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環境保護」新聞搜尋結果, 共 178 篇 ,以下為 169 - 178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南豐集團發布本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 積極將可持續發展融入業務營運 帶來約3,400萬港元的社會價值

下載報告連結:https://bit.ly/4ekFxjh  香港2024年9月27日 /美通社/ -- 南豐集團(「南豐」或「集團」)發布本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SEWIT報告2023-24」,概述報告期內[1]南豐在「SEWIT」可持續發展框架下的工作進展和成果。 南豐集團可持續發展報告 - SEWIT報告2023-24 南豐集團一直以建立可持續、具韌性的社區為長遠發展目標。集團於2022年創立「SEWIT」可持續發展框架,積極將其融入業務營運;透過社區共融(Social Cohesion)、環境保護(Environment)、全人健康(Wellness)、創新(Innovation)及科技(Technology)五大戰略性支柱,集團在各個方面創造共享價值及帶來正面影響,繼而推廣至合作夥伴及持份者。 本年度的報告首次公布南豐帶來了約3,400萬港元的社會價值(social value),評估結果經第三方驗證。集團以精心設計的社區項目及全面的社會價值策略,充分體現其推動社區共融的堅定決心。 南豐集團董事總經理、南豐紗廠創辦人兼 SEWIT 委員會主席張添琳小姐 南豐集團董事總經理、南豐紗廠創辦人兼 SEWIT 委員會主席張添琳小姐表示:「集團在本年度的SEWIT報告首次公布其帶來的社會價值。這是我們推動社區共融的重要里程碑,同時有助提高南豐可持續發展舉措的透明度。通過社會價值評估,我們能深入、具體地了解社區項目對個人、社區甚及社會的正面影響,好讓我們作出更具前瞻性、策略性的決策。展望未來,我們期望能在更多層面上應用社會效益量度的思維,持續擴大SEWIT的影響力,並繼續與租戶、客戶及社區協作,攜手推動可持續發展。」 南豐「SEWIT報告2023-24」總結了集團過往一年實踐SEWIT可持續發展框架的進展和成果,重點如下: 策劃具效益的社區項目 帶來約3400萬港元社會價值 南豐就其主要物業進行「地區重要議題評估」(location-based materiality assessment),以專題小組、訪問及問卷調查的形式,深入了解不同持份者對社區議題的關注點和需求,繼而改善決策過程,提升社區項目的質量及效益。集團透過「地區重要議題評估」識別20多個不同的議題,例如精神健康、社區共融、本地採購及當區就業等。南豐根據評估結果積極策劃多元化、切合社區需求的社區項目,並在香港及英國帶來了價值約3400萬港元的社會價值,惠及員工、租戶、合作伙伴,以至不同年齡及背景的社區持份者,彰顯集團在推動社區共融的顯著成果。 21%租戶承諾參與「正值租約」計劃 與租戶攜手推動可持續發展 集團於2023年推出「正值租約」(Net Positive Lease)租戶計劃,以管理費優惠、宣傳曝光、優先享用環保設施等獎賞,鼓勵租戶一同實踐可持續發展。透過AIRSIDE、南豐紗廠及其他主要物業的綜合數據管理平台 Neuron,參與租戶可獲得用電、用水及回收量等實時數據;南豐更會為租戶進行碳審計,並提供相應建議方案,協助其制定可持續發展策略及實現目標。 截至2024年3月,承諾參與「正值租約」計劃的租戶佔集團香港主要物業21%。南豐將繼續努力,分階段將計劃擴大至集團位於中國大陸、英國及美國等世界各地的物業,目標於2025年或之前獲全球物業中50%的租戶參與「正值租約」計劃[2]。 NF Touch南豐會員計劃累積145萬NF種籽 推動綠色生活 造福社群 南豐集團的「NF Touch南豐會員計劃」及「NF Touch」手機應用程式,讓顧客及租戶員工透過實踐健康生活收集NF種籽。會員完成每日健康目標、實踐綠色生活習慣或於綠色商戶消費便能獲得NF種籽,並將種籽分享給不同社福機構,支援弱勢社群和無家動物等有需要的社群。本年度,NF Touch南豐會員透過計劃共分享超過145萬顆NF種籽予合作的社福機構,造福社群。 南豐香港物業獲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核准其短期、長期及淨零排放目標  南豐一直視減低氣候相關風險為業務長期成功的重要因素,致力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創造更具韌性的未來。