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關閉
德國慕尼黑 2025年5月7日 /美通社/ -- 在Intersolar Europe 2025期間,華為數字能源舉辦「光儲融合,智構未來」的智能光伏戰略和新品發佈會,吸引約300名全球客戶和夥伴共襄盛舉。此次發佈會聚焦全場景構網和高質量發展,重點發佈面向大型儲能電站、微網、工商業和戶用場景的新一代構網型儲能產品和解決方案,引領新能源行業邁入全面構網時代。 華為數字能源智能光伏產品線總裁周濤 華為數字能源智能光伏產品線總裁周濤發佈智能光伏戰略目標與價值主張。 他表示,華為智能光伏將堅持戰略目標:聚焦4T技術融合,推動「新型電力系統」能源基礎設施構建;華為智能組串式構網型儲能通過無處不在的構網、從芯到網的安全、一個平台滿足所有商業模式的三大價值主張,加速100%可再生能源的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進程。具體來說: 1. 無處不在的構網:構網在發輸配用過程中無處不在,支撐新型電力系統長久穩定; 2. 從芯到網的安全:安全貫穿儲能系統的每個環節,保障設備、人身、資產安全; 3. 一個平台滿足所有商業模式:在硬件層面,支持靈活的擴展能力和C-rate平滑演進特性;通過AI加持的光儲協同管理平台,可在多種商業模式下實現發電量預測與運行策略自動尋優。 與此同時,華為智能光伏堅持高質量戰略和開放生態建設,攜手夥伴為客戶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為夥伴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共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華為數字能源智能光伏產品線儲能業務總裁鄭越 華為數字能源智能光伏產品線儲能業務總裁鄭越發佈了新一代全場景智能組串式構網型儲能平台,包含電站和工商業智能組串式構網型儲能新品 。針對目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對電網穩定性帶來的挑戰、儲能安全等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華為以全場景構網、從芯到網安全、全生命週期經濟、全鏈路數字化的智能組串式構網型儲能平台,定義構網能力的黃金標準:構網型儲能應具備貫穿電力系統發輸配用全場景、全工況、全生命週期的構網能力。 西藏開投阿里改則30MW光伏和6MW/24MWh儲能電站 在中東紅海之濱,1.3GWh儲能和400MW光伏項目採用大規模構網技術,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光儲微網電站,實現城市100%新能源供電,至今已連續穩定運行超18個月,提供綠電超10億度。中國西北部採用華為智能光儲系統的西藏開投阿里改則30MW光伏和6MW/24MWh儲能電站,在高海拔(約4,600米)、極低溫、弱電網場景下全容量構網運行,光伏發電出力可從1.5MW提高至12MW,提升光伏消納75%。據電站統計,10天內有效支撐電網30多次。華為智能組串式構網型儲能以電力電子技術重構儲能價值邊界,用數字智能守護電網安全穩定,正在全球範圍內書寫新能源時代的全面構網新篇章。 此外,華為數字能源以從芯到網的六大安全設計,重新定義儲能安全,將儲能的安全防護體系從行業主流的箱級升級至更精細化的電池包級熱失控不擴散,真正實現儲能防護單元越小越安全,結合BMS全鏈路多維度智能診斷,全面提升系統主動安全能力,以極致安全為儲能產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華為數字能源戶用智能光伏業務總裁孫權 華為數字能源戶用智能光伏業務總裁孫權發佈戶用光儲全新家庭能源管理解決方案6.0 ,從綠色發電到智能用電全面領先,引領家庭能源管理。 其中,新品戶儲LUNA S1-7kWh以業界領先的15年質保、相比業界多40%+的可用電量、按需擴容能力最大可到252kWh、靈活適配家庭和小型工商業場景,成為全場亮點。華為戶用光儲方案以硬核實力,成為全球390萬家庭和3萬安裝商夥伴的堅定選擇,從意大利米蘭的零碳小屋到瑞典的光伏小鎮,華為戶用光儲方案助力從零碳家庭的能源獨立走向能源社區的互聯互濟。 華為智能光伏深刻踐行戰略目標,重塑新時代全場景構網標準,以全面構網和高質量為全球客戶和夥伴打造超越期待的全場景智能光儲解決方案,助力加速全球能源轉型和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
