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紅橋」新聞搜尋結果, 共 11 篇 ,以下為 1 - 11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尋覓人間煙火氣 天津紅橋西北角等你來打卡

天津是個熱愛美食的城市,從天津人掛在嘴邊的老話兒——「借錢吃海貨,不算不會過」,就足可見其對美食的「執念」之深。作為一日之始,「吃好早餐」更是天津人心目中的大事之一。提起天津「早點好」,不少人最認西北角,這兒的早點主打「量大實惠,吃著舒坦」。西北角坐落於天津市紅橋區,因地處天津老城廂西北一隅而得名,區域內有245家商戶,其中225戶從事的是食品經營這一行,是名副其實的「饕客聖地」。 西北角,尋覓人間煙火氣 天津曾是「北方第一城」。「南有上海灘,北有天津衛」的說法,記錄了它的輝煌。但天津人的早點,卻非常平民化,跟人們想像中的大城市的「高大上」扯不上一丁點兒關係。 比如,茶湯、麵茶、油茶面,三種傳統天津小吃,名字裏都帶一個「茶」字,主材都是簡單的面和水,但因配料和烹製方法不同,最終形成了三種口味迥然不同的小吃。又如,綠豆面攤成煎餅,加上雞蛋、果子(油條)或者果篦兒(薄脆),配以面醬、蔥花、辣椒醬等作為佐料,就卷出一套煎餅果子。煎餅果子裏夾多少「料」,完全取決於個人口味。你可以夾單果子或雙果子,也可以夾果篦兒,也可以什麼都不夾,只要一張煎餅皮兒。「料」還可以自帶,不少天津人買煎餅果子時,會自帶兩個雞蛋,既享受了美食、滿足了營養需求,長期下來也省了錢。再如,攤好的煎餅,經過晾曬,切成絲,澆上鹵和其他佐料,便產生了一道既是食、又是湯、還是菜的美味早點——鍋巴菜。在油皮中裹入各種小菜和醬料,卷起來,用麵糊封住,然後下油鍋炸,一個個外脆裏嫩的卷圈就做出來了。 在西北角,煎餅果子、鍋巴菜、老豆腐、羊湯、大餅、牛肉餅、燒餅、包子、炸糕、卷圈、菱角湯、醬牛肉、燒雞、茶湯、糕幹、烏豆等各色美食,熱氣灼人、楚楚動人、色香誘人。甜味鹹味,包含人生百味,南來北往,總能撫慰人心。小小推車,簡單門面,一位位「身懷絕技」的「大師傅」就隱於不起眼的街巷之間。雖然風格低調,但他們做出的美食卻讓人交口稱讚。能把店面開在西北角兒,證明已經通過了幾代「哏兒都」人的「考驗」,漫步於此,錯個身就可能邂逅「百年老店」。  

文章來源 : 世界觀傳媒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09 加入收藏 :
天津紅橋西北角 品味歷史厚重感 感受鄰里人情味

