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環境保護」新聞搜尋結果, 共 174 篇 ,以下為 25 - 48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KLN於《信報財經新聞》企業品牌顯卓大獎2025 連續第二年榮獲顯卓環球物流企業大獎

香港 2025年5月30日 /美通社/ -- KLN Logistics Group Limited(「KLN」、「公司」;股份代號0636.HK)於《信報財經新聞》企業品牌顯卓大獎(「該獎項」)2025連續第二年榮獲顯卓環球物流企業大獎,其卓越的服務、出眾的創新思維和傑出的社會貢獻備受表彰。 KLN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張炳銓表示:「感謝《信報財經新聞》再次嘉許KLN的企業品牌。該獎項不但表揚我們致力提供優質服務及為營運所在的社群作出貢獻,同時亦鼓勵我們的團隊不斷創新,盡力發揮所長。KLN是一個家傳戶曉的品牌,亦是客戶信賴的合作夥伴。我們近期的品牌重塑正是建基於KLN信譽保證的品牌形象之上。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提升企業形象,並透過提供能夠創造價值的供應鏈解決方案,以及為持份者締造可持續的增長,實現KLN成為『亞洲.唯一』的企業目標。」 該獎項表揚KLN的企業價值、可靠的聲譽和矢志對環境及社會帶來正面影響的不懈努力。在2024年,KLN發揮其獨特競爭優勢、多元化服務組合,以及在亞洲的強大市場覆蓋,迅速應對在環球物流局勢湧現的各種挑戰,捕捉新興市場機遇。 2025年,公司進行品牌重塑為「KLN」的工作,以進一步建立更一致及與眾不同的企業形象,並強化自身獨特的策略定位及對客戶的價值主張,從而為股東帶來更好利益。 該獎項由香港領先財經媒體《信報財經新聞》主辦,今年聚焦企業對承擔社會責任的承諾,尤其專注環境保護、社會公益及促進社會共融等範疇。得獎企業由專業人士、業界商會、工商界領袖及大會評審委員會選出。 關於 KLN Logistics Group Limited (股份代號 0636.HK )  KLN(前稱嘉里物流聯網有限公司)是以亞洲為基地,擁有高度多元化業務及強大亞洲網絡覆蓋的國際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業務涵蓋一系列供應鏈解決方案,包括綜合物流、國際貨運(海陸空、鐵路及多式聯運)及電子商貿,以及工業項目物流和基建投資等。 KLN的辦事處遍佈全球59個國家及地區,於全球一半新興市場設立據點,其多元基建設施、廣泛國際樞紐覆蓋和本地專業知識遍及中國內地、印度、東南亞、獨聯體、中東、拉美及其他地區。 KLN於2024 年全年收入*近600億港元,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並是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基準指數成份股。 * 僅就持續經營業務而言 關於《信報財經新聞》企業品牌顯卓大獎 企業品牌顯卓大獎由《信報財經新聞》舉辦,於「金融、銀行及保險」、「地產及公用事業」、「科技資訊及電訊」、「零售、醫療及健康生活」及「產品及專業服務」五大範疇中,評選出類拔萃的企業品牌,表揚眾多企業團隊過去一年的努力及成果,並突顯其社會責任成就及貢獻。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22 加入收藏 :
滄海遺礁 — 重現香港海洋文化與生態保育

從教育到行動:公眾展覽突顯修復香港蠔礁的迫切性 香港 2025年5月29日 /美通社/ -- 蠔礁曾經廣泛分佈於香港沿岸水域,繁盛一時,如今卻幾近消失。這些珍貴的生態系統對維護海洋健康、促進漁業繁榮和強化沿岸防護力非常重要,同時亦深深根植於香港本地文化之中。然而,蠔礁現已成為全球最瀕危的海洋棲息地之一,修復工作刻不容緩。 大自然保護協會開展首個巡迴展覽《滄海遺礁——重現香港海洋文化與生態保育展》,並於2025年5月29日至6月11日期間,率先於金鐘太古廣場首度亮相。 面對這項緊迫的環境挑戰,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 簡稱TNC)開展首個巡迴展覽《滄海遺礁——重現香港海洋文化與生態保育展》,並於2025年5月29日至6月11日期間,率先於金鐘太古廣場首度亮相。 展覽透過沉浸式和互動展示,以及虛擬實境體驗,深入探討蠔礁在生態、文化和歷史層面的重要性,並呈現本地社群為修復蠔礁所作出的努力。 透過突顯蠔礁保育的重要性,此次展覽期望喚起大眾對香港水域和瀕危海洋棲息地保護的認識和支持。