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關閉
香港2024年5月27日 /美通社/ -- 2024年5月25日,武漢東軟軟件園開園典禮在武漢隆重舉行。儀式上,東軟教育科技集團與江漢大學、武漢商學院、湖北工業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武漢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昌理工學院七所在漢高校簽署校企合作協議。 江漢大學校長景新華,武漢商學院校長彭瑜、副校長劉佳霓,湖北工業大學黨委常委桂麗,武漢紡織大學校黨委常委李華君、人工智能學院院長胡新榮,武漢科技大學校長倪紅衛、副校長馬騰,華中師範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蔣興鵬,武昌理工學院副校長楊灼芳、教務處處長王建斌等高校領導出席簽約儀式。 武漢市委常委、武漢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劉子清,武漢市副市長汪元程,武漢經開區管委會主任唐超,東軟創始人、董事長劉積仁,東軟集團副董事長兼CEO榮新節等領導共同鑒證簽約。 東軟教育高級副總裁李印杲與七所在漢高校代表簽署校企合作協議,高教事業部副總經理趙龍、高教事業部華中區總經理任志龍等出席儀式。 劉積仁董事長在儀式上表示:東軟選擇在武漢建設軟件園及發展產業,正是看中了武漢市的人才優勢,武漢市有8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生110多萬人。我們將進一步深化與在漢高校的產教融合,共同培養高質量規模化的數字人才,為武漢市及華中地區的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根據協議內容,東軟教育與各高校以共建產業學院、專業共建、教育資源輸出等多種形式,打造產學研協同育人的新模式。通過課程設置、實踐教學、實習實訓、科研合作等方式,共同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數字人才。 在典禮上,武漢經開區管委會主任唐超、江漢大學校長景新華、武漢商學院校長彭瑜、東軟教育高級副總裁李印杲還共同為武漢軟件人才培養基地揭牌。 聯絡人:Lin Wei, weilin@neuedu.com
北京2025年3月13日 /美通社/ -- 3月8日,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滕錦光教授一行到訪水滴公司參觀交流。「2024年傑出理大校友獎」獲得者、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陪同參觀,並詳細介紹了水滴公司的創業歷程和科技創新實踐。 交流現場 林大輝博士、滕錦光院士一行首先參觀了水滴公司總部,詳細瞭解了水滴公司的發展歷程、業務模式以及在科技賦能方面的創新成果。 沈鵬首先對林大輝博士、滕錦光院士的到訪表示熱烈歡迎,並詳細介紹了水滴公司發展歷程及戰略規劃,尤其在大病救助、科技創新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做的工作。 水滴公司創辦於2016年,以「用互聯網科技助推廣大人民群眾有保可醫,保障億萬家庭」為使命,在國內率先開創了「大病籌款+人身保險」新模式,提升了保險保障和大病救助等行業的數位化水準。 在健康服務端,水滴公司積極探索和加強與醫院、醫藥公司等醫療服務夥伴的合作,著力於為廣大使用者提供更廣泛的健康醫療服務。 在香港,水滴公司於2023年成立持牌保險經紀公司——水滴金融,為個人和企業客戶提供專業的保險經紀及財富規劃服務,包括終身壽險、重疾、醫療、萬用壽險、MPF、投資相連計劃等服務。 為了更好服務人才發展,水滴公司成立了一站式港澳地區及海外生活服務平臺陸港無憂,提供包含身份規劃、企業出海、子女教育、醫療服務等全流程服務。 沈鵬(中)與林大輝(左一)博士、滕錦光(右一)院士合影 林大輝博士對沈鵬的創業經歷和水滴公司的發展表示認可。 他指出,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法律制度、體制機制是與國際接軌的。 香港「超級聯繫人」的角色非常重要,也會越來越強。 水滴公司可以藉助香港的國際化優勢,以更高水準「走出去」,實現更高層次發展。 滕錦光院士指出,作為香港綜合性研究型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一直致力於推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通過設立技術創新研究院等模式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 他特別提到,水滴在保險細分市場的精準服務能力與香港理工大學在健康科技、數據分析等學科的優勢高度契合,期待雙方未來在粵港澳大灣區探索「保險+醫療健康」的產學研合作新模式,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座談會上,雙方還就未來校企合作的方向進行了深入交流,希望能夠在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等方面開展更加緊密的合作。 林大輝博士表示,香港理工大學堅持服務科技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持續為科技企業輸送複合型人才。 沈鵬回應稱,水滴公司將深化與香港理工大學等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合作,加大在AI大模型等應用場景創新,共同培育保險科技新質生產力。 參會人員合影 作為「2024年傑出理大校友獎」獲得者,沈鵬在香港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一直心系理大,既是理大「啟迪智慧師友計劃」導師,亦是浙江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聯合中心校友聯誼會副會長,在回饋母校方面不遺餘力。 為了更好助力年輕群體創新創業,香港理工大學近期啟動首屆「理大國際未來挑戰賽」,水滴公司成為聯合發起方。 