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永續共融」新聞搜尋結果, 共 21 篇 ,以下為 1 - 21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2023臺北設計獎「設計師之夜」 激盪永續共融新火花

圖: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陳俊安局長蒞臨設計師之夜現場 勉勵今年所有入圍決選的優秀設計。 【李婉如/ 報導】2023臺北設計獎「設計師之夜」(28)日晚間於松山文創園區南向工廠舉行,本次活動邀請到今年入圍設計師、國內評審代表、設計相關公協會代表、設計媒體以及本年度競賽贊助廠商出席互動交流。現場搶先頒發優選證書予所有入圍者,表彰其從本屆58國、4,568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的榮耀及肯定! 圖:北市產發局陳俊安局長與出席評審、贊助廠商與所有入圍團隊合影留念。 主辦單位北市府產業局陳俊安局長表示,為促進臺北設計獎作品與臺北這座城市更多緊密連結與共鳴,今年新增「臺北城市設計選拔」(Taipei Impact Design Award),首屆辦理共有181件作品參賽,展現「永續·共融」的創作概念,從永續發展、環境保護、淨零碳排等概念,讓城市裡不同族群、性別、年齡的居民都能共融共好,在設計力的加乘下,享受永續的城市生活,本屆「臺北城市設計選拔」入圍9件作品也同步於作品展亮相展出。 圖:臺北設計獎評審張志浩董事長吝臨現場致詞。 臺北設計獎今年邁入第16屆,向全球設計好手徵集作品參賽,至今已累積逾4萬多件作品參與角逐,實為具指標性的國際設計競賽。為使市民大眾親身感受臺北設計獎魅力,同場展出「2023臺北設計獎」入圍作品展,展期將至(29)日下午6點,歡迎民眾把握最後一天時間前往一探究竟。下午2點,同場辦理「設計X生活實踐」分享會,主講人邀請到日系文青風飲料名店-八曜和茶劉澄毅執行長、潮流文具專家-直物生活文具創辦人沈昶甫(Tiger)及最愛毛小孩艾美幸福空間設計-許捷甯總監等多位生活職人,分享如何讓設計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有興趣的民眾,千萬不要錯過三位講師帶來的精采分享。 北市府產業局也預告,「2023臺北設計獎」頒獎典禮將於11月10日台北晶華酒店隆重舉行,相關活動訊息請至「臺北設計獎」網站www.taipeidaward.taipei查詢,或加入TDA粉絲團關注最新訊息:https://www.facebook.com/TDA.org.tw/,洽詢電話02-2698-2989分機03072 唐先生。 圖:入圍決審團隊現場交流互動。  【活動資訊】 2023臺北設計獎入圍作品展、設計X生活實踐分享會 展覽時間:10.27~10.29 10:00-18:00 分享會時間:10.29 14:00-16:2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南向製菸工廠分享會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hKDG9kUnQc9R8VJSA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廣告)

文章來源 : Hito News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119 加入收藏 :
新光保全攜手LiFUNd 促進大專院校生參與社會永續共融