這項倡議正值關鍵時刻,因為香港特區政府目前正著手更新其《生物多樣性策略行動計劃》(Biodiversity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 簡稱BSAP),並廣泛徵詢市民對本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的意見。 海洋棲息地的瀕臨危機 全球約有85%的蠔礁因沿岸開發、污染、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而消失。在香港,僅約6%的海洋水域受到保護,遠低於全球訂立的30%目標,使得包括蠔礁在內的重要生態系統持續面臨退化的威脅。 蠔是天然的「生態工程師」,在夏季氣溫下,一隻成年本地蠔每天可過濾多達960公升的水,而香港蠔(Magallana hongkongensis)的過濾能力更為驚人!這不僅有助改善水質,還支持多樣的海洋生物。蠔礁亦為各種海洋物種提供棲息和庇護空間,同時作為天然屏障,抵禦海岸侵蝕。然而,蠔礁數量的急劇下降,不僅威脅海洋生物多樣性,更危及整個海洋系統的健康和韌性。 「蠔礁是自然中被忽略的無名英雄,它們在改善水質、促進海洋生物多樣性以及保護海岸線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自然保護協會香港項目(區域夥伴關係)執行總監高㦤行表示。「然而在香港,蠔礁的生態價值卻大多被遺忘。此次展覽正是一個重要契機,讓公眾重新認識這些關鍵的棲息地,並激發集體行動。TNC致力以科學為本的修復方法,並積極與當地社區合作,以保護海洋生態系統。通過教育和外展,我們旨在建立長期的環境管理意識,為下一代保存香港寶貴的海洋遺產,。」 沉浸式學習體驗與展覽亮點此次展覽透過多感官互動體驗,為各年齡的參觀者帶來富教育性與啟發性的學習旅程。參觀者可透過生動的視覺展示、互動裝置及引人入勝的內容,深入了解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古老養蠔歷史,以及蠔礁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展覽亮點包括一個以全比例搭建的傳統養蠔模型,展示來自后海灣的蠔柱、蠔過濾水質的示範影片,以及展示蠔礁如何穩定海岸線的「海岸韌性模擬」。參觀者亦可以觀看真實的海洋生物標本,學習海洋生物多樣性,親身體驗虛擬實境之旅,前往后海灣和白泥,並透過擴增實境遊戲參與修復蠔礁的任務。 此外, TNC亦正聯同其保育團隊和社區夥伴,向政府提交有關加強「海岸保護公園」(Coastal Protection Park, CPP)的保護和管理建議。CPP為一項新劃定的保護區,位於北部都會區規劃範圍內。我們倡議將CPP打造成一個世界級的受保護區,具備完善管理機制、增強生物多樣性、並能恢復具氣候韌性的健康生態系統;同時促進公平發展,尊重本地社區,支援可持續養蠔等傳統生計,並透過優質生態旅遊,促進人與自然的連結。 參觀者還可以觀看新近推出的紀錄片《香江遺礁》,該片深入探討了蠔礁的生態系統,追溯了超過1000年的蠔歷史及其對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文化重要性,並記錄了科學家們為修復這些生態系統而奮鬥的旅程。 為感謝公眾參與,現場觀眾更有機會獲得限量版「蠔寶寶」毛巾一條,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從香港行動邁向全球影響保護香港蠔礁行動是TNC全球海洋生態系統保護使命的一部分。2025年同時標誌著TNC「貝類礁韌性資源網絡」(Reef Resilience Network) 成立20週年 。 該全球性平台至今已培訓超過55,000名來自92個國家的海洋專業人士,每年亦為超過100萬名使用者提供以科學為本的工具與資源。從香港的蠔礁到全球的珊瑚礁,TNC致力為我們的海洋構建一個更具韌性的未來。 TNC衷心感謝所有促成本次展覽的合作夥伴。特別鳴謝太古集團慈善信託基金 (Swire Group Charitable Trust) 的慷慨支持,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Swire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 SWIMS)和The Explorer Club HK(ECHK)在專業知識與協作上的貢獻,以及場地贊助商太古廣場 (Pacific Place) 提供展覽空間,讓公眾能夠深入參與。通過這些集體努力,展覽期望重新連結社區與香港的海洋遺產,並激勵更多人參與行動,保護蠔礁和更廣泛的海洋生態系統。 