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機器學習」新聞搜尋結果, 共 969 篇 ,以下為 25 - 48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TXOne Networks發布Stellar端點解決方案重大更新,簡化OT資安

全球虛實整合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CPS)防護領導廠商TXOne Networks(睿控網安)今日發表Stellar解決方案3.2版,進一步將端點防護功能升級成全方位偵測及回應來保護營運技術(OT)環境。Stellar能讓企業更容易轉換至威脅追蹤及偵測,並克服傳統IT端點偵測及回應(EDR)解決方案容易干擾OT營運與生產力的缺點。專為OT環境量身打造的Stellar,能確保在不犧牲系統穩定性的情況下提供企業有效的防護。   TXOne Networks(睿控網安)執行長劉榮太表示:「我們觀察到,EDR解決方案經常導致警報疲勞(Alert Fatigue)現象,在OT環境中尤為嚴重,資安團隊在面對這些警報時,往往因缺乏OT機台的情境資訊而疲於奔命。例如,當自動化腳本使用了早已過期的登入憑證時,一般EDR產品很可能會將此類情況標示為異常事件,因此情境感知能力(Situational Awareness)對處理OT資安事件的效率至關重要。最新的Stellar 3.2版產品將提升機台的可視性,使資安團隊能更輕鬆篩選無害的異常狀況,從而提升資安事件調查的準確性以及效率。」   藉由Stellar全方位的資產情境資訊做出資安的明智判斷: l  情境感應:從單一介面集中檢視裝置的活動,並藉由Stellar的行為分析技術,來評估是否有干擾營運的可能性。 l  資產基準行為建立更容易:網路行為已整合至Stellar的機器學習當中,能提供完整的資產行為資料,讓資安團隊在調查異常狀況或強制貫徹資安時盡量減少臆測。 l  衝擊風險快照:全新監控介面可即時掌握可能遭受入侵的資產,並顯示相關活動與事件趨勢,協助評估損害範圍。   Stellar是一套專業化的端點防護解決方案,專為工業控制系統(ICS)與其他OT裝置而設計。它能辨認將近4萬種OT應用程式,並內含TXOne Networks(睿控網安)的「虛實整合系統偵測及回應」(Cyber-Physical System Detection and Response,簡稱CPSDR)技術,能同時保護老舊與現代化Windows系統,防範網路攻擊以及未經授權的系統變更。   了解更多關於Stellar的資訊。 更多資訊請關注TXOne Networks動態:部落格、Twitter 和 LinkedIn。   關於 TXOne Networks(睿控網安) TXOne Networks專門提供網路資安解決方案,藉由 OT 零信任方法來確保工業控制系統 (ICS) 與營運技術 (OT) 環境的穩定性與安全性。TXOne Networks 與製造業龍頭及關鍵基礎設施營運商合作,開發實用且對工業營運環境友善的網路資安防禦解決方案。TXOne Networks 同時提供網路與端點產品,採用即時縱深防禦的方式保護 OT 網路與營運關鍵裝置。https://www.txone.com。

文章來源 : elite PR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597 加入收藏 :
Nanoprecise 完成 3,800 萬美元 C 輪融資

Nanoprecise 獲得 3,800 萬美元的 C 輪融資,此輪融資結合股本和債務,務求使工業維護更聰明、更快速、更可預測。  阿聯邦埃德蒙頓2025年3月29日 /美通社/ -- Nanoprecise Sci Corp 正在打破工業維護長期以來的被動循環。隨著 2024 年達到三位數的成長,Nanoprecise 正大膽擴展其世界領先的 Energy-Centered Maintenance (ECM) 方法,並加強其人工智能 (AI) 驅動的診斷功能,不只是警示通知,更提供可供採取行動的解釋。 這次超額認購的股權融資由 Yaletown Partners 領軍,BDC 的 Industrial Innovation Venture Fund 共同領導,加拿大出口發展局 (EDC)、BMO Capital Partners 以及 CIBC Innovation Banking 的信用貸款共同參與,為 Nanoprecise 提供資源以迅速擴大其市場佔有率,並加速推進其戰略計劃。 