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經濟部」新聞搜尋結果, 共 119 篇 ,以下為 97 - 119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車輛中心TIE展 秀自駕車隊列創新技術 亞洲第一上路運行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車輛中心,ARTC)於10月17至19日,在2024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上,展出國際汽車技術大獎肯定的「智慧電動車自駕隊列技術」。此技術能使多台車輛以精確的間距和高度協同的自動駕駛功能運行,特別是針對城市公共運輸與物流運輸系統,能夠提升運輸效率及節省建設成本。目前已通過沙盒審查進行開放道路測試,為亞洲首例以全自駕車組成的隊列運行案,可望為智慧交通運輸帶來新的風貌。   車輛中心董事長王正健表示,車輛中心運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的科專資源,深耕自駕技術多年,以自駕隊列技術整合了車間通訊(CV2V)、智慧路口通訊(CV2I)及自動駕駛定位與決策等技術。其運作核心是由領頭第一輛車作為領隊的角色,藉由偵測環境並將指令傳送給後車,形成一個具有高度協同的自動駕駛車隊。這種創新方式類似於公車捷運系統,不僅可以靈活調整車輛隊列大小以應對離尖峰不同的載客需求,有效解決駕駛人力短缺的問題,還能大幅降低整體交通建設的時間與成本。相比於傳統的軌道運輸系統,自駕隊列技術建設成本僅需10%至30%,因其可彈性運用,極具市場潛力。   車輛中心與六和機械子公司和緯車輛合作的電動小巴,已在彰濱工業區完成1,100公里的自駕隊列沙盒計畫實地道路測試,成功實現了安全且高效率的隊列運行。今年車輛中心與中華汽車以其自主品牌商用車EV-Zinger為載台,於9月通過沙盒審查,將展開3輛物流車輛的隊列技術測試。該測試於開放道路場域進行,並鏈結國內感知模組、通訊模組及控制器等供應鏈,打造符合智慧城市需求的商用物流自駕隊列載台。   除了與國內廠商專利授權及技術合作外,該技術已在國際間獲得高度肯定,甫於去(2023)年獲得全球汽車技術突破獎(AutoTech Breakthrough Awards)的「年度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及IEEE研討會最佳論文,並與美國Optimal集團合作,評估應用於中、小型電動巴士。此外,今年美國SAE International國際期刊主動邀稿,與全世界關心智慧車輛發展的夥伴們一同分享,展現出此技術創新與實際應用上的領先地位。   車輛中心在此次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上展示的智慧電動車自駕隊列技術,不僅為智慧交通提供創新解決方案,還展現了商業應用的廣闊潛力。無論是在城市公共運輸還是物流運輸領域,該技術都具備極高的應用價值,為智慧交通與物流運輸開啟了新的可能性。

文章來源 : APEX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485 加入收藏 :
2024年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年度論壇-「金融支持亞洲零碳轉型 」

