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紡織」新聞搜尋結果, 共 369 篇 ,以下為 49 - 72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台灣紡織研究論文發表會 帶動紡織研究傳承與創新

紡織綜合所自2019年起創舉辦「台灣紡織論文研究發表會(Taiwan Textile Research Conference;簡稱TTRC)」,期望透過論文發表會促成國內紡織學術研究論文交流平台,為擴大投稿領域,去年度(2022年)增加「不織布」及「智慧型紡織品」等二領域,今年度(2023年)邁入第五屆,再增加「時尚流行設計」及「經營管理與行銷」二領域,並擴大與台灣區不織布工業同業公會、台灣智慧型紡織品協會及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共同推動積極強化紡織論文發表會新能量。此外,自2022年起國內大學加入共同辦理論文發表會,論文發表件數更大幅成長。 今年「第5屆台灣紡織研究論文發表會」訂於5月26日(星期五)假實踐大學臺北校區 (台北市中山區大直街70號)舉辦,論文擴大為八大領域,包括「紡織材料纖維與加工」、「紡織工程、產品開發與檢驗」、「不織布開發與應用」、「智慧型紡織品開發與應用」、「時尚流行設計、「經營管理與行銷」等,合計119篇,其中口頭發表92篇分8個場次舉辦以及壁報發表27篇。在會場中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更以「Reificate」為主題,展示該系學生運用庫存布結合3D模擬技術,發表20件永續創作服飾,為國內紡織永續發展注入新活水。 本年度論文發表會將開放對外旁聽,期許透過產學研交流對話,持續發揚舉辦「台灣紡織研究論文發表會」創辦精神,尤其鼓勵年輕學者深化學術研究,並進一步拔擢獎勵優秀的新進人才,開創嶄新多元的紡織學術研究風貌。 新聞連絡人:紡織綜合所  李淑瑛小姐 手機:0933-483660

文章來源 :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8958 加入收藏 :
南豐作坊創立五週年 致力加速推動紡織科技及農業食品科技的創新發展

每間初創獲投資金額最高可達 300 萬美元 並將繼續發掘更多合適的投資項目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3年5月9日- 南豐作坊慶祝創立五週年,致力推動紡織科技(techstyle — 交織於科技和生活時尚之間的領域)和農業食品科技(agrifood tech)上的創新發展和市場採用。 南豐作坊建基於南豐集團在香港的紡織歷史傳統,其使命是促進在可持續發展、環境和社會影響上的創新。 現時,南豐作坊由風險投資基金、初創培育計劃、零售體驗店 Fabrica X、原型製作空間,以及位於香港和倫敦的共享工作空間和活動場地組成。 一直以來,紡織服裝和農業食品行業均對氣候變化造成嚴重影響,其溫室氣體排放佔全球排放量達 44%。有見及此,南豐作坊在過去五年專注於支持和投資這兩個行業的創新發展,為每間相關的初創公司投資了最高可達 300 萬美元的資金,並將繼續全力支持其創新發展。 憑著在香港和倫敦的業務及連繫,南豐作坊通過其資金、生態圈網絡和專業知識,為希望打入亞洲市場的公司提供機會,同時將亞洲公司帶到全球的舞台。 通過其投資和培育計劃支持超過 35 間紡織科技和農業食品科技初創公司 自 2018 年成立以來,南豐作坊已經透過其投資和培育計劃支持了 35 項此類型的創新發展,當中包括世界各地(美國、歐洲和亞洲)的初創公司和基金投資,其中超過 50% 的獲投資公司更成功獲得了後續的融資。 為了對紡織服裝和農業食品行業的價值鏈帶來正面的影響,在過去五年,南豐作坊已為 Renewcell、Circ、Colorifix 和 unspun 等全球紡織科技初創公司,以及 Michroma、Geltor、The Supplant Company 等農業食品科技初創公司,投資最高可達 300 萬美元的資金。 除了資金上的支持,南豐作坊更聯繫全球行業專家團隊、製造商、零售商和其他志同道合的投資者,為初創企業提供支持。 