未來,水滴公司和香港理工大學將繼續深化交流,圍繞國家「數字中國」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以科技為紐帶,推動保險服務普惠化、智慧化,並幫助創業者對接更多資源,提供指導和支援,凝聚青年力量,為民生保障體系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EQS 新聞 / 2024-11-29 / 09:00 UTC+8 (2024年11月29日-香港)領先的高等教育集團–中國新高教集團有限公司(“新高教集團”,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集團”,股份代號:2001.HK)宣佈本集團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報告期間”)經審核的年度業績。 新高教集團堅持貫徹高質量發展戰略,以“讓每一個學生獲得職業成就和人生幸福”為辦學使命,以“創建最以學生為中心的百年大學”為辦學願景,以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成效、更高的就業質量、更優的服務體驗、更美的校園環境”為發展支撐,圍繞與學生成長成才密切相關的全流程關鍵節點精准發力,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升,高質量就業成果豐碩,各項事業快速發展,集團效益穩定增長,集團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報告期內主營收入同比增長13.8%至24.1億元人民幣;同時,經調整淨利潤同比增長6.1%至7.7億元人民幣。 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連續15年開展OBE導向的“精彩課堂”教學改革大賽,堅持優課優酬、跨校教研,不斷激發教師聚焦課堂、關注創新的育人熱情,今年在教育部認定的53項賽事中獲教學競賽獎項263項,有力保障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成效”。持續深化產教融合,與千餘家行業頭部企業開展深度校企合作,新增804家校企合作單位及272家實習實踐基地。加大優勢專業建設力度,新增1個高水平專業群和7個區域發展急需的本科專業,申報6個市場需求匹配度高、學校辦學定位契合度高的新專業。甘肅學校獲批2024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2項,立項數量再創新高,獲批總量繼續穩居省內前茅。華中學校新增的口腔醫學專業為國控專業,首年招生最低錄取分數線遠超省控線,學生報到率達到100%。 強化就業服務,高質量就業成果亮眼 集團堅持 “高質量就業作為立校之本”,努力提供“更高的就業質量”。將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等納入教學計劃,持續開展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提升培訓,進一步增強畢業生就業信心和競爭力。通過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個就業創業服務中心,持續開展“訪企、拓崗”活動,開拓更多優質就業資源。截止2024年8月31日,2024屆畢業生初次去向落實率達到了95.09%。其中,高質量就業占比33.21%,創歷史新高,集團每3名畢業生中就有1名是高質量就業,入職世界500強、全國百強等名企的畢業生同比增加62%。貴州學校獲“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示範單位”;鄭州學校獲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省賽金獎,國賽銅獎;甘肅學校畢業生蘇萬芳榮獲“教育部2023-2024學年度基層就業卓越獎學金”;雲南學校連續兩年獲得教育部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東北學校30%畢業生就業于國央企、世界五百強名企單位;華中學校入選湖北省高校就業創業典型案例;廣西學校獲自治區普通高校就業創業突出單位榮譽稱號。 加大高質量投入,夯基高質量發展 集團持續在師資、教學軟硬件、產教融合、優勢專業、生師體驗等方面加大投入,著力打造“更美的校園環境”和“更強的一線服務”,為學生提供“更優的服務體驗”。報告期內,師資投入同比提升12.1%,擴大雙高型教師隊伍,提升高學歷高職稱教師薪酬福利,引進行業專家、學科帶頭人,持續打造高質量師資隊伍。累計投入1400余萬元在八所院校開展 “峰值體驗”活動, 持續改善生師體驗,極大提升生師滿意度及學校聲譽。打造“五星級”學生公寓,增設36個學生共用空間,如共享自習室、共享廚房等,提升學生住宿體驗。此外,集團持續引進高質量知名品牌商戶入駐校園,新入駐商業品牌數量提升62家,包括瑞幸咖啡大師店、星巴克甄選店、海底撈等,同時,持續優化改造商業場景,學生在校生活幸福感顯著增強。 招生競爭力有效增強,生源結構進一步優化 得益於集團穩步落實高質量發展戰略,旗下院校品牌效應進一步凸顯,獲得主管部門、社會及行業的高度認可。生均學費穩定增長,於2024/2025學年,本集團旗下學校總在校生人數約13.9萬人,新生本科層次占比提升4個百分點,在校生中本科層次占比提升1個百分點。此外,集團旗下院校跨省招生比例持續提高,多所院校最低錄取分數線遠超省控線,如華中學校口腔醫學本科專業第一年招生,最低投檔線位居同類院校首位,學生報到率達到100%,貴州學校2024年最低錄取分數線躍居省內同類院校第一。集團及院校的品牌競爭力持續增強。 持續貫徹ESG理念,助推集團高質量發展 集團高度重視並主動貫徹ESG發展理念,將事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相融合,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優化集團和院校治理,對標國際標準及全球ESG最佳實踐,不斷提升整體集團的ESG水準,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道路。集團及旗下院校的ESG工作亦獲得政府部門和資本市場認可,雲南學校被評選為“綠美校園”和“節水型高校”,此外,貴州學校及華中學校亦被評選為“節水型高校”。集團ESG評級位居行業前列,獲得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標普全球ESG首次評分36分,是所在行業全球排名第七、中國排名第一,為中國境內教育行業得分最高。同時,集團入選標普全球《可持續發展年鑒(中國版)2024》,成為多元化消費品行業首個且唯一入選的企業。 繼續堅持“四個更加”創造美好未來,持續、穩健地創造價值 集團將繼續堅持“四個更加”:更好的學習成效,堅持因材施教,使學生擁有優良品德、健康體魄、積極心態和良好人際交往關係;更高的就業質量,堅持精准服務、溫度服務,讓學生能夠找到合適舞臺,成就自我、奉獻價值;更優的服務體驗,堅持溫暖貼心、讓人感動的服務,讓學生在學習、生活、活動等方面留下美好回憶;更美的校園環境,構建美麗宜人、智慧活力的文化校園,讓學生更有歸屬感、自豪感。 