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水資源」新聞搜尋結果, 共 81 篇 ,以下為 25 - 48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蘇伊士為萬華化學蓬萊工業園打造中國規劃規模最大的工業膜法海水淡化廠正式投產

支持工業用水需求,保護山東稀缺水資源 中國煙台 2025年4月29日  /美通社/ -- 由蘇伊士為全球化工品牌 20 強之一的萬華化學集團設計建造的標誌性海水淡化廠,在山東煙台萬華化學蓬萊工業園正式竣工投產。該項目整體規劃建設規模 30 萬立方米 / 天,分三期建設,是目前國內規劃建設規模最大的工業膜法海水淡化項目。當地政府部門代表,與萬華化學集團、中鐵上海工程局集團、首鋼工程公司及蘇伊士集團等合作伙伴為項目剪彩,共同見證這一中法企業在水資源領域的重要合作成果。 蘇伊士與合作伙伴為萬華化學集團建設的蓬萊工業園海水淡化廠竣工投產。 萬華化學集團董事長廖增太 表示:「 萬華海水淡化項目的建成,不僅是萬華化學在工業綠色低碳發展道路上邁出的堅實一步,更是我國海水淡化技術創新與應用的重要里程碑!通過蘇伊士和萬華的緊密協作, 項目以最優工藝、最短流程和最高效率實現國際領先水平,並創造了全球海水淡化行業的能效標桿。作為化工新材料行業領軍企業,萬華將攜手蘇伊士持續引領行業變革,為全球海水淡化產業貢獻萬華力量。 」 蘇伊士 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兼水務首席運營官 Pierre Pauliac 表示:「 蘇伊士在全球設計、建造和運營 260 餘座海水淡化廠, 擁有 近 60 年的豐富經驗,為市政和工業客戶提供因地制宜的高性能海水淡化解決方案。蓬萊海水淡化廠按照高工業標準建造,是蘇伊士與萬華化學集團在自 2017 年開始的成功合作基礎上打造的標桿項目。今天我們共同見證一期工程的順利投產,它不僅為中國沿海地區的海水淡化樹立了標桿,更有力證明了結合創新、雄心和伙伴合作所帶來的無限可能,以解決沿海地區淡水資源短缺的迫切需求。 」 中鐵上海工程局集團董事長王建營 表示:「作為國內目前規劃規模最大的工業膜法海水淡化項目,圍繞將其打造成為『 燈塔』 標桿的初心使命,中鐵上海工程局從講政治、講誠信的戰略高度出發,配齊配強各類資源,科學優化施工組織,穿透式管理安全質量,在聯合體合作伙伴的通力協作下,歷經 14 個月的艱苦奮戰,如期完成整個設施的高質量交付,充分展示了『勇於跨越、追求卓越』的開路先鋒文化。 」 首鋼工程公司董事長吳禮雲 表示:「首鋼工程為全球 200 多個客戶完成了近 800 項優質工程,秉承『技術立身』的信念,以 BIM 技術貫通海淡廠全生命周期。今天,萬華化學、蘇伊士、中鐵上海局與首鋼工程在不同領域的領軍企業,各方跨越國界、突破行業壁壘,在綠色發展理念下構建起緊密合作的生態系統。接下來,讓我們一同領略這一攻關歷程中的高光時刻,為全球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 為中國工業海水淡化廠樹立新標桿 作為膜法海水淡化工程的全球領導者, 蘇伊士結合其國際專業經驗和創新優勢,採用先進的反滲透膜法技術將海水轉化為淡水,提供給萬華化學蓬萊工業園作為主要的生產用水來源。 項目採用低碳、節能、環保的工藝,較傳統的「雙膜法」 [1] 可 降低 15% 以上運行成本。 項目一期全面建成後,產能可達到 10 萬立方米 / 天,每年能節約 3,600 多萬立方米淡水 。此外,項目通過應用高度智能化的運行系統,實現全廠黑屏操作,成功打造了中國首家全自動化無人值守運營的海水淡化廠 。 滿足工業用水需求,保護水資源 當前,中國正在推進海水淡化規模化利用,將其納入沿海地區水資源安全保障體系。以山東為例,作為沿海大省和缺水大省,其人均水資源佔有率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 1/6 。山東省發揮海洋區位優勢,將海水淡化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 萬華化學蓬萊工業園海水淡化項目作為山東省海水淡化戰略的重要實踐,於 2023 年 4 月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期間在中法兩國高層領導見證下簽署,標誌著中法企業在可持續水資源解決方案領域的重要合作成果。 項目 不僅有助緩解當地淡水短缺壓力,節約稀缺淡水資源,更通過提升區域水資源韌性為沿海地區水資源安全保障提供了可複製的範本,有力支持工業企業適應氣候變化 。 [1] 「雙膜法」是指將超濾(UF)和反滲透(RO)兩種膜技術結合使用的一種海水淡化方法。 關於蘇伊士 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 160 多年來,蘇伊士集團一直致力於提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礎服務,並憑借其創新且富有韌性的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水務和固廢服務。集團在 40 個國家的 4 萬名員工積極與客戶攜手合作 , 為他們在資產和服務的全生命周期創造價值 , 並推動其低碳轉型。 2024 年,蘇伊士集團為全球 6800 萬人生產飲用水,為 4400 多萬人提供環衛服務;通過污水和固廢處理轉化生產 8 太瓦時的能源。 