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專利」新聞搜尋結果, 共 1590 篇 ,以下為 1 - 24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高準精密專利技術達150件 將朝無人機與機器人方向發展

總公司位於高雄的高準精密工業公司,1997年通過ISO 9001 認證,在產品穩定性、製程標準化及客戶滿意度上取得國際肯定。2007年在台中成立尚瀅科技,專業發展光學鏡頭及精密鍍膜;2013年併購華錦光電取得繞射與全像元件技術與3D感測模組,因此具備發展結構光模組能力。2014年高準精密在華亞科技園區成立台北分公司,以方便服務北部客戶。高準精密目前取得的專利大約150件,項目涵蓋3D傳感、光學、模具等三大類,在生產製程及技術專利均完備下,公司預定朝無人機及機器人方向切入發展。 根據財團法人中技社2023年的報告,2022年全球無人機市場約為340億美元,預估2030年全球市場將達560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為7.8%。無人機除了國防工業運用之外,其他在消防救災、運輸物流及交通管理等領域也具有應用潛力。高準精密表示,公司在無人機產業鏈上,可在精密機構件及光學部件2大領域上提供完整系列部品。無人機的載具、航電及遙導控等次系統,需要大量精密機構件;感測次系統需要光學部件,高準精密在光學技術能量上與Apple供應商AMS、HiMax等幾乎相當,可提供業界高品質零組件。 高準精密2016年獲得IATF 16949 認證,取得電動車相關元件、零配件之產製與供應的品質管理保證,公司長期以來致力於精密模具設計開發及精密沖壓製造,相關製程經驗相當豐富,對於供應機器人產業所需之精密機構件、關鍵零組件技術能力相當有把握。根據Trend Force報告,受惠於AI技術推進,機器人產業將從2025年開始爆發,而歐美國家有重朔全球「非紅供應鏈」的意圖,對原本深具技術實力的台灣廠商是一項利多,具備超精密加工技術的高準精密,挾以技術能量朝此兩大產業發展,將有機會帶動公司未來數年營收成長。

文章來源 : 威利網際傳媒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909 加入收藏 :
高準精密3D感測模組 專利及技術指標高超

成立於1980年的高準精密工業,以精密模具設計開發、精密沖壓製造及射出成型起家,具備超精密加工技術,近年來陸續發展繞射與全像元件、光學鏡頭(片)及精密鍍膜、AMB覆銅陶瓷等產品,擁有設計、製作、生產等多項專利技術與豐富經驗,公司實力深獲世界大廠肯定,陸續為Google、Inw、Logitech、AMS等跨國企業代工,成功打入全球供應鏈市場。高準目前已開發完成高溫可過錫爐薄型鏡片、光學3D感測模組及晶片陶瓷電路基板等技術,目標為爭取電動車(EV)車載光學元件、車載功率元件以及光學感測產品,搶攻未來EV龐大市場商機。   因應全球2050年淨零排碳發展需求,汽車工業正加速往EV轉型,歐盟已決議在2035年全面停止內燃機汽車銷售,國際能源總署預估到2030年,全球EV銷量比率將達40%,銷售數量將突破2億5千萬輛。高準精密指出,EV隨著L3以上高階自動駕駛,對3D感測模組及光學鏡頭(片)需求將會大增,另外在人臉辨識、ADAS、無人機等領域應用也會更加全面。高準具有微光學模具開發、設計及製造經驗及能力,公司已整合完成雷射、DOE/TPF模組、高溫可過錫爐鏡片等關鍵零組件、可直接應用於3D感測模組生產製造,預計成為公司下一波成長動能。   繞射光學元件。高準精密表示,目前消費性產品依然是3D感測模組最大應用市場,接下來第二波市場成長引擎,則以自駕車及工業運用為主力。自駕車需要大量車載感測模組及鏡頭,用於盲點偵測、車道偏離預警等功能;在工業上3D感測器可以優化製程、提升良率;其他在安控、國防、醫療等感測模組需求也將持續成長。高準精密在光學鏡頭(片)及感測模組的創新專利及技術指標具有市場競爭力,超精密光學模具可達1微米精度,高溫可過錫爐鏡片也有0.5微米實力,加上公司自行掌控設計、開發、生產、檢驗能力,可以協助相關業者迅速搶占市場。

文章來源 : 威利網際傳媒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148 加入收藏 :
Samsung 連續第三年蟬聯美國專利榜首,TSMC 則躍居第二名;經歷四年衰退後,專利授權數量增加近 4%