香港 2025年5月7日 /美通社/ -- 香港機器人概念公司首程控股(697.HK)近日攜多款前沿機器人產品亮相香江,展現中國在機器人領域領先的科技實力,公司主席趙天暘對媒體/投資人/股東詳細闡述了公司在機器人領域的戰略佈局、投資成果及未來規劃。作為中國內地最早佈局機器人產業的公司之一,首程控股通過搭建「資本+場景+服務」的產業運營框架,持續推動機器人技術商業化落地,加速技術迭代與場景落地,攜手產業鏈夥伴共築機器人生態閉環。此次香江亮相,既是首程控股階段性成果的集中呈現,亦預示其將以領航者之姿,開啟人機協同新時代的無限可能。 年初至今在Deepseek國產人工智能熱潮推動下,機器人賽道炙手可熱,收到眾多投資人的追捧,相關概念股股價也隨之水漲船高,首程控股於2023年12月聯合北京國管發起總規模100億元人民幣的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截至目前,該基金已投資超15家頭部企業,涵蓋人形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等關鍵賽道,包括包括宇樹科技、粵十機器人、星海圖、炎凌嘉業、松延動力、未磁科技、萬勳科技、沃蘭特航空、羅森博特、銀河通用、自變量機器人、雲鯨智能以及地平線機器人等明星企業。 首程控股主席趙天暘在交流會上強調,首程控股的投資堅持兩大原則:一是選擇技術領先且成長空間廣闊的企業,二是押注具備卓越創始團隊的公司。以人形機器人為例,儘管其大規模應用仍需時間,但首程從前年便開始佈局,並認為這是「機器人領域的代表方向」,涉及技術複雜度最高、未來場景延展性最強。 儘管部分早期投資者已實現退出,首程控股明確表示將堅持「長期耐心資本」策略。趙天暘透露,當前賬面投資回報已達三倍,但公司更看重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期的增長潛力:「若部分被投企業成長為百億甚至千億美元市值的全球領軍者,將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主席趙天暘表示,通過「資本+場景」閉環生態,推動業務協同,目前通過並表基金深化佈局,目標長期持有優質資產,未來或探索上市公司直接投資科技企業以提升估值。 此次,首程控股攜所投機器人企業的旗下多款前沿機器人產品亮相香江,充分體現了首程控股精準把握前沿投資趨勢,有望在AI浪潮中獲得投資超額收益,預計將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業績表現。 今年2月,首程控股成立北京首程機器人科技產業有限公司,今年計劃為多家機器人企業提供包括融資租賃、銷售代理、行業諮詢、供應鏈管理等深度服務,通過「資本+場景+產業鏈」三重賦能模式,體系化賦能機器人產業鏈,打造產業集羣,系統性打造「投-產-服」閉環,打造長期產業價值。機器人公司將作為首程控股機器人戰略的運營中樞,通過「銷售,租賃,行業諮詢及供應鏈管理以及依託供應鏈管理服務」四個核心服務模塊推動產業資源高效配置,預計今年將實現機器人相關收入。 對於所投機器人公司,區別於一般的財務投資,⾸程控股的機器人佈局定位為「產業投資人」及「產業服務商」,秉持「⼤額、重注、不賦能不投資」理念,專注於⾏業⻰頭及顛覆性創新項⽬,並在產業生態上充分發揮自身作為領先中國智能基礎設施資產服務商的優勢,深度賦能被投機器人企業的發展。主席趙天暘在溝通會上表示:「首程的優勢不僅僅在於資本支持,而是全方位陪伴,包括在團隊建設、供應鏈,場景應用,數據採集上以及銷售渠道等各方面為所投企業提供資源,預計這些企業的發展將能為基金帶來更好的回報,也能為上市公司帶來更多長期的收益。」 與此同時,機器人企業反之也助力首程控股業務實現智能化轉型,通過機器人技術優化泊車調度、自動充電等環節,提升智慧停車場的運營效率與服務體驗。在其運營的實體資產中,安防、清潔機器人的引入將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管理效能,部分園區已開展相關試點。比如,通過在部分場庫及樞紐停車場測試萬勳科技自動充電機器人,結合自動泊車技術,實現無人化充電;松延動力仿生臉機器人入駐首鋼園六工匯購物廣場,提升商業場景智能化體驗。通過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來進一步升級實體資產的運營,將加速進化首程控股的基礎設施服務能力,並在未來持續推動基礎設施資產的智能化升級。 中金公司此前發佈研究報告指出:首程控股公司有望通過持續加碼新質生產力企業,一方面實現投資收益,另一方面促進業務協同發展。方正證券研報指出,首程控股在北京市正式成立北京首程機器人科技產業有限公司,即期或將貢獻相應收入及利潤,公司在機器人產業的佈局將賦能核心業務,業務協同形成了獨特的估值支撐邏輯。 ⾸程控股管理層表示,智能機器⼈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機、新能源汽車之後的新⼀代⼈機交互終端,未來機器⼈⾏業的市場規模或將超過汽車⾏業,意味着其有約⼗倍的增長潛⼒,將誕⽣更多機器⼈⾏業的「蔚⼩理」,「我們將持續加⼤在機器人產業的佈局,賦能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推動⾏業邁向新⾼度。」公司管理層表示。 結語:錨定十年週期,打造世界級機器人生態 首程控股的機器人戰略並非短期風口追逐,而是基於十年週期的產業深耕。趙天暘在交流會尾聲重申:「機器人將像當年的新能源汽車一樣,徹底改變人類生活。我們願做長期陪跑者,與企業家共同跨越週期。」 隨着技術突破與場景落地的加速,首程控股有望在AI與機器人浪潮中,成為中國智能科技投資的標杆企業,為股東創造可持續的長期價值。
