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管風琴」新聞搜尋結果, 共 9 篇 ,以下為 1 - 9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東方之珠盡顯文化交融之美

北京2025年3月20日 /美通社/ -- 維港之畔,藝術浪潮奔湧。為期一個多月的第53屆香港藝術節正火熱進行中,來自世界各地的精彩藝術作品在香港各大劇場、音樂廳輪番登場,為全球觀眾呈現了一場跨越國界、語言與藝術門類的文化盛宴。 這裡既有西方交響樂與歌劇,也有中國傳統的粵劇與越劇;既有飽含原著精髓的經典之作,也有現代科技帶來的沉浸式觀演體驗……本屆藝術節會聚了1300餘名海內外藝術家,他們在這個中西文化匯聚的大舞台上,讓藝術之花盡情綻放。中西合璧、古今融通,香港這顆「東方之珠」盡顯文化交融之美。   舞台上的中西文明交響 3月2日晚,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內座無虛席,這裡正上演古希臘悲劇《希波呂托斯》。舞台上,希臘國家劇院的演員們傾情演繹著一幕幕關於愛與倫理的人性故事,引人深思。 富於奇思妙想的是,劇中飾演愛神阿弗洛狄忒的演員手持一台攝影機實時拍攝,將影像投射在舞台上一塊巨大的方形銀幕上。手持攝影機賦予了觀看舞台表演的另一個視角,不僅輔助敘事,也給觀眾帶來新的觀演體驗。 全新呈現的《希波呂托斯》在本屆藝術節迎來亞洲首演。「這部劇由希臘三大悲劇大師之一的歐裡庇得斯創作,寫於2400多年前,並一直在演化。我們探索融入現代元素去演繹這個經典故事,讓它與我們的生活產生共鳴。」《希波呂托斯》導演卡特琳娜說。 3月5日晚,同樣是在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由李六乙導演,胡軍、盧芳等主演的中國經典話劇《雷雨》贏得觀眾熱烈掌聲。相比於其他版本的話劇《雷雨》,李六乙恢復了原著劇本中的「序幕」「尾聲」和一些精華台詞,並為這部戲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和表演理念。正如胡軍、盧芳兩位主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說,重新詮釋這部作品,最困難的是要從腦海中剔除以往對這個角色的印象,然後以一種新的視角來呈現這一經典。 作為本屆藝術節的委約作品,李六乙版《雷雨》於3月5日至9日連演五場,引發香港及海內外觀眾追劇熱潮,五場演出票早早售罄。香港市民陳先生在觀演後表示,「感受到了中國戲劇的震撼力」。 當《希波呂托斯》和《雷雨》在同一個劇場先後上演,相距兩千多年的東西方戲劇彷彿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語言與文化的精神對話。「香港一直以來都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香港藝術節如果說有它自己的氣質,那就是中西薈萃。」香港藝術節節目總監蘇國雲說。 除了東西方經典話劇同台上演,本屆藝術節閉幕演出邀請中國國家大劇院管絃樂團登場,與意大利博洛尼亞市立歌劇院樂團在開幕式上的演出首尾呼應。這是國家大劇院管絃樂團首次登上香港藝術節的舞台,樂團在演繹西方經典作品的同時,還將推出中國當代作曲家姚晨的短篇管絃樂曲目《造園》,融入中國傳統元素的演奏方式,讓觀眾體驗不一樣的文化和音樂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打擊樂演奏家李飆與柏林愛樂打擊樂重奏組高手過招,共同為觀眾帶來了《敲擊傳奇》和《一起鼓舞》兩場演出。