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志願服務」新聞搜尋結果, 共 12 篇 ,以下為 1 - 12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臺灣燈會志工背心再利用 男性志工巧手縫出志願服務新樣貌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113年全國志願服務業務成果統計,目前全國志工中約有七成為女性。為了讓更多男性也能加入志工的行列,桃園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特別在5月20日舉辦「舊物新生—臺灣燈會志工背心再利用工作坊」,邀請男性志工親手改造台灣燈會期間所使用的退役志工背心,將其重新設計為實用生活小物。透過實作體驗,結合環保理念與資源再利用,翻轉大眾對志工性別角色的既定印象,為志願服務注入多元與創新的能量。 社區攜手合作 裁縫班傳授技藝   此次活動與桃園市八德區明仁社區發展協會裁縫班合作,邀請來自各行各業的男性志工參與,挑戰縫紉機操作與手作技巧。現場由資深裁縫老師莊木金親自指導,從背心拆解、布料剪裁、熨燙到縫製,逐步帶領參與者完成束口袋及小提袋等實用小物。明仁社區裁縫班的志工也化身助教,分組進行示範與協助,讓每位參與者都能實際掌握基本縫紉技術。 明仁社區裁縫班平時即致力於二手衣物再製,將回收布料製作成包包、帽子等實用物品並進行義賣,推動社區內的資源循環與永續利用,此次與志願服務活動結合,更進一步落實環保與公益的雙重目標。 舊物重生展現志工多元價值 性別不再是限制 本次工作坊以「臺灣燈會志工背心再利用」為主題,預計完成250份限量束口袋及小提袋,每一件成品皆承載著志工的巧思與心意,也象徵對永續精神的實踐。透過動手創作,讓參與者體會到志願服務的不同形式與內涵,不僅是服務他人,也能透過創造與行動發揮正向影響力。 桃園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主任詹尹州表示,透過這場以男性為主體的手作工作坊,希望能鼓勵更多男性了解志願服務的多樣性,突破「志工等於照顧服務」的刻板印象,勇於踏出參與的第一步。他強調:「志願服務不只是付出與照顧,也可以是創造與連結的過程,鼓勵更多男性認識志願服務的多元性,並跨出參與的第一步,成為推動社會向前的重要力量。」 未來,桃園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也將持續推動更多結合創新及多元參與的志願服務活動,讓更多市民無論性別、年齡或背景,都能在志願服務中找到實踐自我價值的舞台。

文章來源 : 蜂湧數位商店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436 加入收藏 :
花旗全球義工日迎20週年 台灣員工捐逾600雙舊鞋至非洲 讓愛無國界

2025年,花旗全球義工日(Global Community Day)迎來第20週年的重要里程碑。自2006年起,花旗持續透過這項全球倡議,串聯遍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同仁與社區夥伴,至今累積超過120萬人次的志願服務,展現企業長期關注社會責任的承諾與行動力。今年,花旗助力舊鞋救命國際基督關懷協會,從台灣募集超過600雙舊鞋,捐贈至非洲偏鄉,以實際行動支援偏鄉社區的衛生防護需求,改善因赤腳所帶來的感染與生活不便,展現花旗的公益精神無遠弗屆。   花旗集團台灣區總裁暨花旗(台灣)銀行董事長張聖心表示:「花旗的公益精神早已深植於我們的企業文化之中。透過每年的全球義工日,我們不僅鼓勵同仁回饋社會,更希望成為在地社區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我們相信,企業不只是經濟發展的推動者,更是社會韌性的重要支柱。」   今年,花旗持續深耕在地、實踐促進社會包容與永續發展的使命,與舊鞋救命協會及台灣狗醫生協會舉辦兩場公益活動:   ·       「舊鞋遠行,愛無國界」:透過員工捐贈舊鞋,募集超過600雙鞋捐至非洲貧困地區,協助改善當地居民因赤腳而引發的感染與教育中斷問題。活動期間,舊鞋救命協會亦向花旗同仁分享東非地區的發展現況,並說明協會在當地推動衛生環境改善與教育普及的具體行動。除捐贈鞋子外,舊鞋救命也透過衛生教育課程及醫療包的發放,幫助當地社區強化衛生觀念、預防沙蚤病感染,進一步將原本單純的捐鞋活動延伸為社區衛生提升及永續發展的積極行動。 ·       「狗醫生的生命課」:結合動物輔助服務,安排志工陪伴弱勢家庭的孩童,進行生命教育,強化兒童心理韌性與人際連結,傳遞愛與支持。   在台灣,花旗過去20年間與超過數十個非營利組織,舉辦逾20場具影響力的志工活動,累計超過36,000人次參與。合作單位涵蓋兒童福利聯盟、康復之友協會、芥菜種會、勵馨基金會、One-Forty等,活動形式多元,包含陪伴弱勢族群與長者、推廣金融教育、海洋保育、公益洗車、淨灘行動與搶救剩食等,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多項指標。   2024年,花旗基金會提供約新台幣1,600萬元(50萬美金)的公益資金,支持台灣攸惜關懷協會發展公益創新解決方案,進一步深化在台灣的公益投資與社會承諾。未來,花旗將持續以實際行動履行企業公民責任,攜手社區夥伴與同仁,共同努力打造更具韌性、多元與共融的社會。