香港2024年10月9日 /美通社/ --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HKGFA)第七屆年度論壇今日舉行,今屆論壇主題為「金融支持亞洲零碳轉型」,有超過 1,500 名來自香港、中國內地、亞洲及其他地區的與會者親臨現場或以線上方式參與。今屆論壇匯聚了政策制定者、監管機構、多邊開發銀行和私人機構代表,共同深入探討可持續金融領域的區域合作、創新和解決方案。 在今日論壇的專題討論和爐邊談話中,行業專家們評估了區內在實現淨零排放方面的進展、轉型分類目錄的制定,以及實施轉型計劃的實際考量因素。論壇也涵蓋了碳核算、自然和生物多樣性整合,以及對新興綠色科技和創新融資解決方案的需求等主題,以支持零碳轉型。 香港特區政府和中國內地政府高級官員出席了此次論壇並擔任主禮嘉賓,包括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譚亞波先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張蓓女士,以及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先生。許正宇局長在下午的論壇上致歡迎辭,重點介紹了香港在發展綠色生態系統方面的投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為論壇發表開幕致辭,他強調了香港作為全球領先的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中心的地位,並講解特區政府就實現此願景方面的重點工作。 陳茂波先生說:「全球各地都訂下了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綠色投資也正持續增長。與此同時,轉型金融的重要性也在上升。香港有潛力成爲亞洲領先的轉型金融中心。我們在這方面具備堅實的基礎,包括健全的監管框架、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成熟的金融市場,以及在標準制訂和合規方面的專業人才。我們應推動社會更深入認識轉型金融的需要和潛力。」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為2024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年度論壇發表開幕致辭 基於陳茂波司長的評論,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及會長馬駿博士表示:「從中長期來看,可持續金融及數碼化將重塑我們的金融業。我們可以將數碼化與綠色和可持續金融領域相結合,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已準備好與公營部門和私人機構建立更強大的合作夥伴關係,以推動產品創新、提升行業能力,並促進交易達成。」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及會長馬駿博士為2024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年度論壇致歡迎辭 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主席范易謀(Emmanuel Faber)先生及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FANZ)副主席瑪麗•夏皮羅(Mary L. Schapiro)女士發表了主旨演講。 范易謀先生表示:「在我們的準則定稿之前,香港就已經啓動了關於準則採用的意見諮詢流程。我高度讚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監管機構與有關部門與我們開展的多次卓有成效及開誠布公的對話,這不僅使我們有機會傾聽香港的早期經驗,也確保香港在構建自己的思路時,與我們正在建立的全球基準盡最大可能地保持一致。」 瑪麗•夏皮羅女士說:「GFANZ 香港分部將與當地金融機構、政策制定者、及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合作,支持擴大轉型融資規模所需的溝通及能力建設相關的工作,將GFANZ 的工作帶到該地區,並融合香港的實際情況。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包括香港、美國和英國,正逐步關注轉型規劃並參照GFANZ 的建議。香港有潛力展示這些努力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增强城市韌性、並推動可持續發展。」 在上午的爐邊談話中,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外事)許懷志先生、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朴之水先生,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候任駐港代表陳方楠女士,就應對經濟逆境和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所需採取的關鍵政策、區域合作和能力建設等議題展開了討論。下午的爐邊談話則著重探討了公營和私人機構的合作夥伴關係、融資和綠色科技創新如何支持亞洲實現淨零未來。 在四場專題討論中,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的會員和行業領袖分享了以下見解和實務考量: 轉型計劃實踐: 可靠的轉型計劃能將淨零排放目標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方案。對金融機構而言,這也是協助客戶管理風險、捕捉機遇的工具。然而,應用通用的轉型活動標準仍具挑戰性,需要整合協調一致且穩健的ESG監管框架、可兼容的分類目錄和標準化的評估方法。其中,湖州市的轉型金融生態系統等案例表明,具支持力度的政策、激勵措施和創新都能在實踐中發揮作用。 從轉型規劃到交易執行的融資解決方案: 據估算,至 2050 年,單單是全球能源領域的新投資就需要達到 70 萬億美元,才可支持從化石燃料轉型到可再生能源。針對高排放行業的轉型融資解決方案的技術門檻高,涉及新興技術,並需要政府政策和能力建設的支持。 碳價格、市場和核算: 碳核算和定價對於企業和金融機構在管理和計算碳排放(範疇 1、2、3),以及制定投資決策至關重要。要實現淨零排放目標,一個活躍的自願碳市場和可靠的碳信用額度機制不可或缺。 自然資本是風險還是機遇: 氣候問題一直是全球關注的焦點,但可以看到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自然資本對經濟的重要性。投資者的要求,以及將自然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NFD)納入ISSB框架,都激發了亞洲區內對能力建設的需求。與慈善家、政府和非政府環保組織(如大自然保護協會)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對於擴大規模和應付基於自然方案的融資問題至關重要。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持續致力於支持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生態系統的發展,並在論壇上預覽了即將發布的《香港綠色科技生態:融資機遇》調查結果。該調查展示了香港的綠色科技格局,涵蓋了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巨大潛力的六大行業和 34 個子行業、其技術成熟度和融資需求,以及金融如何釋放新興技術的潛力。報告強調,香港有需要建立一個具有協調能力的跨領域的工作組,能夠匯聚政府、公營和私人機構,就公共和私人共同投資,以及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計劃工作。 今年的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年度論壇由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渣打銀行、羅兵咸永道、穆迪、MSCI、法國外貿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和惠譽常青(Sustainable Fitch)贊助。 關於香港綠色金融協會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於2018年9月正式成立,旨在為香港及其他地區推廣綠色金融和可持續投資發展提供獨特的平台。協會致力於動員公共和私營部門的資源和人才,制定綠色金融政策,並促進金融機構內部綠色金融業務和產品創新。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的主要目標是將香港打造為領先的國際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中心。協會致力於為香港的金融機構和企業提供更多機會,讓他們能夠參與本地、中國內地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綠色金融交易。這與全球實施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和《巴黎協定》的道路一致。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的主要活動由五個工作組組織,分別是銀行– 轉型融資、產品創新和解決方案、可持續發展相關信息披露、政策和標準、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以及房地產。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於 2024 年 9 月加入了全球能力建設聯盟 (GCBC),這是一項由聯合國秘書長氣候雄心與解決方案特使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R. Bloomberg)首度發起的全球倡議,與多邊開發銀行、私營部門金融機構和國際機構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EMDEs) 的金融機構對能力建設支持日益增長的需求。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的研究成果、活動資訊和培訓資源將在該平台上開放共享。 欲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 https://www.hkgreenfinance.org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406 加入收藏 :
2024 Kiss Science開跑 124個場域接力開啟 310場活動閃亮登場