「預測性維護不再是『有了也好』,而是工業復原力和效率的策略必需品,」Yaletown Partners 的合夥人兼共同創辦人 Hans Knapp 表示:「Nanoprecise 不僅向客戶談論效率,而且在財務方面也展現相同的紀律,因為它在同類型產品中,每募集一美元的投資者資金就能獲得最高收益。我們很高興能夠支持 Nanoprecise 在全球擴展 Energy-Centered Maintenance 的使命。」 隨著產業加速數碼轉型之旅,Nanoprecise 提供可擴充、高影響力的解決方案,同時推動營運可靠性和永續性成果。BDC Industrial Innovation Venture Fund 合作夥伴 Erin Sheets 表示:「BDC Capital 很榮幸能共同領導這次對一間公司的投資,此公司完全符合我們支持下一代全球加拿大科技領導者的使命。Nanoprecise 的優勢在於其多元化的方法,無論是在服務的全球市場和團隊組成方面。這種多樣性,再加上 Nanoprecise 創新地使用 LLM 模型以產生合成資料,使此公司在洞察力的準確性和解決方案的成本效益方面,都能超越規模大得多的競爭對手。」 更聰明的維護,減少意料之外的情況 大多數的預測性維護計劃,都將節省停機時間視為唯一的主要投資報酬率,這對於大約 10% 到 20% 的關鍵生產機械而言,是正確的。然而,任何製程產業中的 80 至 90% 的旋轉設備都有某種形式的備援,因此僅節省停機時間,無法獲得全面的價值。在工廠剩餘 80% 的設備上,Nanoprecise 已註冊商標的 ECM 方法可提供維護洞察分析以及能源消耗模式,如使用則可節省能源,證明使用 ECM 不僅可以節省關鍵機器的停機時間,還可以節省「工廠平衡」設備的停機時間。 Nanoprecise 透過 AI 驅動的診斷功能改變產業生態,超越偵測,提供清晰、可供採取行動、以價值為導向的洞察分析。一些主要的差異化功能包括錯誤警示較少(假陽性與假陰性不足 1%)、規範性價值導向洞察分析,以及能源效率趨勢。Nanoprecise 的解決方案專為惡劣環境而設計,具有 Zone 0 和 C1D1 等認證,所有設計都符合網路安全(SOC II Type II 認證)。 「在故障發生之前就能捕捉到是很重要的,但現在這只是第一步。」Nanoprecise 行政總裁 Sunil Vedula 表示。透過這項投資,我們將維護從猜測遊戲轉化為戰略優勢。機器人不僅會告訴你發生什麼問題,還會向你提供完整資訊 - 發生什麼事、為何會這樣、以及下一步行動。我們的願景?讓維護團隊成為最知情、最主動的決策者。」 運用新領導力擴大創新規模 為支持 Nanoprecise 快速增長,公司最近擴大其領導團隊,擴展其願景在全球範圍內: Param Desai 加入擔任產品總監(CPO),推動 AI 驅動的產品創新。 Kevin Clark 加入擔任傳道總監,幫助業界採用 ECM。 Nanoprecise Sci Corp 簡介 Nanoprecise Sci Corp 是一款以 AI 為中心的能源為中心的預測維護解決方案,將物聯網感測器技術與 AI 和機器學習結合,以提高機器的效率並為可持續發展欲了解詳情,請瀏覽:nanoprecise.io Yaletown Partners 簡介 Yaletown Partners 是加拿大領先的風險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以氣候適應性成長為優先考量,投資於以數碼方式改造傳統產業的科技。Yaletown 在溫哥華、卡加立、埃德蒙頓、多倫多、蒙特利爾和舊金山設有辦事處,獲得包括退休基金在內的領先機構投資人以及成功科技企業家網路的支持。欲了解詳情,請瀏覽:https://www.yaletown.com/。 BDC 簡介80 年來一直是加拿大的企業家銀行 BDC 是所有希望獲得創業所需融資與建議的企業家的首選合作夥伴,以建立個人企業,並應對當今的重大挑戰。我們的投資部門 BDC Capital 提供各種風險資本解決方案,幫助最具創新性的公司順利發展。BDC 的發展角色意味著我們處於持續發展的狀態:無論企業家走到哪裡,無論加拿大經濟需要什麼,我們都會在那裡幫助他們克服困難。80 年後的今天,這項承諾依然不變。