發布影響力報告以倡導衡量對地球帶來正面影響的投資標準 南豐作坊的風險投資基金一直致力於為地球帶來正面影響,藉著其成立五週年,發布了首份影響力報告,概述其投資戰略,以提高大眾對此類投資的認識,同時鼓勵紡織科技和農業食品行業的創新。 隨著報告的發布,南豐作坊旨在邁出第一步,整合用作衡量的標準,以評估投資所帶來的環境和社會效益。 南豐作坊的影響力報告提倡使用斯德哥爾摩復原力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概述的九大地球界限(氣候變化、生物圈健全性、土地用途改變、淡水使用量、生物地球化學流動、海洋酸化、新物質引進、大氣氣溶膠負載、臭氧層消害)和市場公認的衡量、管理和優化投資影響力系統「 Impact Reporting and Investment Standards(IRIS+)」,為地球帶來真正有利的改變。 為了讓業界能夠更了解衡量對地球帶來效益的投資標準,報告評估了南豐作坊旗下的投資組合公司作為案例研究。根據九大地球界限和 IRIS+ 系統拆解關鍵的影響指標,以展示其投資如何轉化為正面的環境和社會效益。 以其中一間投資組合公司 Circ 為例,其首創的化學回收科技可以將大部分衣服的聚酯棉回收成可重覆使用的纖維,並已成功回收 41 噸物料,相當於避免了 66 噸二氧化碳當量(MTCO2e)排放。 Circ 更於 2023 年 4 月與 Zara 合作推出了一個服裝系列,旨在將可持續時尚帶給消費者。 每個投資項目直接投資金額最高可達 300 萬美元 未來將繼續在全球發掘創新人才 南豐作坊將加大力度支持紡織科技和農業食品科技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和顛覆性創新,而每個投資項目的直接投資金額最高可達 300 萬美元。 未來,南豐作坊更希望繼續與擁有相同理念的風險投資基金合作,並呼籲來自世界各地和各個界別的人士加入成為合作夥伴,以加速實現對地球帶來的正面影響。 南豐作坊亞洲總經理 Cintia Nunes 表示:「 南豐作坊十分自豪能夠透過資金、社群連繫和專業知識來支持目光遠大的創新企業家,將他們的想法推向市場並帶到消費者手中。 我們對過去五年取得的成就感到謙卑,並感謝生態圈內的合作夥伴,與我們共同努力在可持續發展、環境和社會影響方面加速創新。 藉著五週年的里程碑,我們鼓勵更多企業家加入南豐作坊,以他們的遠大志向和獨有的專業知識,一起透過紡織科技和農業食品科技領域為地球帶來真正的正向效益。」 南豐作坊香港開放日向公眾展示其原型製作及互動空間 作為慶祝成立五週年的活動之一,南豐作坊將在其香港總部舉辦首個開放日,以展示其社群的聯繫,並提升大眾對可持續紡織服裝和農業食品科技行業的認識。 開放日將於 2023 年 5 月 19 日至 20 日舉行,南豐作坊歡迎初創公司、企業家、個人設計師、企業團體、學生和教育機構參觀和體驗原型製作空間、共享工作空間、互動空間和社區設施等。 南豐作坊原型製作空間工作坊將向公眾開放,讓其能夠親身體驗尖端的設備,當中包括縫紉、激光切割、刺繡機,甚至 3D 立體打印和人體掃描儀器。 通過這些親身體驗,南豐作坊希望可以促進教育交流、業務發展以及與社群聯繫,從而讓企業家和有意加入培育計劃的公司能夠利用科技共同推動一個更可持續的世界。 Hashtag: #南豐作坊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關於南豐作坊南豐作坊是一個創新平台,致力支援紡織科技(Techstyle)和農業食品科技(Agrifood Tech)公司,借助創新和合作項目轉型至更具可持續性的未來。香港南豐紗廠在2018年正式開幕,是南豐集團的地標式活化項目,將一家舊紡織工廠改建成為全新的歷史建築、體驗式零售商場和創新中心。透過投資基金、培育計劃、香港和倫敦兩地的空間以及生態圈內的項目,南豐作坊致力成就創新者、創業家、各機構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和成功故事,為下一代推動正向變革。https://www.themillsfabrica.com/tc/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831 加入收藏 :
