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關閉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2年6月8日 - 勝利證券針對“碳中和”“ 動力電池產業鏈”“汽車智慧化”等領域發佈投資意見。 作為全球發展速度最快的新興國家之一,中國正以超強政治定力,持續推動社會變革與產業結構轉型。勝利證券表示,綠色能源、先進製造業、硬科技和優質商品等符合中國社會經濟轉型發展的行業景氣將持續向上,再加上新冠疫情使得中國供應鏈優勢更加明顯;中美關係邊際緩和,市場風險下降等因素疊加,勝利證券認為中國市場投資值得被看好,但目前港股投資市場,中國市場風險偏好卻沒有對應提升,這意味中國市場未來存在很大的空間。 勝利證券資產管理部高級投資組合經理周武先生表示:「我們目前非常看好碳中和帶來的投資機會。據我們的調查發現,自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碳中和行業投資進入高增長期,就一級市場而言,去年僅僅半年的時間投資規模就達到歷史新高。」 在博鼇亞洲論壇2022年會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也指出,實現碳中和目標需要大量投資,根據光華管理學院課題組估測,實現碳中和目標所需的投資金額接近250萬億元,分佈在未來三、四十年間。根據中金等機構預測,實現碳中和目標所需投資金額約140萬億元。 周武先生認為:「“碳中和”最深刻的改變是把能源從資源屬性變成製造業屬性,全球能源產業鏈與產業規則將重塑。光伏與風電等清潔能源將在逐步替代傳統能源。隨著傳統能源的使用降低,能源優勢不再是具有化石能源儲量的國家,而是擁有強大相關製造業優勢的國家。同時,全球同步快速減碳,使得後進國家發展製造業缺乏相對便宜的化石能源,製造業門檻被極大提高。中國製造業優勢期被戰略性延長,且優勢在繼續擴大。目前中國在光伏與風能產業已供應自主且有全球優勢,且成長空間巨大。」 與此同時,主流國家停用燃油車的時間表,推動電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目前該產業已經開始進入需求驅動的快速爆發期。勝利證券估計汽車產業鏈會被重新定義,傳統汽車及其核心零件的專利優勢被淡化,動力電池產業鏈和汽車智慧化成為新的核心壁壘。這也提供中國戰略型機會,不僅能擺脫石油進口依賴與汽車外部專利,還能鞏固與發揮中國擅長的製造業優勢,在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期望可供應自主,勝利證券提醒投資者關注港股市場上處於這些高景氣行業但估值合理的優質目標。 此外,據周武先生觀察發現:「因中國國家政策調整而產生暫時影響的互聯網平台、醫療、文化娛樂等具有長期發展優勢的行業已回到估值底部區間,當中互聯網平台和生物科技作為港股市場上的稀缺選擇值得留意作進一步佈局。」 如欲了解更多世界各地股票市場的投資機會,請前往勝利證券網站 www.victorysec.com.hk。 免責聲明本內容不應被視為邀約、招攬、邀請、建議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投資決策之依據,亦不應被詮釋為專業意見。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其等各自的情況,包括但不限於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財務狀況及獨特需要。本報告包含的資訊及資料並非亦不擬提供作為專業投資意見或其他意見。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瞭解相關投資產品的性質、條款及風險和參閱相關銷售文件,並在需要時尋求適當之專業意見。 #勝利證券 The issuer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 of this announcement.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2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中國公務機公司華龍航空公佈碳中和目標,利用數位化技術優勢,於2025年實現自有機隊、地面保障業務及辦公營運碳中和,並於此前帶動20%以上的託管飛機實現航班營運碳中和,致力於2035年實現華龍航空整體業務碳中和。