2024 年蘇伊士集團的營收為 92 億歐元。更多資訊請瀏覽官網: www.suez.com 或關注 X 和領英 @suez 。 蘇伊士約 70 年前進入亞洲市場,起步於東南亞,繼而擴展至中國的發展已 50 年。蘇伊士在亞洲有逾 6500 名員工,已建成超過 600 座水廠和污水處理廠。集團與各地伙伴合作為逾 2500 萬人和 22 個工業園區提供水務和固廢資源管理服務。在中國,蘇伊士被公認為最具影響力的企業之一,也是引領亞洲環保行業的標桿。如今,蘇伊士與各地市政和工業客戶的合作項目遍布中國 30 多個主要城市和地區,在澳門運營中國水務行業的第一個 PPP 項目,在上海運營亞洲最大的危廢焚燒設施之一,在重慶的投資逾 60 億元人民幣。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74 加入收藏 :
香江遺礁 (City of Shells: Our Forgotten Oyster Reefs) 尋找歷史足跡,共建可持續未來

全新紀錄片探索香港消失的蠔礁及其在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角色 香港2025年4月22日 /美通社/ -- 為響應 2025 年世界地球日(4月22),一部具開創性的紀錄片《香江遺礁》(City of Shells: Our Forgotten Oyster Reefs) 將在網上首播。紀錄片將深入探討香港這片幾近消失的海洋棲息地,以及其修復的迫切性。影片由Mike Sakas擔任製作人和導演,跟隨研究人員、歷史生態學家和海洋修復科學家,探索蠔礁在香港歷史與經濟發展中的關鍵角色,並強調其修復對提升城市環境韌性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香江遺礁》City of Shells: Our Forgotten Oyster Reefs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網上首播。 被遺忘的蠔礁蠔礁是地球上最瀕危的海洋棲息地之一,因過度捕撈、污染和城市發展導致全球超過85%的蠔礁已經消失。香港亦未能倖免。曾經廣布於本地海域的貝類生態系統,經過數個世紀以來,蠔礁不斷被挖掘、用於生石灰生產,並在填海工程下被掩埋,最終幾近消失。 儘管蠔在淨化水質、提供海洋生物棲息地和保護海岸免受侵蝕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但這些生態系統在海洋保護政策中卻長期被忽視。與珊瑚礁和紅樹林不同,蠔礁至今仍未被正式納入海洋保護,缺乏法定保護。若不加強本地保護工作,香港水域中僅存的蠔礁將徹底消失,其巨大的環境效益也將隨之消失。 「即使是廣為人知的海洋物種,由於保護措施不足、執法不力和沿海開發,保育工作仍面臨重重挑戰。而對蠔礁而言,情況更為嚴峻。由於缺乏任何形式的認可,它們完全被排除在保育政策之外。如果這種情況不改變,這些已經受損且脆弱的生態系統將徹底消失 , 連帶消失的還有它們為海洋健康帶來的巨大益處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環境保育副總監湯詠霖(Marine Thomas) 在影片中表示。 香港大學海洋科學學院(SWIMS)的教授,Dr Bayden提醒,社會已經逐漸忽略了蠔礁對自然和社會的重要性。「蠔礁的價值無法衡量!全球普遍認為它們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能夠提升海洋生態系統的生產力,也是淨化沿海水域的重要力量。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珠江三角洲的蠔礁幾乎在有生之年內消失,這是由於過度捕撈和沿海開發。直到我們深入挖掘這片土地的歷史,才發現它們曾經存在於此!想想我們失去的對環境和人類社會的所有好處 — 我們必須重建!我們需要修復!」 紀錄片簡介《香江遺礁》是歷時三年拍攝的成果,記錄了超過七年間在香港及珠江三角洲持續進行的蠔礁研究和保育努力。透過歷史研究和科學探索,本片揭示了蠔礁如何塑造地區發展,並深入地探討了蠔與沿海社區的社會文化聯繫,以及推動該地區早期基礎建設的生石灰產業,和曾經繁盛於這片水域的海洋生態系統。 影片跟隨一支由研究人員、生態修復學家、公民探險家和海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他們利用歷史地圖、生態調查和水底探勘,尋找殘存的蠔礁,試圖拼湊出這些失落棲息地可能仍存在的線索。研究結果顯示,並非一切都已消失,如果能大規模推動修復計畫,蠔礁或許能夠重現生機。而這將帶來深遠影響 — 通過每日可過濾數百萬公升的海水,為海洋生物提供所需的棲息地,並作為天然海岸屏障,有效抵禦風暴和侵蝕。這些修復的生態系統將大幅提升生物多樣性和海洋健康,為這片海域帶回昔日的生命力。 「保育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概念,其起源於人們對棲息地流失的關注。因此,我們通常認為保育只是為了減少破壞,而較少思考它如何帶來更多環境效益。然而,生態修復正是一個契機 —它不僅能恢復自然環境,還能改善區域生態系統的健康,進而造福所有在珠江三角洲生活和工作的人」,影片製作和導演Mike Sakas表示。