【記者林子霞台北報導】「2024 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5日於國研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震中心)正式啟動,國科會主委吳誠文、中央氣象署署長程家平、國震中心主任歐昱辰、相關部會及企業代表,以及前來參觀的學生齊聚一堂,共同揭開序幕。吳主委和與會貴賓也在禮成之後,聽取歐主任導覽解說,實際觀看建築隔減震模型、了解耐震評估與補強技術,以及臺灣地震分布評估系統、安全監測系統…等相關科研成果。 吳誠文主委表示,今年Kiss Science有45個新場域加入,大幅增加活動的新鮮度及豐富性。此外,AI浪潮正席捲全球,相關技術不僅加速科技發展,未來也將大幅翻轉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模式。臺灣欲成為「人工智慧島」,相關人才培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此次活動也有25個融入AI相關技術的場域參與,希望藉此鼓勵青年學子在求學階段就接觸AI,善用AI,進而在未來投入相關研發領域,為臺灣競爭優勢提供源源不絕的支撐力,並創造更多價值。 今年適逢921地震25周年,為增進青年學子對抗震、減震、隔震技術的了解,吳主委和與會貴賓也在禮成之後,聽取歐昱辰主任導覽解說,實際觀看建築隔減震模型、了解耐震評估與補強技術,以及臺灣地震分布評估系統、安全監測系統…等相關科研成果。另典禮現場也同時連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智慧化居住空間展示中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智慧科學暨綠能學院,以及國科會中科數位創新中心等特色場域,場面活潑熱絡,洋溢青春氣息。 為鼓勵更多青年學子踏入平日不易觸及的科研場域,國科會自108年起,連續6年舉辦「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今年自10月5日起連續5個周休假期,開放全臺124個場域,並舉辦逾310場活動,規模歷年最大,鼓勵青年學子在求學階段就多接觸科學,並運用科學增進人類的福祉。希望全臺青年學子能透過生動有趣的方式,關注國內外科研發展現況及趨勢,以知識拓展視野,活化創新思維,進而提高國家的全球競爭力。 今年國科會集結產官學研各界能量,與中研院、內政部、教育部、經濟部、交通部、農業部、衛福部、文化部、海委會、故宮博物院及核能安全委員會等11個政府機構及其轄下法人攜手合作,並邀請18個大學實驗室、16家企業共襄盛舉,活動型態相當多元,含定時導覽、影片賞析、科普演講、動手做、互動體驗、營隊...等,內容包羅陸海空,涵蓋基礎科學、應用科學及尖端科技等領域。 該活動名額有限,部分熱門場域已額滿,也請高中職生踴躍參與學生創意徵件競賽(報名網址https://www.kissscience.tw/),以文字傳達參觀場域所獲得的啟發。此外,「2024科普環島列車」也即將在10月21日登場,以6天時間環島1周,歡迎國小學童盡情探索車廂及站點的科普活動。  圖說:國震中心歐昱辰主任(前排左六)、國科會吳誠文主委(右六)、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程家平署長(右五) 暨出席貴賓、民眾和學生合影。 (國科會提供)    

文章來源 : 守護台灣新聞網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640 加入收藏 :
碳中和關鍵節點!2030碳中和浪潮起風 BSP藍圖學校蒐集藥方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及「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盛大展出