2024 年排名顯示研發需求加速:去年的減廢發明百花齊放。 根據 IFI CLAIMS 的年度專利研究,製造非傳統蛋白質和操控 RNA 病毒均為十大增長最快的科技之一 紐黑文,康涅狄格州, Jan. 14, 2025 (GLOBE NEWSWIRE) -- 根據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專利數據來源 IFI CLAIMS Patent Services,經歷四年下滑後,美國專利授權數量有上升趨勢,從 2023 曆年上升 3.8%,達到 324,043 項,Samsung 連續第三年蟬聯榜首位置。 IFI CLAIMS Patent Services 為 Digital Science 旗下公司,負責彙編和追蹤 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美國專利商標局,簡稱 USPTO)以及全球其他專利頒發機構的數據。 IFI 將其世界頂尖的數據轉化為年度美國 50 大及 10 大增長最快科技專利排名,為各公司的研發活動提供寶貴的見解。 除了專利授權數量有所增加,美國專利申請數量亦創下歷史新高,從 2023 年的 418,111 項增加 3% 至 2024 年的 430,625 項,顯示美國整體創新經濟較以往更加強勁。 根據 IFI 的 2024 年美國 50 大排名,合約晶片製造商 TSMC 今年躍居第二名,領先退居第三位的 Qualcomm 。 Apple 和 Huawei 躋身前五,領先下滑至第八名的 IBM。 IBM 之前曾連續 29 年蟬聯榜首,但該公司採取更謹慎篩選的專利策略,於兩年前被 Samsung 取代首席地位。 IFI CLAIMS Patent Services 行政總裁 Ronald Kratz 表示:「很高興看到專利授權再次朝正確方向發展。 「自疫情爆發以來,授權數量一直下降,可能是因為積壓大量未審核專利所致。 USPTO 一直有聘請更多審查員處理積壓的個案,這舉動似乎在產生正面效用。」 USPTO 積壓的未審核申請從 2023 年的 750,000 份增加至 2024 年的 813,000 份。 在新冠疫情之前,累積申請為 540,000 份。 美國 50 大排名總結 Samsung 保持領先地位,成功按年增加專利數量,從 2023 年的 6,165 項增加至 2024 年的 6,377 項,增幅為 3%。 事實上,在美國去年授出的所有專利中,Samsung 所佔的比例近 2%。 TSMC 在排名中攀升,共有 3,989 項專利,較 2023 年的 3,687 項提升了 8%。 去年排名第二位的 Qualcomm,今年下跌一級,授權數量減少 11%,從 3,854 項減至 3,422 項。 Apple 今年上升三位,躍居第四。 Google 亦攀升三位至第十名。 同時,備受關注的專利巨頭 IBM 在 2024 年再下跌四級,但仍保十大席位。 50 大中排名上升最多的企業均來自亞洲: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上升 57 位)、Tencent(上升 54 位)和 LG Energy(上升 37 位)。 至於所謂的七巨頭(即科技公司 Alphabet、Amazon、Apple、Microsoft、Meta、Nvidia 和 Tesla),在 2024 年繼續保持強勁的股票走勢,惟僅前四家企業擁有足夠專利躋身頭 50 大,而其餘三家企業顯然不在榜內。 美國公司獲授專利減少 雖然美國公司專利數量最多(143,382 項),但大多數美國專利 (56%) 均由美國以外的公司獲得:日本公司獲得 43,364 項專利,排名次席,中國(28,258 項)、南韓(24,115 項)及德國(14,044 項)緊隨其後。 在獲授專利最多的十個國家中,有八個國家的獲授專利數量有所增加。 迄今為止,中國的增幅最大:較 2023 年增加 32%;瑞士的增幅排行第二,上升 21%。 只有美國和台灣的數量有所下跌,跌幅分別為 4% 和 5%。 增長最快的科技不會白費 IFI 的十大增長最快科技排名是以專利申請為基礎,這對目前正在增長的科技而言比授權數量更具代表性,因為專利申請的滯後時間明顯較短。 2024 年增長最快的科技是操作或維修電池,這項科技與電解方法有關,於 2020 年至 2024 年增長超過 27%。 今年這項科技首次出現在榜單上。 