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關閉
印尼伊斯蘭教瑪瑯大學(UNISMA,UNIVERSITAS ISLAM MALANG)副校長Dr. Hj. Erna Sulistyowati及國際長Dr. Imam Wahyudi Karimullah 造訪聖約翰科技大學,此行除了探訪UNISMA目前就讀聖約翰科大「新型專班」的雙聯學位學生之外,並商討交換教師、共同研究發表等學術研究交流、教育資源共享等合作細節。雙方亦正式簽署交換教師合作協議,為兩校原本的雙聯學位合作更增添「學術交換」的新篇章。 UNISMA由印尼最大的伊斯蘭組織「伊斯蘭教士覺醒會」(Nahdlatul Ulama,簡稱NU聯盟)創立,為印尼頂尖回教大學之一,擁有醫學院、農業學院、法學院、畜牧學院、工程學院、教師教育科學學院和經濟學院,學生人數約20,000人。自去年3月28日簽署合作備忘錄(MOU),以及去年12月底簽署雙聯學位(MOA)後,今年9月起已有UNISMA學生陸續選送至聖約翰科大就學。 聖約翰科大何副校長指出,學校積極響應政府「促進國際生來臺暨留臺實施計畫」,在國發基金獎助金支持下,與亞翔工程、福麟系統整合、嘉發實業、易發精機、正龍工程及誼昌空調等6家企業合作,開設與產業需求緊密結合的「新型專班」,以2年時間培育優質人才為企業所用。目前新型專班錄取人數為47人,根據天下雜誌的報導,聖約翰科大名列全台前3名學校。 在座談會上,雙方就學術交流、交換學生及專業合作進行深入討論。值得一提的是,UNISMA對聖約翰科大的休閒運動與觀光管理系展現濃厚興趣,雖然該校尚無旅遊科系,卻表示願意推動雙方旅遊科系學生的交換計畫,並提供交換學生學費全免的優惠,展現極大的合作誠意。會中,UNISMA也特別頒發演講證書給時尚經營管理系林佳琪老師,以感謝其貢獻。 座談會後,UNISMA副校長Dr. Hj. Erna Sulistyowati及國際長Dr. Imam Wahyudi Karimullah與4位UNISMA「新型專班」學生共同進行午餐交流,氣氛融洽。未來,聖約翰科大與印尼伊斯蘭教瑪瑯大學將攜手合作,致力於推動國際教育與產業接軌,為台印高等教育合作再添亮點。
聖約翰科技大學主辦USR活動,邀請士林高商廣設科學生及教師前往宜蘭,進行金棗產品創意包裝設計與果園採摘的深度體驗。活動由囍感國際有限公司協辦,透過實地參訪和手作實作,讓學生了解農業與設計的跨領域合作,並探索循環經濟與永續農業的概念。透過此次活動,聖約翰科大希望將大學的社會責任延展至地方產業,深化學校在實踐永續發展中的角色。 時尚經營管理系林佳琪老師指出,活動第一站安排學生參訪囍感國際有限公司,該公司以宜蘭盛產的金棗為原料,開發出多樣化的衍生產品,包括:食品、精油、護手霜和洗沐浴用品等,並專注於金棗的創意設計與環保包裝。透過企業專家的介紹,學生們了解如何將農作物附加價值最大化,並發展出符合循環經濟理念的商品。在此過程中,公司特別強調「變廢為寶」的生產理念,將加工過程中剩餘的原料回收再利用,減少環境負擔,這種永續發展的理念讓學生深受啟發。聖約翰科大希望藉此啟發學生思考如何將創意應用於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以提升產品的環保價值。 接下來的手作包裝體驗環節,希望讓學生親身參與金棗產品的包裝設計,感受設計如何在市場行銷中發揮作用。在設計過程中,學生需從顏色、結構到裝飾等細節進行思考,發揮自己的創意與設計能力。這種跨領域的學習,不僅幫助學生了解包裝設計的基本原理,還讓他們更深入理解市場行銷中的美學需求。學校透過這種實務體驗,不僅培養學生的設計技能,更讓他們了解設計如何與社會責任結合。