BDC 服務的財務價值,估計將在未來五年內為加拿大經濟增加 236 億加元的 GDP。我們是加拿大 100 強雇主 (Top 100 Employers) 和加拿大最佳多元化雇主 (Canada's Best Diversity Employers) 之一,也是加拿大首間在 2013 年獲得 B Corp 認證的金融機構。有關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的更多資訊,並查看免費工具、模板和文章,請瀏覽 bdc.ca 或在社交媒體上加入 BDC。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088 加入收藏 :
Lantronix 推出新款 Open-Q 8550CS 系統模組,滿足邊緣 AI 運算的需求

量產就緒的系統模組簡化了開發流程,加快創新工業邊緣 AI 裝置的上市時間 爾灣,加州, March 28, 2025 (GLOBE NEWSWIRE) -- 全球物聯網運算和連接解決方案領導公司 Lantronix Inc.(NASDAQ: LTRX),於今天宣布推出全新款 Open-Q™ 8550CS 系統模組(SOM)。 這款量產就緒的模組搭載 Qualcomm Dragonwing™ QCS8550 處理器,提供低功耗的裝置內置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功能,簡化了設計流程,使開發者能加快將創新邊緣產品推出市場。 Lantronix 的 Open-Q 8550 獨特設計旨在滿足極端邊緣運算對高級 AI/ML 的需求,配備先進的影片和 AI 應用,如影片協作、影片轉碼、相機應用程式以及與邊緣 AI 網關的整合。 如同所有 Lantronix 的嵌入式運算技術,這個平台獨特地提供了由硬件、軟件、設備管理和服務組成的完整解決方案,使客戶能更快進入市場。 這是一個絕佳的平台,用於開發工業邊緣 AI 產品,包括無人機、控制器、機器人以及各種行業的工業手持裝置,涵蓋智能倉儲、製造、運輸、物流和零售等領域。 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 物聯網解決方案產品管理副總裁 Suri Maddhula 表示:「Qualcomm Technologies 與 Lantronix 的 15 年策略合作支持我們共同的目標,提供經整合的協作解決方案,以提升物聯網、邊緣 AI 和 AI/ML 技術的成功,推動先進邊緣 AI 應用的發展。」 Lantronix 策略總監 Mathi Gurusamy 表示:「在 Qualcomm Technologies 的支援下,Lantronix 正在推動邊緣 AI 的無縫性及創新,使開發者能夠利用嵌入式計算和物聯網來實現尖端的工業級解決方案。 我們攜手合作,將一切不可能的事情化為現實。」 高性能 Open-Q 8550CS SOM 滿足邊緣運算的 AI/ML 要求 Open-Q 8550CS SOM 具備高性能的內建 AI 引擎,滿足極端邊緣運算對 AI/ML 的更高要求,包括邊緣設備、邊緣伺服器和邊緣 AI 盒子。 主要特點包括: 採用 4nm 製程的低功耗設計 Kryo 八核 CPU 最高可達 3.2 GHz,搭配 Adreno A740 GPU 雙 eNPU 提供 48 INT8 和 12 FP16 TOPs 的運算性能 安全特性包括可信任管理引擎、虛擬機管理程式、安全處理單元和 DDR 加密 企業級連接性,支援 Wi-Fi 7 MU-MIMO,最高可達 5.8Gbps 在運算處理、攝影、人工智能、安全性和音訊方面提供最佳性能 最高支援 8GB LPDDR5 RAM 和 128GB UFS Flash 儲存空間 支援 Android™ 13 及 Linux Yocto Kirkstone 專用的電腦視覺引擎 多個 MIPI 相機和顯示端口 多種高速連接選項 支援 Qualcomm Sensing Hub 3.0 好處是: 憑藉其八核運算能力和 48 AI TOPS 的張量性能,提升視像會議的體驗、自動導航車輛路線規劃、智能相機影像質素及邊緣 AI 盒子的擴展性; 配備強大的 Adreno 740 GPU,支援光線追蹤、Open GL ES、Vulkan 和 Open CL 配置,並具備 4K240/8K60 影片解碼及 4K120/8K30 編碼,執行複雜的 3D 算繪和運算視覺任務; 利用高速 2.5G 和 10G 以太網端口,連接邊緣 AI 盒子。 