「蠔礁曾是香港海洋景觀和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石,然而如今,它們幾乎被世人遺忘了。」  「這部影片不僅僅關於蠔,更關乎我們與海洋的再平衡」,Sakas繼續說。「環境修復和人類發展並非對立,而是可以、也必須共存。我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正是仰賴豐富的自然環境,那麼未來又怎能缺少它?好消息是,對於蠔礁而言,只要我們給予機會,它們有便有能力自我恢復。只要我們稍加推動和關心,這些微小的生物便能持續肩負起恢復海洋平衡、強化海岸線的重任。」  但Sakas警告,必須盡快採取行動。「我們正逼近最後的關鍵時刻。若不立即展開修復工作,這些珍貴的生態系統及其帶來的巨大環境效益可能將永遠消失。蠔顯然不會因為外表而廣受歡迎,但如果我們希望在潔淨的海水中暢泳,帶孩子釣魚,或在岸邊看到更多野生動物,那麼我們就必須正視蠔的重要性。只要我們願意付出努力,香港那些令人熱愛的自然景觀將變得更加壯麗;但如果我們選擇無視,那將是我們的損失,更是我們對未來世代無可彌補的錯誤。」 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簡稱TNC)很榮幸能參與這部紀錄片,分享其在海洋保護和蠔礁復修方面的專業知識。TNC一直致力保護和修復蠔礁,這不僅是其守護海洋生態的核心使命之一,更是確保香港海洋生態得以延續,造福未來世代的重要一步。 《香江遺礁》亞洲首映已於4月14日在香港舉行,適逢香港政府計劃於今年稍後更新其《生物多樣性戰略行動計劃》(BSAP)。此影片旨在提升公眾對蠔礁的認識和支持,以推動蠔礁的保育與修復。首映當晚圓滿舉行,大大加深了觀眾們對蠔礁的知識。 除了首映外,TNC還將聯同多個合作機構,包括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SWIMS)和The Explorers Club Hong Kong,舉辦私人放映會及公開講座。活動將邀請影片中的科學家和保育專家分享見解,深入探討蠔礁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角色,並探討可行的保育方案,以保護這些不可或缺的海洋棲息地。 紀錄片完整版本現已於官方網站 www.cityofshells.com 向公眾開放免費觀看,誠邀香港市民深入了解蠔礁生態,並共同推動海洋修復的公眾參與和關注關注。 本紀錄片獲得愛馬仕亞太區有限公司的支持,以及眾多機構的共同參與,包括大自然保護協會(TNC)、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SWIMS)、The Explorers Club Hong Kong、Streamline Media / TNC Australia、香港機場管理局、Dr. Boze Hancock、Prof. Daniel Pauly、后海灣蠔業養殖協會 (DBOCA)、Edges Of Earth、Hong Kong Oyster Hatchery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Unit、改善海洋生態基金 (MEEF)、Marine Futures Laboratory、Shelly McLeod, Charlie and Rex、香港中文大學李福善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南中國潛水會(SCDC)、Way Foong Charters、William Meacham、William Sargent等。透過在研究、修復和教育方面的共同努力,繼續推動蠔礁保育的進展與落實。 如需了解更多有關紀錄片的資訊,或了解如何支持蠔礁修復,請瀏覽 www.cityofshells.com 關於導演Mike SakasMike Sakas是一位專業攝影師兼紀錄片製作人,致力於記錄具有社會和環境意義的項目。他對探險、保育的熱忱,以及對世界無盡的求知欲,構成了《香江遺礁》的敘事核心,並突顯了當前蠔礁所面臨的迫切問題。 關於大自然保護協會(TNC),香港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國際保育非牟利組織,一直致力於世界各地為大自然及人類保護具重要生態價值的土地和水資源。TNC遵循以科學為基礎的保護理念,為全球保育難題創造嶄新的解決方案,使大自然和人類共存。我們現時正在應對氣候變化,以前所未有的規模保護土地、淡水和海洋,以可持續的方式提供糧食和水資源,幫助城市變得更具可持續性。我們的項目遍及81多個國家和地區,採用協作方式與當地社區、政府、私營部門等合作,開展各種保育項目和活動。TNC在亞太地區進行各種保育工作已超過30年,在澳洲、中國內地、香港、印尼、蒙古、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國開展了多個項目。TNC是2019年「呂志和獎 — 持續發展獎」之得主。如欲了解更多有關TNC 於香港的工作,請瀏覽:大自然保護協會 (tnc.org.hk)    如果你也關心環境保護與野生動物保育,歡迎支持TNC的工作,參與我們的社區項目和活動,攜手守護環境與野生動物,歡迎關注TNC香港的社交平台專頁,獲取更多環境保育資訊:  Facebook:TNC HK 大自然保護協會 Instagram: @tnc_hk 關於The Explorers Club ,香港The Explorers Club是一個國際性、跨學科的專業學會,並秉持「探索的本能至關重要」的理念。