今年,科學碳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 initiative, SBTi)驗證並核准南豐集團香港物業的短期及長期減碳目標,同時亦確認目標均符合SBTi的淨零排放標準(Net-Zero Standard),體現集團推動減碳的決心。 南豐集團旗艦項目AIRSIDE榮獲八大綠色及智能建築證書,包括綠建環評新建建築最終鉑金級認證2023 NBV1.2、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及環保建築專業議會合辦、兩年一度的「環保建築大獎2023」新建建築類別(已落成項目⸺商業)大獎等。 展望未來,南豐將定期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並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創造社會價值。 [1] 南豐「SEWIT 報告 2023-24」概述集團由2023年4月1 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間在實踐SEWIT可持續發展策略的工作進度及成果。 [2] 以可出租樓面面積計算。 關於南豐集團 南豐集團是香港其中一家最大的私營綜合企業,業務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包括地產項目、金融投資、酒店及航運等。集團由1954年創辦至今在香港已投資與開發的地產項目超過170個,其中包括住宅、辦公樓、商業、酒店與工業物業等。除本港地產項目外,集團亦策略性拓展中國内地一線城市房地產業務,亦積極投資海外房地產市場,如紐約、波士頓、倫敦等城市。 近年,南豐積極推動三創(創新、創意與創業)有關之業務,其代表作為南豐紗廠項目,將集團歷史悠久的舊紗廠建築活化成一個集體驗式零售、初企孵化基地及互動歷史藝術館於一身的多元平台,重塑本地techstyle(生活時尚與科技之融合)行業的未來。除此以外,南豐通過其美國的VC平台Pivotal大力投資於生物科技,在內地,則透過其關聯公司新風天域(New Frontier)發展醫療、養老、教育與高科技行業之初創企業。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553 加入收藏 :
中興通訊在聯合國未來峰會系列活動上重申推動萬物共享可持續數字未來的承諾

紐約2024年9月26日 /美通社/ -- 近日,中興通訊副總裁陳志萍受邀出席由國際電信聯盟(ITU)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在聯合國總部舉辦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數字(SDG Digital)活動,並在「萬物共享數字未來」(A Digital Future For All)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表達了公司持續致力於促進全球有意義連接和數字化轉型的承諾,積極推動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行動舉措,並分享了公司通過數智技術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實踐經驗。 中興通訊副總裁陳志萍受邀在聯合國SDG數字活動「萬物共享數字未來」論壇發表演講 「萬物共享數字未來」(A Digital Future For All)論壇由聯合國秘書長技術事務特使辦公室(OSET)、國際電信聯盟(ITU)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聯合舉辦。作為聯合國峰會未來行動日(Summit of the Future Action Days)的數字專題活動,該論壇為所有利益相關方帶來了前瞻性承諾,探討了如何以更包容、更安全和更可持續的方式利用好創新、科學和數據,旨在引導各方共同努力,推動數字技術帶來更可持續、更包容和更負責任的發展未來。 陳志萍在演講中介紹道,中興通訊攜手三江源國家公園、青海移動和中國鐵塔等合作夥伴,克服種種極端自然條件和技術難題,為青海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制定了大容量微波+基站+超遠距離覆蓋的全套通信解決方案,成功在卓乃湖保護站開通首個5G基站。該基站不僅實現對藏羚羊產仔實時觀測,讓戍守者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與外界保持聯絡,還顯著提升了生態保護效率,為後續開展環境保護、生態監測、科學考察及管理方式的革新提供了新的可能。 