但今年排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0 大科技中有三項是減廢科技:有色金屬回收(複合年均增長率 26.2%)、廢棄物料回收(複合年均增長率 26.1%)和銷毀固體廢物(複合年均增長率 17.7%)。 顯然,在該等領域進行發明的公司認為,能讓世界邁向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發明會在未來帶來利潤。 另一項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科技正迅速發展:利用非傳統來源製造蛋白質(複合年均增長率:22.6%),這是隨全球人口增長而產生的必然需求。 Kratz 表示:「儘管市場對人工智能相當重視,但我們看到機器學習等支撐人工智能的科技正走下坡。 然而,我們對此不感意外。 這些都是在現時人工智能熱潮之前快速成長的公司,在此之前的幾年亦一直在我們的名單上。 這就是為什麼投資者應該關注不斷增長的專利類別, 它有助投資者預知未來趨勢。」 如欲查看報告,請瀏覽 2024 年 10 大增長最快科技。 專利活動為研究人員、分析師和投資者提供有關公司研發活動的寶貴見解。 其涉及生產力、技術效率和知識產權策略,並經常揭示各行業的技術趨勢和競爭格局。 一家公司的真正價值往往取決於其知識產權,因此檢視專利資產是衡量上市公司無形資產的重要工具。 若要創建您的個人分析,請瀏覽 IFI CLAIMS Live 1000,這是一個免費工具,所使用的數據來自在多個國家和專利司法管轄區獲得專利的 1000 間頂尖公司。 該工具可顯示實時數據,並提供互動功能,讓用戶使用各種篩選條件創建列表並進行排序。 關於 IFI CLAIMS Patent Services IFI CLAIMS Patent Services 使用專有的數據架構,建立業界最精確的專利數據庫。 CLAIMS Direct 平台可輕鬆整合應用程式、其他數據集和分析軟件。 IFI CLAIMS 總部位於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在西班牙巴塞隆拿設有衛星辦公室,IFI CLAIMS 隸屬總部設於倫敦的數碼研究科技公司 Digital Science。 欲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 www.ificlaims.com 及前往 LinkedIn 關注 IFI。 關於 Digital Science Digital Science 是一家專注於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針對研究人員、大學、資金提供者、行業和出版商所面臨的複雜挑戰,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 我們攜手推進全球研究,造福社會。 透過我們的品牌 Altmetric、Dimensions、Figshare、IFI CLAIMS Patent Services、metaphacts、OntoChem、Overleaf、ReadCube、Scismic、Symplectic 及 Writefull,我們相信,若我們攜手解決問題,就能推動所有人一起進步。 請瀏覽 digital-science.com,及前往 Bluesky、X 或 LinkedIn 關注 Digital Science。 請瀏覽以下網址,查閱此公告隨附的相片:https://www.globenewswire.com/NewsRoom/AttachmentNg/5531568e-ea04-44a9-9799-2f1f2956e211/zh-Hant

文章來源 : Notifi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016 加入收藏 :
兩位頂尖專利商業情報及知識產權戰略專家加入 J.S. Held 旗下 Ocean Tomo

