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政策」新聞搜尋結果, 共 1115 篇 ,以下為 121 - 144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隆基在印尼啟動戰略性太陽能電池板製造項目

印尼雅加達 2025年6月26日 /美通社/ -- 全球領先的光伏解決方案供應商隆基(LONGi)正式啟動一項戰略項目,將在印尼建立一座先進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工廠。該項目由隆基與印尼國有能源公司Pertamina旗下子公司Pertamina New & Renewable Energy (Pertamina NRE)合作推進,彰顯了雙方在推動東南亞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的共同承諾,也將助力印尼實現其雄心勃勃的能源轉型目標。 新工廠將落戶西爪哇省德爾塔瑪斯(Deltamas),規劃年產能為1.6 GW,並將採用隆基最先進的HPBC 2.0(復合鈍化背接觸電池技術)技術,生產高效太陽能組件。項目預計於2025年6月開始製造準備工作,這將顯著提升印尼本土的太陽能光伏製造能力。 隆基與Pertamina NRE的此次合作是加強印尼可再生能源供應鏈的一項戰略舉措。通過結合隆基在太陽能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導力與Pertamina NRE對本地能源市場的深刻洞察,該項目將有助於提高國內組件使用比例(TKDN),契合印尼政府在可再生能源項目中推動本地化內容的政策要求。此外,該工廠還將滿足印尼國內及東南亞地區對高品質光伏組件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根據2025-2034年《電力供應業務規劃》(以下簡稱「RUPTL」),印尼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新增17.1 GW的光伏裝機容量,表明隨著計劃推進,印尼光伏市場的需求將持續釋放。該項目的啟動正當其時,將進一步完善本地光伏產業鏈、滿足區域市場所需,並在提升印尼光伏製造本地化水平(TKDN)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助力印尼光伏行業穩步發展。 隆基集團副總裁Dennis She在啟動儀式上發表歡迎致辭時強調了公司對可持續能源發展的願景:「印尼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擁有巨大潛力,隆基很榮幸能夠以全球領先的太陽能技術參與這場轉型之旅。這個製造基地不僅僅是一項投資,更象徵著我們加速印尼清潔能源未來的長期合作。通過本地化生產,我們將助力降低成本、推動技術創新、創造高價值綠色就業崗位,彰顯我們實現淨零排放世界的堅定承諾。」 作為全球行業領導者,隆基將其卓越的專業實力與技術創新帶入印尼可再生能源領域,進一步鞏固印尼在可持續能源發展中的關鍵地位。此一重要里程碑體現了隆基以技術卓越和戰略合作賦能全球能源轉型的承諾,為實現綠色未來鋪就堅實路徑。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29 加入收藏 :
Hitachi Vantara獲GigaOm雷達報告評比為AI工作負載最佳化高效能儲存的領導者暨快速發展者

日立公司(TSE: 6501)旗下的資料儲存、基礎架構與混合雲管理子公司Hitachi Vantara宣布其在GigaOm最新《AI工作負載最佳化高效能儲存雷達報告(GigaOm Radar for High-Performance Storage Optimized for AI Workloads)》獲評為領導者暨快速發展者。該報告首次推出此類別,Hitachi Vantara入選為領導者的這項殊榮凸顯其在提供企業級高效能基礎架構的卓越能力,以滿足AI與ML工作負載的複雜需求。  如需了解更多關於GigaOm AI工作負載最佳化高效能儲存雷達報告的資訊,請至: https://www.hitachivantara.com/gigaom-ai-storage-radar 該報告全面評估AI工作負載管理所需的進階儲存市場,解決方案須符合基本評選標準,並依據其關鍵功能與特色進行評比。