【台北訊】LiFUNd是一個致力於推廣大專院校學生運用自身興趣專才回饋社會的經驗募資平台,近期與新光保全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新光保全文化藝術基金會和新保安心教室攜手合作,共同舉辦偏鄉教育與長者服務的活動,以促進社會共融,並鼓勵更多大專院校學生參與社會回饋。 新光保全(9925)一直秉持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人本精神,關心台灣各個角落,同時結合保全業的專業知識和社會資源,以實現「安全守護、安心照護」的企業使命,以守護社會大眾為己任,並努力創造安全、安心及友善的生活環境。 新光保全的社會共融專案包括「食農教育」、「日照中心」、「偏鄉多元才藝計畫」、「安心教室」、提供「獎助學金」,以及推動「安全社區」等多樣化計畫,涵蓋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多項領域,包括消除飢餓(SDG 2)、健康與福祉(SDG 3)、優質教育(SDG 4)、減少不平等(SDG 10)、永續城鄉(SDG 11)、責任消費及生產(SDG 12)、氣候行動(SDG 13)以及保育陸域生態(SDG 15),每年超過萬人受惠於這些專案,也展現出新光保全對實現共融社會的貢獻。 此次合作的同學皆來自於中國醫藥大學風浪藥學服務社⎯破風分隊,該分隊於今年暑假騎乘單車,前往台灣東部的各社福機構,其中包括台東大鳥天主堂方舟教室、台東基督教阿尼色弗兒童之家、台東縣長濱鄉樟原國民小學,以及花蓮縣一粒麥子基金會鳳林老人日間照顧中心。 學生們以「衛教劇」、「破風舞」、「杯子歌」等藝文的方式呈現安全意識和健康教育課程,其中包含了火災、地震、網路安全與用藥安全等主題,「新保安心教室」更提供了CPR安妮與AED設備,使孩童們能實際的操作與學習。這些服務不僅幫助偏鄉的孩童和長輩提高安全知識,也提升了當地居民對健康和安全的重視。偏鄉地區長期面臨資源分配不均和安全意識不高等問題。我們希望透過中國醫藥大學營隊服務的參與,用育樂和藝文的方式,讓新光保全的安全教育內容和知識能夠深入當地社區。同時,我們也期待能夠引起更多社會關注,關心偏鄉地區的需求。 LiFUNd相信每位學生都擁有獨特的技能和潛力。透過平台的協助,學生不僅能夠為社會貢獻力量,還能夠培養出卓越的軟實力,如領導才能、溝通技巧、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您是想要一同響應的企業或業主,歡迎聯絡LiFUNd客服信箱 customerservice@lifund.com.tw  LiFUNd官網:www.lifund.com.tw 臉書搜尋:Lifund 官方LINE好友:@lifund

文章來源 : 7-11NEWS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424 加入收藏 :
兩廳院永續共融場館升級 國家音樂廳觸覺導覽

兩廳院以永續共融為營運核心,推出全新導覽活動「國家音樂廳觸覺導覽」,將帶領視障者認識音樂廳,及特色鎮館之寶管風琴。全新打造的擬真1:30「管風琴觸覺模型」為活動的新亮點,此一導覽輔具,呈現原高度達三層樓的管風琴細節,除了可以供視障者朋友透過觸摸模型理解管風琴的外觀,模型中還有局部「音管」以及可模擬管風琴聲響的「鍵盤內部構造」共三部分。今舉辦首場體驗場,邀請視障朋友完整體驗觸覺導覽,更特邀知名管風琴家「福爾摩沙管風琴演奏家」藝術總監余曉怡,為首批體驗的貴賓帶來管風琴聆賞體驗,演奏兩首曲目分別為巴赫: D小調觸技曲與海頓:音樂鐘,感受管風琴的獨特聽覺魅力。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兩廳院導入永續共融於場館日常營運中,從環境面做起,也從社會面著手。逐年優化主要表演空間的無障礙設施,2021表演藝術圖書館更全面改建,打造無障礙使用環境。近年亦陸續推出情境字幕、口述影像、易讀手冊及身障/手語導覽等多項無障礙服務。透過軟硬體的同步增進升級,我們希望能讓所有的人更自在輕易地進入兩廳院,認識表演藝術。」 特別感謝企業夥伴磊山保經支持國家音樂廳觸覺導覽,磊山保經長年深耕公益與藝術領域,希望將藝術延伸到社會的每個角落,無論是視、聽障朋友,或任何人,都同樣該擁有機會親近藝術。