紐約州傑里科2024年12月9日 /美通社/ -- 全球諮詢公司 J.S. Held 欣然慶祝其 50 年的變革歷程,並歡迎 Timothy D. Dorney 博士和 Sam Wiley 加入 J.S. Held 旗下 Ocean Tomo,成為業界最全面的知識產權 (IP) 諮詢團隊的一員。兩位專家將共同領導該公司的專業服務團隊。該團隊結合卓越的技術、專利專業知識及商業情報,與企業內部知識產權團隊、外部法律顧問和金融機構合作,深入研究複雜的系統。 Timothy D. Dorney 博士作為專業服務業務的新任技術主管,在技術領域擁有 35 年的豐富經驗,曾擔任發明家、專利代理人和許可專業人士。他的專長包括:捍衛和主張 DRAM 和非易失性存儲器、模擬電路、圖像傳感器、數字顯示器、微處理器架構、計算機系統設計、包括購物車在內的互聯網交易以及數字信號處理 (DSP) 等技術領域的專利。 Dorney 博士曾進行大量專利技術審查,並就專利權執行提供技術諮詢。他也積極參與專利許可和訴訟業務,識別侵權行為、設計和執行測試以證明侵權、創建索賠表、提交調查結果以及談判和解。他的工作足跡遍及北美、歐洲及亞太地區。 此外,Dorney 博士作為專利代理人,曾準備超過 100 份專利申請,並回應國家和國際官方意見。他參與了約 20 項多方複審,並處理單方複審和專利申請的重新發佈的案例。Dorney 博士的職業生涯始於 Texas Instruments,專注於存儲器產品設計、特定應用 DRAM 設計和視頻 RAM 開發。 Dorney 博士是 10 項專利的發明人。他在國際會議上發表了研究成果,包括國際光學工程學會、國際太赫茲研討會、IEEE/LEOS 年會會議論文集和國際圖像處理大會。他也為《國際高速電子與系統雜誌》、《美國光學學會雜誌》和《光學快報》等期刊撰寫了經同行評審的學術文章。 Sam Wiley 是一位全球公認的知識產權和創新專家,他將擔任專業服務的新任戰略商業情報主管。Wiley 以其在制定戰略和推進知識產權領域思想領導力方面的領導才能而聞名。作為備受業界信賴的矽谷資深人士,Wiley 是一位備受追捧的演講者和撰稿人,他擅長將複雜的知識產權和創新挑戰轉化為戰略機遇。 Sam 在其職業生涯中曾在多家領先機構擔任要職,包括美國專利商標局 (USPTO)、CPA Global,以及近年任職的 LOT Network。憑藉其在技術、法律和商業方面的多學科背景,Sam 的專業知識涵蓋各個行業和地區。他被提名 IAM Strategy 300 強,擔任了美國和加拿大授權主管學會 (LES) 董事會成員、LES 矽谷分會董事會成員,以及無形資產管理和評估協會 (AMAVI) 的講師。 Sam 的知識產權職業生涯始於 USPTO,擔任電氣和軟件領域的專利審查員,期間形成了對美國專利法和專利審查生態系統的專業了解。之後,他加入一家知識產權諮詢公司,負責計量經濟分析和專家報告撰寫。作為專利情報的早期採用者和倡導者,Sam 曾在訴訟、許可和併購等多個業務實踐領域管理知識產權相關項目,並曾在聯邦和州法院就知識產權事務提供證詞。  在 Innography 以及在其被 CPA Global 收購後的任職期間,Sam 的專業知識側重於知識產權情報,其作為專業顧問和解決方案專家,為客戶提供涵蓋整個知識產權生命週期的諮詢服務,包括專利申請、組合開發和維護、許可和貨幣化,尤其專注於利用知識產權情報和分析來支持商業決策。  近年,Sam 擔任 LOT Network 的高管,領導專利情報計劃,為會員和潛在會員提供具體可行的見解。他還帶頭推動思想領導力計劃以推進 LOT Network 的使命,並與整個知識產權生態系統中有影響力的利益相關者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這兩位專家加入了一個由會計師、金融家、科學家、律師和工程師等多學科、多維度專家組成的團隊。該團隊提供一系列與無形資產相關的領先金融和技術服務。該團隊擁有超過三十年的經驗,尤其擅長在州、聯邦和國際法院等嚴格的環境下對知識產權進行估值。團隊成員均是金融、市場和技術方面的專家,了解專利發明、專有技術、品牌和版權對企業的貢獻價值。 Ocean Tomo 聯合創辦人兼高級行銷總監 James E. Malackowski, CPA, CLP 分享道:「我們很高興 Tim 和 Sam 現在加入 Ocean Tomo 團隊,他們的加入將拓展我們的經驗範圍,提升我們在知識產權事務上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的能力。」 Ocean Tomo 團隊專注於理解和利用知識產權,提供的服務包括財務專家證詞、知識產權估值、策略諮詢、商業情報、技術支援、投資諮詢、創新管理諮詢以及交易經紀等服務。 Ocean Tomo 作為 J.S. Held 的旗下公司,與全球 1,500 多名專業人士攜手合作,為企業、律師事務所、保險公司、政府和機構投資者等客戶提供專業服務,協助他們處理在所有資產和風險價值領域的複雜技術、科學和財務問題。 