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研究生」新聞搜尋結果, 共 47 篇 ,以下為 25 - 47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嶺大校長秦泗釗教授啟動全新講座系列 激發青年學者進行卓越研究

香港2025年1月16日 /美通社/ -- 嶺南大學(嶺大)啟動「卓越研究的個人之旅」講座系列,並由嶺大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教授主講首場題為「盡善盡美、超越自我的研究力量」的講座。該系列由研究生院策劃,將於每月舉辦一次,並邀得大學管理層及傑出學者分享科研心得與觀點,旨在建立一個交流平台,讓博士生及青年學者有機會與頂尖學者就如何進行卓越研究深入交流。 嶺大校長秦泗釗教授啟動「卓越研究的個人之旅」講座系列。 首場講座共吸引約100名參與者,包括副校長、協理副校長、教職員及學生等。作為全球知名的數據科學、工業人工智能及智能技術領域專家,秦泗釗校長在講座中分享了他對如何進行有影響力及具創新性的科研的深入見解。他在講座提到目前學術研究環境和生態受學術出版機構及大學排名影響,通過分享提交論文被拒的個人經歷,秦校長強調專注基礎研究的必要性,他又鼓勵參與者超越自我,追求具影響力之貢獻。 秦校長在講座中剖析進行卓越研究的準則,並為有志於進行學術研究的年輕學者提供寶貴建議,強調獲得導師及同事的支持與向他們學習的重要性。他進一步提出問題,供年輕學者反思和考慮自身在學校和學院的發展,包括如何適應研究領域的新發展等。秦校長建議學者思考他們的長期目標和社會貢獻,重申未來規劃的重要性勝過即時成就。 秦校長表示:「擁抱大局,計劃未來。雖然想法可能早已被提出,但挑戰在於重新構思它們。最終,努力為社會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 這就是我們回饋的方式。」 秦校長在科研領域的成就卓著,目前已發表超過470篇學術論文,擁有12項美國專利,並在Google Scholar上獲得超過41,500次引用,H指數達到89。他的研究成果在全球學術界具有重要影響力,並鞏固了他作為其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 觀眾在講座後積極參與了富有洞見的討論,探索包括人工智能在研究中的應用,及學術追求與其他生活目標之間的時間分配等主要議題,討論氣氛熱烈。 博士生Patric Hagen Harting表示:「我是新入讀的博士生,這是我在嶺大參加的首場講座。我認為秦校長的分享和建議對我而言來得合時,其中兩點尤為深刻:首先,我同樣希望從職業導向轉向學術導向,他的職業生涯是個令人鼓舞的榜樣;另外,我會花些時間仔細思考誰能從我的研究中受益,以便我將精力集中在對社會有用的事情上。」 首場講座於1月13日圓滿舉行,下一場「卓越研究的個人之旅」講座系列將於2月12日舉行,邀請到計算數學專家、嶺大學術暨教務副校長及林文贊科學計算講座教授陳漢夫教授,分享一些適用於不同研究領域,有關進行科研的方法和普遍原則。 有關更多講座的詳細資訊,請瀏覽:A Personal Perspective on Doing Good Research Seminar Series。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088 加入收藏 :
世界級科學盛事:香港桂冠論壇2025

誠邀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及數學科學領域的傑出青年科學家報名! 香港, Jan. 13, 2025 (GLOBE NEWSWIRE) -- 香港桂冠論壇2025(下稱「論壇」)的全球報名現已開始,截止日期為2025年3月31日。我們誠邀 35歲或以下並且就讀或研究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或其他相關專業的博士畢業生、博士及碩士研究生與本科生報名。符合條件人士可透過線上平台遞交申請:https://application.hklaureateforum.org/registration/。 首屆論壇於2023年圓滿舉辦,匯聚了邵逸夫獎得獎者、頂尖科學家及來自全球的參加者,展開了深入的討論和知識交流,獲得廣泛讚譽。香港桂冠論壇委員會欣喜地宣佈,第二屆論壇將於2025年11月5至8日在香港盛大舉行。此次論壇旨在加強跨世代、跨文化和跨領域的聯繫,激發科研創新的火花。除了精彩的主題演講、專題討論和小組會議外,論壇還將設有豐富的非正式交流活動,為參加者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進一步推動全球科學家之間的互動與合作。 香港桂冠論壇委員會主席唐偉章教授, SBS, BBS, JP表示:「我們致力於營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環境,讓青年科學家能夠與來自世界各地各個學科的領軍科學家進行交流。而香港作為國際科研中心,憑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強大的科研設施和政府支持,是舉辦此類世界級科學盛事的理想之地。」 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2015得獎者彼德•格林伯格教授表示:「能夠將經驗豐富的科學家與正在尋找發展方向的青年人聚集在一起,是非常美好的事情,我認為我必須參與其中。」 