展望未來,集團將繼續深度推進“三個持續”:持續加大投入,為旗下所有院校學生創造和提供高質量教學、高質量就業、高質量體驗的教育機會。以ESG為牽引,踐行ESG理念,持續、穩健地創造價值,將業績增長穩定、投資回報穩健、現金流充裕等財務指標與ESG相結合,實現長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實現與投資者的長遠共贏。通過不懈努力,朝著“最以學生為中心的百年大學”夢想揚帆起航,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持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完- 有關中國新高教集團有限公司(2001.HK): 中國新高教集團創立於1999年,是中國領先的高等教育集團,集團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讓每一個學生獲得職業成就和人生幸福”為使命,致力於創建“最以學生為中心的百年大學”。集團在全國7省舉辦了8所全日制高校,現有在校生約14萬人,教職工1萬余人,累計為社會培養了45萬余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作為高質量就業的引領者,集團高校獲評“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50強”、“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典型案例百強”、“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等榮譽,連續多年最終畢業去向落實率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2024-11-29 此財經新聞稿由EQS Group轉載。本公告內容由發行人全權負責。瀏覽原文: http://www.todayir.com/tc/index.php
加納阿克拉2024年8月1日 /美通社/ -- 當地時間7月31日,批量柳工設備正式交付加納政府,支持當地經濟發展計劃中的可持續鄉村道路網維護項目(DRIP)。加納政府在阿克拉獨立廣場舉行了隆重的項目啟動儀式。加納總統 Nana Addo Dankwa Akufo-Addo先生、中國駐加納大使館商務參贊李耀宏先生、加納政府各部門代表、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CEO曾光安先生、高級副總裁羅國兵先生等共約3000人參加了活動。 加納總統 Nana Addo Dankwa Akufo-Addo先生講話 「加納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要實現經濟騰飛,必須首先解決基礎設施建設這一關鍵問題。此次阿克拉政府採購柳工千台設備,對於提升我國農村地區的交通條件、改善當地民生,具有深遠意義。」 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CEO曾光安先生講話 「柳工在非洲的發展始於20世紀90年代,伴隨中國援外項目首次進入這片大陸。 如今,柳工在非洲的設備保有量已超過3萬台。此外,柳工還致力於公益事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去年,我們啟動了綠色聯盟倡議,以支持非洲的公益項目。今年,我們的項目在南非開始實施,並計劃在其他國家推廣,旨在為當地居民提供清潔的水源,為非洲人民的健康和可持續生活奠定基礎。」 柳工為DRIP項目提供了千台全系列工程機械設備。這些設備將分發到加納261個縣,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此外,柳工還在加納設立了呼叫中心和配件庫,並在全國範圍內建立16個區域服務中心,提供7×24小時的專業服務。這些服務中心旨在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確保設備高效作業。柳工還計劃與當地大學開展校企合作,培養工程機械專業人才,進一步推進在非洲的本土化運營。 此外,在活動前一日,柳工董事長&CEO曾光安、高級副總裁羅國兵等高層領導還受到了加納總統Nana Addo Dankwa Akufo-Addo的接見。雙方就柳工在加納的業務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並展望了未來合作的美好前景。這次會晤進一步鞏固了柳工與加納政府的緊密合作關係。 未來,柳工將繼續加大對非洲市場的投入,在核心國家設立子公司和辦事處,深化與當地合作夥伴的關係,打造完善的經銷網絡,為推動非洲現代化進程貢獻更大的力量。
EQS 新聞 / 2024-03-17 / 23:20 UTC+8 新闻稿 (请即时发布) 中石化煉化工程發佈2023年年度業績 新簽合同和派息額創歷史新高 優秀業績回饋股東 (2024年3月17日,香港)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煉化工程」或「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合稱「集團」)(股份代號:2386)今日公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十二個月(「報告期」)的年度業績。 2023年,董事會和管理層堅持守正創新,優存量、謀增量、強基礎、防風險。我們深入實施高質量發展行動,全力優化生產經營,公司全年實現收入人民幣562.21億元,同比上漲6%;淨利潤人民幣23.36億元,同比上漲2.2%;新簽合同額人民幣802.52億元,同比上漲10.7%,創下歷史新高。綜合考慮公司盈利水平、股東回報和未來可持續發展需要,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幣0.224元,全年股息每股人民幣0.343元,創下歷史新高,派息率達65%。過去一年,董事會和管理層聚焦新使命新任務,做好頂層設計,在「強化戰略統籌一體化、夯實傳統主業優勢、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引領行業新型工業化、推進企業運營國際化、實現價值創造多元化」等方面明確了高質量發展思路,並採取了一系列行動,收獲了豐碩成果。 市場開發實現量質齊增。全年新簽合同額802.52億元創歷史最高記錄;來自中石化集團、系統外業主和海外業主的訂單佔比分別為27.4%、45.9%和26.7%。