Tim Dorney 和 Sam Wiley 現在是協助 J.S. Held 轉型的專業創業專家。與我們在 jsheld.com 一起探索我們的故事,並慶祝這個重要里程碑,即我們的 50 週年和向前邁進慶祝活動。 J.S. Held 簡介 J.S. Held是一家全球性諮詢公司,透過融入技術、科學、金融與策略專長,為客戶追求實現價值與規避風險的客戶提供諮詢服務。我們的專家是面臨亟須處理危機企業的可信顧問。他們均開誠佈公,具備久經考驗的經驗,善於提煉極具洞察力的分析並深諳有形與無形資產。本公司提供全面服務、產品和數據的套裝,協助客戶應付複雜、有爭議兼通常是災難的情況。 我們的專家超過 1,500 名,服務遍及六大洲的機構。其中包括 81% 的全球 200 強律師事務所、70% 的福布斯 20 強保險公司(85% 的 NAIC 50 強財產及意外保險公司)以及 65% 的財富 100 強公司。 關於 Ocean Tomo J.S. Held 旗下 Ocean Tomo 提供涵蓋知識產權 (IP) 及其他無形資產方面的專家意見、管理諮詢、顧問和專業服務。實務服務涵蓋經濟損害計算及專家證詞、商業許可策略及合約詮釋、以專利為中心的商業情報、專利組合發展策略、訴訟支援、商業秘密保護措施、資產及企業估值、策略及風險管理諮詢、併購諮詢、債務及股權私募以及知識產權經紀。 J.S. Held 及其附屬公司和子公司均非註冊會計師事務所,不提供審計、證實或任何其他註冊會計師服務。J.S. Held 及其附屬公司和子公司均並非律師事務所,不提供法律意見。本公司股票透過 PM Securities, LLC,即 Phoenix IB(屬 J.S. Held 及 FINRA/SIPC 成員)提供,或透過 Ocean Tomo Investment Group, LLC(屬 J.S. Held 及 FINRA/SIPC 成員)提供。J.S. Held 保留所有權利。 媒體聯絡 Kristi L. Stathis,J.S. Held, +1 786 833 4864, Kristi.Stathis@jsheld.com, JSHeld.com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06 加入收藏 :
BASF Environmental Catalyst and Metal Solutions 榮獲 2024 年愛迪生專利獎 (Edison Patent Award)

艾斯林,紐澤西州, Nov. 23, 2024 (GLOBE NEWSWIRE) -- 由 BASF Environmental Catalyst and Metal Solutions (ECMS) 和 Heesung Catalysts Corporation (HCC) 科學家組成的團隊最近榮獲紐澤西州研究與發展委員會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uncil of New Jersey) 頒發的 2024 年愛迪生專利獎,獲獎專利為一項創新的三效轉化氮氧化物捕集技術,用於汽油車輛在燃油切斷情況下的氮氧化物控制。 與傳統的三效轉化催化劑相比,此技術在現代引擎的運作環境下有效地處理氮氧化物,並降低尾管排放。 團隊成員包括 ECMS 的科學家 Xiaolai Zheng 和 Pat Burk(已退休),以及 HCC 的科學家 Jinwoo Song 和 Jun Lee。 ECMS 新型汽車催化劑技術首席科學家 Xiaolai Zheng 表示:「新型 TWC-NT 技術透過將氮氧化物捕集功能整合至 TWC 催化劑中,大幅減少尾管產生的氮氧化物和其他有毒物質的排放。」 HCC 副總裁兼研發與應用主管 Jinwoo Song 表示:「從效益來看,汽車製造商可以對汽油動力客運車輛進行更頻繁的減油調整,以提升燃油效能,這亦代表可減少車輛運行期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 ECMS 研發與應用高級副總裁 Saeed Alerasool 表示:「這項技術滿足了市場的關鍵需求,因此深受客戶歡迎。 我們很榮幸擁有業界最優秀的技術人才,致力幫助客戶滿足日益嚴格的排放法規,並實現高燃油效率。 這個獎項肯定了團隊的每天不懈努力和創新決心,令我們感到非常引以為榮。」 紐澤西州研究與發展委員會成立愛迪生專利獎,紀念 Thomas Edison 的發明傳奇,並以他的名字來表揚紐澤西州推動創新並繼續維持紐澤西州作為全球創新中心地位的發明家及研究機構。 