5G基站將為可可西裡後續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更多可能 陳志萍表示:「中興通訊在全球範圍內積極開展數智技術保護生物多樣性行動。在奧地利,公司聯合奧地利和記Drei Austria和IoT40,開展5G Bee-o-Meter項目研究和試點,利用5G技術改善蜜蜂的生存環境;在中國四川,推出了全球首個大熊貓保護5G消息應用 -『熊貓駕到』(Panda's coming),助力棲息地保護和巡護員日常工作開展。此外,作為國際電信聯盟(ITU)首批數字聯盟(Partner2Connect)領軍者,中興通訊致力於在最不發達國家(LDCs)、內陸發展中國家(LLDC)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SIDS)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有意義連接,助力彌合全球數字鴻溝。」 中興通訊副總裁陳志萍與國際電聯秘書長多琳·伯格丹-馬丁合影 此外,陳志萍還應邀出席「可持續發展目標數字變革者大獎頒獎典禮」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數字行動總結會議:推進使命向前」等系列活動,並在交流中進一步分享了中興通訊引領數字化倡議方面的實踐。例如,中興通訊近期攜手Orange利比裡亞完成首個農村網絡項目「Enhance Rural Area」,通過建設128個Rural EcoSites通信站點,為當地提供低成本、易部署、快速安裝、綠色環保的網絡服務,解決了常規方案難以覆蓋的偏遠區域網絡連接問題,使超過58萬農村地區用戶將受益於增強的數字、金融和能源普惠服務,為利比裡亞乃至整個非洲的數字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UNGC)和全球電子可持續發展倡議組織(GeSI)成員,中興通訊將始終秉持「讓溝通與信任無處不在」的企業願景,堅持科技向善,以數智創新彌合全球數字鴻溝,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新動能。 媒體垂詢: 中興通訊品牌部ZTE.press.release@zte.com.cn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81 加入收藏 :
FONDAZIONE PRADA 於米蘭推出「保護大腦:行動呼籲」計劃

米蘭2024年9月25日 /美通社/ -- Fondazione Prada 自2018年起推出的「人類大腦」項目,全新附屬計劃「大腦保護」將聚焦於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預防。「保護大腦:行動呼籲」是 Fondazione Prada 與全球十五所頂尖大學的神經科學研究所及意大利五個患者組織與協會共同籌辦。此一盛事將於米蘭 Fondazione Prada 舉行,包含一場為期兩日的科學會議(2024 年 10 月 16 日至 17 日),以及隨附一系列延伸研討會的展覽(2024 年 10 月 16 日至 2025 年 4 月 7 日)。 Fondazione Prada Milan - “Preserving the Brain: A Call to Action” – Credit 2x4, New York 「人類大腦」是 Fondazione Prada 深入探秘的人類大腦、了解其功能複雜性和揭示其在人類歷史扮演關鍵角色的成果。該計劃由神經科學家 Giancarlo Comi 主持的科學委員會制定,自 2020 年以來已完成了一系列展覽、科學會議、公開講座以及在線和編輯刊物成果研究。 繼 2022 年和 2023 年在米蘭和上海舉行「保護大腦」兩期前期論壇,本期新論壇聚焦預防和早期治療普遍且仍未可治癒疾病的重要意義,當中包括阿爾茨海默氏症、亨廷頓症、帕金森氏症、肌生物性側硬化症和多發性硬化症。 正如 Fondazione Prada 總裁兼董事 Miuccia Prada 表示:「新一期的《保護大腦》表明,在科學界和 Fondazione Prada 等文化機構之間亟需健全溝通管道。預防主題和文化在該領域的積極作用關乎所有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因此,除了純粹的醫學角度,我們更應積極展開意識提升活動,並制定具體行動方案,以期改變大眾行為和支援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相關人士。