該標準涵蓋廠商在現有功能與前瞻性創新兩方面的卓越表現,包括執行能力、功能完整性與未來整備度,證明其解決方案已成熟,能策略性因應企業在AI應用上不斷變化的需求。 Hitachi Vantara以Hitachi iQ系列的AI基礎架構解決方案獲得肯定,並在多個關鍵指標得到高度評價,包括:•    服務品質與工作負載隔離:該報告指出「Hitachi iQ提供世界級的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與工作負載隔離能力。」透過結合檔案系統層級的政策與彈性的叢集架構,Hitachi iQ提供進階的工作負載隔離能力,即使在多租戶或共用環境下,亦能協助企業有效分配資源,確保高優先順序的AI/ML工作負載持續維持一致且穩定的效能。•    GPU直連儲存整合:此平台具備優化的驅動程式,能夠簡化儲存設備與GPU記憶體間的資料傳輸,為AI與ML工作負載帶來顯著的效能優勢。•    針對AI優化的資料配置與管理:Hitachi iQ展現橫跨不同儲存層的智慧化與自動化資料配置能力,包括兼顧效能與容量的TLC及QLC非揮發性記憶體(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NVMe)快閃與物件儲存。此外,該解決方案採用即時監控與使用者自訂政策,針對不同資料模式提供最佳效能與成本效率。「Hitachi Vantara解決方案能夠在評比中脫穎而出,關鍵在於其卓越的服務品質與工作負載隔離能力,」GigaOm現場技術長暨分析師Whit Walters表示。「Hitachi iQ提供完善且可擴充的整合平台,並擁有企業級儲存技術為後盾,協助企業大規模運用AI建立強大且靈活的基礎。尤其面對大型AI與生成式AI工作負載時,企業更需要能有效管理效能與資料的解決方案,以因應持續成長的AI應用需求。」  GigaOm《AI工作負載最佳化高效能儲存雷達報告》特別點出Hitachi Vantara的創新能力,包含其與NVIDIA在Hitachi iQ方面的合作,以及產品路線圖。該報告指出,其平台發展藍圖納入多項全新硬體與AI解決方案,如今年3月發表的Hitachi iQ M系列,同時亦強調Hitachi Vantara與Virtual Storage Platform One(VSP One)的深度整合,可在NVMe快閃儲存與物件儲存之間進行智慧分層。 「AI不僅挑戰基礎架構的極限,更重新定義界限,」Hitachi Vantara產品長Octavian Tanase表示。「Hitachi iQ的目標是為企業打造高效能的平台基礎,協助簡化複雜性、加速成果實現,並滿足其在AI發展歷程中的各項需求。透過整合Hitachi iQ與VSP One平台,我們能夠運用靈活且智慧的儲存策略來應對現在與未來的需求。」 此評比結果是Hitachi Vantara技術獲得最新業界肯定。今年五月,該公司榮獲2025年全球科技與人工智慧(The Global Tech & AI Awards 2025)「永續技術獎」,表彰其VSP One Block解決方案在推動永續資料基礎架構方面的貢獻。此外,該公司亦於今年初宣布,其VSP One混合雲資料平台在GigaOm《主要儲存雷達報告(GigaOm Radar for Primary Storage)》獲評為領導者暨超水準者。 欲了解更多有關Hitachi iQ的資訊,請至https://www.hitachivantara.com/en-us/solutions/ai-analytics/hitachi-iq。 參考資源 •    報告:GigaOm《AI工作負載最佳化高效能儲存雷達報告》•    新聞稿:Hitachi Vantara的Virtual Storage Platform One在GigaOm《主要儲存雷達報告》中獲評為領導者暨超水準者•    新聞稿:Hitachi Vantara推出採用模組化設計的Hitachi iQ M系列,並具備專為GenAI和產業專屬工作負載打造的混合雲資料協調功能•    部落格文章:釋放AI無限潛力:Hitachi Vantara攜手NVIDIA AI解決資料的挑戰 •    影片:AI的演進之路(由Hitachi Vantara製作)•    線上研討會:與Hitachi iQ乘著AI浪潮前進 聯繫Hitachi Vantara●    LinkedIn●    X●    Facebook 關於Hitachi VantaraHitachi Vantara正在改變利用資料推動創新的方式。Hitachi Vantara為日立公司全資子公司,為全球領先的創新者提供可依賴的資料基礎,包括《財富》世界100強中的80%企業。