在《一起鼓舞》中,由中國作曲家劉恆編曲的《中國民謠組曲》驚喜登場,凸顯中國不同地區的音樂特色。中西文化的獨特韻味在音樂中碰撞交響,讓觀眾沉醉流連。 推動藝術的發展與創新 本屆藝術節期間,一場關於生命與時間的音樂劇《TIME(時間)》讓美與哲思交融,帶給觀眾新奇而又深刻的觀演感受。這是日本音樂大師阪本龍一生前與藝術家高谷史郎共同創作的作品,包含阪本龍一生命哲學中的主要命題——自然、人與時間。舞台如鏡花水月,音樂、舞蹈、裝置藝術渾然融合,美不勝收。 「今年的藝術節安排了一系列大師級作品,不少取材自經典文學,更有原汁原味呈現原著的製作。」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余潔儀介紹,深受觀眾喜愛的法國歌劇《卡門》將由演出團體在舞台上復刻1875年首演的版本。根據當年保存至今的製作檔案,該演出團體用十年時間打磨,嚴謹還原首演時的舞台、服裝、場景等,讓觀眾猶如穿越到百多年前的劇場,品味豐富的視聽盛宴。 「53年來,我們每年都會邀請世界上最好的藝術家來藝術節演出,這個宗旨是不變的。」余潔儀告訴記者,他們希望呈獻一個兼容並蓄的藝術節,引進本地難得一見的製作,展現最新的藝術趨勢,並為本地藝術界帶來創意啟發。 在傳承經典的同時,今年的藝術節亦呈現大膽創新的表演形式。融入科幻動漫元素的《貝多芬和平之戰》,情節奇幻、天馬行空的《鐘聲與魔咒》……令人目不暇接、讚歎稱奇。 一秒穿越到巴黎歌舞之夜,VR(虛擬現實)互動體驗《巴黎舞會》備受人們追捧。這場華麗舞會,由兩位專業舞者引領,每場僅限10位觀眾參加。觀眾戴上VR眼鏡,即可穿上晚裝,沉浸在浪漫的法式音樂歌舞中,彷彿置身於一個夢幻的世界。《巴黎舞會》曾憑著虛擬實境效果、音樂、時裝和歌舞設計,獲威尼斯影展最佳VR體驗獎。 「藝術節在很短的時間裡,將多種文化藝術形式與作品集中呈現,它的一個重要功能在於推動藝術的發展與創新。」正如蘇國雲所說,作為一個國際藝術節,在選擇中外藝術作品時,香港藝術節考量的重要因素始終是藝術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始終保持其作為國際重要藝術節的地位和影響力」。 以藝為媒促文化交流互鑒 五彩繽紛的海洋生物如何呈現在觀眾眼前?深海探險將帶來怎樣的視覺體驗?香港賽馬會藝貫中西系列《海底兩萬里》吊足了觀眾胃口。這部奇幻戲劇改編自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經典科幻小說,曾在法蘭西喜劇院首演並獲得2016年法國莫裡哀戲劇獎最佳視覺獎。此次,香港藝術節攜手中央戲劇學院,特邀法蘭西喜劇院的藝術家與國內傑出藝術家,共同打造普通話新版本,並將在本屆藝術節上迎來世界首演。 「普通話版的《海底兩萬里》是本屆藝術節的委約作品,這部戲在北京創排、預演,中法藝術家們深度磨合交流,共同用中文演繹世界經典。雖然過程比較艱難,但我認為這是文化交流最為理想的狀態。」蘇國雲表示,如今香港正全力打造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未來香港藝術節將發揮其廣泛深入聯結東西方的優勢,通過多種形式與更多中國優秀藝術家或機構合作,增進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鑒。 促進文化交流,是香港藝術節的重要使命之一。多年來,香港藝術節與海內外知名藝術家及團體聯合製作了不少優秀作品,比如香港藝術節與舊金山歌劇院聯合製作的《紅樓夢》、由香港藝術節及上海國際藝術節聯合委約的《青蛇》、香港藝術節與芬蘭國家歌劇院及芭蕾舞團聯合製作的《拉娜》等。