文章來源 :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798 加入收藏 :
AI助攻共融行動 青年志工參訪腦麻基金會體驗

來自新竹縣的青年志工團隊近日參訪「腦性麻痺基金會」,展開一場聚焦障礙者就業培力與賦權實踐的志願服務交流活動。透過現場觀摩、體驗式協作與座談對話,志工們深入了解基金會如何融合AI科技、職務再設計及企業志工協作,發展出以「尊重、參與、共融」為核心理念的支持性服務模式。 「同行」 非替代:服務障礙者理念引發深刻共鳴 基金會執行長何麗梅於活動中表示:「我們不是要改變誰,而是與他們同行。」她強調,志願服務是一項高度自治的工作,並說明基金會所推動的服務與就業方案,並非讓障礙者依賴資源,而是營造條件,協助他們在可控步調中主動參與、培養能力、建立自我價值。 以「摺紙盒做公益」 串聯身障就業與社會企業合作 社會企業日日好食股份有限公司也參與這次合作,特別開發減糖產品禮盒,並設計出適合智能障礙者使用的輔具與摺盒流程。日日好食創辦人麥育瑋說:「這樣的模式令人驚艷!透過模組化、高安全性的工作設計,讓參與者有機會投入禮盒包裝、生產等實作流程,可培養自信與職場參與感,落實生產與公益並行的友善職場願景。」 AI技能融入遠距工作訓練 青年志工扮數位陪伴教練 基金會亦與「蜂湧數位商店」合作推動數位工作培力計畫,由青年企業志工擔任陪伴教練,協助腦麻與肢體障礙者學習操作AI圖像產生工具、簡易文案撰寫與社群貼文編排等數位任務。該計畫強調可及性與彈性,讓學員能在熟悉且安全的環境中逐步建立遠距工作技能,提升生活自主性與數位參與能力。 實踐CRPD核心精神 青年志工深獲啟發 此次參訪行動讓青年志工實地體會「支援不等於取代,陪伴就是賦權」的服務信念。多位志工表示,活動讓他們重新反思「幫助」的真正意涵,也深化對《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中「選擇權」、「參與權」與「合理調整」等價值的理解。 蜂湧數位商店青年志工黃筱妍提到:「一開始很害怕自己會幫不上忙,後來才發現,其實他們最需要的是有人願意耐心的陪伴與教導。希望透過科技,腦麻與肢體障礙者能夠建立與社會連接的橋樑。」未來,他們期許能將此次體驗轉化為具體行動,於各自的服務場域中持續落實共融與尊重的理念。

文章來源 : 蜂湧數位商店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685 加入收藏 :
培育青年責任力 聖約翰科大志工訓練厚植服務精神

聖約翰科技大學辦理4場次「志願服務基礎訓練」,以提升學生與社區成員對志願服務的瞭解,培養社會責任感與服務精神。課程邀請4位專業講師授課,分別從志願服務內涵、法規、自我認識與實務經驗等面向做分享,吸引多位對志工服務有興趣的學員參與。 第一場由邱竹林老師主講「志願服務內涵及倫理」,說明志願服務的基本概念與精神,強調尊重與同理心在服務中的重要性。第二場由湯幼竹老師講授「志願服務法規」,帶領學員瞭解相關法令,建立正確服務態度與法律觀念,確保服務合法合規。 第三場課程由王建傑老師主講「自我了解及自我肯定」,透過活動與討論,引導學員認識自我特質,強化自我價值,提升服務信心與積極性。最後一堂壓軸課程則由黃明雪老師分享「志願服務經驗」,透過實務案例說明服務現場的挑戰與收穫,讓學員具體理解志願服務的真實面貌與深層價值。 課外服學職涯組陳登騏組長表示,志願服務是大學生重要的學習途徑,不僅回饋社會,也有助於培養人際互動能力與職場軟實力。他認為學生在服務中學習責任與溝通,這些能力對未來職涯發展將有實質幫助。 樂齡福祉與健康促進系魏敏慧老師說,此次課程設計兼具理論與實務,讓學員對志願服務有更完整的認識。她期盼同學除了瞭解法規與倫理,更希望透過自我探索與經驗分享,激發對服務的熱情,並進一步將行動落實於生活中。 「這些學習會成為我未來參與社會服務的動力。」電機工程系三年級黃昱翔同學分享,參與課程後對志願服務的精神有更深刻的瞭解,自我探索單元讓他重新認識自己的長處,也建立更多自信。 休閒運動與觀光管理系李宗祐同學認為講師分享的經驗,讓他體會志工工作不僅是協助他人,也是一種自我成長的歷程。他希望未來能多參與這類活動,將學到的知識實踐出來,成為一名有影響力的志工。