此舉具有重大意義。我們深感欣慰,此一國際論壇已如首屆會議之初所期,成功發展為一常態性交流平台,不僅促進各研究中心間之緊密連結,亦積極拓展至更廣泛且多元的社群。」 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病因複雜,但其中包含多項可改變的風險因素。若能針對這些因素進行有效干預,將對個人及整體社會福祉產生深遠影響。為遏止神經退行性疾病日益攀升的趨勢,針對可改變的風險因素進行有效干預、注重環境保護、推廣健康生活方式、強化教育宣導,以及積極參與社會及政治機制的決策,皆為不可或缺之環節。近年來,各類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遺傳及生物標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可以更早地辨識出高風險群體,並及早啟動針對性的次級預防策略,包括特定療法。 為此,「保護大腦:行動呼籲」將廣邀腦科學領域之領銜研究機構、學術菁英、團體及相關組織參與。本期論壇旨在透過不同持份者的深入交流,凝聚共識,共同推動針對神經退行性疾病可修改風險因素的具體行動,從而鼓勵廣大群體(尤其是年輕世代)採取行動。 正如米蘭 Vita-Salute San Raffaele 大學神經學名譽教授兼「保護大腦」科學委員會主席 Giancarlo Comi 強調,「大腦和神經功能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也是區分人類與其他物種的決定性因素。神經退行性疾病可能引起的感官、運動和認知障礙,對全面參與生活各方面構成嚴重威脅。這些疾病根源於很遠的時代,但我們最近才開始發現。這些疾病幾乎無不係由基因和環境因素的各種形成病理的根源共同導致。預防就意味著揭示這些根源,有助於阻止其造成的後果。部分的這些根源由個人因素所致,因此個人必須在預防過程中發揮直接作用。這表明個人在疾病發生和預防方面起到了主動的作用。本科學展覽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其內容,並與患者組織及協會合作舉辦相關會議,旨在廣泛凝聚社會共識,鼓勵全民參與對抗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行動。」 傳媒聯絡: FONDAZIONE PRADA – 新聞辦公室電子郵件:PRESS@FONDAZIONEPRADA.ORG  電話號碼:+39 02 56 66 26 34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528 加入收藏 :
UNTourism 表示,加快旅遊業採取氣候行動對提升行業和旅遊目的地的韌性有著重要意義

馬德里2024年9月25日 /美通社/ --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 Zurab Pololikashvili 近日在巴西貝倫舉行的 20 國家旅遊部長會議上呼籲各國亟需採取措施,促進旅遊業的全面轉型,繼而惠及環境和當地社群。隨著旅遊業有望在今年年末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Pololikashvili 強調除復甦外更應著眼未來,重視旅遊業可帶來積極的變化。他在發言時特別表示,應讓當地社群有更多的話語權,採取切實可行的氣候行動,以及促進注重自然與循環的可持續經濟發展。 全球旅遊持續從 COVID-19 疫情穩步恢復。數據顯示 2023 年上半年的國際旅客入境人數已達到 2019 年的 80% 水平。某些地區,尤其是中東和歐洲,甚至已超過這些數字。然而,受持續的旅行限制,亞洲和太平洋等地區的復甦步調趨緩。這一復甦趨勢強化了旅遊業在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和促進倚重旅遊業地區的發展方面起到關鍵作用。 Pololikashvili 表示:「氣候穩定、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使用,可共同推動旅遊業的欣榮發展。如果沒有採取緊急氣候行動,旅遊業的未來以及依賴旅遊業的社群及生態將面臨危險。」 Pololikashvili 還強調,旅遊業的真正潛力並不局限於創造就業,更是能夠將多元文化融合在一起。然而,要將旅遊業發展成一個更具可持續性及包容性的產業,必須尋求創新的方法。這包括創新的治理,將當地社群和環境保護納入決策的核心,並促進政府與各持份者之間的更強大合作。 這項呼籲標誌著全球旅遊業的關鍵時刻。訊息明確:要確保旅遊業的長期成功和韌性,將氣候行動和社群賦權放在核心地位是關鍵。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404 加入收藏 :