推出業界領先的 AI智能體編排工具庫,5 分鐘即可構建AI智能體; 在混合雲環境中實現集成自動化,三年投資回報率高達176%; 全新升級的watsonx.data將企業數據轉化為強大的生產力工具,AI智能體的準確性有望提高40%; 全新的LinuxONE Emperor 5 每天可執行4500億次推理運算,加速實現安全的AI規模應用。 香港 2025年5月7日 /美通社/ -- 今天,IBM在年度科技盛會 Think大會上發佈了一系列混合技術創新,有望打破企業級人工智能(AI)規模應用的長期桎梏,幫助企業使用自己的數據構建和部署先進的AI智能體(AI Agents)。 IBM預計到 2028 年,全球新增的應用程式數量將超過10 億個,這將帶來更加碎片化的IT環境,為企業的持續增長製造阻力。無縫的應用程式集成和編排以及數據就緒是破局關鍵。 同時,IBM商業價值研究院(IBV)最新發佈的全球CEO調研報告顯示,未來兩年企業對AI技術的投資將翻兩倍以上;大多數受訪CEO表示正在積極採用AI智能體,並為大規模應用做準備。然而,大規模的投資也導致了技術的碎片化,僅有25%的AI項目實現了預期的投資回報(ROI)。 IBM此次發佈的混合雲、AI智能體等技術創新,以及IBM咨詢團隊深厚的行業專長,將助推企業實現更大規模的AI應用。 IBM 董事長、首席執行官 Arvind Krishna 表示:「AI技術已經走過了實驗階段。能否應用量身定制的AI技術、並產生可衡量的業務成果,將決定企業的競爭優勢。IBM 最新推出的混合技術平台,旨在幫助企業化繁為簡,將AI快速轉化為真實的業務價值。」 借助 watsonx Orchestrate構建AI智能體,無縫解鎖超過80種關鍵業務應用 今天,AI智能體正在從對話工具轉變為生產力工具。然而,許多企業仍然無法在分散的IT環境、應用和數據之間管理和集成AI智能體。IBM基於watsonx Orchestrate打造了一套完整的、企業就緒的智能體工具,旨在幫助企業實現這一目標。這包括: 可在五分鐘內構建 AI智能體的工具平台,提供面向非技術用戶的無代碼工具和針對開發者的專業代碼工具,輕鬆集成、定制和部署基於任何框架構建的智能體。[1] 預構建的專業領域智能體(如人力資源、銷售和採購等),以及處理網頁搜索和計算等簡單操作的效用(utility)智能體。[2] 集成了Adobe、AWS、Microsoft、Oracle、Salesforce Agentforce、SAP、ServiceNow和 Workday 等公司的 80 多種行業領先的企業級應用工具。 通過智能體編排工具實現複雜項目所需的多智能體、多工具協調,包括規劃工作流程、按任務需求匹配不同供應商的AI工具。 為AI智能體全生命週期提供可觀測性,包括性能監控、防護、模型優化和治理。[3] IBM 還推出了全新的Agent Catalog in watsonx Orchestrate[4]工具,以簡化IBM 及合作夥伴(MasterCard、Oracle、ServiceNow、Salesforce、Box、Symplistic.ai、11x等)對150 多個智能體和預構建工具的訪問。例如,該工具將包括內置於Salesforce Agentforce、可搜索和錄入潛在客戶的銷售智能體,以及可嵌入 Slack 的對話式人力資源智能體。 Forrester報告:在混合環境中使用IBM集成自動化工具,三年內投資回報率可達176% 隨著AI採用持續加速,集成仍然是許多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大多數企業都要面對本地和混合雲環境中複雜的 API、應用和系統,而這些工具大多難以協同。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IBM推出了新一代集成解決方案 webMethods Hybrid Integration[5],旨在以更智能、智能體驅動的自動化取代僵化的工作流程。它支持用戶在混合雲環境中管理應用、API、B2B 合作夥伴、事件、網關和文件傳輸之間的大量集成。 一項獨立的 Forrester 總體經濟影響 (TEI) 調研報告顯示,某復合材料公司在採用多種webMethods集成解決方案後,在三年內實現了以下收益[6]: 投資回報率達到176%,未量化的收益包括易用性、訓練成本降低、可視性提高和安全態勢改善等; 宕機時間減少 40%; 複雜項目節省 33% 的時間; 簡單項目節省 66% 的時間。 webMethods Hybrid Integration是對 IBM 自動化產品組合的補充,後者涵蓋更廣泛的應用開發與集成、基礎架構自動化和技術業務管理等場景。例如,與HashiCorp產品的集成,包括Terraform(用於基礎設施配置)和Vault(用於機密管理),支持混合雲環境中關鍵任務的自動化,如安全配置、政策執行的一致性以及IT運營的可擴展性。IBM Concert Resilience Posture 等工具與 watsonx和Red Hat 技術相結合,則幫助企業以更智能、一致的方式管理IT運營,並加速混合雲環境中的AI應用。 解鎖非結構化數據,助力生成式 AI應用 對於企業而言,散落在各種合同、表格和演講文稿中的非結構化數據既是寶貴的財富,更是未利用的資源。IBM 持續升級其湖倉一體數據平台watsonx.data為企業激活數據,實現準確而高效的AI應用[7]。 最新的watsonx.data將開放數據湖倉與數據經緯能力(如數據血緣跟蹤和治理)結合起來,可以幫助客戶統一、治理和激活不同數據孤島、格式和雲環境中的數據,從而實現AI應用、AI智能體與非結構化數據的打通;與傳統的檢索增強生成(RAG)方法相比,準確率提高達 40%[8]。 IBM 還將引入watsonx.data integration功能,作為管理不同格式、不同管道的數據的單一界面工具;以及 watsonx.data intelligence功能,借助AI技術從非結構化數據中提取深刻洞察[9]。