當包裝設計兼具環保材料和創意時,學生們體會到一個優秀設計不僅在於外觀美觀,也應具備與環境和諧共生的特質。 活動最後,學生們前往宜蘭員山鄉大湖地區的金棗果園,體驗農村的勞動過程,親手參與金棗的採摘。在果園裡,業者向學生展示金棗從栽培到採收的技術,並講解在農業生產中如何保護生態系統,保持土壤和水源的健康;此外,業者特別提到循環農業的概念,強調在不增加環境負擔的情況下,提升產能與品質。這次深入農村的實地體驗讓學生對農業生產的永續性有了直觀的認識,並了解到農業並非單純的生產工作,而是與自然生態和人類福祉緊密相連的一部分。 林佳琪老師表示,此次活動不僅帶給學生寶貴的實地學習經驗,也展示大學社會責任如何落實在實務中。聖約翰科大透過與地方企業和學校的協作,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循環經濟的運作,並思考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地方產業的永續發展。這次活動不僅加強學生在跨領域創意設計和農業知識上的理解,也讓他們體會到學術知識對於社會問題的解決潛力。未來學校將持續推動此類USR活動,增進學生的社會關懷與責任感。
聖約翰科技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與原創文化社第4年聯合舉辦文化週系列活動,今年以「原來如此,是這回事~」為主題,將原住民族文化與活動帶進校園裡。活動內容包含:布農族祭事曆鑰匙圈製作、品嚐原住民族美食、琉璃珠手工藝DIY以及族群服飾展示與穿著體驗…等,進而幫助學校師生認識原住民族文化,以營造多元特色的友善環境。 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陳彥澄主任指出,布農族祭事曆鑰匙圈創作課程,特別邀請心象工作室邱蘭芳老師及李振興老師教導同學製作祭事曆鑰匙圈。祭事曆是布農族耆老的智慧,透過記錄讓一年的祭奠得以傳承,包括:何時該狩獵、播種、休耕以及栽種哪種植物.....等。邱蘭芳老師在課程中分享祭事曆圖騰的內涵,也和李振興老師一起個別指導同學,讓同學瞭解製作細節。大家紛紛完成編織藝品,鑰匙圈不但美觀實用,也讓大家享受到手作的樂趣。 第一次負責籌辦原民週的時尚經營管理系胡巧琳同學說,這次活動以「美食、手作、族服」為主軸,美食的部分是提供排灣族的Cinavu(吉拿富),還有麻糬供參與的師生品嚐。以往沒有出現過『美食』的原民週,可以說是吸引大家的目光,且讓人感到很新奇。因為Cinavu(吉拿富)的傳統食物鮮少會在都市生活圈見到,因此一上架即被大家索取一空。 此外,琉璃珠手環編織活動讓大家了解到琉璃珠的來源以及寓意,不同的琉璃珠,具有不同的象徵意義。師生們可以選擇喜歡的琉璃珠進行編織,將琉璃珠的祝福配戴在身上。至於族服的介紹,則展示阿美、排灣及泰雅這3個族群的服裝,並介紹個別文化。這3天的原民週活動非常成功,也讓校內師生認識原住民文化,很開心能夠負責籌辦這次的原民週。 休閒運動與健康管理系彭昇軒同學認為籌辦原民週過程中,雖然奔波辛苦,但看見學校的師長以及同學給予不錯的回饋,感覺這一切的辛勞都很值得,也是自己期待得到的感覺。很開心能透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師長與同學更了解原住民族的飲食、工藝及服裝等文化。這次原民週使他學到不少寶貴的經驗,希望以後還能以不同形式的活動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原民文化。
A12 藝術空間
時尚經營管理系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