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經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議題,「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我國對社會的鄭重承諾。華龍航空積極回應國家「雙碳」目標,是公務機行業中最早一批以「綠色航空」為發展策略的公司,曾於今年4月22日完成中國首次「碳中和」公務機飛行,推動了公務機行業對於碳減排的研究與探索。 跟據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14064-1,參考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制定的《溫室氣體核算體系企業核算與報告標準》,華龍航空以2021年為基準年,對公司運行的碳排放進行全面排查和量化。包括飛機交易、飛機託管、包機、航空地面代理及公務機樓運營,華龍航空提供的公務機全流程服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為31612.14噸,其中範圍一 (由航空燃油燃燒、汽油燃燒、製冷劑逸散及滅火器逸散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為28282.48噸;範圍二(包括外購電力及熱力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為345.16噸;範圍三(包括差旅通勤、外購商品及廢棄物處理導致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為2984.49噸。 基於2021年度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華龍航空構建了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路徑,將遵循「節能減排優先、抵消為輔」的原則,於已有的綠色實踐基礎上,通過數位航空建設、可持續能源應用、綠色辦公樓宇、綠色交通、綠色供應鏈、碳抵消六個方面來推動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另外,加快實現自主運營層面的碳中和,是華龍航空碳中和行動的首要目標。目前,華龍航空已經著手開發適用於公務機企業的碳管理系統,結合飛機運行全流程資訊化管理系統,打造科學、可追溯的綠色飛機營運模式,承諾在2025年實現自有機隊飛行、航空地面保障和日常辦公方面的碳中和。在公司人均碳排放強度方面,將於2035年實現下降20%,2050年實現下降40%。 同時,華龍航空提出於2025年前帶動20%以上的託管飛機實現飛行碳中和,於2035年實現包括飛機託管在內的整體業務碳中和的目標。華龍航空的業務生態連接著各領域的巨頭企業,將通過數位技術應用,在用戶端的飛行系統中加入碳中和服務選項,並通過獎勵政策,積極影響公務機持有企業及相關產業鏈加速邁進碳中和的步伐。 根據華龍航空碳排放資料顯示,其2021年的主要排放源為化石能源使用,其中航空燃油排放量佔比為88.53%。因此,選購高能效公務機機型、增加航空燃油使用效率以及建設綠色能源應用體系是華龍航空實現碳中和的關鍵一步。 目前,全球僅極少數機場能夠提供常規的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加注服務,主要集中在歐洲和北美。中國民航局在2022年1月發佈的「民航+綠色低碳」生態圈發展線路圖顯示,計畫在2030年大幅提高SAF的使用。因此,華龍航空已與中航油達成意向,當其在國內機場開設SAF加注服務時,華龍航空將優先作為試點單位應用,此外,華龍航空承諾當所運行機場能夠提供SAF加注服務時,將優先選用可持續航空燃料。 華龍航空表示,公務機公司實現碳中和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體現,其意義不僅在於自身的節能減排,更重要的是通過公務機連接產業鏈上下游,推動各方在節能減排上的技術研發和應用創新。未來,華龍航空將持續與飛機製造廠商、燃油供應機構、機場、地面交通公司等產業鏈夥伴共同探討節能減排的技術應用,發掘更多可持續性發展機會,助力傳統產業升級同時,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 #華龍航空 #碳中和 #綠色航空 #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航空燃料