國際市場開發布局得到優化,海外新簽訂單創歷史新高;海外業務結構更加優化,總承包取代施工合同成為主要業務;成功進入沙特等國FEED和PMC業務市場,為提升工程源頭競爭力打下良好基礎。在華錦阿美、中海殼牌等境內系統外項目獲得大型全廠性設計、總承包合同。總體上看,目前公司業務分布符合全球行業態勢,符合發展預期,也體現了公司「走出去」「走上去」的發展思路和經營成效。 科技創新領域不斷拓展。安慶RTC、庫車綠氫相繼建成投產,標誌着公司在油轉化領域和以氫能產業鏈為代表的新能源領域獲得重大突破。新材料方面,PGA、POE等一批中試裝置陸續建成投產並向工程化快速邁進。成功開發的「多源固廢零填埋無害化處理成套技術」在燕山建成中試,固體廢物再利用率達100%;我們在廢水、廢氣和廢催化劑處理、生物質摻燒、木質素高值化利用、CCUS等技術上加強儲備,初步形成了集裝置拆除、場地修復、資源利用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服務能力。公司把項目管理一體化、精益設計、集約採購、工廠化預制、機器人焊接、工廠數字化、智能運維等創新課題作為新型工業化的重大專項統籌推進,所有成員單位積極參與實踐;公司的RTC、乙烯、氣化和熱電等遠程智能運維、在線模擬優化技術已經起步並初步獲得業主認可,有望成為伴隨工廠生命周期的全新業務形式。過去一年,公司的科技創新更加面向市場,立足價值提升,突出新型工業化引領,在石化主鏈技術、延鏈技術和工程技術上更加均衡發展。 精益管理提升價值創造。項目層面,我們嚴格履約,更加注重項目質量、安全、進度和效益的多目標綜合管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固項目盈利水平;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高效推進,「國際規則+中國模式」有機結合,形成可貴經驗;境外項目平穩實施,本土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公司層面,堅持「一利五率」剛性考核,財務預算牽引和管控作用持續發揮,資金管控更加有效;規範研發費用支出與計提,研發經費使用注重實效;完善各企業經營管理的個性化考核指標體系,引導企業服務全局,重點突破。 中石化煉化工程董事長蔣德軍先生表示:“過去一年,公司優化了董事會結構,科學決策能力進一步提高,各類風險在控,企業穩健發展,ESG績效獲得明顯提升。展望未來,能源行業的發展趨勢愈發清晰,前進過程挑戰與機遇並存。一是產業轉型升級的趨勢,煉化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國內企業能效提升和高端化布局為公司帶來獨特市場機遇;二是智能化發展的趨勢,智能化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內容,工廠全生命周期智能服務需要全面深化,基於大數據、大模型的人工智能在石化行業推廣應用勢在必行;三是綠色低碳的趨勢,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已成為石化行業的共同追求,要求工程企業不斷提升綠色低碳、綠色能源技術的研發應用和工程轉化;四是國際化運營的趨勢,中國的高水平對外開放,世界許多國家石化產業和工業設施的發展需求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國際舞台。公司董事會將強化戰略引領和一體化統籌,帶領公司堅定不移走向世界一流。” 業務回顧及經營重點 市場開發成果量質齊增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新簽訂合同量為人民幣802.52億元,同比增長10.7%。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境內新簽訂合同量約人民幣588.05億元,境內市場持續保持全面競爭力。簽訂了包括茂名煉油轉型升級及乙烯提質改造項目、洛陽百萬噸乙烯、鎮海擴建150萬噸╱年乙烯、山東濱華等一批項目的前端工程諮詢和工程設計合同,以及多個大型園區項目的EPC總承包和施工合同。代表性新合同包括北方華錦聯合石化有限公司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簡稱「華錦項目」)乙烯、芳烴、聚丙烯等部分裝置工程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合計約人民幣156.61億元;鎮海煉化煉油和高端合成新材料項目多套裝置EPC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合計約人民幣34.05億元;中石油吉化轉型升級項目乙烯裝置EPC工程總承包,合同金額約人民幣31.73億元;巴斯夫一體化項目多標段EPC總承包合同及施工合同,合同金額約為人民幣17.55億元;中石化青島煉化液化氣安全提升項目EPC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約人民幣13.53億元;中海油大榭石化升級改擴建項目聚丙烯EPC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 約人民幣16.73億元。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境外新簽訂合同量約29.78億美元,同比增長181.21%,保持了強勁的國際市場開拓勢頭。代表性新合同包括沙特阿美Riyas NGL項目P1、P2標段(簡稱「沙特Riyas項目」)EPC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約11.73億美元;沙特AMIRAL項目之罐區及與SATORP煉廠集成項目(簡稱「沙特AMIRAL項目」)EPC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約7.27億美元;沙特NEOM新城風電吊裝工程合同,合同金額約0.48億美元;境外「技術+」高端工程服務取得新成績,成功簽署了阿聯酋ADNOC乙烷回收項目前期設計、白俄羅斯Mozyr聚丙烯項目技術諮詢、越南新龍光聚苯乙烯項目工藝包設計、卡塔爾能源NFS項目LNG擴能技術評估等一批前端工程服務合同;中標沙特阿美Ras Tanura蒸汽處理VHRT項目,是本集團首次在境外承攬PMC類項目,業務層次再上新台階。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新簽訂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興領域合同230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興領域新簽合同金額約人民幣76.72億元,金額同比增長65.0%,新興業務持續加速拓展。 