磊山保經去年度即參與兩廳院的「藝術基地計畫」,今年開始,連續兩年將與兩廳院攜手倡議「永續共融」,希望整合資源,加乘雙方力量,致力促成文化平權的發展。 觸覺導覽是專為視障者設計的導覽服務,搭配「觸覺導覽圖冊」及「實體模型」等輔具,建立實體概念增加理解,企盼讓視障朋友能更無障礙的參與及親近表演藝術。自2017年起,兩廳院即推出觸覺導覽「國家戲劇院觸覺導覽活動」,今年度(2023)升級新增「國家音樂廳觸覺導覽活動」,今日(03/30) 邀請三位視障朋友體驗完整導覽路線。 一小時的「國家音樂廳觸覺導覽活動」,包含「兩廳院導覽空間介紹」、「音樂廳前台大廳」、「音樂廳觀眾席」及「管風琴」四大部分。「兩廳院導覽空間介紹」使用「觸覺導覽圖冊」,以點字圖說明兩廳院周邊環境的樣貌。「音樂廳前台大廳」介紹音樂廳空間特色,包含大廳水晶燈、大理石牆面及大廳手扶梯,詳細說明觀眾入場感受及各處細節,並帶領視障朋友實際觸摸感受部分空間材質。「音樂廳觀眾席」則引領視障朋友體驗專為聽覺享受建造的座椅及木地板、兼具舒適、降噪的空調系統及豐富變化的舞台空間,也介紹近年新設的無障礙座位席。另外,更詳細解說兩廳院鎮館之寶「管風琴」——由享譽全球的荷蘭 Flentrop 公司全手工製作,為建造當時全亞洲最大的管風琴,長9公尺、寬14公尺,依音樂廳建築物形式及規模量身打造。 為讓視障朋友更能理解管風琴構造,兩廳院特地打造擬真系列「管風琴觸覺模型」作為導覽輔具,本系列模型分為三部份,包含1:30的「整體外觀」,完整還原高度達三層樓的管風琴,呈現出獨特的外部雕花與內部繁複的音管空間;兩種不同材質的「局部音管」模型,讓體驗者能清楚感受質感與形狀的差異;「管風琴鍵盤模型」則是透過裝置原音呈現出管風琴聲響,近距離聆聽管風琴不同音色。「管風琴觸覺模型」讓原本難以碰觸的巨大實物,透過縮小比例的模型輔具,協助視障朋友以觸覺與聽覺認識兩廳院管風琴的樣貌,藉此獲得更深度且完整的導覽體驗。製作過程中與管風琴模型製作團隊經過多次討論與量測,並藉由技師解析整體構造,最終以手雕及3D雷雕完整呈現出管風琴的逼真樣貌,讓視障朋友透過觸摸感受管風琴的身體密碼。製作過程中就如何呈現材質、挑戰最小音管經過多次失敗,為讓模型發聲,更是花費心思,模型完成的那一刻,團隊也笑說:「做完這個模型,我也是管風琴專家了」。 兩廳院觸覺導覽「音樂廳路線」4/25、5/29場次,即日起開於兩廳院官網免費報名預約,活動報名連結https://reurl.cc/mlp76l、https://reurl.cc/Nq2naQ,其餘場次將陸續公告於兩廳院官網。

文章來源 : 我為人人創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1222 加入收藏 :
冠軍建材林祐宇總經理談創新與環保的雙贏策略

永續建築的推手 始終堅持品質、創新與環保 文‧編輯部 攝影‧吳榮邦   冠軍建材是國人耳熟能詳的磁磚品牌,自創辦人林田村先生將傳統陶瓷廠升級為高級磁磚品牌後,走過台灣磁磚大國的榮景,也經歷產業沒落的挑戰。如今冠軍是國內磁磚業第一家通過再生綠建材及高性能綠建材標章、歐盟環保標章的磁磚廠商,更是台灣磁磚產業龍頭。 冠軍建材憑著深厚的品牌實力、技術創新以及市場布局,競爭優勢強勁。五十三年的歷史在市場上建立良好的聲譽與信任,透過完整的銷售網絡,為客戶提供穩定的供貨服務。並藉由「冠軍磁磚」、「馬可貝里」、「安心居」多樣化品牌,滿足不同市場需求,並堅持高品質標準,符合國際市場對產品的嚴謹要求。 綠色產品與服務 推動建築業永續發展 作為台灣最大的磁磚廠商,以及業界首家通過再生綠建材標章的企業,冠軍建材持續積極響應二○五○淨零碳排的目標,致力於提供有效的綠建築與建築能效解決方案。林總經理表示,為符合市場趨勢及企業與環境的永續共融,冠軍不斷設備升級,巨資投資義大利高效窯爐設備,不僅提升產能,更降低能源消耗,實現節能與高效並存。並透過回收材料再製磁磚,落實循環經濟,目前已擁有超過五十五%再生綠建材產品,為業界最高。