邵逸夫天文學獎2017得獎者西蒙•懷特教授表示: 「我期待與年輕人見面並與他們交流。我認為這正是論壇的意義所在,這也是我非常期待的。」 論壇將透過由本地及國際學者組成的科學總評審團,選拔出 200 名最傑出的青年科學家參加。有興趣人士請於 2025 年 3 月 31 日前申請。如欲了解更多詳情,請瀏覽https://hklaureateforum.org/zh-tw/the-forum/forum-overview。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繫:programme@hklaureateforum.org。 有關香港桂冠論壇香港桂冠論壇(下稱「論壇」)是由論壇委員會舉辦的科學交流活動。該論壇旨在成為聯繫當代和新一代科學界領袖的世界級學術交流盛會,提升香港和其他地區年輕一代對不同科學和科技領域,特別是在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及數學科學的認識和興趣。 論壇委員會於 2019 年 5 月成立,由李兆基基金全額贊助。李兆基基金以「一傳十、十傳百」為目標,歷年來對香港、內地及海外的教育和人才培訓給予無限支持,作育英才;同時致力扶貧濟困,關懷社會,受惠人數不計其數。邵逸夫獎基金會是論壇委員會的主要合作伙伴,該基金會致力於舉辦年度國際大獎「邵逸夫獎」。香港桂冠論壇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在社區和其他地區推廣科學。 媒體查詢吳易琳電話:(852) 2905 6504電郵:sabrinawu@hklaureateforum.org 網頁: https://www.hklaureateforum.org Facebook: Hong Kong Laureate Forum Instagram: Hong Kong Laureate Forum LinkedIn: Hong Kong Laureate Forum 微博: 香港桂冠論壇 X: Hong Kong Laureate Forum YouTube: Hong Kong Laureate Forum     此公告隨附的照片可在以下網址查看: https://www.globenewswire.com/NewsRoom/AttachmentNg/fd84674a-65a1-4ed9-bb72-616d0b1b291f/zh-Hant

文章來源 : Notifi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37 加入收藏 :
元太道堂辦理2025第一屆當代台灣道教內丹與科學國際工作坊

    元太道堂位於台北市文山區木柵,供奉主神為『太乙真人』自民國66年降駕供奉迄今近五十載,以「普救眾生、關愛社會、愛護萬物、教化人心」十六字四大慈示;近年眾多善信、地方賢達促成與學術界、宗教界、公益團體多有合作,投入各領域公共慈善事業,利益社會大眾,並於日前與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合辦2025第一屆當代台灣道教內丹與科學國際工作坊,計國內外學者、專家、研究生及各界人士80餘人共同參與研討,有助於道教結合現代科學與國際交流,擴大道教文化活動規模,服務更多有緣的善眾得沐聖恩。      當日元太道堂主委楊志熙、協進會理事長黃銘祥致歡迎詞開啟序幕,即由政治大學謝世維教授、李維倫教授,德國Fabrizio Pregadio.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ät.Professor Erlangen-Nürnberg教授,真理大學蕭進銘教授、佛光大學吳素珍教授、警專沈明昌教授、東海大學李忠達副教授、元門太極學苑官貴中總教練、台北市丹道文化研究會董迺閎理事長、索妃Zofia Anna Wybieralska博士候選人、吳寧馨博士候選人進行主題發表、研討,歷經一天意見交換互動熱烈,與會者均表示這樣有意義的活動一定要持續舉辦。     元太道堂主持高慧珊與會發表「當代道教外丹冶煉:以元太道堂為例」,並特別感謝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謝世維教授多方號召統籌促成本活動,以及協辦單位佛光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元門生命教育協會的配合;接著將繼續與政大進行產學合作辦理相關活動,屆時希望在座教授、貴賓、講座及各界先進持續大力支持、推廣,踴躍報名! 相關訊息請上「元太道堂」網站元太道堂 (yuantai.tw)及FB連結元太道堂 | Facebook

文章來源 : 社團法人臺北市元太慈愛人文推廣協進會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990 加入收藏 :
紀念王恩洋先生逝世60周年學術討論會在蓉舉行