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天津南港乙烯項目(EPC)已中交。 巴陵己內酰胺項目(EPC)已中交並投用。 天津LNG(二期)項目(EPC)已中交並投用。 山東LNG(三期)項目(EPC)已中交並投用。 鎮海煉化煉油和高端合成新材料項目(EPC)處於施工安裝高峰階段,總體進度逾七成。 中石油吉化轉型升級項目(EPC)處於施工安裝階段,總體進度逾四成。 龍口LNG項目(EPC)處於施工高峰階段,總體進度逾七成。 華錦項目(EPC)處於詳細設計階段。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BEPC)平穩順利推進,獲得業主頒發的「全球項目安全總裁獎」。 沙特AMIRAL項目(EPC)處於土建施工階段,總體進度約三成。 阿爾及利亞LNG/MTBE項目(EPC)處於施工階段,總體進度逾四成。 沙特阿美原油輸送泵站升級改造項目(EPC)處於施工高峰階段,總體進度逾八成。 埃克森美孚新加坡CRISP一體化項目(C)處於施工階段,總體進度逾三成。 註: 「EPC」指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合同,「BEPC」指基礎設計、詳細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合同,「C」指施工總承包合同。 科技創新能力再攀高峰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科技研發創效明顯,新簽各類技術開發合同317項,科研收入新簽合同額4.2億元;技術許可與服務合同96項,技術開發和技術許可合同金額合計達人民幣4.1億元,實現歷史新高。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新增專利申請797件,其中574件為發明專利,佔比72%;新增授權專利462件,其中發明專利233件,佔比50.4%,專利質量持續優化。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在科技創新及工程建設領域榮獲省部級及以上各類科技進步類獎項共計33項(次),其中「頁岩氣液化成套技術開發及工業應用」等2項課題獲得中國石化科技進步二等獎,「大型固定床加氫反應過程強化工程技術開發」獲得中國石化科技進步三等獎;「一種多管程乙烯裂解爐」獲國家級專利銀獎;國家級優秀設計獎2項,國家級優質工程獎10項。 本集團工程技術創新緊密圍繞公司戰略及市場需求,重點科研項目穩步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全新進展。本報告期內,本集團完成煉油及化工產業鏈及技術鏈梳理專項工作併發佈《公司技術產業鏈》(第一版),為下一步精準開展「延鏈」「補鏈」「強鏈」工作奠定基礎。 本報告期內,由本集團設計、建設的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綠氫示範項目-新疆庫車綠氫示範項目順利產氫,成功實現綠氫生產到利用全流程貫通,標誌着我國首次實現萬噸級綠氫煉化項目全產業鏈貫通。該項目制氫規模達到每年2萬噸,為光伏發電綠氫產業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示範案例。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聚焦傳統技術轉型和「雙碳」目標,工程轉化收獲重大突破。全球首套300萬噸╱年RTC(重油高效催化裂解)工業示範裝置順利投產,實現了催化裂解技術的跨越式進步,將為煉化企業從傳統燃料型煉廠向化工型煉廠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也將為本集團拓展該領域市場開發和承攬工程項目奠定堅實的基礎。目前,已有5套重油催化裂解裝置正在進行工程實施。 本報告期內,由本集團設計、建設的中國石化首套醫用級PGA(聚乙醇酸)新材料中試裝置在揚子石化建成中交。該項目實現了又一高端醫用材料技術突破。 本報告期內,由本集團設計、建設的國內首套15萬噸╱年CHPPO裝置在天津石化順利投產。環氧丙烷是重要基礎化工原料,在聚氨酯、聚酯纖維等聚合物,以及藥物和精細化學品合成方面應用廣泛。 工程建設能力不斷加強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持續加強精益管理和項目資源統籌策劃,圍繞降本創效和質量提升,全力保障項目平穩運行;加強項目全過程管控,完善項目進度、收入、成本計劃管理,做好項目關鍵指標過程評價,強化合同變更和過程結算管理,依法合規履約,有效防範生產經營風險;通過設計優化,提高工程效率和效益;通過標準化設計、模塊化建造,提高設計和施工效率;強化戰略分包商培育,分包資源執行能力和項目質量有效提高;組織管理對標,優化採購方案,採購議價和項目保供能力持續提升。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加大先進裝備和技術的應用力度,推進自動焊和焊接機器人工業化應用,探索和推動標準化、自動化、數字化和模塊化建造在工程建設上的實施,自動焊應用率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無導軌爬行焊接機器人、九軸及六軸管道打底焊接機器人等工藝相繼研發成功並實現工業化應用,工效和質量顯著提升。開展智能化工廠車間技術研發,探索打造工廠化製造基地,推動數字化、智能化與工程業務的融合,積極引領工程模式創新。2000噸級多水域移動式重載碼頭、5000噸級門式起重機升級研發成功,大國重器支撐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QHSE保持良好態勢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以安全管理強化年行動、綠色企業行動、質量「低老壞」問題專項治理和「大幹一百天」行動為主線,以審核推體系,以培訓競賽強能力,以檢查督查抓落實,以風險管控築屏障,續寫安全綠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截止本報告期末,本集團累計安全人工時2.9億,較去年同期增加15.8%,安全、優質、清潔生產形勢平穩受控,未發生質量、環保事故事件。全年共獲得國家級質量獎3項、全國優秀焊接一等獎6項、國家級QC小組成果4項、惠州乙烯項目獲業主頒發的「全球項目安全總裁獎」;綠企建設持續推進,9家成員單位全部通過綠色企業覆核,QHSE管理業績實現較大提升。