同時與遠雄建設合作,推動工地回收計劃,減少資源耗損,共同解決磁磚廢棄物處理,共同推動建築業永續發展。   另一方面,整合ESG趨勢,於二○二四年推出科技節能石搭配「節能外牆乾掛系統」及「冠軍屋頂隔熱節能系統」,以產品結合工法,幫助建築物降低能耗與營運碳排,落實永續建築理念。 環保製程:創新技術有效降低能耗及提高產能效率 冠軍投資十二億元導入義大利最新窯爐系統,透過高效燃燒技術與熱風回收系統,減少二十%以上的能耗,產能提升三十%以上,單日生產量達一.二萬平方公尺,年產能超過一五○○萬平方公尺。窯爐熱能回收技術將廢熱重新利用於生產前端,並採用先進電力系統與自動化管理,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更導入循環水處理系統,有效達到廢水回收與再利用,確保零廢水排放,減少環境影響。 冠軍建材積極採用循環經濟原則,將永續理念融入生產,五十%生產循環回收料,結合六.五%廢陶瓷粒料與四十三.五%天然原料,實現資源高效再利用。林總經理舉例,冠軍與遠雄建設合作,將《遠雄青晉》建案工地施作的磁磚邊角料回收再製,供應《遠雄夏沐》使用,減少磁磚廢棄物。透過回收與再利用機制,減少建築廢棄物並優化施工現場廢棄物管理。同時和建商、建築師合作,推廣再生綠建材磁磚與節能工法,共同推動永續建築發展。   領先業界的綠建材標準與永續發展 身為國內首家通過台灣再生綠建材及高性能綠建材標章、歐盟環保標章及BSI PAS 2050碳足跡驗證的磁磚廠商,冠軍始終將環保視為企業核心價值。 林總經理強調,早在二十多年前,冠軍建材便預見節能減碳的未來趨勢,並著手規劃綠色工廠,二○一三年,更成為國內磁磚業界首家取得綠色工廠標章企業,推動整體產業轉型升級規劃如下: 一、再生綠建材標章產品:冠軍推出符合淨零建築需求的再生綠建材,並符合低碳(LEBR)標準,為申請綠建築設計提供額外加分。 二、高性能綠建材:優化外殼設計選用再生綠建材結合節能外牆乾掛工法,能有效降低室內溫度,符合建築能效制度(BERS),有助建商在綠色金融3.0建築融資方面取得優勢。 三、深化綠建材產品知識:掌握綠色創新工法,推動循環經濟概念,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與市場競爭力。 四、產品輕量化設計:減少建築物載重,使環境與建築更友善。 台灣磁磚產業面對的挑戰 台灣磁磚曾經行銷全世界,如今從過去的輝煌時期萎縮至僅存二十餘家企業,林總經理提出分析。首先,市場競爭是產業變遷的核心因素之一,環保法規逐年趨嚴,企業須投入更高成本來符合標準。 即便面臨這些挑戰,冠軍建材從一開始便積極應對,不論是產品品質優於法規標準或全省具備專業且完整的通路體系。明年即將施行的碳費政策,業界期待政府能對進口建材開徵,以維護公平競爭環境。國內業者遵守嚴格法規並承擔高成本,而進口商卻無須負擔相同費用,是不公平的。 冠軍建材能夠穩健發展,除了遵循高標準的環保要求外,還有賴於完善的銷售體系與外銷布局。公司長期關注消費者需求,迅速回應市場變化,使其能夠維持競爭優勢。此外,外銷至歐盟、美國等地區也必須符合國際環保標準,因此相關政策自然朝最高規格發展。   ESG未來布局 林總經理說明,冠軍建材秉持「3R策略」—減量化(Reduce)、重複使用(Reuse)、循環利用(Recycle),以最高標準來優化產品與生產流程。近年來,冠軍的科技節能石新品與節能外牆乾掛工法已獲得市場認同,知名建案如亞昕森匯天匯、桃園興富發、甲山林、高雄上揚建設等建商皆採用。台北大巨蛋戶外廣場、高雄內惟藝術中心、清華大學成功湖步道等指標性建築也選用了冠軍的兩公分科技節能石鋪貼,展現卓越的節能效益。台中冠軍品牌形象館的外牆拉皮案例,更成為業界參考的成功範例。 冠軍未來將持續擴展再生綠建材的產品線,推動更多節能工法,不僅在製造過程中減少碳排放(LEBR低蘊含碳),也將有效降低建築物在使用階段的碳排放(BERS建築能效制度),因應 二○五○年淨零碳排放目標,冠軍建材希望成業界淨零建築的最佳夥伴,為企業創造長期的營運成長動能。 冠軍不僅提供優質產品,更重視完整的售後服務,以最佳表面建材系統提供者為願景,提供建商、建築師、設計師、營造商等客戶完整的解決方案,促進建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全球磁磚市場的競爭中,冠軍建材將持續發揮領導優勢,引領建築業邁向更環保、更永續的未來。