透過資料儲存、基礎架構系統、雲端管理與數位專業知識,該公司協助客戶奠定業務永續成長的基石。如需了解更多資訊,請至www.hitachivantara.com。 關於Hitachi, Ltd.日立透過結合IT(資訊技術)、OT(營運技術)與產品的社會創新業務 (Social Innovation Business, SIB),致力於實現環境、福祉以及經濟成長和諧共生的社會。日立全球業務涵蓋四大領域,分別為數位系統與服務、能源、移動和互聯產業—以及負責新成長業務的策略性SIB事業部門。日立以Lumada為核心,透過整合資料、技術和領域知識,從而為客戶和社會挑戰提供解決方案並創造價值。其2024會計年度(2025年3月31日止)的營收總額為9兆7833億日圓,在全球擁有618家合併子公司以及約28萬名員工。請至官網:www.hitachi.com。

文章來源 : 正平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844 加入收藏 :
AXA安盛榮獲《彭博商業周刊》「金融機構2025」9項業界殊榮 勇奪兩項「年度保險公司」大獎 成績斐然

香港 2025年6月25日 /美通社/ -- AXA安盛香港及澳門(「AXA安盛」)欣然宣布,於《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主辦的「金融機構2025」中勇奪九項殊榮,當中包括「年度保險公司(一般保險界別)」及「大灣區澳門 - 年度保險公司」兩項大獎,展現AXA安盛在保險業界的領導地位。 AXA安盛獲得多項備受肯定的業界榮譽,體現公司一直秉持對客戶及社會的堅定承諾,致力提供涵蓋員工福利、人壽及財富管理以至一般保險的全方位保障,在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和可持續發展的領域上實踐,及專業人才培訓方面上領航。而AXA安盛連續兩年榮膺「產品及服務創新」(一般保險類別) —卓越大獎,充分展現公司「以客為先」的核心價值,持續革新產品和服務,引領行業邁向更高標準。 是次獲獎亦彰顯AXA安盛孕育頂尖理財顧問團隊的決心,透過市場領先的人才培訓及發展,使他們能夠為客戶提供適切的方案及專業服務,協助客戶應對不同人生階段的保障需要。獎項詳情如下: 卓越大獎包括: 年度保險公司(一般保險界別) 危疾保障(保險界別)— 「愛唯守危疾保障」系列 產品及服務創新(一般保險界別)—「卓越」豐盛優遊樂 僱員福利(服務) 年度培訓計劃(保險界別) 傑出大獎包括: 大灣區澳門 - 年度保險公司 儲蓄計劃(保險界別)— 摯匯儲蓄計劃 年度環境、社會及管治持續發展(保險界別) 培訓及發展成就(保險界別) AXA 安盛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行政總裁尹玄慧表示:「這些獎項體現我們凡事以客戶及社區的需求和福祉為先,亦印證了我們在提供革新及可持續發展方案的不懈努力,致力守護他們中最重要的事物。透過貼心而適切的產品及提供領先的培訓予理財顧問,我們旨在為客戶創造有意義的價值,為社區作出貢獻。」 由財經雜誌《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主辦的「金融機構2025」乃金融業界的年度盛事,透過嚴謹的評選機制,分別從銀行、保險及投資/證券/受託人界別評選過去一年表現出色的金融機構,藉此提升業界水平、推動亞太地區金融業的持續發展,並積極鼓勵業界培育人材。 AXA 安盛在《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主辦的「金融機構2025」成績斐然。 關於 AXA 安盛 AXA 安盛為AXA 安盛集團之成員。AXA 安盛集團是全球領先的保險公司,業務遍佈50個市場,服務全球9,500萬名客戶,並以「致力守護,推動未來」為宗旨。 作為一家在香港擁有最多元化業務的保險公司,我們提供人壽、健康及一般保險的全面保障及服務,並且是最大的一般保險服務供應商及主要的健康和僱員福利保障供應商。我們的目標不單只為客戶提供綜合保障,更希望能夠成為個人、企業及社區的全方位夥伴。我們的核心服務承諾是透過積極聆聽客戶需要、投資及發展科技和數碼轉型,不斷創新產品及服務和豐富客戶體驗。 AXA安盛致力承擔社會責任,以推動各界應對氣候變化、為社區創造共同價值為重要使命。我們非常榮幸成為首家關注大眾心理健康的保險公司,我們透過提供不同產品、服務,並進行具代表性的研究以提高大眾對心靈健康的關注。