南豐作坊旗下投資組合公司 Circ 夥拍 Zara 推出 首個使用經回收聚酯棉混合紡織物生產而成的服裝系列

南豐作坊非常榮幸能夠為 Circ 的業務發展提供支援讓大眾能夠更容易接觸到可持續時尚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3 年 5 月 3 日 - 南豐作坊旗下投資組合公司 Circ 今天宣布與 Zara 合作,推出首個以其將聚酯棉廢料回收成新纖維的紡織技術所製作的服裝系列。是次合作為時尚行業的循環生態系統邁出了關鍵一步,展示了首個採用經回收聚酯棉混合紡織物生產而成的全新女性服裝「膠囊系列」,並已在全球 11 個市場發售。 現時,Zara 和 Circ 經已解決了時尚行業正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 —— 將聚酯纖維和棉的混合物(稱為"聚酯棉")分解為全新的回收原材料,並以其製作服裝。 Circ 的創新回收技術是唯一能夠成功分離聚酯棉混合紡織物廢料,並回收纖維素和合成纖維。 利用這項技術,Zara 和 Circ 創造了一個全新產品系列,其中包括由 50% 再生聚酯棉紡織廢料製成的萊賽爾(Lyocell)服裝,和由 43% 再生聚酯棉紡織廢料製成的聚酯纖維服裝。在 Zara Woman 設計團隊的創意指導下,該系列展示了流行的酒紅色調輕便服裝,旨在成為歷久常新的款式。 Circ 行政總裁 Peter Majeranowski 表示:「 我們相信是次與 Zara 的合作顛覆了時尚界和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可能性的看法。Circ 正積極令循環生態成為新標準,而這次亦是我們第一次將由聚酯棉紡織廢料製成的再生聚酯纖維和萊賽爾服裝送到消費者手中。 通過今次合作,Circ 和 Zara 希望能夠逐步創造一個新的未來 —— 有天消費者衣櫥裡掛著的衣服都是用回收材料製成,可以一次又一次地繼續被回收再利用。」 Inditex 首席可持續發展總監 Javier Losada 表示:「 這個開創先河的系列印證了新纖維的創新和與行業專家的合作是推動紡織行業循環發展的兩個關鍵支柱。 Circ 的技術為有效分離和回收任何聚酯纖維和棉花的混合物開啟了大門 —— 這是服裝中最常見的紡織品混合物之一,而 Zara 和 Inditex 均希望通過創造以循環為本的時裝系列來引領我們行業的轉型。」 Zara 母公司 Inditex 去年對 Circ 進行投資,是其首次在旗下可持續創新中心(Sustainability Innovation Hub)進行的此類型投資項目,旨在促進技術創新和提高產品循環性。是次合作則希望能夠加速推行工業規模的解決方案,以實現時尚行業的循環生態系統。 南豐作坊於 2021 年通過投資、營銷策略和以及與紡織和服裝行業的聯繫來支持 Circ 的業務發展。事實上,自 2018 年以來,平台一直致力於通過其投資、培育計劃、工作空間、原型製作空間和具有影響力零售體驗店來支持紡織科技(Techstyle)和農業食品科技 ( Agrifood Tech)的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南豐作坊投資的先進紡織科技公司亦包括Renewcell、Colorifix、Geltor 和 Michroma 等。 南豐作坊亞洲總經理 Cintia Nunes 表示:「我們十分自豪能夠看到科技解決方案在紡織和服裝行業帶來如此正面的影響,為更可持續的未來做出重大貢獻。 南豐作坊將繼續支持 Circ,助他們能夠達成更多像與 Zara 這種前所未有的合作關係,讓大眾可以更容易接觸到可持續時尚。」 Hashtag: #南豐作坊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關於南豐作坊南豐作坊是一個創新平台,致力支援紡織科技(Techstyle)和農業食品科技(Agrifood Tech)公司,借助創新和合作項目轉型至更具可持續性的未來。香港南豐紗廠在2018年正式開幕,是南豐集團的地標式活化項目,將一家舊紡織工廠改建成為全新的歷史建築、體驗式零售商場和創新中心。透過香港和倫敦兩地的商業投資基金、培育基地和創新空間,南豐作坊致力成就創新者、創業家、各機構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和成功故事,為下一代推動正向變革。 https://www.themillsfabrica.com/tc/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961 加入收藏 :