全國最大!第三屆花蓮食農博覽會10月24日開幕 聚焦食魚教育與海洋保育

【內容花蓮縣政府提供】花蓮縣政府為加強民眾對食農教育的關注,將於2024年10月24日至27日,在花蓮文創園區第11棟與戶外F區舉辦「2024花蓮食農博覽會」。此次博覽會以「從洄瀾到黑潮」為主題,特別邀請來自縣內外關注食魚與海洋議題的友善組織及產業代表,透過共同交流與實踐行動,面對全球環境變遷及過度捕撈等挑戰,共同推動永續漁業的發展。 2024花蓮食農博覽會展現豐富展覽與互動體驗 吸引全民參與 本次博覽會規劃了40個攤位,展示花蓮縣政府在食農推廣的卓越成就,邀請了縣內外食魚教育相關組織及在地小農共同參與。參觀者可透過多樣展覽、互動體驗,深入了解食魚教育的推動歷程與永續漁業的實踐方式,現場更設有親子DIY活動,讓全家大小寓教於樂,培養環境保護意識。花蓮縣政府農業處長陳淑雯表示,博覽會將以多元的活動內容,展現花蓮在食魚教育和海洋保育上的成果,並希望透過互動體驗,提升民眾對海洋永續的關注。 「從洄瀾到黑潮」食魚教育與永續漁業成為博覽會焦點 博覽會特別展示花蓮縣在保護海洋資源及促進漁業永續發展的卓越成果,包括花蓮縣著名的定置漁場模型。專業講師、海洋保育團體與漁業代表將在現場介紹永續漁法,分享如何平衡漁業生產與海洋保護的實踐經驗,為花蓮縣在永續漁業上的努力作出見證。陳淑雯處長指出,這次展出的內容充分體現花蓮在永續漁業發展上的決心,不僅讓民眾了解定置漁場的運作模式,也希望能引發大家對保護海洋生態的重視。 集結全台海洋保育力量 共同討論食魚議題 花蓮縣政府長期致力於推動食農與食漁教育,並與國內多個海洋保育組織密切合作。本屆博覽會特別邀請花蓮縣海洋生態保育協會、中華鯨豚協會等知名海洋保育組織參與記者會,深入探討如何在台灣推動海洋保育與食魚教育。透過這些專業組織的經驗分享,將促進縣內外在海洋保育上的合作,深化永續漁業與海洋資源保護的實踐。 花蓮地震後復甦 食魚教育助力資源重建 在地震災後,花蓮縣政府通過推廣食魚教育與永續漁業,積極促進地方經濟重建與生態系統恢復。本次博覽會不僅展示了花蓮在食農領域的卓越成就,還為災後重建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民眾提供了解和參與永續發展議題的重要機會。藉由這次活動,花蓮縣政府希望吸引更多資源與支持,攜手共建一個更具韌性和可持續性的未來。 全程驚喜連連 各年齡段皆能盡情參與 誠摯邀請全台民眾於2024年10月24日至27日親臨博覽會現場,一同探討永續漁業與食魚教育的未來發展,並共同推動地方經濟復甦與海洋資源保護。博覽會期間,每天將安排精彩的花蓮在地表演及專為食農教育設計的舞台劇,讓民眾不僅能感受本地文化的魅力,還能更深入了解食農教育的重要性。博覽會還設計了趣味闖關活動,民眾可透過集章或購買小農產品累積抽獎資格,參加總價值超過20萬元的抽獎活動。獎品包括iPhone、iPad,以及特色小農禮品,吸引全國各地民眾踴躍參與。

文章來源 : Mepax美派斯國際廣告公關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756 加入收藏 :
珍酒李渡榮獲新城財經台「灣區企業可持續發展大獎」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9月23日 - 港股白酒第一股、中國醬香白酒第二股——珍酒李渡集團有限公司(「珍酒李渡」,「集團」或「公司」,股份代號:06979.HK)欣然宣佈,珍酒李渡榮獲新城財經台「灣區企業可持續發展大獎」之「社會可持續發展傑出獎」及「綠色可持續發展傑出獎」,高度認可了集團在負責任消費和生產以及氣候行動方面的施行舉措。 「灣區企業可持續發展大獎」由新城財經台主辦,加上包括香港品質保證局、香港恒生大學、香港特許金融分析師學會等十間機構協辦。自2020年起,該獎項已連續5年就社會可持續發展、綠色可持續發展及企業管治等範疇對傑出企業進行褒獎。珍酒李渡近年來在負責任消費和生產以及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勇於創新,堅持治理築基、踏實踐行,故獲此嘉獎。 在社會責任方面,集團致力於成為白酒行業的ESG舉措先行者及領導者,提倡「永續釀造、行銷有方」。從負責任的採購、綠色生產到理性飲酒,集團在白酒生產及推廣的全產業價值鏈中積極融入先進的可持續發展措施。集團自2022年起引入了全面的供應商ESG評估機制,並對優秀的供應商給予額外評分,以促進能源節約和減排。集團主推光瓶酒,以高品質為底,包裝去繁從簡,推崇極簡美學,讓價值回歸酒體本身,「輕裝上陣」。