余潔儀坦言,香港藝術節創辦之初,更多的是引進西方藝術精品。近年來,內地的優秀作品越來越多,還有不少香港本地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參與藝術節。 3月8日晚,由香港中樂團帶來的《虞姬夢》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公演。樂團攜手女高音龔麗妮,調動觀眾一起感受虞姬的內心世界。 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閻惠昌在接受光明日報採訪時表示,多年來,香港中樂團一直根植傳統、銳意創新,探索中樂的無限可能,比如在音樂會中引入詩詞書畫元素、讓音樂與文學經典名著對話、讓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同台演奏等,「通過跨文化跨媒介的融合來拓展藝術表現力,讓更多中外觀眾瞭解和喜愛中國民族音樂」。在去年的香港藝術節上,香港中樂團推出了中國古老編鐘與西方管風琴的對話,中西方樂器的和諧共振,既生動演繹著中西方文化交流歷史,也承載著人們對文化交流共融的期待。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53 加入收藏 :
《冬日狂想曲》音符暖冬季 兩廳院、玉山文教邀宜蘭250位師生共賞輕鬆自在音樂會

12月寒冷季節雖讓人裹上厚重的外衣,卻也是人心感受到溫暖的月份!12月23日聖誕節前,兩廳院與玉山文教基金會邀請來自宜蘭縣羅東、礁溪、利澤、龍潭、凱旋、新生、清溝七所國小共250位師生,進到國家音樂廳欣賞玉山文教基金會輕鬆自在場《冬日狂想曲》音樂會。透過管風琴的柔美旋律驅散冬日的寒意,感受音樂所帶來的力量,迎接嶄新的一年。 兩廳院與玉山文教基金會自2015年起攜手合作「藝術零距離計畫」,透過欣賞「輕鬆自在場」表演形式的節目,為觀眾創造更多輕鬆欣賞表演藝術的機會,一起為不同學校創造豐富的藝術體驗,多年來已累積 32場活動,超過7,000位師生參與。今年輕鬆自在場《冬日狂想曲》音樂會為觀眾帶來一系列聖誕歌曲,管風琴與薩克斯風二種樂器帶出富有歐洲風情的浪漫世界,悠揚的旋律和溫馨的聖誕氛圍將冬日樂章交織在一起。 兩廳院致力人人劇場,希望每個人都能在劇場中找到適合自己欣賞的節目,「輕鬆自在場」便是其中一項特別規劃。針對演出內容及周遭環境進行微調,如降低強烈的聲光、影像效果,現場提供降噪耳機及紓壓球等,目的打造更加符合需求的觀賞環境。適合全齡對象的專屬規劃演出形式,減低感官敏感觀眾的負擔,讓所有人自在的享受表演藝術。 兩廳院公共溝通部經理王統生表示,「兩廳院的共融服務,輕鬆自在場是最受觀眾期待的其中一項。這些年來號召藝術家一起參與,也看到觀眾間彼此的理解與包容。每一場輕鬆自在場都是一次溫暖的給予與支持。特別感謝玉山文教基金會從全臺第一場輕鬆自在場就支持兩廳院的理念,才能讓藝術更貼近每個人的生活,實現真正的藝術零距離。」 玉山文教基金會長期致力推動文化藝術教育,鼓勵同仁積極參與藝文活動,執行長王志成表示:「藝術不該有所限制,應該成為每個人都能輕鬆接觸的生活一部份,今天的輕鬆自在場《冬日狂想曲》音樂會,正是希望通過管風琴的旋律,帶給孩子們及所有觀眾一個溫暖且輕鬆的聖誕氣氛,讓大家在音樂中感受音樂的魔力。」 這次參與活動的學生大多是第一次來到國家音樂廳欣賞演出,一雙雙好奇的眼睛在欣賞演出後閃耀著亮晶晶的光芒!來自羅東國小的同學表示:「我第一次看到管風琴,好大啊!我喜歡它溫柔的聲音。也沒想過薩克斯風可以跟管風琴合奏得這麼好聽。」