紡織業永續減碳關鍵---紡織品回用技術

由於快時尚的發展與中產階級成長對衣物需求增長,預計2030年服裝和鞋類的消費量將再增長63%,紡織品用量持續擴張的同時,對能源消耗和氣候的負面影響將持續增加,解決紡織品生產和廢棄掩埋問題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   國發會於2022年3月30日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透過12項關鍵戰略整合跨部會資源,藉以因應未來國際協議與我國全球定位所設定之淨零目標,其中紡織被列為重點產業並提列淨零轉型策略(參見圖2),供相關企業依自身條件啟動減碳作法,包含製程改善、能源轉換與循環經濟等三大面向,扼要說明如下: 1. 製程改善:短期推動製程設備汰舊更新並導入智慧化生產管理系統;長期推動上中下游業者導入與示範低碳製程。 2. 能源轉換:持續擴大天然氣替代燃煤/燃油,並設置太陽光電及陸地風電等,提升低碳能源占比。 3. 循環經濟:短期投入循環再生材料、低污染或生質型材料等研發利用,以利長期持續提升循環再生材料作為替代原料占比。   依據上述國發會淨零策略,經濟部法人科專優先聚焦紡織循環經濟面向,以「消費後紡織品回用再生系統技術」作為材料轉型之永續發展主軸,不僅符合國際品牌多以「再生材料替代原生材料」使用率作為實踐「產品減碳效益」的方案,更有助於實踐2050臺灣淨零轉型12項戰略中之紡織產業循環經濟發展目標。   臺灣機能性布料全球市占率高達50%以上,國際戶外用品牌機能性布料市占率更高達70%。但國內工廠卻得面對生產後伴隨大量的庫存布、廢棄料、邊角布、樣品布、過季布、瑕疵布之處理與去化等問題。有鑑於此,紡織所於112年開始執行之《永續性紡織品產業鏈減碳技術開發計畫》以聚酯材質為標的,系統性建立相關回收料源資源化(如分選分類與異材質分離)、材料再生(如:脫色、解聚、聚合與混煉製粒)、工程再造(如:重抽、直紡不織布與重抽膜)與永續檢測驗證(如:回收料源潔淨度與再生材料安全性)等關鍵技術,以期有效提升回收料源替代原生材料占比,不僅落實循環經濟實現產業鏈減碳目標,更引領國內產業持續維繫國際紡織品供應鏈關鍵角色與競爭力。 全文連結:https://reurl.cc/6NEo7y

文章來源 :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8546 加入收藏 :
香港最熱新興文創地標南豐紗廠 藝術三月期間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呈獻中亞紡織藝術專題展覽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3年2月23日 - 南豐紗廠(The Mills)是一個大型活化項目,將三楝擁有超過60年歷史的舊廠房,活化成集創科培育、文化藝術、體驗式學習及購物於一身的保育地標。2014年,南豐集團60周年誌慶,宣佈南豐紗廠活化計劃。活化項目於2018完成並於同年開幕,南豐紗廠積極策劃各式藝文及社區活動,配搭多元的零售餐飲店鋪,加上融合寵物友善元素,漸漸蘊釀出獨有的文化活力,成為不少本地文青打卡、潮人駐足的人氣文創新地標,同時希望以此啟發不同類型的訪客,與時並進。適逢香港藝術三月,作為南豐紗廠三大支柱之一的CHAT六廠(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將於2023年2月25日至5月21日期間呈獻大中華區內首個中亞紡織藝術專題展覽「雲、權力與紋飾─中亞織行」,邀請海外內的訪客透過紡織及手工藝品,探究中亞地區引人入勝的獨特文化,進一步了解紡織如何作為敘述社會變遷的媒介。 香港藝術三月 放眼中亞 以紡織視角敞開藝術文化新視野 CHAT六廠擁有獨特的紡織歷史背景,一直連結不同藝術家以紡織的視角探索當代藝術、設計與歴史,發掘紗線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故事。