【愛傳媒報導】「沒有ESG,就沒有訂單!」台灣中小企業面臨2050淨零轉型趨勢,也是全世界的目標,要讓台灣的貨未來出的去,必須轉型綠經濟,綠色科技聯盟自發起到成立不到兩個月,有61家業者即起響應,綠色科技新創聯盟副會長袁易指出,企業淨零碳排行動的腳步必須加快,綠色轉型才能永續經營。聯盟設立平台,讓業者不再惶惶終日,迎頭趕上國際趨勢。 淨零排放國際趨勢 產業須永續經營 今年3月國發會對於「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說明,並提供至2050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以促進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將會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輔以「十二項關鍵戰略」,就能源、產業、生活轉型政策預期增長的重要領域制定行動計畫,落實淨零轉型目標。 圖/面對未來國際趨勢,企業勢必要做綠色轉型,綠色新創聯盟創建平台,可讓轉型之路更順遂。 綠色新創聯盟發揮1+1大於2 凝聚新力量 綠色科技新創聯盟副會長的易象創意執行長袁易說,綠色科技新創聯盟是台灣第一個完全以新創公司為主體的聯盟,也是一個以綠色新創需求、發展為出發點而凝聚的平台。他說,「鑑於現在國際對綠能與再生能源的關注,台灣也必須跟上世界潮流。聯盟的成立,就是希望讓更多新的一代、新創的企業加入」。 圖/綠色科技新創聯盟副會長袁易指出,企業淨零碳排行動的腳步必須加快,綠色轉型勢必要加快。 袁易表示,台灣的事業廢棄物每年多達兩千萬公噸,還不包括生活廢棄物,掩埋場早已不勝負荷,若企業能將廢棄物轉換為綠金,也就是可將過去處理事業廢棄物的管銷費用變成收入,利用熱裂技術把廢棄物變綠金,將「碳」與「油」都再利用,不僅達到廢棄物減量,更可以提升再生能源,淨零碳排的目標不難達成。 再生能源熱裂技術 可讓過去管銷轉成收入 歐司瑪再生能源科技公司總經理陳文熙指出,譬如生活中常見的廢塑膠、廢機油,以及廢橡膠、廢輪胎製品等石化產業類的事業廢棄物,都可透過熱裂處理技術,產生再生油品,並提供給大型運輸與大量用電的企業使用。 圖/歐司瑪再生能源科技已進化到第三代自動化系統,有效讓事業廢棄物利用熱裂處理技術,產生再生油品,並提供給大型運輸與大量用電的企業使用。 歐司瑪再生能源科技已進化到第三代自動化系統,將難以分解與高污染的廢輪胎、廢橡膠、廢塑料、廢機油等無機廢棄物,以特殊專利技術轉化為(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等級的綠色航空用油,直接用於發電機,產生純綠電力,對於產業缺電也可利用移動式發電機,有效解決。 袁易表示,台灣產業界不斷面臨各種環保的議題,目前包括王品、日月光、聯電等企業都與聯盟接洽媒合中,希望能透過不斷循環再利用,創造台灣的綠色能源。 不僅一般新創會員,各領域佼佼者如安永會計事務所、活水影響力投資、aws startups、Mosaic Venture Lab、仙人掌創業服務、智坊創客、歐司瑪再生能源科技、許杏宜律師、張嘉予律師、廖維達律師等亦紛紛成為聯盟的資源連結者(Linker),願意做為聯盟最大的後盾及支持,帶領聯盟順水前進。 綠色科技新創聯盟首屆徵召8年以下的新創團隊,舉凡創能、儲能、節能、護能、AIoT等,善於進行綠色科技整合,或擅於以科技解決綠色相關議題的新創公司或個人,皆可得申請加入。聯盟會員將可獲得產業相關商情、參與聯盟辦理之相關主題或交流活動、法律及雲端技術相關諮詢、資源鏈結及媒體宣傳機會等。報名連結:https://seminars.tca.org.tw/D10o03240.aspx
企業強強聯手為雷蛇東南亞總部安裝其首個太陽能系統, 並計劃拓展開發先進的太陽能發電監控系統新加坡 - Media OutReach - 2022年5月12日 - 領導同儕的亞洲碳中和方案發展商及投資者立盈(NEFIN)集團 (下稱「 NEFIN」)與均為寶德工程(Boustead Projects Limited)合資企業的Snakepit-BP LLP (下稱「Snakepit」)和Echo Base-BP Capital Pte Ltd (下稱「Echo Base」)合 作,在新加坡為雷蛇東南亞總部安裝雷蛇(下稱「Razer」)的 首個太陽能系統。 照片簡介: 上左和中間: [由左至右] Echo Base董事總經理林豐振、Razer聯合創始人與首席執行官陳民亮 及NEFIN 集團首席運營官關燕玲在太陽能系統合作專案簽約儀式 上右: [由左至右] Razer聯合創始人與首席執行官陳民亮及NEFIN 集團首席運營官關燕玲合照 下: 位於1 One-North Crescent的雷蛇東南亞總部 秉持以可持續性為核心設計理念的雷蛇東南亞總部是由 Snakepit 開發並由 Echo Base 管理,其更獲得了新加坡建設局授予的綠色建築標誌超金獎殊榮。 