展覽詳情:日期:2025年5月29日至6月11日 時間:10:00 – 22:00地點:太古廣場L1層 Park Court(Shiro附近)免費入場 關於大自然保護協會( TNC ),香港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國際保育非牟利組織,一直致力於世界各地為大自然及人類保護具重要生態價值的土地和水資源。TNC遵循以科學為基礎的保護理念,為全球保育難題創造嶄新的解決方案,使大自然和人類共存。我們現時正在應對氣候變化,以前所未有的規模保護土地、淡水和海洋,以可持續的方式提供糧食和水資源,幫助城市變得更具可持續性。我們的項目遍及81多個國家和地區,採用協作方式與當地社區、政府、私營部門等合作,開展各種保育項目和活動。TNC在亞太地區進行各種保育工作已超過30年,在澳洲、中國內地、香港、印尼、蒙古、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國開展了多個項目。TNC是2019年「呂志和獎 — 持續發展獎」之得主。如欲了解更多有關TNC 於香港的工作,請瀏覽:大自然保護協會 (tnc.org.hk)    如果你也關心環境保護與野生動物保育,歡迎支持TNC的工作,參與我們的社區項目和活動,攜手守護環境與野生動物,歡迎關注TNC香港的社交平台專頁,獲取更多環境保育資訊: Facebook:TNC HK 大自然保護協會Instagram: @tnc_hk 在列印此新聞稿前請先停下來想想。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25 加入收藏 :
AB 慈善基金會 X AB 公鏈攜手推動「科技向善」的全球使命

都柏林 2025年5月26日 /美通社/ -- AB 慈善基金會(AB Foundation)與 AB 公鏈(AB Chain)今日宣布,新增 10 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政要與全球事務專家正式加入基金會高級顧問委員會,進一步壯大其全球戰略智庫,支持 AB 基金會 X AB 公鏈在技術賦能公益領域的拓展與全球合作。 他們的加入,意味著 AB 慈善基金會的顧問網絡已涵蓋五大洲近三十位前任和現任政要、國際組織領袖與政策專家,組成一個跨文化、跨領域、跨制度的「全球公益戰略引擎」。 基金會主席、愛爾蘭前總理伯蒂•埃亨(Bertie Ahern)表示:「我們歡迎這些極具遠見與行動力的顧問加入 AB。科技向善是一場全球性合作的事業,唯有結合治理經驗與技術創新,才能打造可信、普惠、可持續的全球公益體系。」 AB 慈善基金會將繼續擴展其治理網絡,並與聯合國系統、國際 NGO、政府機構與前沿科技企業開展多方協作,在教育、醫療、環境保護與人道救援等關鍵議題上推動「可驗證的善意行動」。 新增顧問名單: 奧盧塞貢•奧巴桑喬(Olusegun Obasanjo)——奈及利亞前總統,非盟前主席,推動非洲經濟改革和區域合作的領導者。 維克多•尤先科(Victor Yushchenko)——烏克蘭前總統,烏克蘭著名經濟學家與政治家。 托馬斯•阿克斯沃西(Thomas Axworthy)——加拿大著名政策學者和公共管理專家,曾任加拿大總理府秘書長(首席政策顧問)。 朱馬爾特•奧托爾巴耶夫(Dzhoomart Otorbaev)——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著名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中亞地區知名的改革派領導人。 丹齊爾•道格拉斯(Denzil Douglas)——聖基茨和尼維斯前總理、現任外交部長。 喬安娜•納斯(Joanna Nurse)——世界衛生組織(WHO)高級專家,擁有豐富的全球衛生政策與公共健康管理經驗。 瑪哈•易卜拉欣•穆罕默德•莫爾西(Maha Ibrahim Mohamed Morsy)——埃及前總理埃薩姆•沙拉夫(Essam Sharaf)之夫人,活躍於埃及社會公益與教育領域。 卡捷琳娜•尤先科(Kateryna Yushchenko)——烏克蘭第三任總統維克多•尤先科(Victor Yushchenko)之妻,在任第一夫人期間,她積極推動烏克蘭醫療、兒童福利及文化交流項目。 安東尼娜•斯托亞諾娃(Antonina Stoyanova)——保加利亞前第一夫人,保加利亞前總統佩塔爾•斯托亞諾夫(Petar Stoyanov)之妻。斯托亞諾娃是一位法律專家和外交官,曾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工作。 米萊娜•多布羅尼奇(Milena Dobronic)——玻利維亞前總統豪爾赫•基羅加(Jorge Quiroga)之夫人,在社會服務和教育領域有突出貢獻,是玻利維亞社會活動的重要推動者。 