中亞地區凝聚多樣文化面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度。綁染、羊毛氈、刺繡、補花氈等傳統紡織材料及技藝,配上獨特的樣式和花紋,編織出複雜而又充滿特色的中亞紡織文化,亦是投射出當區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重要載體。 以「雲、權力與紋飾─中亞織行」為主題,展覽由CHAT六廠策展人王慰慰,聯同客席策展人斯拉夫和韃靼、由宓以及亞歷珊卓・崔共同策劃,並將分成兩部份展出共26組來自中亞藝術文化創作者的作品,呈現藝術家和設計師如何運用紡織品來作為文化保存、回應和展示凝聚力的媒介。 由斯拉夫與韃靼和由宓共同策劃的「雲與權力」將以傳統精巧的綁染編織「ikat」作為隱喻,展現該地區錯綜複雜的政治環境和社會面貌。而由亞歷珊卓・崔策展的「縫線:對紋飾的重新想像」則專注於中亞的傳統紋飾,探索其如何作為一種語言,塑造著政治、社會和文化。展覽同時把焦點投放在中亞女性藝術家身上,希望能重現一股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重要力量。一系列精彩作品包括由駐德國的哈薩克斯坦藝術家古爾努爾・穆卡扎諾娃(Gulnur Mukazhanova)受CHAT六廠委託創作,以絲綢、毛氈裝飾出香港和哈薩克傳統紋飾及圖案的裝置作品,及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米迪娜・巴薩格利與卡康婭(Medina Bazargali & Kokonja)把遊牧主題和蒙古包與當代阿拉木圖的VJ(影像騎師)文化合成並置的實驗性作品等,目不暇給。 要更完整地了解中亞文化,當然不止於觀賞展覽。展期期間CHAT六廠為一眾訪客預備了讓人熱血沸騰的精彩表演體驗,有興趣的訪客更可參與由藝術家帶領的研討會及講座,分享想法,激發靈感。作為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的其中一位文化伙伴,CHAT六廠亦將於2023年3月21日至25日期間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設置展位,透過講座及多項活動與大眾互動。 南豐紗廠成文創新地標 傳承歷史價值建立現代文化力量 承載着豐富且獨特紡織歷史背景的南豐紗廠,不但於五、六十年代曾經是香港產量最高的紗廠之一,亦是當時東南亞地區生產牛仔布的主要供應商,見證了本地紡織工業的全盛時期,與香港一同成長。活化後,廠內仍然保留了不少原有建築特色及舊物,如紅字紗廠招牌、入口的金杯牌大閘、昔日的紡織設施等,標誌着集團在過去半世紀對紡織文化的承傳。活化後的南豐紗廠將三個獨立的舊紡織廠房,於內部打通及興建天橋,使其融為一體,讓訪客可以方便遊走紗廠每個角落,並以三大主軸架構呈現全新面貌。南豐作坊(The Mills Fabrica)為初創和策略夥伴提供培育基地以推動可持續創新紡織科技(Techstyle)及農業食品科技(Agrifood tech),去年更重塑旗下零售店Fabrica X,結合零售、教育和體驗式學習帶來嶄新的可持續零售體驗;南豐店堂(The Mills Shopfloor)則是提供互動學習及體驗式零售的集中地,為各式品牌打造經營平台,同時讓訪客認識產品的誕生和背後的故事;CHAT六廠是香港首間紡織文化藝術中心,透過籌辦各類與紡織業相關的文藝展覽及共學計劃連結社群,引發思考和交流。 近年,南豐紗廠亦積極與不同界別的國際品牌及知名藝術家合作,推廣創新藝文體驗及可持續發展理念。於萬聖節期間,紗廠呈獻日本殿堂級恐怖漫畫大師作品的「走進伊藤潤二的詭異世界」,模擬漫畫故事主題場景讓訪客親身體驗恐怖美學的張力與想像;其後邀請善於利用充氣藝術品並將其融入建築物的英國著名充氣雕塑藝術單位Designs in Air,一同宣揚保育概念,將色彩繽紛的巨型「驚異觸鬚」以及大型吹氣發光水母帶到同為保育建築的紗廠,為社區注入驚喜與活力。南豐紗廠亦在剛過去的聖誕節與國際時尚品牌agnès b.