文章來源 : 卓越創意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486 加入收藏 :
兩廳院與日月光攜手OUTREACH舞蹈體驗 實踐銀髮族樂活

兩廳院長期致力推動人人劇場,不僅邀請所有民眾進劇場欣賞表演藝術,也走出場館、主動接觸樂齡族群的生活。今年(2024)「樂齡OUTREACH活動」攜手日月光「吉祥樂學」專案,為日月光中壢廠區周邊的居民和樂齡夥伴提供多元表演藝術體驗。11月14日由驫舞劇場方妤婷帶領48位在地長輩體驗舞蹈,透過暖身、肢體開發以及伸展三個環節,舒展筋骨、感受身體;並於活動後接續日月光中壢廠區「吉祥樂學」結業活動,為六周的多元課程畫下完美的句點。   日月光中壢廠人力資源處暨公共關係處資深處長郭品泓表示:「日月光吉祥樂學自2019年開辦,至今已是第六學期。中壢廠課程涵蓋永續教育、藝文體驗、運動保健、創作DIY等多元活動。於拓展樂齡族群的知識領域,同時也提升長輩生活品質和社會參與度。兩廳院OUTREACH活動是以國家級場館的專業,將表演藝術活動帶進地方,引導樂齡多面向體驗生活的計畫。兩廳院與日月光關注樂齡的精神不謀而合,藉由多元活動體驗,為長輩的生活提供另一種可能。看到這些長輩開心舞動身體,與全場笑聲不斷的結業活動,是我們持續推動樂齡專案的初衷。很開心今天與兩廳院合作。」   吉祥樂學專案由日月光投控、財團法人張姚宏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主辦,銘傳大學承辦並結合桃園在地力量共同舉行,致力於提升高齡長者的生活品質,推動社會共融與樂齡學習。兩廳院「樂齡OUTREACH活動」則透過走出場館、進入社區,邀請在地樂齡朋友享受表演藝術,並透過實際體驗,拉近樂齡長輩與表演藝術的距離,除本次中壢廠的活動,今年12月兩廳院「樂齡OUTREACH活動」也將於土城日月光廣場舉辦,邀請在地社區里民一同響應。   兩廳院與日月光自2023年起展開合作,以表演藝術關照樂齡議題。除舉辦「失智友善戲劇培力工作坊」,與民眾分享超高齡社會下如何利用表演藝術打造失智友善的環境外,於 2024年擴大關注面向,以「青銀有約看戲特別企劃」推動青、銀兩代的價值觀交流;並透過「表演藝術社會處方箋先驅計畫」系列活動,為感到孤獨的樂齡長輩創造提升幸福感的可能。臺灣將於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兩廳院呼應社會脈動,於今年10月啟動為期三年的「兩廳院藝術出走2.0」計畫。與地方政府、表演團體、社區合作,結合國外經驗並與臺灣團隊共創在地版本,並將戲劇藝術融入失智、長照議題,從戲劇看見照護議題的深度。此計畫亦獲得日月光的認同與支持,2025年將於雙北兩地進行首演,2026年則將工作方法提供其他縣市,進行在地製作。期待聯合各界資源,將力量擴散至全臺,打造永續共融的社會環境。   日月光亦高度關注社會趨勢並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從「人才永續」的角度思考,為有照顧需求的員工打造幼兒園與長者日照中心,讓員工能夠兼顧家庭照顧與工作表現。目前已於臺灣中壢廠、高雄廠區分別設立一所幼兒園;而專為樂齡族群打造的日照中心,預計2025年起將於全臺廠區周邊正式營運。藉由整合藝企資源,讓更多不同地區的年長者享受表演藝術,擴大社會影響力。   表演藝術的推廣以及永續共融社會的實踐須各方資源的投入,期待透過不同面向的計畫,讓所有人能夠享受其中,打造人人共融、共好的環境。兩廳院與日月光將持續攜手,為地方打造樂齡樂活的更多可能。