凱旋國小校長陳銘俊:「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來兩廳院,這次音樂會用輕鬆的欣賞方式,不僅讓孩子們快速自在的融入其中,也找到另外一種藝術紮根的學習方式,對孩子們來說是非常有意義。」清溝國小的黃永任同學說:「我長大後要來兩廳院上班!」 展望未來,兩廳院與玉山文教基金會將繼續攜手努力,透過藝術零距離計畫及輕鬆自在場節目,讓更多學童及民眾走進劇場,體驗表演藝術的美好,並為臺灣的藝術及教育注入源源不絕的正能量。

文章來源 : 我為人人創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476 加入收藏 :
兩廳院與玉山文教基金會邀偏鄉師生聆聽音樂會

5 月 9 日早上,國家音樂廳充滿了學生的歡笑聲,這是國家兩廳院與玉山文教基金會共同邀請臺東豐里國小、汐止北峰國小以及瑞芳吉慶國小近 230 位師生欣賞「玉山文教基金會輕鬆自在場《一定會愛上的管風琴法式浪漫年代》」音樂會,透過特別規畫的演出內容及周邊設計,期待學生們能以最輕鬆無壓力的方式進入劇場,體驗表演藝術的美好! 「藝術零距離」計畫是兩廳院攜手企業與非營利組織,邀請社會資源相對弱勢的族群體驗文化、參與藝術,此計畫長期獲玉山文教基金會支持,雙方連續九年共同邀請偏鄉學生走進兩廳院欣賞表演藝術。兩廳院公共溝通部經理王統生表示:「共融服務是兩廳院邁向永續的第一步,非常開心有玉山文教基金會的認同,除了支持藝術零距離,也從2019年起冠名支持輕鬆自在場。為了讓不同需求的觀眾皆能享受表演,輕鬆自在場從內容規畫、曲目挑選乃至舞台呈現、甚至是周邊服務,都經過特別考量及安排,提供抗噪耳機與紓壓球等,讓欣賞演出的過程更為人性化。」 玉山文教基金會長期關注偏鄉教育發展,推廣文化教育活動不遺餘力,為了提倡閱讀習慣,十七年來累積成立 166 所玉山圖書館,培育 208 位各領域傑出人才;玉山金控並攜手三十二家臺灣企業公開倡議 ESG 永續行動,獲得「全球最佳銀行」臺灣銀行業第一名、連續兩年蟬聯財經亞洲「臺灣最佳永續銀行」。基金會執行長王志成表示:「國家音樂廳充滿了學生的歡笑聲與朝氣蓬勃的生命力,代表著國家的希望,在永續共融的道路上,我們認同兩廳院的理念,透過整合雙方資源,支持輕鬆自在場節目,讓更多偏鄉學生能走入劇場親近不同文化體驗,感受藝術的美好,更期望藉此為臺灣藝術教育注入源源不絕的能量,提升社會優質正向的力量。」 《一定會愛上的管風琴法式浪漫年代》音樂會由台灣當代指標性管風琴家余曉怡領銜,搭配絕美人聲歌唱,從十九世紀曲風優美的法國作曲家西奧多.莎樂美的作品起始;到二十世紀初作曲家薩提的香頌〈我想要你〉,由女高音唱出愛情的熾烈;最後以吉爾曼的〈D小調第一號管風琴奏鳴曲〉結束,為學童開啟一場歡樂的管風琴法式饗宴。 許多學生都是第一次踏進國家音樂廳欣賞演出,臺東豐里國小主任陳東宏提到,當學生得知可以到臺北欣賞音樂會都非常興奮,這也是他自己首度參加輕鬆自在場,「孩子的專注力比較難持久,這樣的演出形式能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享受表演。」學生們也表示:「我第一次聽到管風琴的聲音,還可以跟著音樂打拍子,感覺好開心唷!」也有學生表達現場看見家長抱著小嬰兒,大家一起輕鬆聽音樂,很享受。 國家兩廳院與玉山文教基金會期盼能持續推動藝術教育,將資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透過藝術零距離與輕鬆自在場的結合,讓更多偏鄉孩童享受表演,使藝術融入生活,也歡迎更多認同永續共融理念的夥伴加入。  