Open-Q 8550 開發套件加速開發,縮短上市時間 提供評估 Open-Q 8550CS SOM 的理想起點,Lantronix 的 Open-Q 8550CS SOM 開發套件設計旨在快捷地評估 SOM 的關鍵特性,例如低功耗 AI 子系統配備專用 DSP 和 AI 加速器,支援隨時可用的音訊、傳感器、上下文數據流和隨時可用的相機。 該套件支援評估 C-PHY 和 D-PHY MIPI CSI 及 GMSL 相機、雙 MIPI DSI、DisplayPort、音訊、傳感器、GNSS 及千兆乙太網等多種功能。 它配備了 Lantronix 的 Open-Q™ 8550CS SOM、一個開放式框架的載板,展示所有可用的 I/O,以及一系列配件,以加快開發產品。 TAA 和 NDAA 合規解決方案 Lantronix 的 Open-Q 開發解決方案符合 TAA 和 NDAA 標準,確保至少 10 年的使用壽命,並通過嚴格的物料清單和質素控制。 Lantronix 擁有超過 20 年的專業經驗,成功交付了超過 1,200 個硬件和軟件項目,奠定可靠性和創新的標準。 Lantronix Engineering Services Lantronix Engineering Services 提供針對其 Open-Q 平台和開發套件的一站式產品開發支援。 憑藉超過 1,500 種成功產品的優越工程專業知識,我們的開發團隊專注於相機開發與調整、語音控制、機器學習、機械和射頻設計,以及熱管理和功率優化。 通過具有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我們加速開發者在市場上的推出時間,確保創新與效率結合起來。 關於 Lantronix Lantronix Inc. 是一家面向智能城市、企業及運輸等高增長市場提供運算和連接物聯網解決方案的全球提供商。 Lantronix 的產品和服務透過提供可啟用 AI 邊緣智能的訂製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在不斷發展的物聯網市場中取得成功。 Lantronix 的先進解決方案包括智能變電站基礎設施、資訊娛樂系統和視像監控,並為雲端運算和邊緣運算提供先進的頻外管理 (OOB)。 欲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 Lantronix 的網站。 Lantronix 媒體聯絡人:Gail Kathryn Miller企業營銷和傳訊經理media@lantronix.com Lantronix 分析師和投資者聯絡:        investors@lantronix.com © 2025 Lantronix, Inc. 版權所有。 Lantronix 是註冊商標。 其他商標和商標名稱均為其各自所有者的財產。 Qualcomm 品牌產品是 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 和/或其附屬公司的產品。 Qualcomm、Kryo、Adreno 及 Qualcomm Dragonwing均是 Qualcomm Incorporated 的商標或註冊商標。 本公告隨附圖片可在以下網址獲取:https://www.globenewswire.com/NewsRoom/AttachmentNg/208b6cd7-8503-4deb-97d2-5953513dde52

文章來源 : Notifi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200 加入收藏 :
中央大學開創「優學院」Uedu教學平台 以AI引導蘇格拉底式對話學習 打造智慧教育新典範