關於 AB 慈善基金會 AB 慈善基金會是一家在愛爾蘭註冊、具有歐盟法人地位的獨立國際非政府組織,由 AB DAO 提供技術支持。基金會致力於以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構建全球公益基礎設施,推動「制度信任 + 技術驅動」的新範式,服務全球公共利益。 目前 $AB 可在 Bitget、HTX、MEXC、Gate、BingX、BitMart、DigiFinex、Lbank、Hotcoin、Biconomy、BTSE、UEEx、WEEX、4E 等十餘家交易所交易。 更多詳情,請見官網:https://www.ab.org/zh/charityFoundation/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21 加入收藏 :
同程旅行2025 第一季度立足大眾旅遊市場 收入同比增加13.2%至人民幣4,377.4百萬元

旅遊消費力升級延續核心業務增長動力 人工智慧賦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香港 2025年5月23日 /美通社/ -- 中國領先的綜合旅遊平台同程旅行控股有限公司(「同程旅行」或「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集團」),股票代號:0780.HK)今天公佈其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個月(「回顧期」或「2025年第一季度」)之未經審核綜合業績。 2025 年第一季度業績摘要連同比變動 收入及經調整溢利延續增長動力 ●       收入同比增加13.2%至人民幣4,377.4百萬元 ●       經調整EBITDA同比增加41.3%至人民幣1,159.4百萬元,經調整EBITDA利潤率同比增加5.3個百分點至26.5% ●       經調整溢利淨額同比增加41.1%至人民幣788.2百萬元,經調整淨利潤率同比增加3.6個百分點至18.0% 用戶基數和用戶價值持續提升  ●       平均月付費用戶同比增加9.2%至46.5百萬人,創下歷史新高 ●       年付費用戶同比增長7.8%至247.3百萬人,再創歷史新高 ●       12個月累計服務人次增長7.3%至1,959.5百萬 核心在線旅遊平台業務保持穩健增長  ●       核心在線旅遊平台業務收入同比增加18.4%至人民幣3,792.4百萬元 ‣      交通票務服務收入同比增加15.2%至人民幣2,000.2百萬元,國際機票銷售量同比增長率超過40% ‣      住宿預訂服務收入同比增加23.3%至人民幣1,189.6百萬元,國際酒店間夜量同比增長率超過50% ‣      其他收入同比增加20.0%至人民幣602.6百萬元 同程旅行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馬和平先生表示:「自2025初以來,隨著多元化旅遊需求釋放,以及中國非一線城市群體消費力持續提升,中國旅遊市場保持穩健增長。我們對2025年中國旅遊業的增長前景保持樂觀態度,並對今年出境旅遊市場的增長前景仍然充滿信心。未來,同程旅行將繼續深耕大眾旅遊市場,並積極佈局人工智慧領域,為大眾提供更智慧、高效的旅行服務,也為行業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 深耕大眾旅遊市場 年付費用戶再創新高通過有效的用戶獲取及用戶互動措施,同程旅行的用戶基數和用戶價值持續提升。集團亦憑藉高效的流量策略和卓越的運營能力,持續獲取大眾市場的用戶,擴大其在中國大眾市場的影響力。回顧期內,集團的季度月付費用戶同比增長9.2%至46.5百萬人,年付費用戶同比增加7.8%至247.3百萬人,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十二個月累計服務人次增加7.3%至1,959.5百萬。 同程旅行不僅通過探索各個管道的流量增長潛力以多樣化流量來源,還著重提高運營效率以提升流量轉化率。在與騰訊的穩定合作下,集團仍然專注於提升微信生態系統內的營運效率,其將繼續成為集團重要的流量來源。同時,集團的自有APP亦取得了顯著進展,通過持續的產品優化和互動式營銷活動,吸引了大量年輕用戶,期內其日活躍用戶數繼續呈現強勁的增長勢頭。此外,集團亦加強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發布創意內容的力度,提升用戶參與度及用戶黏性。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團居住在中國非一線城市的註冊用戶超過87%。