我們的整體可持續發展策略建基於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小組(TCFD)的建議,以氣候政策和提高生物多樣性為重點。我們承諾將環境、社會和管治元素融入我們的業務,務求在投資者、保險供應商、國際模範企業的三大角色上作出貢獻,構建可持續未來。 此新聞稿亦上載至 AXA 安盛的網頁: AXA.COM.HK   有關前瞻性陳述的重要法律訊息及警示聲明 此新聞稿中可能包含若干前瞻性的陳述,其中包括但不限於對未來事件、趨勢、計劃、預期或目標的假設或預測。由於前瞻性陳述的本質受制於已知及未知的風險及不確定因素,與及其他因素可能令實際結果與前瞻性陳述內明示或暗示的描述出現重大差異,閣下不應過分依賴上列陳述。請參閱AXA於2020年12月31日登記文件第四部份中的「風險因素及風險管理」,有關可能影響AXA業務及/或營運業績的若干重要因素、風險及不確定性的重要描述。AXA並不承擔任何義務為此新聞稿中的任何前瞻性陳述作出任何公開更新或修改,不論是反映未來的資料、事件、情況或任何其他方面,除非適用法律和法規要求。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05 加入收藏 :
TVM Capital Healthcare委任Su-Lin Chong博士擔任投資委員會成員及營運合夥人

新加坡 2025年6月25日 /美通社/ -- 以新興市場為重點的國際醫療私募股權公司及營運商TVM Capital Healthcare宣佈,委任Su-Lin Chong博士擔任營運合夥人及投資委員會(Operating Partner and Investment Committee)成員。Su-Lin Chong博士目前駐馬來西亞吉隆坡,擁有數十年的營運領導經驗及臨床專業知識,將協助該公司推動其在東南亞的投資策略。 Su-Lin Chong博士在製藥(包括腫瘤學及呼吸科藥物)、門診及後期護理、專科護理及醫院管理方面擁有近30年的豐富經驗。她對馬來西亞及區域醫療環境的深刻了解,以及推動營運卓越的成功紀錄,將成為TVM Capital Healthcare擴展區域業務的關鍵。 她的職業生涯始於Subang Jaya Medical Centre(現屬 Asia OneHealthcare)醫院管理,後來成為國際醫學大學醫療中心的創始執行長及項目總監。Su-Lin Chong博士亦曾擔任Sunway Medical Centre行政總裁長達11年,並在其他醫院管理領域擔任過重要領導職位,包括Beacon International Specialist Centre及Prince Court Medical Centre的行政總裁。 她的經歷亦包括國家醫療政策及規劃。她曾領導馬來西亞「Healthcare lab」(PEMANDU——馬來西亞績效與交付單位)計劃,將醫療作為國家重點經濟領域。她亦曾為公共及私營醫科大學提供顧問服務,並參與新的醫療設施設計及規劃。現時,她是多個董事會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包括AIA Bhd.。 她的任命將進一步鞏固TVM Capital Healthcare在東南亞的營運合夥人及高級顧問網絡,該網絡是公司區域業務的基石。自2019年在新加坡設立據點以來,該公司已經透過與新加坡、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尼及馬來西亞的醫療機構、企業及行業利益相關者建立堅實的關係,尋找了超過1,000宗交易。 Su-Lin Chong博士表示:「能在馬來西亞及東南亞這個充滿動力的轉型時期,與TVM Capital Healthcare合作,我感到非常榮幸。該公司不僅是投資者,更是營運商,並且注重治理,這一點與我的價值觀十分契合。我期待能幫助填補該區域醫療領域的關鍵空白。」 欲了解詳情,請瀏覽TVM Capital Healthcare網站 TVMCapitalHealthcare.com或以電郵方式聯絡TVM Capital Healthcare策略傳訊及投資者關係總監Holly Radel,電郵:Radel@tvmcapitalhealthcare.com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90 加入收藏 :