成都2024年12月24日 /美通社/ -- 12月23日,「紀念王恩洋先生逝世60周年學術討論會」在四川省圖書館舉行。 本次學術討論會主旨為「賡續中華文脈,厚植學術根基」,充分探討王恩洋先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研究的奉獻,梳理王恩洋先生的思想與事業,以及對於新時代傳承文脈薪火,走守正創新之路的歷史價值和當代意義。 王恩洋(1897-1964年),生於四川南充,是四川近現代著名的從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研究的儒學家、佛學家、教育家。曾于北京大學隨梁漱溟學習印度哲學,又于南京支那內學院師從歐陽竟無研究法相唯識。著作約200餘篇,遺著初步編有《王恩洋先生論著集》《王恩洋文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與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本次學術研討會邀請到四川省政協原副主席章玉鈞,四川省圖書館黨委書記、館長王龍,四川省非遺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原副廳長、一級巡視員趙紅川,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長王元勇,四川旅遊學院校長王川,南充市委統戰部副部長、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余翔等領導嘉賓出席。  中國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宗性在視頻發言中表示,儘管王恩洋先生的著作裡佛學占了很大比例,但他對儒家、道家的經典都有研究和自己的創見,融會了儒釋道三家的思想。同時,他雖然以傳統治學為主體,但並不局限于傳統經典的思想,在他的著作裡能明顯看到對西方哲學、科學的運用;這種守正、創新,融會一切世間學問的遺風值得我們學習。 宗性指出,王恩洋先生不僅是一位專注於學術研究的學者,在他的身上還有「知行合一」精神的踐行。早在中學時代,他就投身於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關切之中,曾參與「一二•九」運動。他的家國情懷,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 余翔表示,王恩洋是近現代從南充走出的儒學家、佛學家、教育家,他創辦的龜山書院就在南充市嘉陵區,從這裡走出了惟賢長老、唐仲容居士等弘傳唯識學和中華傳統文化的高僧和學者。後續,南充將加強龜山書院的保護和文化的傳承。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傑出研究員譚繼和,四川省袁煥仙研究會會長張谷,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中國先秦史研究會副會長、四川省孔子學會副會長彭邦本,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院長、碩士生導師徐希平,成都大學教授、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譚平,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副院長、古籍整理研究生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楊世文,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粟品孝,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佛教與社會研究所所長段玉明,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向世山,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彭華等多位知名專家學者現場發言,從多個角度探討王恩洋的學術成就和傳承。 譚繼和認為,王恩洋所做的貢獻主要是研討中華傳統文化中儒釋道三家的學術根基、歷史文脈和文化內涵,在儒釋道三方面都做出了自己厚植學術根基的示範性作用;而他最大的貢獻是體現了巴蜀蜀學儒、仙、禪共榮的特色和特殊魅力。 「學術根脈越深,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故事就越有吸引力,越有巨大的魅力。我們今天要學習他的,就是要把優秀傳統文化植入我們的靈魂,作為我們心靈家園、精神家園的根和脈,把中華歷史、文化遺產用好,用活。」他說。 譚繼和表示,王恩洋還是現當代的一位傑出教育家,他創立龜山書院、東方文教研究院,傳承的是孔子私學傳統和蜀學書院傳統,提供了一個讓普通大眾都能接受文化教育的機會,為現當代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供了學術支撐。 王恩洋親屬及學生代表、家鄉代表應邀到會,回顧了王恩洋的生平及家鄉狀況。會議還特別邀請書院代表,包括傳薪書院院長李裡、本心書院院長陳岳、靈岩書院召集人曲立、龍興雅集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顧問朱再炯等參加會議。 本次會議由四川省圖書館(四川省古籍保護中心)、四川省歷史學會、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四川歷史研究院、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文化經濟研究中心」共同主辦。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610 加入收藏 :