回顧期內,集團在微信平台上超過68%的新付費用戶來自中國非一線城市。 大眾旅遊消費力升級 延續核心OTA業務增長勢頭回顧期內,大眾旅遊需求從「剛需出行」向「休閒度假」延伸,為滿足大眾旅遊的多樣性出行需求,同程旅行聚焦大眾出行的「第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構建了豐富的出行產品體系。集團持續豐富增值產品及服務,並更加注重市場推廣的投資回報率,核心在線旅遊平台業務錄得穩健增長。交通票務服務的收入同比增加15.2%至人民幣2,000.2百萬元。得益於國際化擴張策略的有效執行及用戶補貼效率的優化,國際機票銷售量同比增長超過40%。於火車票業務方面,借力演算法驅動的慧行系統,同程旅行致力於提升用戶體驗,以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因而帶動火車票業務的變現能力持續提升、收入穩健增長。 集團的住宿業務在業務量及收入方面亦錄得強勁的增長。集團一方面利用交通票務業務的龐大客流實施交叉銷售策略,另一方面密切關注用戶需求的變化,積極開拓娛樂和體育賽事等新興住宿預訂場景,以捕捉新的增長機遇。集團的住宿業務收入同比增加23.3%至人民幣1,189.6百萬元。此外,同程旅行進一步深化與國際酒店供應商的合作,擴大產品及服務的覆蓋範圍,以加強價格競爭力及用戶互動。集團的國際酒店間夜量於回顧期內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同比增長率超過50%。 集團核心在線旅遊平台業務下的其他業務亦表現穩健,其收入同比增加20.0%至人民幣602.6百萬元,主要得益於酒店管理業務及PMS業務表現強勁。截止2025年3月底,入駐藝龍酒店科技平台的在營的酒店數目已超過2,500家,另有超1,400家酒店在籌備中。 先進技術推動行業變革 人工智慧引領智慧旅遊新時代憑藉同程旅行深厚的互聯網專業知識及先進的技術,集團致力於為行業合作夥伴賦能,並為用戶帶來卓越的體驗。回顧期內,集團與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簽署全面深化合作協議,將充分發揮集團在會員營銷、技術及客戶服務方面的優勢,在線上及線下管道開展聯合營銷活動。此外,同程旅行與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達成戰略合作,將基於集團的大數據優勢為其優化航線網絡佈局,並提升其品牌知名度。此外,集團亦將深化在產品營銷、中轉及會員計劃等領域的合作。 同程旅行作為一家科技驅動型公司,集團戰略性地融合新興技術,為用戶提供無縫、舒適的旅行體驗。於回顧期內,集團升級了自研的旅遊行業垂類大模型程心,並推出了AI智慧體DeepTrip,整合了DeepSeek的推理能力及集團在線旅遊平台的供應鏈優勢。DeepTrip不僅可以協助用戶規劃複雜的旅遊行程,亦可以直接接入集團平台上的預訂服務,形成無縫的交易閉環。此外,集團為僱員配備一系列生成式AI工具,以進一步提升內部效率。在編碼任務方面,生成式AI大大降低了員工的工作量。在客戶服務方面,集團運用了生成式AI的推理能力,更準確、更高效地處理用戶的需求。目前,生成式AI處理了與住宿預訂相關的大部分線上諮詢,並將在未來幾個季度內應用於更多的場景。 此外,集團旗下的全新國際線上平台HopeGoo已經全面投入服務,提供機票、酒店、火車票、門票、船票、當地玩樂等六大領域預訂服務,並支援全球16種貨幣支付和多種操作語言。同時,同程旅行旗下的藝龍酒店科技平台部分入駐品牌已覆蓋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致力於將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多元化、高品質的住宿體驗。 展望未來,同程旅行將繼續加強核心競爭力,積極把握新的市場機遇,實現可持續發展。集團將在擴大用戶基數的同時,優先提升用戶價值,並致力於豐富產品、完善用戶體驗和提升用戶忠誠度。同時,集團將繼續推進出境遊業務,加強全球佈局。此外,同程旅行將持續發展酒店管理業務,進一步鞏固其在產業鏈當中的地位。同時,集團將尋求與其長期目標相符的戰略性投資機會,以推動未來增長。最後,同程旅行將在營運中重視企業治理、環境保護及社會責任,為利益相關者創造長期可持續價值。 -  完   - 關於同程旅行控股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股份代號: 0780.HK )  同程旅行是滿足用戶旅遊需求的一站式平台。同程旅行秉持「讓旅行更簡單、更快樂」的使命,為用戶提供幾乎涵蓋旅遊所有方面的全面創新產品和服務選擇,包括交通、住宿、景點門票預訂,以及跟團遊、自由行、郵輪等產品,廣泛覆蓋了多個出行和度假場景。