自1904年成立以來,該俱樂部一直是全球探險家和科學家的交流平台,其會員創下了一系列輝煌的「世界第一」壯舉,包括在極地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到達海洋最深處,以及登陸月球等。香港分會於2013年成立,旨在拓展該俱樂部在亞洲的使命,並建立一個現代化的運營基地,以策劃更具包容性與創新的科學探險行動,覆蓋亞洲及更廣泛的地區。如今,香港分會擁有超過60名來自香港的頂尖探險家、保育人士和專業實地科學家,同時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探險家俱樂部會員,他們被該俱樂部的「合作重於征服」的探險理念所吸引。 關於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 (SWIMS)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SWIMS)是全球領先的海洋研究機構之一。SWIMS的科學研究專注於人類與海洋之間的相互關係 ,特別是沿海生態系統的研究,這些淺海環境是數億人賴以維生的基礎。SWIMS利用先進技術和創新的跨學科方法,研究人類行為(如氣候變化和污染)對海洋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並提供基於科學的解決方案,以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管理海洋資源。香港擁有悠久的海洋傳統和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這是SWIMS的本地根基,但其影響是遍及全球。自1990年成立以來,SWIMS已培訓了來自30多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這些科學家在全球海洋研究和保育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傳媒可下載相片:LINK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855 加入收藏 :
ABC Impact第二期基金完成募資,金額超6億美元,規模較首期翻番

亞洲開發銀行、淡馬錫信託基金會、淡馬錫及其他領先機構投資者參與認購 新加坡2025年4月14日 /美通社/ -- 專注於亞洲地區的影響力投資公司ABC Impact已經成功完成其第二期基金的最終募資,募資總額超過6億美元,規模較第一期基金翻了一番。這一里程碑事件加深了該公司的承諾,即通過以影響力為導向的投資,來幫助應對亞洲地區緊迫的社會和環境需求。 更廣泛的支持反映各方的目標日益一致 ABC Impact第二期基金獲得了來自眾多不同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的支持,其中包括淡馬錫(Temasek)、淡馬錫信託基金會(Temasek Trust)、亞洲開發銀行(ADB)、Mapletree Investments(豐樹投資)、SeaTown Holdings(獅誠控股)、一家東南亞主權財富基金、一家美國家族辦公室以及一些超高淨值個人。這種發展融資與私人資本的匯聚反映出,人們日益認識到影響力投資可以通過市場化手段,來解決系統性問題。 淡馬錫影響力投資總裁伯努瓦-瓦倫丁(Benoit Valentin)表示:「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我們正面臨著日益複雜且影響深遠的社會和環境挑戰。我們與ABC Impact的合作是淡馬錫影響力投資戰略的核心支柱,這體現了我們的信念,即影響力投資能夠擴大資本規模,以應對我們所面臨的緊迫問題。通過攜手合作,我們能夠創造一個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世界,而在這個世界中,每一代人都能繁榮發展。」 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區負責人兼新加坡辦事處主管傑基-蘇爾塔尼(Jackie Surtani)說:「亞洲地區的影響力投資領域仍處於起步階段,成長期企業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亞洲開發銀行對ABC Impact第二期基金的投資,表明我們致力於推動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資本發展。」 「通過支持那些應對緊迫社會和環境挑戰的創新型企業,我們的目標是改善整個亞洲地區民眾的生活和生計。」 強化亞洲共同願景 ABC Impact董事長蘇慶贊(Tow Heng Tan)指出:「第二期基金成功完成募資,凸顯了領先的機構投資者對ABC Impact嚴謹投資策略的信任。通過接納亞洲開發銀行等外部資本,我們正在深化對塑造亞洲更可持續、更具包容性的未來的承諾。」 ABC Impact首席執行官邢增成(David Heng)表示:「我們相信,當資本被有意識地引導時,能夠幫助形成務實、以市場為主導的應對措施,以解決我們地區所面臨的最緊迫挑戰。從氣候韌性到普惠金融以及醫療保健的可及性,對這些領域的投資既是社會當務之急,也是一項長期商業機遇。」 