文章來源 : 聖約翰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147 加入收藏 :
耀中幼教學院第二屆幼教與中華蒙學研討會圓滿結束

香港2025年3月15日 /美通社/ -- 耀中幼教學院(YCCECE)今日舉辦「第二屆幼教與中華蒙學研討會」。這一盛事主題為「家教合一」—幼教專業與蒙學精神的融合,吸引近200人出席參與,匯聚了來自全球的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員和實踐者,共同探討幼兒教育的創新方法,並頌揚中華蒙學的永恆智慧。 活動開幕典禮邀請耀中幼教學院校董會成員霍穎壎博士致開幕詞,他對於學院籌辦教育與中華文代的大型學術研討會表示支持,並讚揚學院在推動將中國傳統教育理念與現代研究和實踐相結合的研究及社區項目上的不懈努力。 研討會上午場重點專題演講講座由三位重量級教育界人士掀開帷幕。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教授及新亞研究所教務長周佳榮教授的專題演講題目為「傳統家訓與學校規章:如何應用於現代教育 」。周教授專攻研究明清及中國近代史,開設科目包括「中國文化史」、「明清史」、「近代中國文化與日常生活」等。是次演講他分析了在兒童和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重要性。透過一些童蒙教材舉例,包括宋代和清代兩種《朱子家訓》及《弟子規》、《弟子職》、《洞學十戒》,闡述如何發揮「家教合一」的精神於現代教育之中。 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楊少詩教授的專題演講題目為「家校合作與兒童成長: 教育心理學的視角」。她借鑒動機、發展和社會學習的心理學理論,討論培養支援兒童學業和情感成長的家校合作策略。她從教育心理學視角探討了家校合作對兒童成長的影響。楊教授提出了如何透過教育心理學的應用來克服家校合作的挑戰。此外,她還說明了兒童發展的生態系統理論如何在家校合作中發揮作用,並展示了包括育兒、溝通、志願服務、家中學習、參與決策以及社區合作在內的家校合作參與類型和實踐策略,楊教授強調,家校合作是一個多面向的過程,需要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有效溝通,共同設定孩子的學習目標,並在家中營造支持學習的環境。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博士於演講中深入探討了在人工智能(AI)時代下,家校合作的新策略與重要性。狄博士指出,AI技術的進步正推動教育模式的重大轉變,家長可以透過運用AI技術來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並為孩子提供額外的學習資源,以支持孩子的教育發展。然而,狄博士亦指出,家庭教育在AI時代面臨著許多挑戰。家長需要努力理解新技術,提升自身對教育的參與度,並積極適應新的教育工具。在此過程中,社工在家庭教育中可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同時,狄博士亦提出了家長與教師合作的有效策略,以助力家校攜手應對AI時代的教育挑戰。 下午場有屬靈探熱針有限公司創辦人及義務主席楊陳惠敏博士主講,題目為「《聖經》的家庭教育觀念」之講座。