文章來源 : 我為人人創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9892 加入收藏 :
兩廳院永續共融場館升級 國家音樂廳觸覺導覽

兩廳院以永續共融為營運核心,推出全新導覽活動「國家音樂廳觸覺導覽」,將帶領視障者認識音樂廳,及特色鎮館之寶管風琴。全新打造的擬真1:30「管風琴觸覺模型」為活動的新亮點,此一導覽輔具,呈現原高度達三層樓的管風琴細節,除了可以供視障者朋友透過觸摸模型理解管風琴的外觀,模型中還有局部「音管」以及可模擬管風琴聲響的「鍵盤內部構造」共三部分。今舉辦首場體驗場,邀請視障朋友完整體驗觸覺導覽,更特邀知名管風琴家「福爾摩沙管風琴演奏家」藝術總監余曉怡,為首批體驗的貴賓帶來管風琴聆賞體驗,演奏兩首曲目分別為巴赫: D小調觸技曲與海頓:音樂鐘,感受管風琴的獨特聽覺魅力。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兩廳院導入永續共融於場館日常營運中,從環境面做起,也從社會面著手。逐年優化主要表演空間的無障礙設施,2021表演藝術圖書館更全面改建,打造無障礙使用環境。近年亦陸續推出情境字幕、口述影像、易讀手冊及身障/手語導覽等多項無障礙服務。透過軟硬體的同步增進升級,我們希望能讓所有的人更自在輕易地進入兩廳院,認識表演藝術。」 特別感謝企業夥伴磊山保經支持國家音樂廳觸覺導覽,磊山保經長年深耕公益與藝術領域,希望將藝術延伸到社會的每個角落,無論是視、聽障朋友,或任何人,都同樣該擁有機會親近藝術。磊山保經去年度即參與兩廳院的「藝術基地計畫」,今年開始,連續兩年將與兩廳院攜手倡議「永續共融」,希望整合資源,加乘雙方力量,致力促成文化平權的發展。 觸覺導覽是專為視障者設計的導覽服務,搭配「觸覺導覽圖冊」及「實體模型」等輔具,建立實體概念增加理解,企盼讓視障朋友能更無障礙的參與及親近表演藝術。自2017年起,兩廳院即推出觸覺導覽「國家戲劇院觸覺導覽活動」,今年度(2023)升級新增「國家音樂廳觸覺導覽活動」,今日(03/30) 邀請三位視障朋友體驗完整導覽路線。 一小時的「國家音樂廳觸覺導覽活動」,包含「兩廳院導覽空間介紹」、「音樂廳前台大廳」、「音樂廳觀眾席」及「管風琴」四大部分。「兩廳院導覽空間介紹」使用「觸覺導覽圖冊」,以點字圖說明兩廳院周邊環境的樣貌。「音樂廳前台大廳」介紹音樂廳空間特色,包含大廳水晶燈、大理石牆面及大廳手扶梯,詳細說明觀眾入場感受及各處細節,並帶領視障朋友實際觸摸感受部分空間材質。「音樂廳觀眾席」則引領視障朋友體驗專為聽覺享受建造的座椅及木地板、兼具舒適、降噪的空調系統及豐富變化的舞台空間,也介紹近年新設的無障礙座位席。另外,更詳細解說兩廳院鎮館之寶「管風琴」——由享譽全球的荷蘭 Flentrop 公司全手工製作,為建造當時全亞洲最大的管風琴,長9公尺、寬14公尺,依音樂廳建築物形式及規模量身打造。 為讓視障朋友更能理解管風琴構造,兩廳院特地打造擬真系列「管風琴觸覺模型」作為導覽輔具,本系列模型分為三部份,包含1:30的「整體外觀」,完整還原高度達三層樓的管風琴,呈現出獨特的外部雕花與內部繁複的音管空間;兩種不同材質的「局部音管」模型,讓體驗者能清楚感受質感與形狀的差異;「管風琴鍵盤模型」則是透過裝置原音呈現出管風琴聲響,近距離聆聽管風琴不同音色。「管風琴觸覺模型」讓原本難以碰觸的巨大實物,透過縮小比例的模型輔具,協助視障朋友以觸覺與聽覺認識兩廳院管風琴的樣貌,藉此獲得更深度且完整的導覽體驗。製作過程中與管風琴模型製作團隊經過多次討論與量測,並藉由技師解析整體構造,最終以手雕及3D雷雕完整呈現出管風琴的逼真樣貌,讓視障朋友透過觸摸感受管風琴的身體密碼。製作過程中就如何呈現材質、挑戰最小音管經過多次失敗,為讓模型發聲,更是花費心思,模型完成的那一刻,團隊也笑說:「做完這個模型,我也是管風琴專家了」。 兩廳院觸覺導覽「音樂廳路線」4/25、5/29場次,即日起開於兩廳院官網免費報名預約,活動報名連結https://reurl.cc/mlp76l、https://reurl.cc/Nq2naQ,其餘場次將陸續公告於兩廳院官網。