【記者林子霞/台北報導】面對 AI 浪潮席捲全球,高等教育也迎來轉型契機。國立中央大學自主研發的「優學院」(Uedu)教學實踐平台,結合生成式 AI 與教學場域,成為教師智慧輔助教學的創新利器,更能完整記錄學生的知識成長軌跡,為AI時代的高教改革注入全新動能。 「優學院」Uedu 平台由中央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張家凱開發,並獲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全力支持。張家凱具備機器學習與資料探勘專長,早期即推出「中央機房」教學實踐平台,隨著 ChatGPT 在 2022 年底問世,他順勢升級為「優學院」Uedu( https://uedu.tw/ ),目標是幫助使用者快速掌握知識,並能應用於實務中。 目前「優學院」已涵蓋多門跨領域課程,包括 Python、R語言、電磁學、微積分、經濟學、智慧財產權等,支援十種語言操作介面,適用於國際學生與 EMI(全英語授課)教學環境。中央大學目前已有 14 位教師導入平台,應用於30多門課程,並正逐步向其他大專院校推廣。 張家凱指出,透過 Uedu 平台,教師可善用生成式 AI 協助出題、模擬虛擬助教進行教學互動,並追蹤學生的回答與學習歷程,協助進行知識分析與學習診斷。他表示,平台設計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達成「學習遷移」,也就是能將所學運用至不同領域,並培養數位溝通能力,真正學會如何與AI協作,而非僅是使用工具。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導入「蘇格拉底式對話」引導教學,讓 AI 扮演蘇格拉底角色,透過不斷對話與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思考。張家凱強調:「這樣的學習不是為了解答,而是透過提問發掘問題本質,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更能培養批判性思考與思辨能力。」 平台成果也陸續展現,中央大學資工系三年級學生陳昱翔修習「人工智慧跨域應用專題」課程時,即運用 Uedu 平台資料,研究如何結合知識圖譜與大型語言模型來分析學習軌跡。他勇敢踏上國際舞台,於2025年3月遠赴愛爾蘭都柏林,在全球頂尖的「第15屆學習分析與知識國際會議(LAK25)」發表個人首篇學術論文,展現學習成果與研究實力。 陳昱翔表示,Uedu 平台最寶貴的特點在於能記錄並分析學習歷程,幫助他辨識出學習盲點與弱項,進而精準強化能力。他認為,這樣的數位學習方式將是未來趨勢,有助於學生在AI時代更有效率地自我成長與進步。

文章來源 : 守護台灣新聞網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796 加入收藏 :
Gene Solutions 引領癌症早篩新篇章,推出亞洲首個經臨床驗證多癌血液檢測

新加坡2025年3月26日 /美通社/ -- 亞洲領先的生物技術公司 Gene Solutions 宣佈在癌症早篩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該公司創新的 SPOT-MAS 檢測技術成為亞洲首個完成大規模前瞻性隊列驗證的多癌篩查血液檢測,研究結果已發表於《BMC Medicine》期刊。這一里程碑標誌著無創早期檢測技術在推動大規模人群應用方面的重大突破。 Gene Solutions 引領癌症早篩新篇章,推出亞洲首個經臨床驗證多癌血液檢測 應對關鍵醫療需求 乳腺癌、結直腸癌等常見癌症若能早期發現,其生存率可超過90%(1)。然而,在亞洲中低收入國家中超過 70% 的癌症患者被確診時已處於晚期(2)。傳統的影像學篩查存在諸多局限性,包括侵入性強、可及性低以及單器官系統檢測方法導致的高累積假陽性率(3)。 SPOT-MAS 通過提供可靠、無創的多癌血液檢測技術,致力於解決癌症早期發現難題。該技術整合了下一代測序(NGS)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夠檢測癌細胞釋放到血液中的循環腫瘤DNA(ctDNA)。 在2018至2021年間,SPOT-MAS 完成了實驗室技術建立和分析驗證。從2022至2024年,SPOT-MAS 檢測技術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K-DETEK 臨床試驗。這是亞洲首個也是規模最大的前瞻性隊列癌症篩查研究,共有9,057名無症狀人群參與並接受了12個月的隨訪。經排除特定干擾因素後,最終分析了9,024名參與者的數據,其中 42.27% 因吸煙、飲酒和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被歸類為高風險人群。 