楊博士在演講中詳細闡述了選擇《聖經》作為家庭教育指導的原因,強調《聖經》的真實性、客觀性、全面性以及其豐富的生活化例子,由孩子出生,慢慢長大,到成家立室,成為父母,乃至祖父母,均有正面和反面的個案。楊博士分享《聖經》中的家庭教育觀念,以及她如何在她自己及服侍的家庭中實踐的經驗。她鼓勵與會者從「虎媽」轉變為「熊貓」,與服侍的家庭的家長(父母、祖父母等)同行,成為「關係親密,充滿愛和喜樂的家庭」。 耀中幼教學院副校長(學術)鄭志強教授深入剖析了《周易蒙卦》的教育觀。鄭教授從宏觀和微觀視角探討了蒙卦的教育意義,強調教育應傳承與創新並重,並提倡教師應以嚴謹的態度引導學生。他的分享旨在探討教育機會、價值教育及循序漸進的課程設計,強調教育的本質應在於消除學生的愚昧。鄭教授總結道:「蒙卦啟示我們,教育是改變命運的關鍵。只有重視提問、學會學習,才能成就卓越。」 耀中幼教學院校長暨兒童發展講座教授李敬廉教授表示,「今天的研討會,不僅是一次學術的交流,更是一次教育的啟迪。我們深刻認識到,「家教合一」不僅是教育理念的融合,更是對未來教育發展的呼喚。家庭、學校與社會的共同努力,是為孩子們創造美好未來的關鍵。」李敬廉教授再次感謝香港中文中學聯會、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及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的支持,感謝各位專家學者的無私分享,令研討會得以成功。 未來,耀中幼教學院將繼續秉持「發展個人潛能、培育國際視野與道德價值」的宗旨,致力於推動幼教與中華蒙學的融合,為香港乃至亞太區的教育發展貢獻力量。 耀中幼教學院校長暨兒童發展講座教授李敬廉教授與演講嘉賓合影(左起:鄭志強教授,楊少詩教授,周佳榮教授,李敬廉教授,楊陳惠敏博士,林文全博士,狄志遠博士) 關於耀中幼教學院 耀中幼教學院為耀中教育機構附屬機構,是亞洲首間及唯一專注於幼兒教育的學位頒授高等教育學府,屬香港政府《專上學院條例》(第320章)轄下獲認可的高等院校,並屬《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公共性質慈善機構及慈善信託。 學院的前身為耀中社區書院(YCCC),於2008年成立並於2014年獲政府認可開辦幼教高級文憑課程,是香港首間提供正規學前教師培訓的自資高等教育院校。2018年,耀中社區書院升格為耀中幼教學院,推出幼兒教育榮譽學士學位課程(BEdECE),成就了耀中教育機構「由嬰幼兒到學士」(Baby to Bachelor) 教育的循環,亦彰顯了耀中教育機構90年在教育界發展的里程碑。2022年,學院成為本港首間開辦校長證書資格的自資院校。於2024年,學院已成功通過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對開辦資歷架構第六級的機構評審,讓學院可以於2025/26學年推出全新的研究生課程:包括教育學碩士學位課程及學位教師教育深造文憑。耀中幼教學院位於田灣,其市區分校位於九龍塘。 耀中幼教學院矢志培育更多富熱誠、敢創新的幼教工作者,帶動香港的幼教師潮,為更多孩子及家庭帶來積極深遠的影響,一同成就更美好的將來。 傳媒查詢及聯絡:耀中幼教學院市場推廣、傳訊及發展處Pandora Ng 電話:(852) 9886 1868 / Scarlett Lee 電話:(852) 6726 0022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369 加入收藏 :
金沙中國為關懷大使計劃成立十五週年舉行聯歡慶典