文章來源 : 我為人人創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1222 加入收藏 :
暖心聖誕零距離 兩廳院與櫃買中心邀請蚵間國小師生欣賞音樂會

兩廳院深耕藝術共融,透過「藝術零距離」計畫,攜手企業與非營利組織共同推廣藝術與多元參與。連續六年支持「藝術零距離」的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以下簡稱櫃買中心),今日(12月23日)邀請桃園蚵間國小全校師生近90位欣賞「經典再現《耶誕風情之美聲饗宴》」音樂會,伴隨深入淺出的古典樂導聆與兩廳院導覽,享受充滿聖誕氛圍的藝文之旅。 國家兩廳院公共溝通部經理王統生表示,作為藝術工作者,我們相信藝術的價值及可能性。藝術零距離是兩廳院長期且重要的計畫,2007年啟動至今即將邁入第16年,由早期邀請偏鄉學童以及樂齡長輩欣賞演出,近幾年更深入為各年齡層量身打造各類型活動,提供平等、自在的藝文欣賞體驗,讓更多不同群體體會到藝術的美好。謝謝企業夥伴的支持與學校對藝術教育的重視,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窗,提供藝術的養分,創造無限可能。 櫃買中心致力推動永續發展,長期關注偏鄉學生的教育資源,提升文化平等,自2017開始支持兩廳院藝術零距離計畫,至今已邀請超過千名偏鄉師生參與。櫃買中心表示:「櫃買中心與兩廳院藝術零距離計畫積極創造平等藝文經驗的理念相符,對第一次接觸藝術的孩子們來說,管風琴推廣音樂會是很適合認識表演藝術的一步。」  《耶誕風情之美聲饗宴》由台灣知名管風琴演奏家余曉怡詮釋經典曲目,以法國聖誕頌歌與巴赫聖詠獨奏曲目作為開場,並由法國女高音羅安那演繹耶誕組曲,管風琴與女高音的美聲雙重饗宴,管風琴樂音敲響聖誕鐘聲,歌聲緩緩傳出,搭配手鐘與棒鐘,以聖誕樂音互道平安,金光閃閃的管風琴音管,呼應著年終的感恩與明年的期待,帶領觀眾感受聖誕氛圍。 受邀參與管風琴音樂會及兩廳院導覽的蚵間國小,位於桃園新屋區,有得天獨厚的漁村風光,學校以石蚵繪本、寫蚵達人等活動,強化學生閱讀寫作能力,深耕藝術與人文教育,培養學生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難得機會來到國家兩廳院的同學們非常興奮,同學紛紛分享:「以前沒來過兩廳院,建築非常雄偉,剛剛從外面看的時候還以為是宮殿!進來之後才知道原來劇院和音樂廳是這個樣子,非常漂亮!謝謝導覽老師的介紹,我最喜歡美麗的水晶燈,希望以後還有機會來這裡聽音樂會!」「管風琴好壯觀,加上聲樂家的歌聲,跟柯南電影中《戰慄的樂譜》一樣!」蚵間國小校長江惠玲則表示:「蚵間國小學生大多數來自資源相對弱勢的家庭,較少參與藝文活動,這次難得的機會,讓學校可以帶學生感受不同的文化體驗,希望能在同學們心中種下藝術的種子,留下珍貴的回憶。」 兩廳院藝術零距離計畫持續藝術深化教育及推廣,歡迎更多認同永續共融理念的夥伴加入,讓藝術的種子得以紮根、持續拓展。  

文章來源 : 我為人人創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8552 加入收藏 :
共創藝術零距離 兩廳院與玉山文教基金會邀255位師生走入兩廳院深度導覽