依據全球領先的遊戲玩家生活方式品牌Razer的#GoGreenWithRazer十年期可持續發展計劃,Razer 放眼於 2025 年將其全部業務轉移到 100% 可再生能源並於2030 年實現完全碳中和致力 綠化企業。 透過新安置的太陽能系統,此專案將可再生能源整合到Razer在新加坡的日常運營中,讓可再生能源成為其業務不可或缺的根基 ,從而支援Razer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NEFIN業務於2014年在香港開始,NEFIN團隊與合資企業在亞太區已開發超過3,000MW的太陽能與綠色融資專案。 作為一個一站式可再生能源方案供應商,跨國公司可從中簡化減碳流程。 為配合集團於亞太地區的擴展,NEFIN於去年在新加坡成立區域總部。 是次合作將在位於 1 One-North Crescent 的 雷蛇東南亞總部天臺上安裝 380 塊太陽能板。 系統每年將產生256,000 kWh能源,並減少約3,600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當於種植59, 976棵樹或為609個家庭供電。 系統內的每塊太陽能板均附有感測器,量度太陽幅射的波動及就系統表現收集科學數據,整理后的數據可用作分析及發展先進的產生太陽能監察系統。 憑NEFIN於商業和工業天台太陽能系統領域擁有豐富經驗,專案傳遞考慮周全的方案,讓雷蛇東南亞總部成為高效及節省能源發展的典範。 Echo Base董事總經理林豐振表示:「作為我們致力提供一流可持續房地產解決方案和發展智慧建築的一部分,我們很榮幸能夠與NEFIN合作在雷蛇東南亞總部安裝太陽能系統,支援Razer 過渡至綠色能源,提高能源效率。 我們共同的可持續價值發展價值觀和目標促成是此次合作,亦期望將會為環境帶來正面影響,並同時支援Razer的可持續發展願景。 」 NEFIN 集團首席運營官關燕玲說:「NEFIN很榮幸能與 Boustead Projects 和 Razer 合作。 他們對可持續未來的承諾符合NEFIN的 其中一個ESG 目標-幫助客戶實現業務和可持續發展目標。 作為新加坡公民,我們很高興能夠代表NEFIN參與新加坡2030年綠色計劃,鞏固新加坡企業努力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性。 是次合作也是NEFIN進軍新加坡可再生能源市場的里程碑,並在東南亞進一步擴展。 NEFIN 相信世界的未來是每個人的責任,並努力重新定義能源邊界以實現可持續的未來。」 「這項合作意義深長,寓意不僅為雷蛇東南亞總部安置太陽能系統而是三家企業齊力通過創新解決方案承諾保護環境和地球。」 Razer聯合創始人與首席執行官陳民亮先生說。 「我們衷心感謝 NEFIN 和 Boustead Projects 支持我們#GoGreenWithRazer 的宏願,為確保地球仍然是我們可繼續居住的地方。」 NEFIN在新加坡的未來部署包括夥拍大士能源(Tuas Power)競投建屋發展局第七次租賃太陽能板批量招標項目(SolarNova Phase 7)。 在更多本地項目的支援下,公司將繼續為新加坡企業帶動碳中和進程。 關於立盈(NEFIN)集團立盈(NEFIN)是亞太區具領導地位的碳中和解決方案供應商和投資者,擁有定製的統一能源管理平臺,致力於為各企業實現碳中和,並得到AC Energy的支援。 核心團隊由美國杜邦公司負責太陽能業務的專家、工程師、法律顧問、投資銀行顧問和技術商業專家團隊組成,擁有超過40年的亞洲專案開發經驗和50多年的工程經驗。 集團組合投資的專案在亞太區已開發超過3,000MW的公用事業規模,商業和工業天台太陽能系統· 。 作為一個強大的凝聚力團隊,NEFIN集團能夠通過其統一的能源管理平臺下的創新技術方法,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商業可行性的專案提供全面的 360 度評估和全套服務。 NEFIN 相信世界的未來是每個人的責任,並努力重新定義能源邊界以實現可持續的未來。 請參閱NEFIN的網站 www.nefinco.com 瞭解更多資訊及關注我們的領英專頁: linkedin.com/company/nefin。 關於雷蛇Razer Inc Razer(雷蛇)是全球領先的玩家生活方式潮流品牌。 Razer三頭蛇徽標是全球遊戲及電競領域最廣為人知的LOGO之一。 粉絲遍佈各大洲的Razer設計並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專為玩家提供硬體、軟體和服務的一體化生態系統。 