全球第三個、亞洲首個大規模前瞻性隊列臨床驗證的多癌種早期檢測(MCED) 美國已有兩項 MCED 檢測產品完成前瞻性驗證,但 K-DETEK 臨床試驗旨在專門為亞洲人群提供了臨床數據支撐。儘管全球對MCED測試寄予厚望,但最大挑戰之一是從算法模型建立階段對照試驗向真實世界隊列研究階段臨床實踐過渡時保持一致的高性能。 SPOT-MAS 檢測成功應對了這一挑戰,各項驗證研究階段中展現一致的性能表現,包括發表於《eLife》上的入組 2,288 人的病例對照研究、發表於《BMC Medicine》的入組 9,024 人的 K-DETEK 臨床試驗研究,以及發表於 ESMO 腫瘤學年鑒的覆蓋東南亞六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10,577 例測試的真實世界經驗報告(4,5,6)。此外,該技術還突顯了檢測結腸癌前病變的能力,為早期干預和主動預防結直腸癌創造了機會。 試驗數據亮點(5,7): 高靈敏度和特異性: SPOT-MAS 檢測對癌症病變的總體靈敏度達 70.8%,如結合消化道癌前病變評估後靈敏度達 78.1%,同時對各類癌症的特異性高達 99.7%。 卓越的預測價值: 臨床試驗顯示對癌症病例的陽性預測值為 39.53%,如結合癌症和癌前病變後的陽性預測值達 58.1%。基於算法和機器學習模型的組織溯源,對癌症病變的準確率為 52.9% ,結合癌前病變後的準確率可達 84.0%。陰性預測值高達99.92%,確保準確篩查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不必要的後續檢查。 「SPOT-MAS 是亞洲首個提供癌症篩查真實世界臨床證據的 MCED 檢測,為區域特定人群提供了必要的驗證數據支撐,並有效證明該檢測的臨床實用性。我們相信,這一重要里程碑將極大促進與區域醫療專家的合作討論,推動該檢測技術納入常規醫療篩查項目。」Gene Solutions 腫瘤醫學總監 MD. PhD. Nguyen Duy Sinh 表示。 創新的多組學與人工智能整合 與大多數聚焦於循環腫瘤DNA(ctDNA)單一生物標誌物的 MCED 測試不同,SPOT-MAS 採用創新的多組學分析方法,整合 ctDNA 的遺傳、片段組學和表觀遺傳學等多重特徵分析。這一綜合策略極大提升了泛癌覆蓋類型及真實世界臨床應用中的準確率。 檢測技術背後的生物信息學家利用人工智能(AI)分析這些海量的多重特徵數據。通過開發多維度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模型,他們持續使用來自健康個體和癌症患者的標記數據進行深度訓練。這種多模態 AI 技術能進一步提高檢測靈敏度,準確識別腫瘤組織溯源,並為多組學分析方法優化綜合成本效益。 戰略發展與合作創新 檢測在識別缺乏標準篩查方案的致命性癌症方面表現卓越,包括胃癌、肝膽道系統癌症、卵巢癌、胰腺癌、食管癌、子宮內膜癌以及頭頸部癌症。同時,它也有效補足現有乳腺癌、結直腸癌和肺癌篩查策略的不足。憑借此次成功臨床驗證,Gene Solutions 已積極推進 SPOT-MAS 檢測技術納入常規臨床實踐。公司正與多家頂級醫院、監管機構和研究機構開展深度合作,擴大該技術在公立和私立醫療部門的可及性和推廣應用。 正如最近接受 GenomeWeb (8) 採訪時,Gene Solutions 研發負責人 Tran Le Son 博士描繪了該項技術的未來發展規劃: 持續進行和規劃中的深度研究:Gene Solutions 正在開展並規劃多項延續性研究,包括一項類似 K-DETEK 但聚焦於有癌症疑似症狀個體的多中心驗證研究。「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旨在驗證該檢測技術在高風險診斷人群中的有效性。我們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研究並提交論文初稿,」Tran 博士介紹道。  SPOT-MAS 肺癌和 SPOT-MAS 結直腸癌檢測:另一項計劃在新加坡進行的多中心驗證研究將評估 SPOT-MAS 肺癌檢測分別在篩查和診斷人群中檢測肺癌的有效性。與 SPOT-MAS 泛癌早期檢測技術類似,這些單一癌症檢測整合分析循環腫瘤DNA(ctDNA)的遺傳、片段組學和表觀遺傳學等多重特徵,但特別聚焦於優化識別肺癌或結直腸癌的特異性信號。單一癌症檢測方法有望在特定情況下提供顯著的篩查性能優勢。