文章來源 : 我為人人創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838 加入收藏 :
兩廳院藝術出走2.0新計畫臺日共製 關注高齡失智議題

兩廳院的「藝術出走」計畫,自2015年啟動,持續將精彩的舞台劇作品以大型戶外演出的形式呈現給全國各地民眾,降低接觸表演藝術的門檻,創造各地觀眾對劇場的特殊體驗,巡演9年來遍及15個縣市,共45場次,吸引超過70,000名觀眾熱情參與。臺灣將於2025年正式成為超高齡社會,國家兩廳院呼應社會脈動,以表演藝術為媒介,將原有「兩廳院藝術出走」計畫轉型,體現近年兩廳院持續推動的永續共融願景。今日(10月9日)舉行兩廳院藝術出走2.0計畫發布暨記者會,兩廳院副總監許美玲、《夜路不怕黑》臺灣版導演菅原直樹、《夜路不怕黑》臺灣版助理導演蔡旻霓、藝術出走2.0計畫紀錄片導演侯季然、贊助商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經理李迺婷、金寶電子總經理陳威昌及永續長游乃溥、臺北市文化局副局長陳譽馨、新北市文化局專門委員陳春美,以及法律白話文運動營運長徐書磊、資深主播陳雅琳皆到場參與。「兩廳院藝術出走2.0」不僅持續走出劇場將藝術帶入地方,且更加積極主動,在樂齡、照護成為顯學的時代,結合國外經驗並與臺灣團隊共創在地版本,將戲劇的藝術融入失智議題,更從戲劇現場看見照護議題的深度。三年深耕計畫同步邀請中央及地方單位、企業夥伴、表演藝術團隊加入響應,期待凝聚跨界力量,打造更加平權及共融的社會。     兩廳院副總監許美玲表示,兩廳院長期以永續共融為核心理念,打破藩籬,以藝術回應社會、發揮正向影響力。今年是兩廳院自2015年開始關注樂齡議題的第十年,過去的樂齡相關計畫皆收到民眾的熱烈迴響,面對超高齡社會的臺灣,「兩廳院藝術出走2.0」是第一個以國家級場館動能,以國際共製與縣市政府、表演團隊合作,透過表演藝術作品讓社會大眾與藝術工作者一起重視超高齡社會議題的計畫。兩廳院以九年來的累積,加上已進行一年的田調與部署,不只關注如何將藝術帶入稀缺之處,更賦予「藝術出走」新時代的意義——以藝術介入生活並創造改變,因而將本次的藝術出走轉型為三年深耕計畫,第一年田調共創與招募夥伴,第二年正式演出並建構工作模式,第三年邀請各縣市巡演,期待將國際製作經驗保留、擴散到全臺,為產業所用,成就共好,這是兩廳院存在的價值與目標,盼望各個不同領域的推動者一起加入,推動樂齡與失智友善環境。     OiBokkeShi劇團創辦人,同時為本節目導演的菅原直樹表示,OiBokkeShi劇團遊走式演出《夜路不怕黑》於2014年岡山縣和氣町初次公演,其後於埼玉縣浦和市、英國考文垂市、岡山縣岡山市等地重新製作並演出當地版本。演出題材為「老化」、「失智症」與「照護」,描繪該地高齡者的現實生活,以及一步之遙的高齡未來,觀眾將與演員一同在真實街道中步行觀賞。演出者不僅包括專業演員,還有當地的長者、照護人員和居民等。本作品希望透過遊走的形式,讓當地的人們連結起來,共同編織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並期待誕生出一種全新的「存在」,超越了「照護」或「劇場」的界限。更期待看見揉合臺灣獨特人文氣息的在地版本。     助理導演蔡旻霓也談及,這幾年扎根彰化芳苑的社區劇場演出計畫,深刻發現藝術確實能成為探究社會議題、轉化問題的那一塊柔軟的敲門磚。能和菅原導演共同合作感到非常開心,幾乎在第一時間點見面開始聊「藝術創作可以做什麼時」,雙方觀念一拍即合。這次受兩廳院邀請更讓我們覺得感動,因為兩廳院以國家場館推動的計畫、關照到對象,不會只侷限某部分觀眾,而是鼓勵所有民眾參與。相信藝術是能吸引參與者由被動轉為主動的驅動力,期待藝術出走新的轉變,為社會與文化發展帶來更多元的想像。     兩廳院組織臺灣版製作團隊,借鏡2007年即成為超高齡社會的日本經驗,邀請日本導演菅原直樹跨國合作,為了打造更貼近臺灣在地高齡失智議題的戲劇作品,團隊6月已深入臺灣各地,實際考察包括屏東、嘉義、南投與臺北等地的公私立日照中心、醫界、表演藝術界、學界與在地長者等,將臺灣樂齡族群的生活樣態與心聲融入劇本創作中,創造臺灣在地版本。