在重點領域推進影響力投資 在氣候衝擊加強、不平等現象加劇以及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ABC Impact第二期基金成功完成募資,並專注於在傳統模式難以取得成效的領域,尋求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其投資戰略圍繞四個重點領域展開:清潔能源與氣候韌性、普惠金融與數字接入、醫療保健與教育以及可持續糧食系統。 迄今為止的ABC Impact投資項目包括印度的Aye Finance,該公司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日本的Tekoma Energy,這是一家專注於太陽能項目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商;以及印度的DCDC Kidney Care,它是印度最大的透析網絡之一,為醫療資源匱乏的患者提供可負擔的治療服務。 在多元地區進行靈活響應的投資 亞洲的經濟和人口增長勢頭,持續為影響力創新創造機遇。然而,該地區的複雜性要求採取一種既立足實際又靈活適應的投資方法。 邢增成表示:「雖然政策能夠加速變革,但最終推動技術採納和規模化的還是市場需求、資本流動與競爭力量。我們所投資的企業並沒有坐等外部信號——它們正通過以既具有影響力又財務穩健的方式解決關鍵需求,來積極塑造未來。」 第二期基金借助第一期基金(2019年至2024年)的發展勢頭,助力ABC Impact擴大合作夥伴關係,拓展其在高影響力領域的覆蓋範圍,並支持具有長期影響潛力的商業可行解決方案。 帶著目標展望未來 影響力投資正日益被視為一種戰略優勢,而非權衡取捨。ABC Impact所秉持的理念是,財務實力與社會效益能夠且應當協同並進,其投資方法正是基於這一理念。 蘇慶贊總結說:「我們的進展得益於投資者和合作夥伴的信任與協作。我們共同證明,財務成功與積極影響不僅相容,而且相互促進。」   投資者和媒體垂詢,請聯繫:Jeffrey Fang投資者關係主管電郵:Jeffrey@abcimpact.com.sg 關於ABC Impact ABC Impact是一家泛亞洲影響力投資公司,專注於通過可持續增長,來創造可衡量的社會和環境效果,以及在經過風險調整後的財務收益。該公司管理規模超過9億美元的資產,運用嚴謹的主題投資策略,發掘並助力高潛力企業成長,以應對亞洲最緊迫的挑戰。 其投資組合涵蓋氣候與水資源解決方案、可持續糧食與農業、醫療保健與教育以及金融與數字普惠等領域。ABC Impact是Temasek Trust Asset Management的成員,並獲得淡馬錫信託基金會、淡馬錫、亞洲開發銀行以及其他領先的機構投資者的支持。 作為負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倡議和《影響力管理操作原則》(Operating Principles for Impact Management)的簽署方,ABC Impact採用嚴謹、基於證據的影響力衡量與管理框架,以確保投資的有效性和問責制。該公司致力於動員私人資本,推動亞洲實現更可持續、更具包容性的發展。 更多信息,請訪問www.abcimpact.com.sg。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885 加入收藏 :
大自然保護協會 促請香港政府將白泥納入北部都會區海洋保護區規劃

 一項以科學為依,社區為本及已達成廣泛共識的保育計劃,包括制定長遠保育建議,保護香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沿岸生態系統 香港2025年4月10日 /美通社/ -- 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 簡稱TNC)發表一份全面報告,就白泥的未來管理提出十項具策略意義的保育建議。白泥位於香港的西北部,面向后海灣,為本地重要的生態熱點。 大自然保護協會促請香港政府將白泥納入北部都會區海洋保護區規劃。 儘管香港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但海洋保育發展卻遠遠落後於陸地的保育工作。香港的水域擁有不少於5,943個物種,佔超過整個中國已知海洋生物物種總數的四分之一。然而,香港現有的海洋保護區(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包括8個現存的海岸公園及1個海岸保護區,僅覆蓋約6%的水域面積,遠低於國際間提出的30% 全球保育目標。更重要的是,多處具高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熱點仍未被納入成為法定的海洋保護區,導致當地生態系統面臨持續人為及自然界的威脅,並包括全球公認的瀕危物種及生境。 以白泥的沿岸生態系統為例,是珠江三角洲內重要性的生態熱點 。該區面積約佔80公頃,涵蓋上白泥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ite of Special Scientific Interest, SSSI)至下白泥一帶。