BSP藍圖學校來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活動,各式碳中和藥方傾巢而出,不管是太陽能(浮動式,量子模組,多色系單晶矽半片與台鍍鋼構式)儲能,充電樁、智慧電錶、EMS系統、地熱探勘資訊平台,台灣鈣鈦礦相關專利等。 台灣鈣鈦礦科技公司董事長陳來助表示,2030碳中和成為淨零第一階段關鍵節點,至今日,終於實際用鈣鈦礦的太陽能板,直接接收展場燈光,即時充手機的能力;不管是建築物更多表面積的充電,植物種植的綠色能源,汽車車頂,還是各種生活的應用面都是可以再利用的碳中和生活。未來已來,一起面對碳中和的新世代。 右二奇想創造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謝榮雅、右三台灣鈣鈦礦科技公司陳來助董事長、右五BSP藍圖學校戴中興校長、左二卓越媒體集團營運長葉倩如。 BSP藍圖學校校長戴中興表示,目前永續各種藥方很多,下游端的企業焦慮也多,因為無法辨識企業適合的藥方。因此BSP藍圖學校將扮演調整藥方成為企業解方的角色,在台灣,也是中小企業第一時間尋求碳焦慮協助的社會型品牌加速器。 於此特展,產官學研齊聚匯聚跨國跨域創新技術能量,今年共有來自19國的參展廠商,外商佔比近20%,為歷年最高,其中有6國組成國家館,分別為英國館、法國館、荷蘭館、比利時館、丹麥館及加拿大館。此外,有多個產官學單位組團參與展出,包括台灣電池協會、中華民國能源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台灣節儲創能聯盟、經濟部能源署、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及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及中興、中正和中山大學,通過匯聚各方專業知識和創新理念,成為推動能源轉型、加速淨零技術發展的重要平台。 今年參展廠商,外商佔比近二成,為歷年最高。 展覽期間邀請各國公協會與產業重要代表,於各個論壇中針對淨零碳排放趨勢下各國之節能政策方向、衍生商機、創新應用技術、金融融資制度等議題,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增進國際間淨零減碳資訊交換及商機媒合,創造互補、互惠、互利之永續發展目標。 更多展覽資訊,請至官網查詢 https://www.energytaiwan.com.tw 台灣國際太陽光電展完整呈現臺灣光電產業創新研發技術能量 文、圖 / 葉倩如

文章來源 : 卓越創意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456 加入收藏 :
2024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X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圓滿落幕 跨國交流展現台灣綠能與淨零產業潛力

由外貿協會(TAITRA)與SEMI旗下產業聯盟-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GESA)共同主辦的「Energy Taiwan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與「Net-Zero Taiwan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圓滿閉幕。今(2024)年展覽匯聚480家企業、共1,625個攤位,創歷年新高,展覽三天共吸引近20,000名相關業者參觀。雖今年展覽遇山陀兒颱風襲台,導致展覽延遲2日辦理,仍有國際買主共705位留台觀展,前5大買主來源國為新加坡、日本、美國、越南及中國。展覽期間辦理的產業採購及政府採購雙洽談會,合計共有來自19國38家買主參與,媒合場次超過130場。此外,總統府沈榮津資政、環境部彭啓明部長、經濟部連錦漳次長與王美花前部長、能源署游振偉署長等貴賓也親臨展會,顯示兩展對於政府政策推動和產業發展促進具有實質價值與指標性意義。 助力企業排解碳焦慮 碳學堂獲熱烈迴響 今年首創的碳學堂獲得熱烈回響,活動共吸引超過210位業界人士與參觀者報名參加,三大會計事務所、台灣微軟、Tesla Energy、中興大學等產學專家輪翻上陣分享淨零趨勢觀,碳管理師提供的現場一對一諮詢服務,也幫助了逾20家業者量身打造淨零解決方案。中興大學林寬鋸教授強調,企業要推動淨零治理,必須先掌握碳管理與碳治理的差異,並透過認證單位來應對時間、人才和信用度等挑戰;微軟商務事業群李光耀總經理則表示,將利用數位科技協助企業驅動轉型,打造以數據為中心的「自動化永續管理平台」,助力企業共創永續未來。 此外,因應國際社會對大型活動碳中和的關注,「碳學堂」活動更透過新創業者艾滴科技贊助的紅樹林移除藍碳,進行活動碳抵減,達到活動碳中和。本次使用的紅樹林藍碳,同時為第一個上架台灣碳交所的碳移除類型藍碳專案,碳權品質亦經全球知名評級機構BeZero評為AA級。 國家館及特色專館 催化國際合作與交流 今年展覽共有6大國家館共襄盛舉,包括英國、丹麥、比利時、荷蘭、法國與加拿大館。英國館由英國在台辦事處與台北市英僑商務協會攜手,率領13家英國離岸風電及再生能源領域的公司參加,展示涵蓋風電場規劃、諮詢、運維服務及先進技術; 法國館則由法國在台協會商務處率5家法商,包括法國電力再生能源、東方匯理銀行及檢驗機構等企業參與展示,兩國家館都表示期待未來拓展更多新興能源及淨零科技業者參展,增加跨國交流與合作機會。 呼應政府今年啟動的二次能源轉型,大力推動深度節能計畫,展覽中由「中華民國能源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及「台灣節儲創能聯盟」所組專館,集結多家業者提供眾多節能技術、智慧能源管理等解決方案,也成為展中亮點,兩單位表示來年可望邀請更多會員廠商加入,提供各產業節能方案的整合服務。 另一大亮點「Wind Energy Taiwan台灣國際風力能源展」則協助各國廠商透過全方位的風能採購平台,打入台灣風能供應鏈。風能展今年規模成長11%,吸引海內外近70家開發商參與。政府計畫於2025年風電累計建置年達3GW,可見台灣風能市場發展潛力十足!台灣國際風力能源展便藉此機會,為參展廠商創造最大效益。 2025展會望擴大成長 致力成為亞太區最大能源盛會 隨著全球各國和台灣政府加速推進淨零碳排政策,企業對綠能轉型與永續解決方案的需求提高,為更有效地銜接資源、創造國際商機,2025年「Energy Taiwan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與「Net-Zero Taiwan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可望進一步擴大規模,匯聚海內外領導企業,打造內容更加豐富多元的展區和系列活動。2025年展會將於10月29日至3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一館隆重登場,致力打造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能源與永續發展平台,為與會者提供資源整合與商機開拓機會。 更多資訊請見官網。