例如,當強烈懷疑特定癌症時,專為該癌症量身定制的檢測可以更具成本效益並提供卓越的性能表現,比普通篩查手段實現更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  生物制藥領域合作:「展望未來,我們渴望與生物製藥公司開展更多合作。」Tran博士表示。Gene Solutions 計劃利用其獨有人工智能分析平台,基於亞洲為中心的基因組數據優勢為個性化癌症治療和腫瘤疫苗揭示更高效的生物標誌物和治療靶點。 About Gene Solutions Gene Solutions 是亞洲領先的生物技術公司,專注於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和 ctDNA 技術開發創新的癌症檢測解決方案。該公司與東南亞超過 4500 家醫院和診所合作,擁有約 250 名生物學專家和技術人員,員工總數超過700 名。Gene Solutions 發表了超過 50 篇同行評審的出版物,並在該地區開展了超過 50 項多中心研究。該公司因其專有研究以及在新加坡和越南獲得 CAP 認證的實驗室而受到認可,將多組學與人工智能驅動的方法相結合,致力於轉變癌症護理模式。 References:(1) Statistics adapted from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s (ACS) publication, Cancer Facts & Figures 2022 and Cancer Facts & Figures 2021; the ACS website; and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Cancer Research website.(2) Sankaranarayanan, R., Ramadas, K., Qiao, Y., 2014. Managing the changing burden of cancer in Asia. BMC Med 12, 3.(3) Imai, M., Nakamura, Y., & Yoshino, T. (2025). Transforming cancer screening: the potential of multi-cancer early detection (MCED)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4) Le Son Tran et al (2023) Multimodal analysis of methylomics and fragmentomics in plasma cell-free DNA for multi-cancer early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eLife 12:RP89083.(5) Nguyen, L. H. D., et al. (2025). Prospective validation study: a non-invasive circulating tumor DNA-based assay for simultaneous early detection of multiple cancers in asymptomatic adults. BMC Medicine, 23(1).(6) Annals of Oncology (2024) 35 (suppl_4): S1679-S1697.(7) Carbonell, Chantelle, et al. Cancer Control 31 (2024).(8) Genomeweb.com Gene Solutions Looks to Expand MCED Test Market After Strong Validation Data (19 Feb 2025).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37 加入收藏 :
SeaPRwire引入智能新聞推送系統,實現個性化新聞稿投放