兩廳院深耕藝術共融,透過「藝術零距離」計畫,攜手企業與非營利組織共同推廣藝術與多元參與。其中玉山文教基金會長期支持兩廳院兩大計畫:「藝術零距離」與「輕鬆自在場」,今日(11月15日)邀請新北市中湖、青潭、興福國小,共255位師生欣賞「玉山文教基金會輕鬆自在場——《三人舞:魔幻管風琴》」音樂會,由知名管風琴演奏家余曉怡策劃與演出,以經典曲目出發,從管風琴音樂發展的歷史脈絡一路延伸到現代作品,展現管風琴的特色,並搭配舞者演出以及導聆,為參與學童展開一場輕鬆自在的跨域之旅。 玉山文教基金會長期支持的兩大計劃中,「藝術零距離」是兩廳院長期且重要的計畫,其目的是讓社會資源相對弱勢的族群有機會一同欣賞表演藝術,而另一個計畫是自2019年開始舉辦的「輕鬆自在場」,以輕鬆的節目內容,搭配友善的環境,提供親子、感官敏感或想要放鬆看表演的觀眾一同享受表演藝術。兩廳院副總監施馨媛表示:「輕鬆自在場歡迎所有觀眾走入場館,不論是擔心孩子無法久坐的父母,或是各種身心狀態的朋友們,大家都可以享受表演藝術的美好。兩廳院非常感謝玉山文教基金會對場館共融理念的支持,讓我們得以在這條道路上持續邁進,提供觀眾全齡且友善的欣賞環境。」 玉山文教基金會致力推動文化平權與美感教育,​獲得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績優團體獎、 文化部「文馨獎」等多項殊榮,長期為臺灣藝術教育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能量。玉山文教其金會關懷偏鄉學童,也支持兩廳院的共融理念,藉由雙方的資源整合,連續四年支持輕鬆自在場,受到各界觀眾的好評。基金會王志成執行長表示:「不論是自然環境的永續或是關懷社會弱勢,玉山履行社會責任一直不遺餘力。我們很認同兩廳院推廣藝術共融的理念,輕鬆自在場消除看不見的障礙,陪伴每一次接觸表演藝術的孩子們,以最自然的方式,讓孩子沉浸於藝術中。」 「玉山文教基金會輕鬆自在場——《三人舞:魔幻管風琴》」以經典電影為媒介,音樂會開場,享譽全球的電影《星際效應》主題曲,透過富神秘色彩的管風琴樂聲,搭配現代舞者與薩克斯風,帶領觀眾穿越時空,來場魔幻的管風琴之旅。 本次受邀的255位師生來自新北市中湖國小、青潭國小以及興福國小,多數同學都是第一次進到國家音樂廳欣賞演出,臉上難掩興奮。經由專業的導聆老師深入淺出的解說,及輕鬆自在的共融環境中,放鬆的享受表演藝術。青潭國小的同學們開心地表示:「第一次聽到管風琴的聲音,可以跟著音樂一起搖擺,很好玩!」。除了欣賞演出之外,也安排師生們參與兩廳院導覽,透過走訪戲劇院與音樂廳親近場館。活潑的中湖國小同學說:「導覽工作人員解說得很仔細,室內原來可以在垂直的地方種出多樣的植物,而且迴旋梯下面是中空,很好奇它是怎麼被建造出來不會倒?」青潭國小校長林愛玲則表示:「很開心這次受邀到兩廳院欣賞演出與參加導覽,這也是我第一次欣賞輕鬆自在場,這樣的演出形式是最能夠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享受表演藝術,不管有沒有特殊需求,我相信所有觀眾都能樂在其中。」 兩廳院藝術零距離計畫未來將繼續攜手玉山文教基金會,為臺灣的藝文教育環境創造更多美好,也歡迎更多認同永續共融理念的夥伴們加入。  

文章來源 : 我為人人創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342 加入收藏 :
2025 年 3 月 27 日 (星期四) 農曆二月廿八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