艾德金融再度與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合作,設立十周年國際助學金,支持環球教育

香港2024年12月19日 /美通社/ -- 艾德金融(「集團」)宣佈,為慶祝成立十周年,於2024/25學年與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共同設立「艾德金融10周年國際助學金」及「艾德金融10周年國際學業助學金」,以資助有經濟需要及成績優異的SOAS商學院碩士研究生,支持同學全心投入學術研究,盡展所長。 SOAS是英國頂尖大學之一,素來以其卓越的學術研究及多元文化背景而聞名,吸引來自全球的學生。其作為英國唯一一所專門研究亞洲、非洲及中東的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機構,享譽國際。 艾德金融始終致力於人才培育,尤其是在金融領域。集團對再次與SOAS合作感到十分榮幸,相信項目將為不同背景的年輕人創造更平等的學習和發展機會,拓闊其國際視野,培育能在全球商業舞台上展現領導力的金融人才。集團亦將與SOAS保持長期的緊密合作關係,共同推動學術交流與發展,為全球教育貢獻力量,並助力學生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中綻放光芒。 關於艾德金融 艾德金融植根香港,是一家以金融科技為核心的全方位金融集團,致力將高端人工智慧技術及最新科技融入企業基因。集團涵蓋多元化業務,包括但不限於﹕金融科技、互聯網金融、財富管理、資產管理、投資銀行及另類投資;致力為客戶提供安全可靠、優質便捷的一站式金融服務及產品。集團旗下成員在主要金融市場持有多個牌照,包括由香港證監會發出的第1、2、3、4、5、6、9類受規管活動牌照、香港保險經紀業務牌照、香港信託或公司服務提供者牌照,同時也是香港交易所參與者(經紀代號:0974及0977)。此外,集團全資美國經紀交易商子公司Eddid Securities USA Inc. 為美國金融業監管局 (FINRA)、全國期貨協會 (NFA) 、證券投資者保護公司 (SIPC) 及納斯達克交易所 (NQX) 的核准會員、並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及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TFC) 註冊。 聯絡方式:Marcomm@eddid.com.hk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77 加入收藏 :
2024 亞洲藝術盛事 香港城市藝術博覽會 暨 青少年兒童藝術博覽展 圓滿舉辦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12月16日 – 2024 年 11 月 29 日至 12 月 1 日,由天趣國際與知名藝博會品牌中創藝博聯合傾力打造,頭頭是道諮詢有限公司(下簡稱「頭頭是道」)鼎力協辦的香港城市藝術博覽會在香港文華東方酒店盛大回歸。 本屆香港城市藝術博覽會邀請了近30家畫廊,以「收藏城市中的藝術」為題,通過「畫廊薈萃」、「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藝術家」、「璀璨生活美學」及「東方瑰麗藝術」四大展區,呈現逾百件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作品,展現傳統與經典、國際與當代、藝術與城市、藝術與商業之間的多維關係。 青少年兒童藝術博覽展 與世界對「畫」 在本次活動中,頭頭是道主辦了「香港城市藝術博覽會·青少年兒童藝術博覽展」,致力於展現青少年兒童及業餘藝術愛好者無窮的創意和無限的潛力。 本次畫展匯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年齡段的朋友們的優秀作品,內容涵蓋:中國香港及大灣區、自然景色、人物肖像、幻想世界等多樣主題。畫家們通過鮮艷的色彩、大膽的構思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展示了他們對生活、世界以及未來的美好願景。 邀請賽共設5個組別,分別為:萌芽組、童趣組、成長組、青春組及夢想組,開展短短一個月,便獲得了330幅來自中國內地、港澳台地區,以及馬來西亞、意大利、美國等國家的佳作參與評選。參賽作品由5位專業評審評分,每個組別均設有冠、亞、季軍,及金、銀、銅、優秀獎,以及最佳創意獎、最佳色彩運用獎、最具藝術性獎等,並最終選出70幅作品於文華東方酒店參展。 我們鼓勵觀眾走進他們的世界,感受他們眼中的美好與奇妙,見證藝術的魅力。無論是用馬克筆和彩鉛創作的作品還是以水彩筆、丙烯、馬克筆等多種材料繪製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扇通往他們內心世界的窗戶,展示了他們對生活、世界以及未來的美好願景。 參展小朋友中,童趣組的陳芊羽(7歲)的作品題為《舌尖上的香港》說:「我太喜歡香港的特色小食了!長大以後,我要建造這些美食為外型的建築物,令香港變成名副其實的舌尖上的香港。」 陳泰辰(8歲),創作了《2910年的香港和我》說:「在2910年的我在香港享受著科技帶來的無限可能。香港充滿活力與創造力,而我已經成為可以自由換成媽媽生出來的我以及虛擬世界的我。看到了嗎?