二者將作為獨立產品推向市場,部分功能可通過watsonx.data獲得,以最大程度地滿足客戶需求,確保模塊化的靈活性。 作為上述產品的補充,IBM 近期宣佈了針對DataStax的收購計劃,以更好地幫助客戶借助生成式AI獲取非結構化數據;比如,通過DataStax實現額外的矢量搜索功能。此外,watsonx已作為 API 提供商被集成到Meta Llama Stack,有望幫助更多企業實現生成式AI的規模部署和開放應用。 IBM還在其混合雲基礎架構產品IBM Fusion中加入內容感知存儲功能(content-aware storage),該功能將於今年第三季度上線IBM Storage Scale存儲軟件。該技術可對非結構化數據進行上下文處理,並將提取的信息快速用於RAG 應用,從而提升推理速度。 為 AI規模應用打造的基礎架構平台 IBM 還將推出新一代Linux服務器 IBM LinuxONE 5,這是迄今為止最安全、性能最高的 Linux 平台,每天可處理多達 4500 億次AI推理操作[10]。其創新之處包括: 行業頂尖的AI加速器:包括 Telum II 片上AI處理器,支持交易型工作負載在內的高容量生成式AI應用。 先進的安全產品服務:其內置的保密容器既能保護客戶數據,還能與開創性的IBM量子安全加密技術進行新的集成,以應對潛在的量子網絡攻擊。 顯著降低成本和能耗:測試結果顯示,在使用相同軟件產品的前提下,將雲原生、容器化的工作負載從x86平台遷移至IBM LinuxONE 5,五年內可節省 44% 的總體擁有成本[11]。 IBM 還在不斷擴大GPU、加速器和存儲產品的合作夥伴生態,攜手AMD、CoreWeave、英特爾、英偉達等公司針對計算密集型工作負載和AI數據治理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如需瞭解Think大會的所有發佈,請訪問 IBM Newsroom。 有關 IBM 未來方向和意圖的聲明如有變更或撤回,恕不另行通知,且僅代表目標和目的。 [1] 智能體構建能力計劃於2025年6 月正式上市。 [2] 人力資源智能體現已上市,銷售和採購智能體計劃於2025年6 月正式上市。 [3] 可觀測性功能計劃於2025年6 月正式上市。 [4] Agent Catalog功能計劃於2025年6 月正式上市。 [5] webMethods Hybrid Integration計劃於2025年6 月正式上市。 [6] 「IBM webMethods的總體經濟影響」是一項由IBM委託、 Forrester Consulting於2024年執行的調研報告。 [7] 新的watsonx.data計劃於2025年6 月正式上市。 [8] 測試結果來自IBM內部測試,比較了使用 watsonx.data Premium Edition 檢索層與僅使用矢量 RAG 的 AI 模型輸出答案的正確性。該測試在三個常見用例中使用了 IBM 專有數據集,並使用了相同的開源推理、判斷和嵌入模型以及其他變量。結果可能有所不同。 [9] watsonx.integration 和watsonx.data intelligence計劃於2025年6 月正式上市。 [10] 性能結果來自於型號為9175 的 IBM Systems Hardware 上運行的內部測試。基準測試使用 1 個線程執行本地推理操作,使用基於 LSTM 、集成AI 加速器的合成信用卡欺詐檢測模型,推理操作的批處理大小為 160。IBM Systems Hardware 配置:1 個 LPAR 運行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9.4,帶有 6 個 IFL(SMT)和128 GB 內存。結果可能有所不同。 [11] IBM針對核心整合研究的內部性能測試旨在比較以下服務器:IBM 9175 MAX 136 機型由三個 CPC 抽屜組成,包含 136 個可配置處理器單元和六個 I/O 抽屜,支持網絡和外部存儲。x86 解決方案使用商用企業服務器,配備兩個第五代英特爾® 至強® 鉑金 8592+ 處理器,每個 CPU 有 64 個核心。兩種解決方案都可以訪問相同的存儲。結果可能有所不同。測試結果推斷為典型的完整客戶 IT 解決方案,包括相互隔離的生產和非生產 IT 環境。TCO 包括軟件、硬件、能源、網絡、數據中心空間和人工成本。在 IBM z17 方面,完整的解決方案需要一台 IBM z17 Type 9175 MAX 136,而在 x86 方面,完整的 IT 解決方案需要 23 台服務器。 客戶及合作夥伴證言 : Avid Solutions首席執行官Malcolm Adams:隨著勞動力市場緊縮和技能差距擴大,AI智能體技術(Agentic AI)將提升員工的智能化水平,並對生態系統和經濟產生深遠影響。我們已經在 AWS 上使用 watsonx Orchestrate,實現了客戶服務、項目管理和會計等重復性任務的自動化,但我們最期待的是AI智能體將對全球供應鏈等挑戰帶來的巨大影響。watsonx 為值得信賴的AI奠定了基礎,而 AWS 則提供了全球擴展的能力,從而幫助我們推動整個行業的變革。 巴西銀行( Banco de Brasil)首席技術官Paulo Andre:在巴西銀行,我們將IBM Z、LinuxONE 和 Red Hat OpenShift 作為混合雲戰略的一部分,重塑了我們服務客戶的方式。