區內擁有極高的多樣性且珍貴的海岸生境,包括紅樹林、蠔礁、全港面積最大的海草床(Halophila beccarii),而泥灘則為香港兩種受威脅的馬蹄蟹 - 中國鱟 (Tachypleus tridentatus)及圓尾鱟 (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 提供關鍵的的覓食及育幼場地,並同時為成千上萬隻的候鳥提供重要覓食場地。儘管白泥擁有豐富而獨特的生態資源,白泥至今尚未被納入法定保護範圍,並正面臨日益嚴峻的威脅,包括外來入侵物種、非法捕魚、海洋垃圾污染,以及不受規管的旅遊活動等,對當地生態系統構成長期而深遠的影響。 為了填補現行保育工作的不足,TNC 自2017年起聯同當地社區、學術機構、各環保團體及義工,於白泥推行以科學為本、社區參與為核心的保育計劃。計劃至今已取得初步成效,包括瀕危馬蹄蟹數量在過去四年間增加超過190%、成功將超過8,000平方米的廢棄蠔田改造為空曠的泥灘和天然蠔礁;並清除超過三公噸海洋垃圾和2,614平方米入侵大米草 (Spartina cordgrass)。儘管保育行動已見成效,倘若未能建立長期而有效的管理機制,這些已取得的初步成果將付諸流水,並對當地生態系統健康及賴以棲息的物種構成重大風險。 TNC環境保育副總監湯詠霖(Marine Thomas)指出,當白泥一帶尚未納入法定保護時,社區參與為核心的保育工作尤為關鍵,她表示: 「如同香港許多海洋生物多樣性熱點,白泥目前仍處於缺乏法定保護和有效管理的狀態,導致依賴該地棲息的受威脅物種面臨地方性滅絕的風險。作為香港最大的瀕危馬蹄蟹育幼地方,白泥的保育實在難以等待官方的保護措施。因此我們率先推行以社區為本的『自下而上』的保育模式,讓社區能夠主動參與保育工作。該模式已展現積極成效,惟要確保成效得以持續並推展至更廣層面,仍有賴政府加強支持,以實現長遠有效的保育政策與管理機制。」 建立海岸保護公園的契機及TNC推動白泥長遠保育願景 2021年,香港政府公佈「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計劃將新界北部大範圍土地發展為可容納超過250萬人口的綜合社區,當中涵蓋部分鄉郊地區。白泥已被納入北部都會區藍圖,並被定位為具保育及生態旅遊潛力的重點區域。規劃建議於后海灣沿岸設立長約10公里的「海岸保育公園」(Coastal Protection Park, CPP),而白泥正位處該保育公園地段。若能配合科學為本的的保育規劃和有效管理機制,擬建的海岸保育公園可為白泥及周邊重要生態區提供所需的保護和長遠管理。為此,TNC促請政府採納以基於科學、社區為本的保育策略,確保白泥的生物多樣性得以有效保護,並達致與國際保育提出的標準。TNC 建議在未來白泥保育規劃時,政府應審慎考慮以下關鍵要素: 正式將白泥劃為海洋保護區(MPA),例如劃為新的海岸公園或海岸保育公園內,並設立核心保育區域(Core Zone),以對該區獨特且多樣的生態系統提供長遠、制度化的保護。 在有關海岸保護區的規劃與管理過程中,確保社區持份者的充分參與。 實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和進行定期的科學監測,持續評估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並根據科學數據評估及適時調整和改進管理策略。 參考國際保育標準,包括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 「綠色名單」及其保育框架,以確保有效的治理和保護。 切實考慮融入社區為本的管理原則,讓當地持份者參與共同管理。 報告就白泥海洋保護區的長遠管理提出十項具體建議: 建立核心保育區 - 劃分重點保育禁區以保護敏感生態系統,免受人為干擾。 建立緩衝區 - 在白泥周邊設立限制發展區,以防止進行高密度開發,以減少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干擾與破壞。 採用生態系統導向的管理方法(EBM)- 通過整體河口生態系統規劃與研究,了解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和生境之間的關係,彌補知識缺口,並推動生境恢復(例如對退化的沿海山坡進行植林計劃)。 積極進行生境管理工作 - 包括控制外來入侵物種、清除海洋廢棄物,以及泥灘及蠔礁修復(如廢棄蠔田)。 建立長期科學監測機制 - 持續監測生境健康和物種恢復情況,包括馬蹄蟹數量、蠔礁的生物多樣性和海草床面積等作為關鍵指標。 採取社區為本的保育措施 - 鼓勵當地社區積極參與保育工作,發展符合聯合國環境署(UNEP)準則的可持續生態旅遊活動,以支援長期保育目標。 採取全面和具包容性的治理架構 - 建議成立「白泥保育委員會」,由政府、學界、保育團體及社區代表共同參與,確保決策透明並反映多方意見。 開發低成本、生態有善的環保設施 - 設置有助引導訪客活動的基礎設施,減少對泥灘和海草床的踐踏,同時允許訪客安全地觀察野生動物。 建立一個穩定的資金機制 - 建議設立穩定的財務安排,用於持續支持生境管理、人員培訓與社區參與活動。例如提供生態導賞訓練以確保可持續的生態旅遊及遊客管理。 確保生態連通性 - 將白泥與其他受保護區域連接,形成完整的保育網絡,包括沿岸保護公園內的潮下帶和陸地區域、米埔自然保護區,以及更廣泛的濕地保育公園系統。 下白泥村居民代表鄭偉君先生指出,推動保育工作的迫切性不容忽視: 「白泥曾是大型成年馬蹄蟹的主要棲息地,但如今幾乎已難見其蹤影,僅存的馬蹄蟹體型亦明顯縮小。這些標誌性物種持續減少,反映整體生態系統正面臨嚴重退化。