提供全面的一站式支援。Joseph Pak (現任 ICS 總裁)將擔任 NESP 的總裁。 由 Reza Agahi 博士領導的 Nikkiso Expander Application Technique (NEAT) 部門將成為 NESP 部門的一部分。 據 Nikkiso CE&IG 行政總裁 Peter Wagner 表示:「作做出這些改變是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並擴展我們的解決方案組合,以應對日益增長的全球零排放要求。他們進一步支持我們的願景,即『引領變革走向更健康的世界』。」 伴隨這些變更,Nikkiso 承諾繼續致力為客戶提供全球及本地業務。 關於 CRYOGENIC INDUSTRIES Cryogenic Industries, Inc.(目前是 Nikkiso Co., Ltd. 的成員)的成員公司,製造與服務工程低溫氣體處理設備(泵、渦輪膨脹機、熱交換器等)、以及工業氣體、天然氣液化 (LNG)、氫液化 (LH2) 和用於餘熱回收的有機朗肯循環裝置。公司已成立 50 多年,是 ACD、Nikkiso Cryo、Nikkiso Integrated Cryogenic Solutions、Cosmodyne 及 Cryoquip 的母公司,以及一個由大約 20 個經營實體組成的共同控制集團。 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 www.nikkisoCEIG.com 及 www.nikkiso.com。 傳媒聯絡: Anna Quigley |電話:+1.951.383.3314 |電郵:aquigley@cryoind.com

文章來源 : Notifi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604 加入收藏 :
華龍航空宣佈碳中和計劃
發表時間 :
2025 年 4 月 29 日 (星期二) 農曆四月初二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