主要通過其在線平台(包括其騰訊旗下平台、自有移動應用程式、輕應用及其他管道)來滿足用戶在整個旅途中不斷變化的旅遊需要。 作為科技驅動型公司,同程旅行借助大數據及人工智慧能力,更好地瞭解用戶偏好和行為,向用戶提供定制化產品及服務。同程旅行重點佈局中國下沉市場,利用其多元化的流量管道、產品的創新能力及靈活的運營策略。透過對用戶體驗的深入瞭解及先進技術能力,同程旅行正逐步改變消費者對線上旅遊行業的期望,使得旅遊過程更方便、更具個性化及更愉快。同程旅行致力開發並應用先進科技,從線上旅遊平台轉型為智能出行管家。 欲瞭解更多資訊,請瀏覽集團網站: https://www.tongchengir.com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094 加入收藏 :
三一重工發佈2024年ESG報告:以綠色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北京 2025年5月21日 /美通社/ -- 三一重工(簡稱「三一」)近日發佈了其2024年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披露了公司在清潔能源開發、綠色製造以及社會責任實踐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就。 以綠色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4年,三一在環境保護方面投入了5.2億元人民幣(約合7212萬美元),以綠色創新為動力,全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三一重工董事長向文波先生表示:「未來,三一計劃持續加大對清潔技術研發、製造設施升級及市場拓展的投資力度,進一步拓展清潔能源產品線及高效能源利用解決方案。我們將繼續努力,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並以新質生產力推動綠色轉型。」 推進清潔能源產品與綠色製造 2024年,三一實施了一系列節能降耗項目,全流程碳減排和其他減排工作成效顯著: 三一累計節省能源成本達3.2億元人民幣(約合4438萬美元)。 在21家子公司中應用了光伏發電設備,清潔能源使用量達7607.2萬千瓦時,占總能源使用量的13.8%。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排放密度為每百萬元收入排放14.47噸,較基準年(2021年)下降了17.9%。 通過優化污水處理工藝和在線監測,嚴格控制化學需氧量(COD)和氨氮排放,將廢水COD排放強度降至每百萬元收入排放0.34噸,較2021年下降了84.5%。 未來,三一計劃繼續加強清潔技術研發和生產設施升級,以實現更高效的能源利用解決方案。 重視健康安全,關注員工發展與社會福利 三一致力於平等支持所有員工。2024年,集團海外員工中本地員工占比達89%,女性高管占比為12%。2024年推出的價值5.5億元人民幣(約合7623萬美元)的員工持股計劃惠及了6241人,全年共舉辦了485場培訓活動,參與率高達93%。 2024年,三一組織了特種設備安全和防火培訓,健康安全培訓累計參與人數達176,441人。年度工傷率為1.78‰,職業病傷害人數為零。 此外,三一還積極投身社會福利事業,向社會公益基金捐贈約1816萬元人民幣(約合252萬美元),累計捐贈額超過3.4億元人民幣(約合4716萬美元)。公司共開展了143項公益活動,覆蓋教育、救災和鄉村振興等領域。 數智化為 ESG戰略保駕護航 2024年,三一在董事會層面優化了ESG治理結構,共召開了4次股東大會和7次董事會會議,出席率均為100%。 公司還建立了智能監督與審查平台,發佈了4568批次預警數據,完成了3754次核查,實現了全流程數智化管理。 向文波先生指出:「2024年,我們加速了全球佈局,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智能製造和轉型升級,積極研發新能源設備和低碳產品,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展望未來,我們將引領包括環保和智能技術在內的新生產力發展,為實現中國的『雙碳』目標和全球氣候行動貢獻力量。」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57 加入收藏 :
緊急呼籲加強海洋保護:大自然保護協會促請政府加強保護措施及修復香港瀕危的蠔礁,並納入即將更新的生物多樣性政策