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通過專項攻堅設備管理、嚴重違章行為、「三基」工作,不斷夯實安全生產根基;通過識別設計、研發、製造源頭風險,開展質量評估、調研、專項整治行動,持續提升質量安全管控水平;通過積極研發「模塊施工」「整體組裝」等新技術,推廣應用「智能違章識別」「電子圍欄」「焊接機器人」等新設備,為本質安全注入新動能。集團創新研發和集成應用GD系列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的安全綠色生產工藝,大力推行綠色工地建設和綠色企業覆審,協同攻關治理VOCs排放、危廢處置等難題,實現綠色低碳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 數智賦能能力持續發力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統籌構築智能製造數字化底座。煉化工程業務域建設全面推進,完成信息化應用構架2.0、全域APP及數據資源目錄設計,2項數據治理成果入選中國石化百項優秀數據應用案例。數字化交付能力不斷提升,天津南港、鎮海基地等項目智能工廠設計取得突破,中科、古雷等數字化交付項目順利驗收。智能化應用場景持續深化,揚子、儀徵等項目智慧工地開發迭代升級,煤氣化裝置、設備防腐等領域智能化運維試點初見成效。 人才隊伍建設深入推進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堅持「人才強企」發展戰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多元化人才引進機制,深化校企合作,與高校聯合實施「揚帆計劃」。鍛造高素質專業化管理人員隊伍,推進公司經理層和中基層管理人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充分調動各級管理人員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企業內生活力動力。完善專業工程師培養模式,開展「最強工程師」競賽,以「理論加實踐、學習加研討、訓練加考評」的賦能模式,精準培養專業工程師和設計工程師。按照「五懂五會五能」要求,抓實技能操作人員崗位技能培訓和基本功訓練,實施「師帶徒」「以工代訓」「技能比武」等措施打造「學習型」班組。持續開展年輕人才實踐鍛煉「墩苗計劃」,讓年輕人才在基層一線磨練中茁壯成長。實施人才梯隊計劃,開展業務領軍、項目英才、未來人才和技能大師繼任人才選拔,加快高層次人才培養,不斷增強人才支撐引領發展的能力。 ESG治理水平顯著提升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積極探索ESG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相融合,不斷建立健全ESG工作體系、夯實管理基礎、提升披露水平,力求打造ESG績效領先企業。一是建立了關鍵ESG績效指標體系,已經覆蓋溫室氣體排放、資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職業健康與安全、廉潔與反腐敗等關鍵ESG績效指標,並將安全、環保、合規經營等ESG績效指標納入主要管理人員和成員企業考核體系,以促進公司實現年度ESG目標。二是建立了完善的ESG信息披露機制。本集團積極響應香港聯交所ESG指引的修訂,並從2023年3月起在ESG報告中新增「績效報告」,實現了對12個層面48項披露指針的逐條回應。在萬得ESG評級中獲得AA級,並獲得萬得頒發的「港股能源行業ESG最佳實踐獎」。三是初步建立了ESG指標數據統計系統。本集團建立了覆蓋全部成員企業的報送機制不斷提高ESG報告的信息披露質量,並首次開展了ESG報告獨立鑑證工作。 業務展望 展望未來,前進道路挑戰與機遇並存。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嚴峻,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公司發展仍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能源領域產業轉型升級、綠色低碳、智能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也將為公司帶來更多機遇。綜合來看,機遇仍然大於挑戰。 2024年,本集團將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在做強做大傳統業務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國際化經營步伐,前瞻性地做好技術研發,持續提升全產業鏈綠色低碳競爭力,不斷提高項目履約能力,全力爭創高水平經營業績。根據公司發展戰略,結合生產經營實際,本集團制定的2024年新簽合同額目標為:境內人民幣550億元,境外30億美元。圍繞公司全年目標,本集團將以價值管理、價值創造為核心,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做好市場開拓,不斷擴大公司業務的基本盤。在國內,本集團將做好重點項目市場跟蹤、開發和服務,鞏固傳統優勢領域;大力開拓增量、新興市場,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拳頭產品,強化全產業鏈優勢。在海外,本集團將以更加開放的心態不斷擴大朋友圈,走生態出海協同出海之路,持續擴大海外市場規模,擴大國際業務收入佔比,全面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 二是做好項目執行,不斷提升項目的創效能力。本集團將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提供全產業鏈工程解決方案,通過優質、可靠、安全、高效的服務,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自身價值提升。統籌資源,確保在手項目有序推進。嚴格履約,提高履約能力,加強項目全過程管控,確保效益質量。本集團將持續深化先進技術裝備應用,2024年自動焊應用率再提升3個百分點;推進「機器人+」應用實踐,拓展焊接機器人應用場景,引領焊接技術裝備創新。加強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應用,推進智能化工廠車間技術研發,推動工廠化智造能力提升,穩步提高效益效率。 三是做好風險管控,夯實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本集團將啟動重大經營風險管控平台建設,持續加強合同的全生命周期法律風險防範,嚴防資金、外匯、稅務、信用風險。