表彰合作無間的本地社服機構及無私奉獻的社區義務工作者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及澳門回歸祖國25週年 澳門2024年12月3日 /美通社/ --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澳門回歸祖國25週年以及金沙中國關懷大使計劃成立15週年,金沙中國週二於澳門倫敦人®舉行聯歡慶典,表彰多年來合作無間的本地社服機構及公司社區義務工作者──金沙中國關懷大使與澳門社區同心同行,為本澳社群作出卓越貢獻。多位特區政府官員、金沙中國管理層成員、社服機構負責人及金沙中國關懷大使約200人出席慶典,以表支持。 金沙中國週二於澳門倫敦人舉行聯歡慶典,表彰多年來合作無間的本地社服機構及公司社區義務工作者──金沙中國關懷大使。多位特區政府官員、金沙中國管理層成員、社服機構負責人及金沙中國關懷大使約200人出席,以表支持。 出席主禮嘉賓:澳門中央聯絡辦公室社會工作部副部長趙河清(左中);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工作局局長韓衛(右中)以及其他金沙中國有限公司管理層成員。 金沙中國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鄭君諾表示:「金沙中國於2009年成立『金沙中國關懷大使計劃』,是全澳首家設立義工隊的綜合旅遊休閒企業。計劃成立初期只有200名義工成員,現時已有超過3,600多名員工成為關懷大使,志願服務總時數累積逾310,000小時。關懷大使對社區發展的積極貢獻,受到社會各界廣泛的認可,為此我們感到非常自豪。我們深明社會上仍然有不同群體及家庭需要協助,因此鼓勵更多團隊成員參加社區義務工作,一同傳遞關愛精神,持續為構建和諧共融社區貢獻力量。」 金沙中國關懷大使計劃十五年來凝聚了不同年齡層及來自不同部門的團隊成員服務社群。於聯歡慶典上,金沙中國管理層成員向25名金沙中國關懷大使頒發獎項,以表彰他們長期服務社區、奉獻義工時數及其他為社區所作出的貢獻等。會場另設有打卡裝置讓參加者拍照留念,亦設有展覽攤位展示金沙中國關懷大使計劃成立15週年來的重要里程及點滴。 為感謝社會各界對關懷大使多年來的支持,參與慶典的賓客均獲贈紀念禮品乙份,該紀念品是由一名澳門扶康會的展能藝術家所創作,期望藉此向大眾展示殘疾人士的天賦才能,推動社區和諧共融。 金沙中國有限公司行政副主席王英偉博士表示:「金沙中國關懷大使計劃是公司組織志願活動的重要平台,彰顯出金沙中國肩負企業社會責任的堅定承諾。關懷大使由心而發扶助弱勢,積極利用自身工餘時間,支援各種社區志願服務,他們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確是實至名歸。而金沙中國關懷大使的不斷成長,當中離不開各位珍貴的社區合作伙伴一直與我們同心同行,共同為珍愛的家園增添溫暖。衷心感謝澳門特區政府以及各長期合作夥伴的鼎力支持,為我們的關懷大使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建議。期望日後繼續與社會各界加強合作,為大眾提供更全面和適切的服務,攜手共建美好社區。」 金沙中國關懷大使計劃與澳門並肩同行十五載,為公司社區義務工作者提供一個服務社區的平台,亦是「金沙關懷」企業公民計劃的其中一環。作為本澳社區的重要持份者,金沙中國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旨在透過計劃與本地社區建立互助橋樑,致力回饋社會。今年藉著金沙中國關懷大使計劃成立15週年之際,公司號召社會各界一起「#成為我們的社區義務工作者」(#BeMyVolunteer),鼓勵更多有心人參與各大社服機構的志願服務。 金沙中國關懷大使計劃是「金沙關懷」全球企業公民計劃的一部分。 如欲下載更多高清晰度相片,請登入: https://we.tl/t-ZRNYqlsYa0 關於金沙中國有限公司 金沙中國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1928,「金沙中國」或「公司」)是一所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及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公司。金沙中國是澳門最大的綜合度假村經營商,於路氹金光大道上設有澳門威尼斯人®、澳門百利宮®、澳門巴黎人,以及澳門倫敦人® 等物業項目,同時擁有及經營位於澳門半島的澳門金沙酒店。公司旗下的各綜合度假村集合多樣化的娛樂消閒、商務設施及客運業務,包括大型會議及展覽場地、各式餐廳食肆、購物中心、於威尼斯人綜藝館、倫敦人綜藝館、威尼斯人劇場、巴黎人劇場、倫敦人劇場及金沙劇場舉行的世界級娛樂表演,以及來往港澳的金光飛航高速渡輪服務。公司在路氹金光大道的各物業發展項目,堅定並持續地為建設澳門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貢獻力量。金沙中國是全球度假村發展商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LVS)的附屬公司。 如欲索取更多相關資訊,請瀏覽網頁https://hk.sandschina.com/index.html。 「金沙關懷」計劃 金沙中國有限公司不遺餘力推動及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積極參與母公司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所設立的「金沙關懷」企業公民計劃回饋澳門社區。「金沙關懷」計劃引領集團在全球各地開展慈善工作,包括經濟援助、社區援助及合作、物資捐贈及員工參與義工活動等。 「金沙關懷」企業公民計劃在澳門的主要項目包括:在澳門社區開展義務工作的金沙中國關懷大使計劃、向非牟利機構及社會企業捐款以及社區活動贊助等。 如欲索取更多相關資訊,請瀏覽網頁https://www.sands.com/sands-cares/。 傳媒查詢: 金沙中國有限公司 – 企業傳訊部 胡美寶                                                                             鄭文軒 電話:+853 8118 2268                                                   電話:+853 8118 2054 電郵:mabel.wu@sands.com.mo                                   電郵:jesse.chiang@sands.com.mo 在週二舉行的聯歡慶典會場上設有打卡裝置讓參加者拍照留念。 金沙中國週二在澳門倫敦人為關懷大使計劃成立十五週年舉行聯歡慶典。在過去 15 年,金沙中國關懷大使計劃從最初的200名成員發展到目前有超過 3,600名義工 。迄今為止,關懷大使已組織或參與了超過 650 場社區活動,志願服務總時數累積逾310,000小時。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049 加入收藏 :
2025 年 7 月 9 日 (星期三) 農曆六月十五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