天津紅橋區西北角的老味道、好味道,不僅深受老城居民喜愛,也成為備受外地食客追捧的打卡地。大量增加的遊客,也帶來了「幸福的煩惱」,老街區承載能力弱、治理壓力大的問題也隨之出現。 為更好地滿足居民、遊客、商戶的需求,相關部門不斷改進管理和服務保障工作。做好線路規劃,串點成線,開發美食地圖、夜市地圖;利用資訊化手段,即時監控重點點位的人流量,做到擁而不擠,聚而不亂;嚴控食品安全,確保環境整潔,引導車輛有序停放,維護市場價格穩定,讓居民和遊客安心、順心、舒心,營造主客共用的良好氛圍。 由西北角特色街區所在的西關北裏社區牽頭成立了西北角紅石榴公益慈善基金,探索商戶居民共建的模式,在確保基金會款項公開公正透明的前提下,以社區基金「杠杆」撬動基層治理。首期商戶們就捐款76萬元,用於西北角的環境提升,充分結合街區風貌、民族風情等特點,以牆體改造、彩繪塗鴉等形式,對核心區域部分牆體進行微更新、微提升、微改造。以休憩交往、環境美化、休閒娛樂、文化展示為目標,建設「紅石榴」街心公園,在為居民群眾、遊客食客提供休憩地之外,也是民族團結的宣傳陣地。逐步安裝40餘張款式簡潔大方、結實耐用的公用座椅,進一步滿足居民群眾、往來遊客需求,打造「可以坐下來的街區」,努力實現「小座椅、大關懷」,充分體現城市人文關懷。 綜合利用西北角特色街區區域特點,開辦公益文創市集,提高紅石榴公益慈善基金造血能力,系統破解基層治理缺口。引入第三方文創公司深度挖掘區域文化價值,開發美食地圖、冰箱貼、咖啡、文創雪糕、帆布袋、明信片、香袋、刺繡等文創產品,以文創公益市集的形式進行售賣,所得利潤按比例捐入公益慈善基金,補充治理資金,更好地服務區域發展。推動西北角主題公益郵局、仿古鐺鐺車等公益造血類專案落地,內外雙迴圈共同發展的西北角公益慈善生態圈已經初步形成。開展「鈴裏守望·睦鈴行動」專案,用好紅石榴公益慈善基金,組織愛心商戶為西北角街區居民群眾發放「公益暖心包」,讓周邊居民群眾實實在在收益,共用發展成果,促進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西北角,品味歷史厚重感 西北角地區不僅是「探店神地」「碳水商圈」,更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好味道、高熱量是西北角早點的兩大特點,這背後蘊含著的是天津獨特的風土人情、歷史縮影、人文情懷。「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關。」天津是眾多水系的彙聚之地。天津地區在商周時期就有人類居住,但作為城市卻形成較晚。大運河的開通,使位於運河北部、兼有河海運輸之便的天津的地位日漸重要。大運河與海河在市區三岔河口交匯,天津便以「三會海口」名於史冊。唐朝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有了碼頭,扛包的苦力、拉船的縴夫等便應運而生,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能讓碼頭上的體力勞動者吃得飽、有力氣。 在西北角地區建有一座甲骨文主題文化公園。公園的前身為馬家店遺址,是現有文獻記載中,最早發現、研究甲骨文的地方。125年前,甲骨文在這裏被確認,成為中國甲骨學史上唯一的起始標誌,從而被賦予極高的歷史價值。在這裏建設甲骨文主題文化公園,既可以融合場地歷史記憶,創造多樣性的城市空間,為馬家店遺址注入新的活力,又可以借助公園載體,讓更多人走進甲骨文、瞭解甲骨文,還能夠通過它,更好地講述紅橋故事、天津故事,讓城市底色底蘊進一步煥發活力和魅力。 為了喚醒街區文化記憶,打造紅石榴主題展館,通過收集鈴鐺閣片區內老照片、老物件、老故事、老地名,徵集美食模具、文創產品等內容,建成厚重歷史、民族團結、特色美食3個板塊展廳,塑造承載更多共同記憶與歷史的新空間。創建紅石榴非遺工作室,為回族武高蹺、匯蚨源吉祥手工布藝技藝等非遺專案提供交流展示平臺,為非遺活態傳承探索更多發展途徑,推動非遺專案走進街區、走進群眾,為群眾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不斷提高街區文化軟實力  

文章來源 : 世界觀傳媒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20 加入收藏 :
運河桃花綻新枝 紅橋區打造文化名片