屢獲殊榮的Razer硬體產品包括高性能遊戲外設及Razer Blade靈刃系列遊戲筆記型電腦。 Razer的軟體平台擁有超過1.5億名註冊使用者,其中包括物聯網平臺RazerSynapse雷雲、RazerChroma RGB幻彩燈光系統以及遊戲優化及啟動程式 RazerCortex雷遊。 Razer亦為遊戲玩家,包括年輕一代、千禧世代和Z世代提供支付服務。 RazerGold是全球最大的遊戲支付服務之一,而RazerFintech在新興市場提供金融科技服務。 Razer成立於2005年,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爾灣(Irvine),在漢堡、上海和新加坡設有區域總部。 Razer在全球有18個辦事處,在美國、歐洲和中國被公認為是遊戲玩家的領導品牌。 #立盈集團 The issuer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 of this announcement.
全球太陽能開發管理領導企業 Lightsource bp 今(12)日宣布,將攜手綠岩能源在台共同開發裝置容量達 150MW 的漁電共生專案,正式進軍東亞市場。藉由與本土開發商合作及供應鏈在地化的策略,Lightsource bp 期盼透過其世界級的太陽能專業優勢,結合在地合作夥伴的經驗及知識,響應政府朝 2025 年太陽能建置量 20GW 的目標邁進。 Lightsource bp 是由 Lightsource 與 bp 分別持股 50% 的合資公司,旨在透過創新的太陽能、智慧能源和儲能解決方案,為公營事業、私人企業、教育機構和農漁養殖等各大產業提供更多永續能源選項。自 2010 年成立以來,Lightsource bp 已在 18 個國家開發約 5.4GW 的太陽能專案,目前在全球擁有逾 700 位員工,業務佈局橫跨 EMEA(歐洲、中東與非洲)、美洲與亞太地區,目標 2025 年之前完成 25GW 的太陽能專案開發。 Lightsource bp 獲 18 億美元融資額度 持續佈局EMEA、美洲與亞太三大市場 Lightsource bp 於 2021 年取得 10 間國際大型金融機構所提供的 18 億美元(約新台幣 512億元)信用及貿易融資額度,除了為Lightsource bp進軍台灣市場、業務擴展及策略執行提供助力,更加速其在 EMEA、美洲與亞太地區的部署。此次攜手綠岩能源,正式啟動 Lightsource bp 在台灣的第一批開發案,也意味著 Lightsource bp 全球版圖的最後一塊拼圖逐漸成形。 Lightsource bp 執行長尼克·波伊爾(Nick Boyle)表示:「太陽能產業在亞太地區具有相當發展前景與潛力。台灣目前有 95% 的能源需仰賴進口,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響,故能源供應的挑戰、永續能源發電的目標使台灣成為獨一無二的關鍵市場。我們很高興能運用在全球累積的豐富經驗,攜手綠岩能源共同克服挑戰。」 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暨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表示:「在推動台灣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的過程中,需要產業鏈、公私各界與社會大眾一同響應,共同推進能源、產業、生活及社會的全面轉型。其中,太陽能產業是台灣能源轉型藍圖中的重要一環,很高興看到 Lightsource bp 這樣世界級的太陽能公司能加入台灣能源轉型的行列,共同為 2025 年太陽能建置量 20GW 的目標努力。」 Lightsource bp 攜手綠岩能源開發漁電共生專案 年發電量可供 4 萬 3 千戶家庭用電 Lightsource bp 本次與綠岩能源合作開發的布袋專案裝置容量達 150MW,兼顧生態、經濟與環境平衡發展,將成為台灣最大的漁電共生專案之一。本專案預計於 2023 年 6 月開始動工,建置期間將創造逾 750 個就業機會。專案建成後每年發電量達 210,000MWh,相當於 4 萬 3 千戶的家庭用電,同時每年可減少約 13 萬 3,770 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Lightsource bp 致力於協助台灣改善高度依賴能源進口的問題、透過太陽能專案開發及投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同時也期盼能造福案場周邊的環境與社區。