合作,以兩大品牌本業「時裝」及「編織」為連結,運用回收衣服及布料以編織技術製作The Dancing Cloak巨型懸掛聖誕藝術裝置及展覽,宣揚環保意識同時呼應南豐紗廠的紡織歷史。 除了展覽與活動,新舊交織的紗廠亦有不少值得一看的「打卡」位,包括於白田壩里入口處由葡萄牙藝術家 Alexandre Farto向昔日紡織業工人致敬而創作的無名英雄肖像壁畫;由香港六位藝術家以環繞紗廠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為主題的手繪壁畫長廊;充滿年代感的廠房舊樓梯及外牆懷舊紙皮石標誌等。不論你是否文青,有時間不妨到訪南豐紗廠來一趟輕藝文之旅,一邊品嚐咖啡,一邊尋訪⽂藝小店,觀賞展覽。 有興趣的訪客亦可參加走進南豐紗廠導賞團,在導賞員帶領下探索南豐紡織舊廠房如何活化成為嶄新的文創地標,並將荃灣區的紡織歷史連接未來,邁向創新科技與時尚融合的發展方向。逢星期六、日舉行的導賞團內容亦包括紗廠內的特色歷史景點,以及CHAT六廠的《紗廠絮語》展覽導賞。 為方便市民及遊客到訪紗廠,除了日常往來荃灣港鐵站的免費穿梭巴士服務,南豐紗廠亦將於三月底特定日子增設由西九龍開出的免費穿梭巴士服務,詳情容後公佈。 Hashtag: #南豐紗廠 #CHAT六廠The issuer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 of this announcement.關於南豐集團南豐集團業務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包括地產項目、金融投資、酒店及航運等。集團由1954年創辦至今在香港已投資與開發的地產項目超過165個,其中包括住宅、辦公樓、商業、酒店與工業物業等。除本港地產項目外,集團亦策略性拓展中國内地一線城市房地產業務,亦積極投資海外房地產市場,如紐約、倫敦等城市。 近年,南豐積極推動三創(創新,創意與創業)有關之業務,其代表作為南豐紗廠項目,將集團歷史悠久的舊紗廠建築活化成一個集體驗式零售、初企孵化基地及互動歷史藝術館於一身的多元平台,重塑本地techstyle(時尚潮流與科技之融合)行業的未來。除此以外,南豐通過其美國的VC平台Pivotal大力投資於生物科技,在內地,則透過其關聯公司新風天域(New Frontier)發展醫療、養老、教育與高科技行業之初創企業。 關於南豐紗廠 於2018 年底開幕,南豐紗廠是南豐集團策劃的地標式保育項目,見證香港紡織工業的承傳,並帶領應用創意及創新工業邁進新里程。建基於集團的承傳與歷史,南豐紗廠以紡織和工業為根基,交織出創新、文化及學習體驗,讓訪客從中探索不斷延續而真實的香港故事。 南豐紗廠由三大支柱組成,分別提供獨特視野與經驗: 南豐作坊:Techstyle創業家及策略夥伴的培育基地 南豐店堂:展現香港衍變個性的體驗式購物地標 CHAT六廠(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一個糅合紡織藝術、歷史與科學的非牟利藝術中心 於2021年創立「SEWIT」可持續發展框架,引領團隊將可持續發展概念融入工作範疇。「SEWIT」的五大支柱:社區共融、環境保護、全人健康、創新、科技,代表集團對可持續發展的熱誠,亦鼓勵社會各方為共構將來出一分力。南豐紗廠三大支柱—南豐作坊,南豐店堂及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透過加入綠色,寵物友善,社區正念元素,交織出不同的創新文化體驗。 關於CHAT六廠 CHAT六廠(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位於荃灣南豐紗廠2樓,為集紡織、當代藝術、設計與歷史傳承於一身的非牟利社區藝術館。透過策展多元化的展覽與共學項目,CHAT六廠連結不同社群成員,當中包括參觀者和藝術家,以探尋本地社區故事和國際合作為出發點,共同編織創意體驗,感受香港紡織業勇於創新的精神,展開一段段啟發思考的探索旅程和交流。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923 加入收藏 :
2025 年 1 月 14 日 (星期二) 農曆十二月十五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