自1990年起,紅橋區每年舉辦“運河桃花節”,作為津城春季首個大型文旅特色活動,深受廣大市民遊客喜愛,已是天津文化旅遊的一張“金色名片”。 如何更好地滿足遊人期待,讓遊客留得下、多消費、體驗好?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遊節給出答案。 紅橋區突出“旅遊+”概念,梳理整合全區文化旅遊資源,進一步創新旅遊場景,全面拓展運河文化內涵,精心打造了“1+20+N”場主題活動,即1場開幕式、20項特色活動和N場促消費活動,實現商旅文資源“串珠成鏈”,讓今年的運河桃花節有了更多“打開方式”。運河桃花節主會場設在桃花堤和西沽公園,分別側重賞花遊覽、文化展示和文娛活動、市集展賣,還安排了免費公交專線串聯各點位,方便市民遊客通玩全程。桃花節期間,絢麗奪目的天塔燈光秀、古風穿越的“十二花神”漢服表演、翰墨飄香的書畫筆會、獨具匠心的非遺展示、“津津有味”的美食市集等接續登臺,國風之美與潮流時尚完美結合,生動呈現了大運河文化的時代新風貌。特別是桃花堤公園內的大型碑刻《運河桃花賦》,以漢賦的形式全面介紹了紅橋區的文化歷史,不僅讓市民遊客領略傳統文化的風采,更能充分感受桃花堤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文化魅力。 紅橋區還精心打造了“運河記憶”文化生態遊和“紅色記憶”愛國主義教育遊旅遊線路,持續推進運河沿線不可移動文物的安全巡查和保護。在紅橋,大運河文化已深度融入民眾生活,讓運河造福人民成為現實。 文旅商融出新業態 紅橋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旅興商,將多元文化注入旅遊商貿活動,培育發展‘文化+旅遊+商業’融合新業態。 花期也是機遇期,紅橋區在桃花節期間啟動了為期一個月的大型消費節活動。聚焦遊、購、娛、食四方面,廣泛組織各大商超、酒店、餐飲企業結合桃花主題豐富消費場景、開展30多場促銷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激發消費市場活力,為市民帶來一場消費盛宴。為了讓大家遊出新意、購出檔次、娛出品質、食出特色,紅橋區各大商場內廣泛佈置一新,舉辦文藝展演、街舞大賽、公益相親大會,持續開展美食節、消費券團購、消費幫扶產品展賣、達人探店等活動,豐富市民遊客遊購體驗。文旅商深度融合,市場效應持續放大。據統計,僅運河桃花節開幕後三天,紅橋區各商場客流量同比增長240.54%,銷售額同比增長258.21%,文旅景區周邊酒店等入住率超八成,同比增長30%以上。 結合區域特色,紅橋區積極發掘文化資源、文化IP潛力,以節興商促消費,大力支持文化元素導入商業載體,豐富消費業態,提振城市消費活力。設置更多非遺和老字型大小展區,讓非遺專案走入群眾生活;鼓勵非遺傳承人結合時代特色,打造更多文創產品。紅橋區將繼續支持更多非遺、老字型大小等特色文化元素與商業結合,豐富並創新商業業態,打造歷史與未來交融、傳統與現代輝映的高品質商圈。 聚焦“京津冀同城商務區”建設,舉辦“京津冀國有企業數位化轉型”高峰論壇暨“國資國企行業信創適配中心”建設啟動儀式。紅橋區加速數字經濟、平臺經濟、高端服務業等產業集聚,努力構建以數字經濟為引領,產業鏈、創新鏈、金融鏈、人才鏈四鏈融合協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工業軟體、工業互聯網、創業設計作為主攻方向,用好人才集聚優勢,全力加快推動卓朗科技二期工業軟體產業園專案,將其打造承載京津冀工業軟體、產業發展高端功能區,生產型服務業數位化聚集區,為京津冀三地企業數位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服務保障。同時,將進一步深化與駐津央企、本地國企、京冀國資國企的交流合作,共同推進數位化技術深度融合應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特別是工業軟體產業,催生更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壯大發展新引擎。

文章來源 : 世界觀傳媒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740 加入收藏 :
走進天津運河的古往今來 紅橋區再創運河新活力

每年春季,北運河畔的桃柳堤上,萬餘株桃花競相綻放,燦若雲霞、美不勝收,成為市民遊客踏青遊玩的首選之地。近年來,紅橋區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推動文旅商融合發展,用文化賦彩群眾幸福生活,“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的紅橋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文化名片越擦越亮 “依水而生、因桃而美”,紅橋區歷史人文、古韻今風交相輝映。 紅橋區北運河畔是子牙河與南運河、北運河的交匯處,約定俗成稱為“三岔口”。先有三岔口,後有天津城。有書記載:“金代以前,漁民、農夫和曬鹽工們聚集在三岔河口形成了自然的村落。金、元時期,需要從南方走水道,運輸大批糧食以維持運轉,史稱漕運。”作為大運河北端唯一一座依河傍海的城市,三岔口在漕運中的地位,日益凸顯。 汩汩流淌、奔湧不息的運河水,不僅滋養著一草一木和兩岸人民,也見證著這片土地幾百年的時光變遷。 “曉日三汊口,連檣集萬艘”元代詩人張翥的生動描述見證了這裏的繁榮。隨著海運漕糧發展,水旱碼頭、物資交流、五行八作在三岔河口興盛繁衍,這裏形成重要的商品物流集散地、漕糧轉運樞紐、水陸碼頭和繁華市鎮的綜合功能。金、元、明、清四代的天津衙署都坐落在這一帶。南運河邊天子津渡遺址公園裏,那塊“天子津渡”的景觀石更是再現了燕王朱棣在此渡河南下的史實以及“天津”城市之名的由來。 往來的鹽糧、熱鬧的市井、興盛的城鎮,拉動了政治、經濟與商貿的發展,促進了文化和教育的勃興,也積澱出深厚的歷史底蘊。天津最古老的商業第一街、最早的鑄鐵手工作坊、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等均由此誕生。 運河奔騰,水光瀲灩,川流不息的三岔河口見證著歷史風雲際會和城市日新月異。 如今的紅橋,雖已不見來往繁忙的船隻,但熠熠生輝、厚重多元的運河文化和兼收並蓄、開放包容的運河精神始終引領著城區前行。依託深厚的歷史積澱、豐富的文化遺存、優美的生態環境以及良好的商業、工業、教育基因,這裏正成為一方宜居宜業宜學宜樂宜養的“都市桃源”。