香港基因組中心夥國際權威合辦醫學盛事 「基因組醫學國際會議」匯專家 展優勢 謀創新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6月25日 - 基因組醫學是現今醫學界最具發展潛力的範疇之一,有助精準診斷疾病成因,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並推動新藥研發及應用,為病人帶來新希望。香港基因組中心將與國際權威攜手於2025年11月17日(星期一)舉辦「基因組醫學國際會議」(國際會議),透過業界盛事,展現香港獨特的醫學和科研優勢。這有望推動香港與世界各地醫學專家交流協作,加快普及基因組醫學,共同為社會大眾開創健康未來。 是次國際會議是香港基因組中心首次聯同國際罕見病協會(Rare Diseases International)及全球最具影響力醫學期刊《刺針》與協會組成的《刺針》罕見病專家委員會(The Lancet Commission on Rare Diseases)合辦的主題峰會,將雲集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的業界領袖,除了本地專家學者,亦將包括中國內地、歐洲、北美、南美及澳洲等地翹楚。 多位重量級講者將聚焦臨床遺傳學、罕見病、基因組醫學、人工智能、數據共享、倫理法規等全球熱門議題,深入討論最新學術成果及實踐經驗。會議更特設專題演講環節,交流內地與香港的經驗,除了分享「香港基因組計劃」的本地案例,展示個人化醫療在心肌病變和腎病等常見病的臨床應用,亦將探討內地罕見病的發展,以及粵港澳大灣區藥物研發的機遇,帶動區域合作和創新。 香港基因組中心行政總裁羅思偉醫生表示:「香港基因組中心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務衞生局支持下,一直與衞生署、醫院管理局及大學醫學院等持份者緊密合作,全力推動本港基因組醫學發展。中心在醫學研究、臨床應用及國際協作等多方面已取得顯著進展,包括為基因組計劃成功招募超過47,000名參加者、持續擴展以華南地區人口為主的基因組數據庫、累積臨床應用案例,以及設立協同研究平台等。這些成果充分展現香港在基因組醫學領域的實力和優勢,有助促成是次我們與國際權威的合作。」 羅醫生續指:「我們非常榮幸能夠成為國際罕見病協會及《刺針》罕見病專家委員會的合作夥伴,共同籌辦這項業界盛事。基因組醫學的應用層面非常廣泛,從常見病到罕見病,以至從臨床診斷、治療、預防疾病到個人化健康管理,均能有所助益。這次會議將為世界各地的醫療專家、學者和研究人員建立重要平台,交流知識經驗,推動多元協作,共謀醫療創新,以期為本地、亞洲以至全球病人帶來更大福祉。」 國際會議為期一天,預計將吸引近 300 名業界人士參加。《刺針》罕見病專家委員會將緊接於11月18至19日在香港舉行年度大會,進一步討論和深化跨地域協作。這是委員會成立後首度於亞洲舉辦年度大會,進一步彰顯香港在領導國際醫療創新的獨特地位。 有關國際會議的議程和演講嘉賓等資訊,請參閱附件。如對國際會議有任何查詢,歡迎聯絡香港基因組中心(symposium@genomics.org.hk)或《刺針》罕見病專家委員會(lcrd@rarediseasesint.org)。 基因組醫學國際會議 2025年11月17日 – 香港 香港科學園高錕會議中心 時間 議程 演講嘉賓 09:00 主題演講 盧寵茂教授, BBS, JP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醫務衞生局局長 09:15 開幕典禮 專題環節 1 主持 林文健醫生, JP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衞生署署長 09:30 中國罕見病模型的發展: 服務、教學與研究 張抒揚教授 北京協和醫院院長 10:00 揭示罕見病的分子病理機制: 提升患者護理及家庭生活質素 Kym Boycott 教授 《刺針》罕見病專家委員會聯席主席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教授 10:30 專題討論 專題環節 2 主持 李夏茵醫生, JP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 11:15 解構罕見病: 了解先天性代謝缺陷 Roberto Giugliani教授 《刺針》罕見病專家委員會聯席主席 巴西南大河州聯邦大學遺傳學教授 11:45 香港基因組計劃個案分享 (1) 心肌病變: 解碼基因組學 邁向健康新紀元 李博謙醫生 香港內科醫學院 – 香港基因組中心得獎學者 12:00 香港基因組計劃個案分享 (2) 腎病:精準醫學 創新應用 