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對於恢復和保護白泥的自然環境、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功能至關重要。這不僅有助於生物多樣性,更為本地社區帶來發展可持續生態旅遊的新契機。」 TNC保育經理(社區保育)陳梓健表示: 「將白泥納入新設的海岸保育公園之核心保護區,或劃定為具有特殊保育價值的海岸公園是非常重要的。白泥不僅是重要的生物多樣性熱點,亦蘊含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價值。過去數年間,我們過透過科研和在地社區合作,已充分證明採取全面和具有包容性的保育模式能有效管理並守護白泥獨特的生態資源,惠及社群和自然。今次提出的一系列建議,乃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 (IUCN) 『綠色名單』標準制訂,旨在確保白泥在生態系統得以長遠繁榮,同時配合北部都會區整體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香港海洋保育聯盟(Hong Kong Marine Protection Alliance, HKMPA)成員之一,TNC衷心感謝HKMPA合作夥伴的積極參與,以及6,500名義工和55,000名支持者對保育工作中的熱誠投入與長期支持。特別感謝支持TNC在白泥保育工作上提供寶貴支持的機構與社群,包括漁農自然護理署、海洋保育提升資助計劃、廈村鄉事委員會、當地居民社區、各個蠔業養殖協會及多間學術機構。各方協作無間,為推進保育目標、促進生態復育與維護香港珍貴的自然資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欲查看完整報告,請訪問 [LINK]。 如需下載照片,請前往 [LINK]。 關於大自然保護協會(TNC),香港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國際保育非牟利組織,一直致力於世界各地為大自然及人類保護具重要生態價值的土地和水資源。TNC遵循以科學為基礎的保護理念,為全球保育難題創造嶄新的解決方案,使大自然和人類共存。我們現時正在應對氣候變化,以前所未有的規模保護土地、淡水和海洋,以可持續的方式提供糧食和水資源,幫助城市變得更具可持續性。我們的項目遍及81多個國家和地區,採用協作方式與當地社區、政府、私營部門等合作,開展各種保育項目和活動。TNC在亞太地區進行各種保育工作已超過30年,在澳洲、中國大陸、香港、印尼、蒙古、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國開展了多個項目。TNC是2019年「呂志和獎 — 持續發展獎」之得主。如欲了解更多有關TNC 於香港的工作,請瀏覽:大自然保護協會 (tnc.org.hk)   如果你也關心環境保護與野生動物保育,歡迎支持TNC的工作,參與我們的社區項目和活動,攜手守護環境與野生動物,歡迎關注TNC香港的社交平台專頁,獲取更多環境保育資訊:  Facebook:TNC HK 大自然保護協會Instagram: @tnc_hk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915 加入收藏 :
超越連接:5G 和 AI 如何重塑企業未來

作者:Palo Alto Networks 資深副總裁暨網路安全總經理Anand Oswal 2025年4月9日台北訊–想像一個工廠,幾乎所有設備都連接到 5G 網路:機器手臂協同運作,零件向總部發送狀態訊號。員工監控效能,查看故障機器並接收即將發生的網路攻擊警報。當加入 AI 技術後,這些連網設備可以即時做出決策,員工將獲得預測性維護警告,並且威脅偵測也能完全自動化。   這就是我所期待的未來——當 AI 和 5G 這兩大革命性技術相互結合,徹底改變企業與產業的運作方式。5G 正引領我們進入一個幾乎所有事物都能連結的世界,從路燈到貨櫃,所有裝置都能以極快的速度、低延遲與高密度進行連線。當 AI 加入其中,這種超高速連線便擁有了智慧。當 AI 賦予 5G 即時預測問題並自我優化的能力時,你就擁有了前所未見的業務轉型配方。   這種轉變已經在各個產業中發生。我最近與一家電信公司的高層會面,該公司正將 AI 與 5G 結合,打造智慧 5G 網路。這些網路不僅運行速度驚人,還具備自我調整的能力,透過機器學習演算法持續分析網路效能、預測流量並自動優化,確保用戶隨時享有最佳的連線品質。   汽車產業同樣也從這種結合中受益,智慧車與自駕車利用 5G 與其他車輛及周圍基礎設施進行通訊,同時透過 AI 即時處理所有感測器資料,讓駕駛變得更安全,並實現自動導航。如今,自駕車越來越普及,正逐步在全球各大城市中落地。   隨著關鍵基礎設施持續老化以及來自國家級威脅行為者的攻擊日益增多,全球各地的政府領袖正積極升級關鍵基礎設施,引入智慧解決方案。透過將 5G 和 AI 整合到基礎設施中,我們現在能夠連結並優化所有事物——包括交通號誌、公共運輸、港口、水資源管理系統與廢棄物處理系統。沒有 5G 的速度與 AI 的智慧結合,這一切都無法實現。然而,這個充滿機會的未來同時也伴隨著風險。AI 與 5G 的交匯帶來了新的攻擊向量,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覺並做好防護。   保護 5G 與 AI 的未來 美國政府報告指出,中國的國家級威脅行為者集團已對美國的關鍵基礎設施造成破壞,包括電信服務。