香港 2025年5月19日 /美通社/ -- 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簡稱TNC)呼籲社會各界積極表達對加強海洋保育的支持,並將相關訴求納入香港即將更新的《生物多樣性策略行動計劃》(Biodiversity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 BSAP)。該計劃現正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鑑於政府承諾於2025年底前完成BSAP更新,TNC促請漁農自然護理署(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AFCD)在新一輪政策中納入具體而有力的措施,以保護和修復重要的沿岸生態系統,特別是蠔礁這類在全球屬於極度瀕危的海洋生境。 緊急呼籲加強海洋保護: 大自然保護協會促請政府加強保護措施及修復香港瀕危的蠔礁, 並納入即將更新的生物多樣性政策 儘管香港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棲息物種超過5,900種,佔中國內地已記錄海洋物種數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但海洋保育工作卻遠遠落後於陸地保育。目前,香港僅約6%的海域受到保護,遠低於全球30%的保育目標。許多具生態價值的重要棲息地,包括蠔礁,仍未被納入保護區範圍,尤其在西部水域更面臨持續的威脅。 蠔礁和其他貝類礁對人類和地球均具有重要的價值,包括支持漁業生產、提供生物棲息地、調節水質和保護沿海。然而,在過去兩個世紀以來,全球85%以上的貝類礁生態系統已經消失。香港亦不例外。歷史上的挖泥、填海和城市發展,已摧毀了遍佈全港、曾經豐富的蠔礁棲息地。現時,僅存的蠔礁尚未被正式認可為具生態重要性,亦未受到保護,因而極易受到持續捕撈、棲息地退化及填海工程的威脅,包括擬建的交椅洲人工島計劃,而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中並未考慮到貝類礁的存在與價值。 「生態修復為自然和人類帶來巨大機遇。然而,生態修復並非毫無難度和挑戰,因此它不能取代自然保育,更不應被視為破壞或退化生態系統行為的合理依據。」 大自然保護協會( TNC )環境保育副總監湯詠霖( Marine Thomas )表示。 「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對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至關重要。」 香港大學海洋科學學院研究所( Swire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 SWIMS ) Bayden Rusell 教授表示,「我們必須立即行動,修復蠔礁,保護我們的生物多樣性。」 隨著BSAP正進行檢討,公眾迎來十年一遇的機會,推動更具成效的海洋保護政策,保障香港水域的生態健康。TNC將向AFCD提交正式建議,並呼籲公眾於2025年7月11日截止日前積極發表意見,共同參與塑造本地海洋保育的未來。 TNC 對 BSAP 的重點建議 為了逆轉生物多樣性流失並加強沿岸地區的韌性,TNC建議在更新的BSAP中優先考慮以下重點範疇: 擴大海洋保護區( 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 )以保護沿岸生態系統 透過劃定新的海洋保護區及實施其他有效的區域性保育措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 OECMs),擴大保護範圍,以實現全球「30x30」保育目標。 優先納入生物多樣性熱點和現時保護不足的棲息地類型,重點涵蓋南大嶼山、東涌、牛尾海和后海灣沿岸地區等具生態價值的區域。 啟動大規模修復退化的蠔類生態系統,以遏止生物多樣性流失並改善水質《2030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指出,僅靠保育已不足以應對生物多樣性流失,必須同步擴大全球修復行動,方能有效扭轉生物多樣性的持續流失。可行性評估,結果顯示蠔礁修復方案不僅有科學依據,亦具備實際執行的可行性。目前的主要障礙是缺乏合適海床區域的使用權限,限制了復育工作的推展。為了重建這些重要的生態系統,我們建議: 將具針對性的修復策略納入海岸公園管理計劃。 在保護區以外提供合適海床區域,以支持修復工作。 在2030年前,在至少30%的合適海灣開展蠔礁修復項目,以提高生物多樣性、改善水質,並重建生態系統的韌性。 加強對瀕危物種和生態系統的法律保護 建立並持續更新本地瀕危物種和生態系統名單,以作為制定保育優先次序的依據。