憑借跨越兩個獨立數據中心的加速數據處理、實時洞察和彈性基礎架構,我們可以提供更快速、個性化的服務,同時提高運營效率和業務連續性,從而降低風險。 法國巴黎銀行( BNP Paribas)集團首席技術官Jean-Michel Garcia:在法國巴黎銀行,構建彈性且安全的雲基礎是支持銀行數字化轉型和為客戶提供可靠服務的關鍵。與 IBM Cloud 的長期合作不僅有助於我們實現這一目標,還能加速雲原生戰略的實施。這些堅實的基礎架構也是我們擴展生成式 AI 用例的重要推動力。 Cencora 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數據和信息官 Pawan Verma:在日益複雜多變的醫療健康領域,Cencora 在推動藥品創新和普惠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醫療客戶及患者提供其所需的藥品。通過與 IBM 等技術領導者合作,我們不斷推進公司的數字化戰略轉型,打造更好的數字化端到端業務流程,實現可持續增長,並提供更優質的"高接觸和高科技"客戶體驗。 Dynamiq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Vitalii Duk:在 Dynamiq,我們將 IBM watsonx 的功能嵌入我們的技術平台,幫助 AI 構建者更快地從構思走向部署。借助 watsonx.ai 中最新的 Granite 模型以及 watsonx.data 中的嵌入式工具和矢量數據庫,使用 Dynamiq 平台的 AI 工程師可以快速構建原型並部署 RAG 系統、AI 智能體和 LLM 應用程序。借助 watsonx.governance,我們賦予團隊快速行動的能力,並建立信任和透明度。 安永( EY)美洲稅務副總裁Martin Fiore:對於企業而言,稅務合規是一項至關重要且複雜的職能,耗時耗力的手動流程更是長期的痛點。通過將IBM的領先技術與安永的深厚行業專長相結合,我們打造了獨特的AI稅務解決方案,實現工作流程自動化,並為稅務團隊提供數據驅動的洞察。我們期待與 IBM繼續合作,不斷優化上述解決方案,並擴展到其他稅務流程,幫助企業進一步降本增效。 本田集團( Honda)企業架構全球負責人 J Schumacher:在本田,我們致力於以負責任、以人為本的方式擴展AI,並植根於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安全、信任和尊重個人。我們正在與 IBM 咨詢合作,共同制定負責任AI的戰略和治理,並在整個組織中產生持久、有意義的影響。 Lumen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Kate Johnson:我們的邊緣網絡覆蓋全美國,幫助企業快速、直接地訪問其關鍵數據,並對接主要的雲服務提供商。通過與 IBM 合作,我們能夠運行強大的 AI 應用程序,而無需擔心額外成本或者依賴公有雲所帶來的風險。這為企業提供了一種更快速、更安全的選擇,將生成式 AI 和其他突破性的數字化工具引入日常運營。 百事公司( PepsiCo)高級副總裁兼全球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主管 Magesh Bagavathi:百事公司正在引領快消品行業的AI轉型,並整合到整個價值鏈中,為我們的員工和客戶帶來有意義的影響。我們與 IBM 咨詢合作開發了 PepGenX——一個強大的生成式AI平台,旨在加速實現商業價值。借助生態系統的力量,PepGenX 能夠實現更明智的決策、更快的創新速度,以及互聯互通的智能未來。 Slack首席客戶官 Peter Doolan:每位員工都需要更敏捷的解決方案,以最高效率完成工作。通過與 IBM 等合作夥伴攜手,將AI解決方案和智能體引入 Slack,我們可以提供無縫的支持體驗,讓員工專注於真正重要、影響深遠的工作。 道富銀行( State Street)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Mostapha Tahiri:道富銀行正持續轉型,成為一家更加穩健、數據主導的全球金融服務領導者。我們已經看到AI在塑造未來投資服務和投資管理方面的巨大潛力。釋放AI的全部價值始於強大的企業級數據基礎,我們將與 IBM 在AI和數據領域開展負責任的創新探索。 UFC 研發部門高級副總裁Alon Cohen:IBM 在數據和技術方面的深厚專長,使其成為 UFC 官方企業 AI 合作夥伴的明智之選,並助力 UFC Insights Engine 的落地。借助watsonx,我們將多年的比賽數據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為UFC 的全球觀眾構建一個更新、更具活力的互動平台,將 UFC 體驗提升到新的高度。 Uptok首席執行官 Kashif Zaman:事實上,企業級AI的客戶考慮的不只是技術本身,更是判斷力。IBM 為我們打下了良好基礎,讓我們能夠同時滿足這兩點。在AI領域,達到 80% 已經很快了。但在企業端,最後的 10%——性能、可靠性和控制力——才是建立或失去信任的關鍵。我們選擇與IBM合作並不是為了最吸引眼球的模型,而是找到符合我們構建AI的方式。 