馬銘遙醫生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 – 香港基因組中心得獎學者 12:15 專題討論 12:30 午膳 專題環節 3 主持 趙偉仁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14:00 革新血漿 DNA 分析技術: 開創無創檢測與癌症診斷新方向 盧煜明教授, SBS, JP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香港基因組中心董事局成員 14:30 出版研究論文: 解讀《刺針》 Dr Chloe Wilson 《刺針》資深醫學編輯 15:00 專題討論 專題環節 4 主持 劉澤星教授, BBS, JP 香港大學副校長(健康)兼李嘉誠醫學院院長 香港基因組中心董事局成員 15:35 實踐人工智能: 從臨床紀錄邁向個人化治療 Gareth Baynam 教授 澳洲珀斯兒童醫院 罕見病護理中心醫學主任 16:05 善用電子醫療紀錄 推動基因組醫學的科研與創新 陳勇教授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生物統計學教授 16:35 專題討論 專題環節 5 主持 待定 16:50 守護兒童健康: 新生兒基因組篩查 Bartha Knoppers教授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 基因組學與政策中心主任 17:20 香港基因組計劃: 引領基因組醫學發展 鍾侃言醫生 香港基因組中心 首席醫務及科學總監 17:40 粵港澳大灣區藥物研發: 基因組醫學 新動力 新機遇 Aya El Helali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臨床醫學學院臨床腫瘤學系 臨床助理教授 18:00 專題討論 18:15 會議結束 (內容更新於2025年6月25日) 查詢 香港基因組中心 www.hkgp.org symposium@genomics.org.hk 國際罕見病協會 www.rarediseasesinternational.org lcrd@rarediseasesint.org Hashtag: #香港基因組中心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關於香港基因組中心香港基因組中心(基因組中心)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並全資擁有,於2021年正式全面運作。基因組中心致力促進本港基因組醫學發展,在醫務衞生局支持下,與衞生署、醫院管理局、大學醫學院及其他持份者緊密合作,透過聚焦四大策略重點,包括加快融合基因組醫學與臨床應用、促進科學研究、培育人才,及加強公眾對基因組學的認識,實現「普及基因組醫學,共享健康福樂」的願景。 基因組中心於2021年開展了香港基因組計劃(基因組計劃),作為實現願景的第一步。基因組計劃為本港首個大型基因組測序計劃,涵蓋以下三大範疇,包括未能確診病症、與遺傳有關的癌症,以及與基因組學及精準醫學有關的個案。基因組計劃扮演著催化劑的角色,以全基因組測序讓病人及其家屬受惠於更準確診斷及個人化治療,並透過建立本地人口的基因組數據庫、測試設施及人才庫,應對香港長遠醫療需要,與大眾同創健康未來。 詳情請瀏覽www.hkgp.org。 關於國際罕見病協會國際罕見病協會(協會)是一個國際聯盟,以全球所有國籍的罕見病患者為服務對象。協會的使命是為世界各地罕見病患者發聲,代表他們並協助他們提升能力,致力提倡罕見病為國際公共衞生重大優先議題。協會現有120多個機構成員,來自50個國家,他們代表全球超過150個國家的罕見病病人組織。 詳情請瀏覽https://www.rarediseasesinternational.org。 關於《刺針》罕見病專家委員會《刺針》罕見病專家委員會(委員會)是新成立的組織,致力服務全球罕見病患者,秉持實證為本的原則,提出於全球各地均可推行採用的建議,助罕見病患者改善生活,提升素質。委員會由Roberto Giugliani教授(巴西)和Kym Boycott教授(加拿大)出任聯席主席,並由27位來自六大洲的專家出任委員。他們全是備受推崇的業界領袖,深具專業知識、視野和經驗。委員會的目標是以研究實證帶動全球效應,藉以增加罕見病患者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確保他們無論身處何地,都被看見和聽見,得到關懷。 詳情請瀏覽http://www.rarediseasescommission.org。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03 加入收藏 :