於專案開發過程中,Lightsource bp 諮詢環境生態專家並向當地農漁業者取經,擬定出一套能讓多方受益的機制,包括為當地養殖戶提供約200 個魚塭,並且規劃儲水池及水循環系統以提升水質控管及養殖效率等。 bp再生能源發展部門資深副總裁大衛·安德森(David Anderson)表示:「再生能源擁有無窮的發展潛力,能透過許多的創新方案,解決工業與民生的用電需求。Lightsource bp 始終以穩健的步伐成長,我們希望能保持這樣的步調,持續朝著淨零碳排的目標前進。」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2年5月6日 - 青島創新奇智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創新奇智」或「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集團」;股份代號:2121.HK)公佈「2021年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下稱「ESG報告」或「報告」)」,詳盡介紹公司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企業管治方面的理念、實踐及表現,為創新奇智登陸港股巿場後公佈的首份ESG報告。 創新奇智堅守「科技向善,賦能價值」的初心,堅守價值觀,平衡好環境、社會和管治的良性發展,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透露,創新奇智建立了由董事會、高級管理層和ESG工作小組組成的三級ESG管治架構,實現了自上而下的ESG事宜執行與監管,攜手各利益相關方在賦能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綠色雙碳等領域發揮價值。 立足科技創新,守護信息安全和做負責任的產品 創新奇智堅信,強大的研發創新能力是持續成長的源泉。基於在深度學習領域的研究能力,創新奇智自主研發了專有AI平台 – MMOC。該平台集靜態視覺處理、動態視頻流分析、全生命週期AI模型開發、異構資源管理調度與全要素AI技術資產管理能力於一體,提供更好的AI基礎設施能力。 創新奇智將知識產權與信息安全視為立業之本,持續致力於保護企業核心競爭力,並為客戶交付安全可信賴的產品及解決方案。 知識產權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創新奇智注重加強知識產權的申請及保護,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和專利創新。2020年企業獲得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截至2021年12月31日,創新奇智已累計申請634項AI相關專利,90%以上是發明專利,成功註冊124項,其中2021年新增專利112項。此外,2021年,新增註冊商標62件,著作權41件。 為確保高水平的AI產品及解決方案交付品質,創新奇智在企業內部制定嚴格的項目管理系統,並通過了CMMI三級認證及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在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方面,創新奇智嚴格執行數據保護政策,在處理及分析客戶資料時,嚴格遵守協議中所規定的授權條款及使用範圍,實現信息系統安全可控、能控、在控,並於2021年通過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深入踐行科技向善,助力社會經濟和綠色可持續發展 依託先進的AI技術,創新奇智打造創新可持續產品及解決方案,賦能實體產業發展,並不斷探索用科技助力雙碳、綠色可持續發展、安全生產等社會問題。 在雙碳和綠色能源方面, 創新奇智致力於用AI賦能風電等綠色能源產業的智能化發展。風電廠通常在人跡罕至的陸地,甚至遠離陸地的海域。創新奇智開發的智慧風電運維解決方案可以更高效地對風電廠進行遠端運維,既可以及時發現潛在的維護需求,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停機運維。 針對綠色數據中心,創新奇智開發智能混合雲管理解決方案,助力金融機構數據中心實現計算能力(尤其是GPU及存儲資源)的智能分配、調度及維護,大幅提高能源效率。 安全生產是製造企業的生命線。