藉由國際共製,培育臺灣的表演藝術人才;並透過藝術創作,促進臺日兩地文化交流,共同為高齡失智議題發聲。     10月5日至10月11日期間,菅原直樹導演與助理導演蔡旻霓及其團隊於首演場地三峽、萬華進行實地踏查與動線試走,以及進行演員甄選與製作會議。10月9日除了舉行計畫發布暨記者會,也邀請各地縣市政府與在地表演團體參與共創工作坊,由菅原直樹導演分享在日本與英國的創作與演出經驗,請表演團隊與縣市代表分組討論關於失智症患者在社區中可能面臨的挑戰、發想如何透過表演藝術解決這些挑戰,並根據故事核心創作適合臺灣的故事形式。   「兩廳院藝術出走2.0」計畫將為期三年,今年為田調與籌備,2025年排練與首演,2026年則將工作方法提供其他縣市進行在地製作,開展成果。   計畫四大面向包含: 一、 臺日跨國共製遊走式演出《夜路不怕黑》臺灣版:故事描述一位返鄉青年陪同老家鄰居的爺爺尋找患有失智症奶奶的故事。臺灣版將改編日本文本,2025年於新舊社區之間對照遊走,用戲劇開啟地區間的對話。以遊走式演出的形式呈現失智症議題,其特殊之處在於「將『劇場』的想像世界覆蓋在真實的城市景觀之上」,演員以真實社區為舞台,觀眾隨著演員遊走,路過的行人也可能成為觀眾。遊走亦屬於失智症的症狀之一,當現實與戲劇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進而反思自身、社區與失智症患者間的關係。 二、 共創工作坊:兩廳院邀請菅原直樹導演與全臺對遊走式演出及失智友善議題有興趣的表演藝術團隊分享創作與製作實務經驗。預計2025年臺北首演團隊將其製作經驗整理成作業流程,例如製作人力配置與場地考量、設備需求等,表演團隊可帶著工作方法,加入所屬地方或社區的人文經驗,創作屬於家鄉的遊走記憶。 三、推廣活動「給自己的情書」:與寫作平台Matters合作,以「給自己的情書」為題,結合表演藝術元素與文字或聲音書寫並串聯實體與線上活動內容。  四、 紀錄片:侯季然導演於今年加入計畫,跟著團隊進行影像紀錄與觀察,呈現表演藝術與在地社區共同探索、學習、成長的過程,影像成果亦有助於未來地方的響應與擴散。   兩廳院藝術出走2.0計畫,不只是一場場巡迴演出,更是一場深耕在地、連結藝術與社會的實驗。兩廳院希望以藝術的力量參與臺灣超高齡化社會將面臨的挑戰,凝聚社區共識,促進高齡友善環境的建立,感謝贊助商日月光與金寶電子率先大力支持本計畫。日月光長期關懷樂齡,自2023年起支持兩廳院「表演藝術社會處方箋先驅計畫」及「失智友善戲劇培力」講座及工作坊,今年擴大支持藝術出走2.0計畫,持續關照樂齡議題。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元一表示:「這兩年除了與兩廳院攜手完成專屬樂齡的表演藝術計畫內容,日月光也不斷在各個廠區之關懷據點及日照中心提供長者多元豐富的活動。期待2025年與兩廳院合作的藝術出走2.0計畫,持續拓展企業支持藝文推廣之成就。」金寶電子今年則首度與兩廳院合作,支持2024至2026年藝術出走2.0計畫。藉由三年的攜手前行,期許以企業之力共創社會文化價值,讓表演藝術走出場館,以最近身的方式進入樂齡夥伴的生活。金寶電子總經理陳威昌表示:「藝企合作的核心在於雙方發揮彼此所長、共享資源,從而讓更多民眾受惠。藉由本次金寶電子的支持挹注及共同倡議,結合兩廳院藝術出走核心理念,讓表演藝術走出場館、深入地方,弭平文化資源落差,共創企業、場館、社會三方共好永續里程碑」。   兩廳院期望聯合各界,將這股力量擴散至全臺,讓更多人參與其中,共同打造一個更友善、更具包容性的社會。

文章來源 : 我為人人創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701 加入收藏 :
2025 年 3 月 27 日 (星期四) 農曆二月廿八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