2024 年 2 月,報導指出,中國國家支持的威脅行為者集團「Volt Typhoon」入侵了多個美國關鍵基礎設施機構。最近,Salt Typhoon 也成功入侵多家電信公司,包括網路服務提供商。這些攻擊的最終目的似乎是竊取資料、潛伏於受害者的 IT 環境中以發動未來攻擊,或是兩者兼有。   這只是對那些最能從 5G 和 AI 交匯中獲益的關鍵基礎設施所遭遇的真實攻擊的冰山一角。事實上,Palo Alto Networks 的研究人員發現,2023 年,多數(70%)的工業組織都曾是網路攻擊的受害者,其中四分之一的受訪者經歷了營運中斷。這些技術的重要性與強大功能,使其成為惡意行為者眼中的重點攻擊目標。 應對這些風險需要一套強健的網路安全策略,以防範針對已連接企業的新型且更加複雜的風險。   以 AI 對抗 AI善用 AI 技術來強化資安防護,並確保 5G 基礎設施具備對抗威脅的能力。企業可以採用新的創新 AI 技術,更積極且有效地保護其網路環境。   保護所有層級簡單來說,網路模型有七個層級,而大多數的安全防護只會保護到第四層。迴避性攻擊需要對網路的所有七個層級進行持續監控,並具備進階的安全能力,才能防範已知與未知的威脅,如漏洞利用、勒索病毒、惡意軟體、釣魚攻擊及資料竊取等。   優先處理漏洞優先處理漏洞。資安團隊經常因為警報和漏洞過多而感到不知所措。為了充分利用這些資訊,建議根據威脅的嚴重性、可能性及影響來優先處理風險。為了進一步減輕資安團隊的負擔,虛擬修補的能力—特別是針對那些難以修補的、屬於關鍵基礎設施的 OT 資產漏洞—將能顯著提高網路的安全性。   簡化安全架構AI 技術能簡化資安作業的複雜性,尤其是當更多智慧設備連接到網路時。透過基本的營運改進與自動化流程來處理日常任務。此外,資安平台的集中化管理也能大幅簡化資安操作,讓資安團隊更輕鬆有效地監控與應對威脅。   選擇合適的資安合作夥伴要提升安全防護,一個簡單有效的做法是選擇技術本身就具備安全性的 5G 安全廠商合作—這表示這些廠商的軟體從開發初期就遵循安全開發標準。大多數領先的資安廠商會選擇經過認證的合作夥伴,並確保其符合資安標準。   實現 5G 與 AI 的可能性 5G 與 AI 的結合將影響各行各業及不同地區,但最顯著的變化將出現在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領域—例如安全的飲用水、每日通勤以及網路連接等。然而,要實現其潛力並保護我們的生活方式,   資安必須成為企業規劃的首要考量,絕非僅是IT部門的事後工作。隨著這兩項技術的廣泛應用,它們將成為數位轉型的推動力量,帶來更快速、優化且更安全的世界。     關於Palo Alto Networks Palo Alto Networks是全球網路安全領導者,致力於透過創新來超越網路威脅,讓企業能夠充滿信心地擁抱技術。我們在全球為成千上萬個來自不同領域的組織提供新世代網路安全支援。Palo Alto Networks 一流的網路安全平台及服務以領先產業的威脅情報為後盾,並由最先進的自動化技術而強化。透過提供產品協助實現零信任企業、回應安全事件,或是與世界級的生態圈合作確保更好的安全成果,我們始終致力於幫助實現「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安全」的目標,而這正是Palo Alto Networks 成為最佳網路安全合作夥伴的原因。

文章來源 : 盛思整合傳播顧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016 加入收藏 :
MONTAGUT 2025春夏寢飾 綠色印染工藝結合藝術美學

MONTAGUT 2025春夏-芳若金萱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與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MONTAGUT夢特嬌2025春夏寢飾系列主打環保染劑,結合立體花卉印花工藝,帶來舒適、優雅且綠色永續的寢具選擇。 頂級布料 柔軟細膩更透氣 本系列嚴選頂級長絨棉和天絲材質,纖維細長且柔軟,具備卓越的透氣性與吸濕性,帶來乾爽舒適的睡眠環境。精湛織造工藝賦予布料絲滑細膩的觸感,溫柔包覆肌膚,讓每一次入眠都成為極致享受。 MONTAGUT 2025春夏寢飾 – 花羨嫣然 環保染劑 綠色印染工藝 MONTAGUT採用環保染劑,大幅降低傳統染整工藝對環境的影響,不僅減少水資源浪費,更有效避免有害物質殘留,確保親膚安全,將永續時尚理念融入日常。 MONTAGUT 2025春夏寢飾 – 青宴芳華 MONTAGUT 2025春夏寢飾 – 芷蘭花語 立體感花卉印花 清新優雅的藝術韻味 設計靈感來自春夏綻放的繁花盛景,運用立體印花技術或手繪工藝,讓花卉圖案更具層次感,彷彿盛開於床品之上,為臥室空間增添優雅氣息。色彩選擇上,以藕粉紫、柔霧粉、空靈藍等柔和色調,帶來平靜愉悅感受,營造寧靜愜意的居家氛圍,讓每晚的睡眠都彷彿沉浸於自然懷抱。 MONTAGUT 2025春夏寢飾系列,結合高品質天然材質、綠色印染工藝與藝術美學,打造恰到好處的居家風格。

文章來源 : 卓越創意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661 加入收藏 :
2025 年 7 月 12 日 (星期六) 農曆六月十八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