打造文化輸出與品牌國際化雙引擎 食在力量餐飲代表團赴美參訪

  【記者林子霞台北報導】為呼應政府新東向政策、推廣台灣餐飲文化並深化國際交流,由食在力量美食產業交流協會組成的台灣餐飲業代表團,6月12日至15日完成赴美參訪行程,並應邀出席第37屆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TCCNA)第三次理監事年會,透過論壇參與、品牌展演、供應鏈觀摩與製造設備參訪,實地推動台灣餐飲的國際拓展,展現產業能量與國際合作決心。 食在力量美食產業交流協會表示,此次餐飲代表團由理事長許淳凱率領,包含林聰明砂鍋魚頭、儂來餐廳、洪師父牛肉麵、蔥阿伯、元氣先生、十得私廚、十得灶咖、十二月粥品等多家品牌;涵蓋經典台菜、街頭小吃、即食熟食、私廚創意料理與健康飲食等面向,充分展現台灣餐飲產業豐富底蘊與市場彈性,也凸顯業界攜手推進國際市場的集體行動力。 代表團並獲外交部與僑委會高層接待,從文化外交到產製佈局,全方位展現「台灣味」出海的實力與行動;行程橫西雅圖與達拉斯,涵蓋論壇對談、品牌展演、供應鏈實察、製造設施參訪與零售通路觀摩等多元面向,從文化推廣、生產佈局到市場實戰,為台灣餐飲在「品牌出海」與「食品加工落地」上奠定關鍵起點。 參訪團出席TCCNA主辦之「商務論壇:川普關稅、全球經貿秩序與供應鏈重整」場次,與產學專家同場交流,深入了解產業趨勢與國際布局關鍵。TCCNA新東向委員會主委張瑞彬指出,透過團體戰策略,建立『台灣味』市場辨識度,有助於台灣品牌以集體之姿切入美國市場,強化通路存在感與品牌整體形象,形塑區隔明確、文化厚實的產品群體。 為強化產業落地前瞻性,代表團特別參訪國際食品加工設備大廠 GEA Group 的美國設廠基地,實地了解食品加工器材整合、模組配置、衛生標準對接與作業動線設計等重點。協會指出,許多台灣食品品牌若要進軍北美,勢必需考量當地設廠、貼近供應鏈與符合法規要求;透過此行,也為未來食品加工業者「在地製造」預做準備,提升加工端的法規敏感度與工廠落地思維。 此次參訪行程的重要行程之一,為應邀出席在德州達拉斯舉辦的外交部歡迎晚宴。中華民國駐美代表俞大㵢大使與僑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徐佳青親自蒞臨,與來自北美各地的台商會長及參訪代表團互動交流,氣氛熱絡。兩位貴賓也對此次由多家台灣餐飲品牌組成的參訪行動表示肯定,強調台灣美食具備文化傳播的潛力,有助於深化僑社關係並拓展國際友誼。晚宴現場亦安排合影留念,留下珍貴交流紀錄,也象徵政府對台灣餐飲產業走向國際的支持與期待。 在TCCNA年會主場,餐飲代表團設置多個品牌展位,透過試吃體驗、視覺呈現與品牌故事分享,與近500位北美僑界代表深入互動。蔥阿伯現煎三星蔥抓餅、林聰明展演招牌湯底料理,儂來餐廳展示經典台菜出版成果,洪師父牛肉麵結合冷凍料理與影音介紹,十二月粥品則以台式粥文化細膩呈現;十得私廚與十得灶咖展示創意點心,元氣先生則以中西融合外燴形式吸引目光。整體展演透過視覺、味覺與敘事多重層次,體現台灣美食文化厚度與國際親和力。 此次代表團出訪亦為今年初食在力量美食產業交流協會與TCCNA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後的重要交流成果,並由托可生活誌舉辦簽署典禮與相關公關宣傳,標誌台灣餐飲文化輸出與僑社資源整合邁入新階段。從官方支持、產業集結、民間交流到國際場域回響,構築出文化、商業與外交三軌整合的合作模型。未來,食在力量美食產業交流協會將持續攜手海內外夥伴,整合品牌、行銷與通路資源,強化台灣味的全球輸出力,讓「文化力就是競爭力」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實踐中的產業策略。 圖說:食在力量餐飲代表團於第37屆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年會現場合影。 (食在力量協會提供)  

文章來源 : 守護台灣新聞網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691 加入收藏 :
2025 年 7 月 17 日 (星期四) 農曆六月廿三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