文章來源 : 世界觀傳媒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732 加入收藏 :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天津市紅橋區抓住關鍵突出實效

穩步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平穩實施求真小學終止辦學工作,優化紅橋區學校佈局,擴大公辦優質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提高我區基礎教育的辦學品質和水準。推進九年一貫制學校改革,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升學校辦學品質。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建立初中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高質量作業目標體系和作業評價標準,提升作業設計品質。發揮教學管理團隊作用,以課堂觀察為依據分析教學管理,開展系列化主題式調研,促進各校課堂教學管理品質。開展“名師示範課堂”與“學科優秀課例展示”,立足學科課程標準,開展主題講座和教學展示,提升課堂教學效益。以學區為單位開展“名師講課標”論壇和青年教師“學課標、用課標課堂成果展示”活動。持續開展名師“杏壇雲享”課後服務直播,推進課後服務工作的系統化、特色化、走班制建設,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推進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完善制度建設和監督檢查並進的校外培訓機構治理長效機制,嚴格規範校外培訓行為。強化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資金監管,推動預收費託管帳號簽約、資金監管平臺應用和制式合同使用全覆蓋,有效防範風險隱患。強化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管理。落實治理隱形變異校外培訓行為各項制度。 加強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準擺在首要位置,定期簽署承諾,建立教師師德檔案,強化師德監督,加強組織保障。開展“立德樹人”大講堂,積極參加“津門師德巡講”,開展“擔當育人使命,志做新時代‘四有’好教師”主題師德學習教育,成立第七屆師德宣講團。利用先進典型表彰、教師節活動等契機,加強師德宣傳,弘揚高尚師德。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深化“領航”“築基”“培苗”分層培養體系,促進津門三傑、市區骨幹教師量質並舉,構建結構更加合理、能力更加突出的塔式人才隊伍。成立“三名”宣講團,講好“紅橋教育故事”,不斷擴大“三名”在市區的影響。建立10個名師工作室或工作團隊,向全區、全市推介教育思想、教學理念,引領紅橋教育高位前瞻發展。建立20個學科工作室,打造、推廣新型教育教學模式、學科特色和教育教學風格。 強化教師激勵管理。深化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做好編制核定、崗位聘任動態調整,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科學合理地配置教師資源,完善教職工公平競爭、有序流動、有效激勵的競爭機制,推進“區管校聘”步伐。繼續在各學段開展教師交流輪崗工作,規範交流教師管理、考核。堅持績效“五個傾斜”,發揮激勵導向作用,不斷完善考評績效方案,堅持多勞多得、優勞優酬,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形成幹事創業、爭先有為的強大合力。  

文章來源 : 世界觀傳媒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8321 加入收藏 :
提升教育品質!天津市紅橋區促進各類教育優質協調發展

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鞏固學前教育學位補建成果,提升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和普惠性幼稚園覆蓋率,不斷減少托幼點數量。堅持公辦民辦並舉,指導各級各類幼稚園儘快將新增學位轉化為實際服務能力。加強科學開展幼小銜接工作推進力度,成立幼小銜接研究共同體,提升幼小銜接的實效性。開展以“凝心聚力抓隊伍,固本強基提品質”為主題的系列保教品質專項培訓。圍繞“區片聯動共發展,攜手同行促均衡”的目標,科學開展片區聯動和“手拉手”結對幫扶活動,推進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創建進程。常態化開展下校服務指導,加強學校制度建設,規範教學過程管理。以落實“雙減” 提質增效為目標,組建集團(學區)優質課後服務課程資源“孵化”團隊,挖掘和打造特色精品課後服務課程,推進課後服務課程特色化、精品化建設上水平。圍繞課標深入開展“沉浸式”“主題式”教研。進一步深化教育集團精品教師團隊建設,提升教師隊伍共建共融水準,形成優質集團化辦學特色品牌,組織開展集團辦學成果展示交流活動。 普通高中高水準特色發展。加強與市直屬學校合作,優化教育整體佈局。圍繞“新課程新教材”市級實驗校、實驗區建設,以三中數學和物理、河工大地理和美術四個市級特色學科基地建設為引領,在課標把握、教材使用、校本課程建設等方面加強研究,培育區級優勢學科,打造“特色學科課程”,形成團隊合力。積極推進第三中學“品牌高中”建設,制定培育方案,確立培育思路和途徑。 職業教育做優做強。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系部特色建設、馬里和瑞士魯班工坊建設,促進中藥傳統技能的國際化、數位化傳播。推進實訓教學和實訓基地管理,全面彰顯紅橋教育職教品牌國內國際影響力。  

文章來源 : 世界觀傳媒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8095 加入收藏 :
2025 年 1 月 15 日 (星期三) 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