EQS 新聞 / 2025-03-24 / 10:34 UTC+8 香港 - 2025年3月24日 - SeaPRwire,亞洲領先的新聞發佈管理平臺,宣佈將創新的智能新聞推送系統引入其服務。該系統由Asia Presswire提供技術支持,旨在通過根據用戶興趣和閱讀歷史個性化新聞稿投放,徹底改變新聞稿的分發方式。 智能新聞推送系統利用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L)演算法,根據用戶的偏好和行為量身定制新聞內容推薦。通過分析用戶的興趣和閱讀模式,系統向新聞平臺和社交媒體關鍵意見領袖(KOL)提供高度相關和個性化的新聞稿建議。這種方法增強了觸及目標受眾的機會,並最大化了傳播效果。 "通過整合這一基於AI的解決方案,SeaPRwire在為客戶提供更具針對性和更有效的傳播策略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SeaPRwire產品總監Jane Woo表示。"利用最新的機器學習技術,我們能夠提供個性化的體驗,不僅提升了受眾互動,還幫助品牌在多樣化媒體平臺上獲得更大的曝光和影響力。" 該系統能夠追蹤和分析用戶互動,如閱讀習慣和參與模式,確保每份新聞稿都能觸及最相關的記者、編輯和影響者。這種定制化水準提高了分發效率,減少了冗餘資訊,確保相關內容能夠到達最有可能分享或報導的人群手中。 除了AI驅動的功能外,智能新聞推送系統還可以通過分析參與數據來衡量每篇新聞稿的效果,提供有價值的洞察,幫助品牌瞭解內容在不同管道的表現。這有助於品牌優化其傳播策略,達到最佳效果。 SeaPRwire的這一新系統旨在服務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客戶,包括日本、中國、韓國、香港、新加坡、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憑藉覆蓋超過80,000名記者和3億KOL粉絲的網路,SeaPRwire繼續鞏固其作為領先的新聞傳播平臺的地位。 與Asia Presswire的合作為平臺引入了最前沿的技術,使SeaPRwire成為PR和通訊專業人士在該地區提升品牌影響力的強大工具。 這一戰略性的發展再次彰顯了SeaPRwire致力於提供創新、數據驅動解決方案的承諾,滿足現代通訊領域日益變化的需求。通過專注於個性化和AI驅動的策略,SeaPRwire有望徹底改變新聞稿的投放方式,確保品牌能夠在正確的時間觸及到正確的受眾。 關於Asia Presswire  Asia Presswire是一家新聞稿發佈服務公司,為全球公關公司、代理機構、組織和企業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他們專注於提供定制化的新聞稿分發服務,包括通過電子郵件直接發送新聞稿給報紙、雜誌和廣播媒體編輯。其廣泛的網路覆蓋172個國家,連接超過230,000個媒體管道以及360萬個自媒體平臺。Asia Presswire支持超過46種語言,包括英語、中文、法語、德語和日語,確保在多語言區域內實現有效溝通。其服務旨在提升品牌的線上可見性和聲譽,有效地與目標受眾建立聯繫。 關於SeaPRwire  SeaPRwire是亞洲領先的媒體傳播管理平臺,旨在賦能公關和傳播專業人士。其品牌洞察計畫通過將客戶與80,000多名記者、編輯、雜誌和線上媒體平臺連接,簡化了傳播管理,同時還與3億多關鍵意見領袖(KOL)粉絲網路對接。借助AI技術,SeaPRwire幫助用戶識別相關媒體和KOL,個性化推介內容,並衡量傳播效果。SeaPRwire在包括日本、中國、韓國、香港、新加坡、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等地區運營,有效提升品牌認知並教育受眾。 媒體聯繫 Brand: SeaPRwire Contact: Media team Email: cs@seaprwire.com Website: https://seaprwire.com 2025-03-24 此財經新聞稿由EQS Group轉載。本公告內容由發行人全權負責。瀏覽原文: http://www.todayir.com/tc/index.php

文章來源 : 香港商今時財經服務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25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21 日 (星期一) 農曆三月廿四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