在鋼鐵冶金領域,鐵水運輸危險度高且勞動強度大,多年來都靠人工駕駛運送高溫鐵水。基於人工智慧視覺算法及自動駕駛技術,創新奇智打造全球一流的智能鐵水運輸系統,幫助機車及雷達探測車自動檢測及避開軌道中的障礙物,識別機車尾部和吊鉤,實現全自動化的掛鉤脫離。該系統以安全為保障,搭載環境感知系統,可實現全天候、複雜惡劣天氣條件下對生產運行環境的精准高效識別,保障無人化作業安全,成為鋼鐵智慧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積極投身公益,溫暖回饋社會 在發展業務的同時,創新奇智積極投身慈善公益事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回饋社會。 作為科技創新型企業,創新奇智積極參與和促進區域AI生態建設,通過聯合當地政府、企業及高校,營造人工智能生態圈,並為高成長性中小企業提供指導。 在關懷青少年發展方面,2021年,創新奇智集團總部獲得「青島市青少年創新創意實踐基地」掛牌,助力提升廣大青少年的科學素養、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 另外,創新奇智及全體員工心系疫情。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創新奇智發起「捐出一日工資」活動,設立「馳援疫區專項基金」。在常態化疫情管控期間,創新奇智將多台自主研發的AI智能檢疫設備先後捐贈給青島、嘉興、上海、重慶、廣州等地的醫療機構。 雖然是一家年輕的上市企業,但創新奇智在ESG領域的行動從未缺席。從創立伊始,創新奇智就一直堅持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並舉,用AI賦能了諸如鋼鐵冶金、面板半導體、3C高科技、工程建築、汽車裝備、能源電力等多種行業場景,和眾多客戶、合作夥伴聯手創造了許多行業中的AI第一次,為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貢獻價值。 創新奇智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徐輝表示:「創新奇智持續致力於將ESG理念與企業的經營發展有機融合,在踐行『AI for Good』的道路上,我們受惠於各方面的支持和良好的營商環境而取得了長足發展。隨之登陸全球資本市場舞台,未來,我們將探索更多的AI應用場景,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促進環境、社會和人民福祉的良性發展。」 關於青島創新奇智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創新奇智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創新奇智」,股份代號:2121.HK)成立於2018年2月,為中國快速發展的企業級AI解決方案供應商,以「人工智能賦能商業價值」為使命,致力於用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為企業提供 AI 產品及解決方案,通過 AI 賦能助力企業客戶及合作夥伴提升商業效率和價值,實現數字化轉型。 創新奇智主要聚焦製造業和金融服務兩大行業,亦為中國製造業AI解決方案市場最大的AI技術驅動型解決方案供應商。創新奇智現已於全國多個城市覆蓋布局,並下設兩家製造業子公司 —賽迪奇智、中鐵奇智,深耕智慧製造產業。 創新奇智的AI落地能力廣受市場認可,被全球領先研究機構Gartner列為全球機器視覺「Example Vendor」和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Cool Vendor」;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榮列中國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份額第5(IDC);在機器學習領域,榮列Forrester中國中型機器學習廠商陣營,中國第四大機器學習平台廠商(IDC)。此外,創新奇智還榮列MIT全球最聰明公司50家公司之一、英國《金融時報》最具創新企業等諸多榮譽。 #創新奇智 The issuer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 of this announcement.
A12 藝術空間
綠色能源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