我正在側著臉看你呢!」 成長組的盧杺楌(11歲)創作了《夢中的香港》說:「我喜歡用各種鮮豔奪目的顏色去描繪美麗的景象,讓整幅畫充滿活力和詩意。希望這幅畫能引發看這幅畫的人,被香港這座城市的無窮魅力和無限可能所吸引。」 創作了《一天快節奏的香港》,周怡含(11歲)說:「香港是個五彩繽紛的城市,我希望透過畫筆去記錄香港的生活,香港生活節奏明快,很多人急速的過馬路,車子在街上跑來跑去,即使到薄餅店午餐,不論侍應或客人也顯得匆匆忙忙似的。」 Hugo Ni (12歲)創作了《金色的香港》 說:「我愛顏色,我愛日落下的香港。香港是一個美麗的城市,擁有天際線、海洋和沙灘。我們都需要保護我們所愛的事物!」 創作了《在黃昏見自己》,羅子桐 (12歲)說:「香港就是這樣一個有包容度的城市,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是一座充滿活力與希望的城市,不管晝夜,都有他的美,我們要好好愛護她!」 青春組的羅子晴(13歲)創作了《盛晚》說:「誰曾想,繁華都市如香港,還有這麼多美麗的自然風光,值得去探尋!」 創作了《山、海、城市》,Julian Yang (14歲)說:「世界各地的人都知道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但香港也展現了美麗的自然。我這幅畫體現的是現代城市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作為香港的居民,我們應該共同努力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本屆活動吸引力了不同年齡段的藝術愛好者共同參與,提升了公眾對藝術的認知與欣賞。通過豐富多樣的展覽和活動,展示了藝術作品的多元性,也激發更多青少年的藝術熱情,鼓勵他們勇敢表達自我,探索藝術的世界。期待在未來的活動中再次與大家相聚,繼續推動香港的藝術發展與交流,共同探索更加廣闊的藝術世界。 主辦方:中創藝博 中創藝博是一家專注於藝術博覽會、藝術展覽、藝術交流計劃、藝術區營運、藝術教育、活動策劃、創意設計產品、藝術品銷售與投資的文化服務公司。 主辦方:天趣藝術人生基金會 天趣藝術人生基金會是於2019年7月在香港正式成立的NGO慈善組織。秉持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懷抱「傳遞愛善美」的初心,天趣藝術人生基金會集結了一批本港、內地和國際知名的藝術精英,通過有效整合各界資源,積極回饋各類藝術公益事業,持續推動及完善「傑出藝術影響力」、「女性藝術影響力」、「青年藝術影響力」三大專項板塊,通過藝術策展、藝術頒獎禮、青年獎學金、藝術捐贈等公共慈善工作,弘揚中華文化、表彰卓越藝術貢獻者、提升女性藝術地位、培育優秀青年藝術人才。 承辦方:頭頭是道諮詢有限公司 頭頭是道諮詢有限公司及其合作夥伴專注於為金融、泛科技、新能源、生物醫療等行業,提供人才、融資、投資者及政府資源對接、收併購、品牌、大型活動等服務,並與意大利、韓國等知名諮詢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業務遍及全球主要資本市場,協助中國企業走出去,外國企業或品牌落地中國。 評委包括: 張朱宇博士(文化藝術品牌資深策展人、萬城集團副董事長、天趣國際藝術傅播有限公司創辨人兼總裁、天趣藝術人生基金會及天趣國際女性藝術研究會創辨人) 周小軍博士(國家一级美術家、新印象派领軍人物、清華文化科技研究院院士、北京大學藝術系碩士研究生畢業、美國加州大學藝術博士、美國東方藝術基金會收藏鑒賞專家組成員) 趙志軍先生(香港藝術發展局大會委員視覺藝術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際水墨藝術學會主席、香港美協常務副主席、粤港澳大灣區美術家聯盟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香港水彩畫研究會副會長; 深圳畫院、深圳市政協書畫院特聘畫家;文化部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特邀研究員) 關媄穗博士(曾於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常代水墨藝術研究院高峰班學習,師從劉國松老師,擁有繪畫心理分析師文憑。2020年獲得傑出華人獎,2023年獲得傑出關愛女企業家獎。現為歐洲·中國藝術家協會藝術顧問,香港天趣國際女性藝術研究會副會長) 鄧盈盈女士(香港年輕藝術家及導師,畢業於香港藝術學院,具有多年展覽和參賽經驗) Hashtag: #香港城市藝術博覽會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頭頭是道諮詢有限公司頭頭是道諮詢有限公司及其合作夥伴專注於為金融、泛科技、新能源、生物醫療等行業,提供人才、融資、投資者及政府資源對接、收併購、品牌、大型活動等服務,並與意大利、韓國等知名諮詢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業務遍及全球主要資本市場,協助中國企業走出去,外國企業或品牌落地中國。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455 加入收藏 :
2025 年 7 月 12 日 (星期六) 農曆六月十八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