此外,集團亦鼓勵消費者回收空酒瓶,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已回收近30,000瓶,更訂立了2024年回收不低於47,000瓶的目標。 在環境保護方面,集團透過一系列節能減排舉措,積極採取氣候行動,訂立並遵守可持續發展目標。集團每年進行氣候情景分析,識別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並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針對能源效率提升,集團已將所有燃煤鍋爐更換為天然氣鍋爐,並透過鋪設屋頂分布式光伏系統,達成2024年上半年使用50%可再生電力的中期目標。截至2023年,集團已成功將範圍1及範圍2碳排放強度降低20.7%,提前實現2025年目標。欣喜於當前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作爲一家有擔當的企業,集團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並竭力支持《巴黎協定》1.5℃温控目標。為此,我們決定進一步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的雄心,承諾於2028年前在自身運營層面實現碳達峰,努力爭取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前,我們的「2850」 雙碳承諾已拆解為詳細的年度目標和行動計劃,並於 2024 年第三季度獲得了集團董事會的批准。 通過落實一系列ESG提升改善項目,集團各項關鍵ESG數據表現在2024年上半年獲得了進一步提升,用水密度、用電密度和天然氣使用密度同比2023年上半年實現大幅下降。我們的ESG工作也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多方認可。2024年6月,珍酒李渡集團獲萬得ESG「AA」評級,綜合評分在60家飲料行業上市企業中排名第一。此外,珍酒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成爲5家入選的白酒企業之一。 珍酒李渡集團執行董事及國際營運總監吳光曙先生表示:「很榮幸能夠得到『灣區企業可持續發展大獎』的認可,榮獲『社會可持續發展傑出獎』及『綠色可持續發展傑出獎』兩大關鍵獎項,這是對珍酒李渡集團綜合實力的充分肯定。展望未來,我們會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和社會總體需求,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全力以赴穩增長、創品牌、防風險、擔責任,為提升白酒行業生命力、競爭力、傳播力做出貢獻,彰顯作為灣區傑出企業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Hashtag: #ZJLD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關於珍酒李渡集團有限公司珍酒創建於1975年,建基於中國醬香型白酒核心產區——貴州遵義。1988年獲第五屆全國名酒評比會評選為國家質量獎優質獎,與茅台、習酒並稱「貴州三大醬香品牌」。同年,經外交部禮賓司、經貿部交際司和人民大會堂管理局認可,成為兩大國宴醬酒。 珍酒李渡作為中國領先的白酒集團,致力於提供多種白酒產品,包括醬香型、兼香型和濃香型,以醬香型白酒為核心。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顯示,按2023年收入計,公司是中國第三大民營白酒公司。公司於中國主要經營四個白酒品牌,包括旗艦品牌珍酒、知名品牌李渡,以及兩個地區領先品牌湘窖及開口笑。集團矢志傳承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白酒釀造技術,並再度創新,為老技藝注入新活力,打造出不少標誌性產品。公司致力於開發品類豐富、芳香醇厚的白酒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喜好,把握更廣泛的市場機遇,弘揚中國傳統白酒文化。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441 加入收藏 :
2025 年 6 月 15 日 (星期日) 農曆五月二十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