USAA首席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官 Ramnik Bajaj:在 USAA,我們始終致力於為會員提供卓越的服務,並積極運用AI和數據的力量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正在與 IBM 合作,探索如何大規模整合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從而在承保、理賠、會員反饋分析等流程中實現智能自動化。這將使我們能夠為會員提供更快速、更個性化的服務,並為團隊創建更高效的工作流程。 关于 IBM IBM 是全球領先的混合雲、人工智能及企業服務提供商,幫助超過 175 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從其擁有的數據中獲取商業洞察,簡化業務流程,降低成本,並獲得行業競爭優勢。金融服務、電信和醫療健康等關鍵基礎設施領域的數千家政府和企業實體依靠 IBM 混合雲平台和紅帽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實現數字化轉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行業雲解決方案和企業服務方面的突破性創新為我們的客戶提供了開放和靈活的選擇。對企業誠信、透明治理、社會責任、包容文化和服務精神的長期承諾是 IBM 業務發展的基石。瞭解更多信息,請訪問: www.ibm.com/ 傳媒查詢:郭韜 gguotao@cn.ibm.com
阿聯酋迪拜 2025年5月7日 /美通社/ -- 全球交易量第二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Bybit欣然宣佈推出價差交易功能。這一新功能簡化了以往需要大量手動操作的加密貨幣技術交易環境,使交易者能夠更快速、低成本地入場交易,目前該功能已在Bybit的交易平台上線。 當前,金融市場不確定性成常態,價格持續波動考驗著交易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在此背景下,Bybit的價差交易為希望利用相關加密資產間價差獲利的投資者提供了及時的解決方案,免去了以往此類加密貨幣交易策略中繁瑣的風險管理和複雜的市場准入流程。 在Bybit進行價差交易擁有諸多優勢: 保證價差執行:入場價差與用戶設定的訂單價格完全一致,消除了滑點風險。 精確執行:兩個交易頭寸要麼同時成交,要麼均不成交,避免了交易執行不完整的「單邊風險」。 風險對沖:通過在相關資產上建立反向頭寸,對沖市場波動風險。 策略靈活:支持多樣化交易策略,包括資金費率套利、期貨價差交易、利差交易和永續合約基差交易等。 成本更低:相比手動分別下單,該功能可為交易者節省50%的手續費。 什麼是價差交易 價差交易是一種交易策略。交易者同時買入一種加密資產,並賣出另一種相關資產,通過兩種資產間的價格差(即價差)獲利,不依賴市場整體走勢。Bybit將這兩筆交易整合為一筆,還提供精準入場點,簡化交易流程,消除時間風險與執行難題。 該策略的原理是將相關交易工具(比如現貨與永續合約,或是兩個不同到期日的合約)配對,建立數量相同但方向相反的頭寸,形成delta中性策略,助力交易者抵禦市場大幅波動。 目前,Bybit的價差交易功能支持四種交易組合:到期合約與到期合約、到期合約與永續合約、到期合約與現貨市場、永續合約與現貨市場。該服務現已覆蓋比特幣(BTC)、以太坊(ETH)和SOL,並計劃拓展至更多數字資產。 現在,Bybit的用戶可以輕鬆提升交易效率,從容應對加密貨幣市場的漲跌。使用該功能需遵循相關條款和條件。若想瞭解更多功能詳情及使用方法,用戶可訪問:價差交易入門指南。 #Bybit / #TheCryptoArk 關於 Bybit Bybit是全球交易量第二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服務於全球6000多萬用戶。Bybit成立於2018年,旨在通過為大眾打造一個更簡單、開放和平等的生態系統,重新定義去中心化世界的開放性。Bybit高度關注Web3領域,與領先的區塊鏈協議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提供強大的基礎設施,並推動鏈上創新。Bybit以其安全的資產托管、多元化的交易市場、直觀的用戶體驗和先進的區塊鏈工具而聞名,它彌合了傳統金融(TradFi)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之間的差距,賦能開發者、創作者和加密貨幣愛好者充分挖掘Web3的潛力。訪問Bybit.com探索去中心化金融的未來。 如需瞭解Bybit的更多詳細信息,請訪問Bybit Press媒體咨詢,請聯繫:media@bybit.com獲取最新消息,請關註:Bybit的社區和社交媒體 Discord | Facebook | Instagram | LinkedIn | Reddit | Telegram | TikTok | X | Youtube