為支援此工作,TNC正聯同香港大學進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 生態系統紅色名錄評估,針對本港的蠔礁生境進行科學評估,為正式確認和保護這些瀕危棲息地提供科學依據。 更新和修訂相關法例,以正式確認本地瀕危物種及生態系統清單,並將法律保護範圍擴展至目前未受保護但已受威脅的物種,包括蠔和重要的海洋魚類。 制定針對特定物種的保育行動計劃,透過擴大海洋保護區和加強修復棲息地,重建如蠔礁等瀕危生態系統。 「這是一個關鍵時刻,讓公眾有機會發聲,共同參與香港海洋未來的規劃。我們正處於關鍵的十字路口;如果我們現在行動,便有望恢復這些曾經豐盛的海洋生態系統,為下一代締造更潔淨的水質、更健康的漁業,以及更具韌性的海岸線;反之,若我們選擇漠視,則可能繼續破壞海洋,導致無法逆轉的後果。」 大自然保護協會( TNC )環境保育副總監湯詠霖( Marine Thomas )表示。 TNC呼籲公眾積極參與BSAP的公眾諮詢,大家可以電郵至AFCD (bsap@afcd.gov.hk),或瀏覽AFCD專屬網頁:https://www.afcd.gov.hk/tc_chi/conservation/Con_hkbsap/updating_bsap/updating_bsap.html,了解建議修訂詳情。公眾諮詢期由2025年5月12日至7月11日。 如欲進一步了解蠔礁及其對香港的重要性,市民可觀看由TNC參與製作的紀錄片《香江遺礁》 (City of Shells: Our Forgotten Oyster Reefs),深入探討這些被遺忘的生態系統、文化和歷史價值,以及修復蠔礁所帶來的珍貴契機。紀錄片現已上線,詳情請瀏覽:www.cityofshells.com,或親臨太古廣場於5月29日至6月11日舉行的《滄海遺礁: 重現香港海洋文化與生態保育》展覽,了解更多詳情。 關於大自然保護協會( TNC ),香港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國際保育非牟利組織,一直致力於世界各地為大自然及人類保護具重要生態價值的土地和水資源。TNC遵循以科學為基礎的保護理念,為全球保育難題創造嶄新的解決方案,使大自然和人類共存。我們現時正在應對氣候變化,以前所未有的規模保護土地、淡水和海洋,以可持續的方式提供糧食和水資源,幫助城市變得更具可持續性。我們的項目遍及81多個國家和地區,採用協作方式與當地社區、政府、私營部門等合作,開展各種保育項目和活動。TNC在亞太地區進行各種保育工作已超過30年,在澳洲、中國內地、香港、印尼、蒙古、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國開展了多個項目。TNC是2019年「呂志和獎 — 持續發展獎」之得主。如欲了解更多有關TNC 於香港的工作,請瀏覽:大自然保護協會 (tnc.org.hk)    如果你也關心環境保護與野生動物保育,歡迎支持TNC的工作,參與我們的社區項目和活動,攜手守護環境與野生動物,歡迎關注TNC香港的社交平台專頁,獲取更多環境保育資訊:  Facebook:TNC HK 大自然保護協會Instagram: @tnc_hk 關於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  (SWIMS) 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SWIMS)是全球領先的海洋研究機構之一。SWIMS的科學研究專注於人類與海洋之間的相互關係 ,特別是沿海生態系統的研究,這些淺海環境是數億人賴以維生的基礎。SWIMS利用先進技術和創新的跨學科方法,研究人類行為(如氣候變化和污染)對海洋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並提供基於科學的解決方案,以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管理海洋資源。香港擁有悠久的海洋傳統和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這是SWIMS的本地根基,但其影響是遍及全球。自1990年成立以來,SWIMS已培訓了來自30多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這些科學家在全球海洋研究和保育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98 加入收藏 :
2025 年 7 月 13 日 (星期日) 農曆六月十九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