文章來源 : 利眾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587 加入收藏 :
車輛中心與德國TÜV SÜD攜手 建立自駕與資安驗證技術 帶領產業進軍歐盟

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的見證下,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車輛中心)董事長王正健10月4日與全球領先的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德國TÜV SÜD總監Mr. Alex Mylius共同簽訂合作備忘錄,建立我國首座符合UN R155、R156和R157法規之標準驗證能量,可協助業者縮短產品切入國際市場時間,獲取資安防護、軟體更新以及自動車道維持系統開發輔導能力與認證資格,提升國際競爭力。   智慧車輛在AI時代蓬勃發展,但也帶來了資訊安全問題,尤其是駭客攻擊威脅車輛安全和消費者隱私。為有效應對挑戰,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已分別針對車用資安、遠端軟體更新(OTA)和自動車道維持系統,正式發佈UN R155、UN R156和UN R157等自駕與資安法規。台灣智慧電動車零組件與系統如需銷往歐洲,必須通過上述的測試驗證,這對台灣廠商是一大挑戰,不僅語言溝通障礙、費用高昂且需耗時1-2年,過程冗長。   車輛中心董事長王正健表示,車輛中心具備完整的研發能力與全方位的驗證能量,並擁有與國際接軌的測試實驗室,是國內產業邁向國際的重要推手。車輛中心與全球知名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德國TÜV SÜD合作,建立了我國首套符合相關法規與標準的驗證平台。此平台透過試驗技術能力認可,快速服務廠商取得認證資格,協助其進軍國際市場。此舉不僅擴大科研成果的運用,同時也大幅縮減產品切入國際市場的時間,顯著提升台灣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當日TÜV SÜD也應邀於台灣車輛研發聯盟所辦理的TAIFE臺灣車輛國際論壇發表演講,分享歐洲智慧自駕車輛趨勢與最新法規動態,有助國內產業及早因應,以佈局國際市場。   車輛中心為國際認可之第三方檢測驗證機構,在國內不僅是車輛法規認可最完整的實驗室,與歐美及亞洲等驗證機構長期以來也有密切合作,其中TÜV SÜD為車輛中心長期合作夥伴,至2023年前車輛中心已有15項驗證技術取得認可,2024年更一舉獲得零組件類40項、整車類45項,共計85項測試法規認可。範圍從原有的車燈及車電零組件,擴展到主動與被動安全、先進駕駛系統、整車及電動車等領域,提供廠商從協同設計、技術移轉、測試驗證、偵錯改良到外銷驗證的全方位支持。   未來,車輛中心將持續與TÜV SÜD等國際機構合作,深化與掌握國際法規和標準的最新要求,帶領廠商產品獲得國際認證,加速市場的拓展,促使產業持續升級與轉型,吸引全球投資。

文章來源 : APEX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435 加入收藏 :
2025 年 6 月 14 日 (星期六) 農曆五月十九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