米芝蓮指南宣布即將公開的臺灣米芝蓮指南 2025 將新增三個目的地 臺北 2025年5月7日 /美通社/ -- 自2018年米芝蓮指南(MICHELIN Guide)在臺北首度登場,2020年逐步擴展至臺中,2022年又納入臺南和高雄之後,米芝蓮指南今天宣布,其將進一步擴大評選範圍,納入新北市、新竹縣和新竹市這三個美食目的地。《臺灣米芝蓮指南 2025》餐廳名單將於今年下半年揭曉,屆時名單覆蓋城市將增至七個——包括臺北、臺中、臺南、高雄,以及新增的新北市、新竹縣和新竹市。 臺灣米芝蓮指南將評選範圍擴至新北市、新竹縣和新竹市 米芝蓮指南國際總監 Gwendal Poullennec表示:「我們非常榮幸能在《臺灣米芝蓮指南 2025》中,將評選範圍拓展至新北市、新竹市與新竹縣,進一步探索這三座城市豐富多元的在地風味與文化底蘊。自2018年米芝蓮指南首度在臺北發表,逐步涵蓋臺中、臺南與高雄。今年邁入第八年,也是《臺灣米芝蓮指南》第三次擴展,我們非常開心能在臺灣繼續我們美食旅程。」 Gwendal Poullennec 補充道:「新加入的三個城市,不僅融合傳統與創新,從生氣蓬勃的海鮮料理,到獨具特色的文化傳承,都展現出鮮明的特色。我們的評審員團隊期待能深入挖掘更多北臺灣美食瑰寶,並向全球呈現讓這個地方獨一無二的豐富多元風味與體驗,更迫不及待要將這些精彩發現分享給世界。」 新北市位於臺北市周邊,為大臺北都會區的一部分,距離臺北市中心不到六十公里。新北市幅員廣闊,地形多元,且擁有深厚豐富的歷史文化;同時這裡也是鍾情海味與冒險愛好者的天堂,擁有多元豐富的飲食文化,無論是海鮮專賣、山產美食,還是傳統小吃,都展現出獨特的地方風味與文化特色。 雖同為「新竹」,新竹縣與新竹市實為兩座風格迥異、各具魅力的城市。新竹縣作為臺灣重要的客家族群集中地,兼具豐富自然景觀與深厚人文底蘊。還保有眾多極具歷史價值的客家古屋,並以傳統客家料理及當季時令佳餚著稱,包括米粉、客家鹹湯圓等小吃,亦展現出豐富的小吃風貌。 新竹市則為一座高度現代化的城市,同時保有豐富的文化資產與傳統廟宇建築,周邊匯聚多元在地小吃,科技產業與文化於此交織共融,形塑出別具一格的城市風貌。 隨著三個新城市的加入,備受期待的《臺灣米芝蓮指南 2025》餐廳名單將持續彰顯臺灣各式飲食的多樣性與豐富性。這不僅激勵臺灣餐飲業者,也將激發這塊美食目的地內每一位美食饕客的熱情。 米芝蓮指南評選標準 米芝蓮指南由米芝蓮輪胎於1900年創立,最初目的是為了促進消費者駕車出遊而推出。自發表以來,始終秉持最初使命:將成熟的美食目的地納入評選版圖,指引國際遊客和當地食客體驗絕佳餐廳美食,展現世界各地的烹飪風貌,並推動旅行文化。 餐廳名單的評選也將依照米芝蓮指南歷久彌新的標準,專注於餐廳所呈現的烹飪品質,並由匿名的米芝蓮指南評審員,根據以下五項公開的評估標準進行評價: 食材品質 烹飪技巧 味道的協調性 主廚在料理上所展現的獨特性;以及 餐飲水準的一致性 米芝蓮指南餐廳評鑑挑選 米芝蓮指南藉由完整的評選制度,對優質的餐廳進行表彰。米芝蓮最具代表性的星級榮譽,旨在肯定那些為饕客提供卓越料理體驗的頂尖餐廳。米芝蓮一星代表「高品質廚藝,值得一去」,米芝蓮二星代表「廚藝精湛的餐廳,值得繞道來訪」,米芝蓮三星代表「非凡的美食,值得一趟特別旅行」。 除了備受矚目的星級評選外,米芝蓮指南也涵蓋廣受消費者關注並喜愛的「必比登推介」,推薦能同時提供高品質料理與合理價格的餐廳。 米芝蓮指南始終秉持最高國際標準進行餐廳評選。由經驗豐富、具備專業素養且保持匿名的評審員團隊,針對餐廳進行持續且嚴謹的評選工作。所有評選過程皆本著獨立與客觀原則,沒有任何其他商業利益或爭議,確保評選結果的公正性與專業性。這份對品質與誠信的堅持,確保只有卓越的餐廳能夠獲得肯定與表彰。 如需瞭解更多關於米芝蓮指南的資訊,請瀏覽guide.michelin.com,或關注facebook.com/MichelinGuideAsia和instagram.com/michelinguide。
上海 2025年5月7日 /美通社/ -- 雲頂新耀(HKEX 1952.HK)是一家專注於創新藥研發、臨床開發、制造和商業化的生物製藥公司,今日宣布耐賦康®(布地奈德腸溶膠囊,NEFECON®)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同意,由附條件批准轉為完全批准, 取消了對蛋白尿水平的限制,使更多患者獲益。【適應症】:NEFECON用於治療具有疾病進展風險的原發性免疫球蛋白A腎病(IgAN)成人患者,以減少腎功能損失。 2023年11月,耐賦康®通過優先審評程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附條件上市批准,用於治療具有進展風險的原發性IgA腎病(IgAN)成人患者,是中國唯一獲得IgA腎病適應症的治療藥物。此次完全批准,意味著耐賦康®臨床研究的完整數據已獲通過,成為國內首個且唯一獲得NMPA完全批准的IgA腎病對因治療藥物。 雲頂新耀首席執行官羅永慶表示:「此次完全批准取消了對蛋白尿水平的限制,這將推動耐賦康®從改變治療格局走向重塑治療標準,延緩IgA腎病患者腎功能衰退,更好地滿足長期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使更多患者獲益。新適應症的獲批充分驗證了耐賦康®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為醫生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治療決策依據,使其成為了中國首個且目前唯一獲得NMPA完全批准的IgA腎病對因治療藥物。 目前,中國約有500萬的IgA腎病患者,每年新增確診患者超過10萬人。