我們要聚焦淨資產回報率、營業現金比率等關鍵指標,進一步夯實盈利基礎,提升盈利「含金量」。我們要強化成本管控,通過優化設計、創新技術、精益管理,提升全員全要素全過程成本控制水平。 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的財務數據和指標摘要 單位:人民幣千元 項目 於2023年 12月31日 於2022年 12月31日 報告期末比 2022年度期末增减(%) 總資産 80,967,671 78,682,463 2.9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綜合權益 30,842,143 30,031,512 2.7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的每股淨資産 (人民幣元) 6.98 6.78 2.7 單位:人民幣千元 項目 截至12月31日止十二個月期間 報告期比 2022年同期增减(%) 2023年 2022年 收入 56,220,641 53,028,139 6.0 毛利 5,612,797 5,612,325 0.0 經營利潤 1,726,775 1,180,813 (4.6) 稅前利潤 2,764,053 2,762,276 0.1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利潤 2,335,445 2,285,103 2.2 基本每股盈利(人民幣元) 0.53 0.52 2.2 經營活動所得的現金流量淨額 2,516,756 6,809,048 (63.0) 每股經營活動所得的現金流量淨額 (人民幣元) 0.57 1.54 (63.0) 項目 截至12月31日止十二個月期間 2023年 2022年 毛利率(%) 10.0 10.6 淨利潤率(%) 4.2 4.3 資産回報率(%) 2.9 3.0 權益回報率(%) 7.6 7.6 投入資本回報率(%) 7.7 7.8 項目 於2023年 12月31日 於2022年 12月31日 資産負債率(%) 61.9 61.8 ~ 完 ~ 本新聞稿由中國公關顧問有限公司代表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 有關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本集團是中國領先幷具有較强國際競爭力的能源化工工程公司,可以爲海內外客戶提供石油煉製、石油化工、芳烴、煤化工、無機化工、醫藥化工、清潔能源、儲運設施、環保節能等行業的整體解决方案。本集團是能源化工行業全産業鏈、全生命周期綜合服務商,可以提供包括工程諮詢、技術許可、項目管理承包、融 資支持、工程總承包以及設計、采購、施工安裝、大型設備吊裝和運輸、預試車和開車等全産業鏈服務。 經過近70年的持續發展,目前本集團擁有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三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一萬多名各類高素質專業人才,擁有豐富的項目管理和執行經驗,在核心業務領域擁有和合作擁有先進的專利和專有技術。本集團已經在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爲客戶按時交付了數百個投資龐大、工藝複雜、技術先進、質量優良的現代化工廠,與海內外的大型能源化工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積累了廣泛而穩定的客戶資源,幷享有良好的行業影 響力和社會聲譽。 未來,本集團將秉承「能源化工行業全産業鏈、全生命周期綜合服務商」的發展定位,立足能源化工工程建設行業,拓寬業務領域,延伸價值鏈,以「工程創新」和「價值創造」爲發展引擎,深化實施「價值引領、創新驅動、綠色潔淨、人才强企、全球發展、融合共生」六大發展戰略,全面提升業務鏈安全、高效、綠色、低碳服務水平,爲「創建世界領先技術先導型工程公司」的企業願景增添新的動能。 前瞻性陳述免責聲明 本新聞稿包括「前瞻性陳述」。除歷史事實陳述外,所有本公司預計或期待未來可能或即將發生的業務活動、事件或發展動態的陳述(包括但不限于預測、目標及其他預估及經營計劃)都屬前瞻性陳述。受諸多可變因素的影響,未來的實際結果或發展趨勢可能會與這些前瞻性陳述出現重大差异。這些可變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價格波動、實際需求、匯率變動、市場份額、工業競爭、環境風險、法律、財政和監管變化、國際經濟和金融市場條件、政治風險、項目延期、項目審批、成本估算及其它非本公司可控制的風險和因素。本公司幷聲明,本公司今後沒有義務或責任對今日做出的任何前瞻性陳述進行更新。 投資者及媒體查詢 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會辦公室 劉菁荊 / 鄭哲夏 電話: (86) 10 5673 0523 / (86) 10 5673 0525 電郵:seg.ir@sinopec.com 中國公關顧問有限公司 劉靜遠 / 劉澤宇 / 梅寧 電話:(852) 2522 1838 / (852) 2522 1368 傳真:(852) 2521 9955 電郵:seg@prchina.com.hk 文件: 【新聞稿】中石化煉化工程發佈2023年年度業績 2024-03-17 此財經新聞稿由EQS Group轉載。本公告內容由發行人全權負責。瀏覽原文: http://www.todayir.com/tc/index.php
EQS 新聞 / 2023-11-29 / 18:24 UTC+8 中國新高教集團公佈2023年全年業績 高質量發展步履堅定,持續穩健創造價值 (2023年11月29日-香港)領先的高等職業教育集團–中國新高教集團有限公司(「新高教集團」,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集團」,股份代號:2001.HK)欣然宣佈本集團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報告期間」)經審核的年度業績。 新高教集團堅決貫徹落實高質量發展戰略,以持續加大投入保障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人才培養牽引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就業檢驗高質量發展,全面聚焦學生成長的核心需求,圍繞教育教學、實習實訓、校園活動、就業指導等與學生密切相關領域精準發力,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升,生師滿意度大幅提高,高質量就業成果豐碩,各項事業快速發展。落實高質量發展戰略亦帶動集團效益穩定提升,報告期內總收入同比增長11.7%至25.3億元人民幣,主營收入同比增長10.3%至21.2億元人民幣;同時,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3.4%至7.03億元人民幣,並繼續保持穩健派息,截至目前集團派息比率保持在50%。 持續加大高質量投入保障高質量發展 集團持續在師資、教學軟硬件、產教融合、優勢專業、生師體驗等方面加大投入。報告期內,師資投入同比提升11%,擴大雙師型教師隊伍,提升高學歷高職稱教師薪酬福利,引進行業專家、學科帶頭人,持續打造高質量師資隊伍。育人空間及設施設備投入2.5億元人民幣,持續升級實驗實訓室、圖書館及教學樓等教學軟硬件,更新課桌椅、智能黑板等教學設備,全面支撐院校高質量教育教學。投入800餘萬元人民幣在八所院校開展「開學季/畢業季峰值體驗活動」, 持續改善生師體驗,極大提升生師滿意度及學校聲譽。 持續深化高質量人才培養牽引高質量發展 持續深化產教融合,與千餘家企業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建設51個現代產業學院、108個名企就業班、991個校外實踐基地。加大優勢專業建設力度,新獲批8個國家戰略發展及地方區域發展急需的「四新」專業,東北學校7個優勢專業入選2023年中國頂尖應用型專業。學生獲獎再創歷史新高。集團旗下院校學生在教育部認可的56項頂級綜合性學科競賽中獲全國最高獎40項,再創歷史新高,其中,甘肅學校包攬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金銀銅牌,獲獎數量和質量位列全省第一。 持續強化就業服務,以高質量就業檢驗高質量發展 集團堅持將「高質量就業作為立校之本」,通過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個就業創業中心為畢業生持續拓崗,聯合智聯招聘等平台開拓更多優質就業資源,同時將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等納入教學計劃,持續開展畢業生就業競爭提升培訓,進一步增強畢業生就業信心和競爭力。截至2023年8月31日,2023屆畢業生初次畢業去向落實率達到90.65%,其中,就職於世界五百強、全國百強及A股上市公司等名企就業人數較去年同期增長67%;雲南學校、華中學校於全國知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實習的畢業生超半數獲留用就業;甘肅學校被評為「甘肅省大學生就業工作示範性高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成為全省同類院校中唯一獲此殊榮的高校。雲南學校、貴州學校在所在省份高校中脫穎而出,被評為本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示範單位,並推薦參評全 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示範單位。 持續增強院校品牌競爭力,層次結構、生源結構進一步優化 得益於集團穩步落實高質量發展戰略,旗下院校品牌效應進一步凸顯,獲得主管部門、社會及行業的高度認可,招生計劃利用率逐年提高,生均學費穩定增長,於2023/2024學年,集團旗下學校總在校生人數約14萬人,新生人數同比增長2.7%,在校生中本科層次佔比提升3.4個百分點。此外,集團旗下院校跨省招生比例大幅提高,持續擴大在生源大省、經濟發達地區的招生,生源結構進一步優化,錄取分數線不斷提升,品牌競爭力持續增強。 持續推動ESG理念融入集團高質量發展 集團堅決貫徹高質量發展戰略,堅守「立德樹人、因材施教、學以致用」的育人理念,將「讓每一位學生獲得職業成就和人生幸福」作為集團使命,致力於建設「成為中國最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不斷加強教學變革和投入保障,全面提高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同時,集團高度重視並主動貫徹ESG發展理念,注重環境保護、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優化集團和院校治理,對標國際標準及全球ESG最佳實踐,整體提升集團的ESG水平,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道路。 高質量發展步履堅定,堅持「三個持續」未來可期 展望未來,集團將繼續深度推進「三個持續」:持續投入,為旗下所有院校學生創造和提供高質量教學、高質量就業、高質量體驗的教育機會;以ESG為牽引,踐行ESG理念,持續、穩健地創造價值,將業績增長穩定、投資回報穩健、現金流充裕、分紅穩定等財務指標與ESG相結合,實現長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實現與投資者的長遠共贏;成為最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持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助力教育強國,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完- 有關中國新高教集團有限公司(2001.HK): 中國新高教集團是中國領先的高等職業教育集團,擁有20餘年教育行業經驗。集團專注於提供各領域高質量高等職業教育,致力於為國家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和技術技能人才,幫助學生獲得高水平就業能力,成就精彩人生。作為高質量就業的引領者,集團院校獲教育部頒發「全國就業工作50強」,連續三年畢業去向落實率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集團辦學網路已覆蓋雲南、黑龍江、湖北、甘肅、貴州、河南及廣西等多省區。 更多信息請訪問中國新高教集團網站:https://www.xingaojiao.com 文件: https://eqs-cockpit.com/c/fncls.ssp?u=7436ecc6333b637cedfb881143f5d94e 標題: 中國新高教集團公佈2023年全年業績 高質量發展步履堅定,持續穩健創造價值 2023-11-29 此財經新聞稿由EQS Group轉載。本公告內容由發行人全權負責。 瀏覽原文: http://www.todayir.com/tc/index.php
A12 藝術空間
校企合作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