耐賦康®已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截止今年3月底,全國26個省市的醫療機構已開始按醫保價格執行。未來,我們將繼續提高耐賦康®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為更多IgA腎病患者帶來福音。」 此次獲批是基於NefIgArd III期臨床研究的完整數據。NefIgArd III期臨床試驗是一項隨機、雙盲、全球多中心研究,在接受RAS抑制劑優化支持治療的原發性IgA腎病成人患者中評估了耐賦康®(16mg,每日一次)與安慰劑相比的療效和安全性。這項研究為期2年,包括9個月的耐賦康®或安慰劑治療期,隨後是15個月的停藥隨訪期。全球研究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耐賦康®不僅帶來了持久的蛋白尿下降,減少鏡下血尿風險,更重要的是在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上顯示出臨床意義且統計學差異(p<0.0001),能減少腎功能衰退達50%。在中國人群中能延緩腎功能衰退達66%,預計將疾病進展至透析或腎移植的時間延緩12.8年。 作為全球首個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完全批准的IgA腎病治療藥物, 耐賦康®已相繼在雲頂新耀所有授權區域(中國澳門、中國大陸、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台灣以及韓國)獲得批准,其中,中國澳門、中國大陸、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已商業化上市,韓國和中國台灣預計於年內上市。 關於耐賦康®(NEFECON®) 耐賦康®(NEFECON®)是布地奈德腸溶膠囊,作為全球首個對因治療IgA腎病的藥物,是靶向腸道黏膜B細胞的免疫調節劑,能減少50%腎功能下降1,在中國人群中能延緩腎功能衰退達66%2,預計將疾病進展至透析或腎移植的時間延緩12.8年3。同時布地奈德首過代謝程度達90%4,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賦康®專為IgA腎病患者研制,每顆膠囊含布地奈德4mg,通過特殊的遲釋及緩釋雙重制劑工藝,將布地奈德靶向釋放於回腸末端的黏膜B細胞(包括派爾集合淋巴結),膠囊溶解後,三層包衣微丸持續穩定釋放布地奈德,高濃度覆蓋整個靶區域,從而減少誘發IgA腎病的半乳糖缺陷的IgA1抗體(Gd-IgA1)產生,進而干預發病機制上游階段,達到治療IgA腎病的作用。 2019年6月,雲頂新耀與Calliditas Therapeutics 簽訂獨家授權許可協議,獲得在大中華地區和新加坡開發以及商業化耐賦康®的權利。該協議於2022年3月擴展,將韓國納入雲頂新耀的授權許可范圍。 關於雲頂新耀 雲頂新耀是一家專注於創新藥和疫苗研發、臨床開發、制造和商業化的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滿足亞洲市場尚未滿足的醫療需求。雲頂新耀的管理團隊在中國及全球領先製藥企業從事過高質量研發、臨床開發、藥政事務、化學制造與控制(CMC)、業務發展和商業化運營,擁有深厚的專長和豐富的經驗。雲頂新耀已打造多款疾病首創或者同類最佳的藥物組合,公司的治療領域包括腎科疾病、感染性和傳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更多信息,請訪問公司網站:www.everestmedicines.com。 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所發布的信息中可能會包含某些前瞻性表述,乃基於本公司或管理層在做出表述時對公司業務運營情況及財務狀況的現有看法、相信、和現有預期,可能會使用「將」、「預期」、「預測」、「期望」、「打算」、「計劃」、「相信」、「預估」、「確信」及其他類似詞語進行表述。這些前瞻性表述並非對未來業績的保證,會受到風險、不確定性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有些乃超出本公司的控制范圍,難以預計。因此,受我們的業務、競爭環境、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情況的未來變化及發展等各種因素及假設的影響,實際結果可能會與前瞻性表述所含資料有較大差別。本公司及各附屬公司、各位董事、管理人員、顧問及代理未曾且概不承擔更新該稿件所載前瞻性表述以反映在本新聞稿發布日後最新信息、未來項目或情形的任何義務,除非法律要求。 參考文獻 1.Lafayette R,et al. Lancet. 2023 Sep 9;402(10405):859-870. 2.2023ASN. Oral presentation. 3.Jonathan Barratt,et al. 2023 ASN. Poster no. SA-PO886. 4.Edsbäcker S,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1999 Feb;13(2):219-24.
A12 藝術空間
新產品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