這個表彰計劃是委員會使命的一部分,旨在於產業、學術界和政府之間開展合作,從而推進和加強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 (STEM) 在教育、創新和經濟領域的作用。 關於 BASF Environmental Catalyst and Metal Solutions BASF Environmental Catalyst and Metal Solutions (ECMS) 憑藉擁有全球催化劑和貴金屬領域領導者的廣博專業知識,透過其貴金屬交易和回收服務,為汽車、航天、室內空氣質素、半導體和氫經濟等眾多行業的客戶提供服務。 ECMS 專注於循環解決方案和可持續發展,致力於幫助客戶創造一個更潔淨及可持續的世界。 保護生命元素是公司的目標,促使我們不斷尋找新的解決方案。 ECMS 的業務遍及全球 16 個國家或地區,擁有 4,500 多名員工和 21 個生產基地。 關於 BASF  BASF 創造化學新作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我們將經濟上的成功、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互相結合。 BASF Group 擁有約 112,000 名員工,為近乎所有行業乃至接近所有國家的客戶取得成功而作出貢獻。 我們的產品組合分屬六大領域: 化工、材料、工業解決方案、表面處理技術、營養與護理,以及農業解決方案。 2023 年,BASF 的銷售額達 689 億歐元。 BASF 股份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 (BAS) 上市,並在美國以美國存託憑證 (BASFY) 形式交易。 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 www.basf.com。  關於 Heesung Catalysts Corporation 作為催化劑和材料技術領域的傑出領導者,Heesung Catalysts Corporation (HCC) 不斷推出先進的解決方案,改善空氣質素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HCC 致力支援全球轉型為碳中和經濟,日益鞏固在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 憑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HCC 為汽車、海事、半導體、石化和氫氣價值鏈等關鍵行業提供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 公司總部設於韓國,擁有 550 多名專業人員,全力突破研發和生產創新的界線。 HCC 有成為環保技術傑出領導者的明確願景,以此致力提供滿足各行業需要的可持續、高效能解決方案,印證在綠色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 媒體關係聯絡人Joy Zhang電話:+86 19121028317電郵:joy.zhang@basf-catalystsmetals.com           其他聯絡人Joe Plahutnik電話:+1 7324289602電郵:joseph.plahutnik@basf-catalystsmetals.com        請瀏覽以下網址,查看此新聞稿隨附的影片:https://www.globenewswire.com/NewsRoom/AttachmentNg/4ee2f02e-4195-4300-8d48-1ba42091ac45

文章來源 : Notifi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236 加入收藏 :
玫琳凱專利數量創1,678 項歷史新高

臺北2024年11月21日 /美通社/ -- 護膚創新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之一玫琳凱公司透露,在其成立60周年後,玫琳凱公司已申請了 1,678項專利,涵蓋其全球產品組合中的產品、先進技術和包裝設計。這一里程碑驗證了其作為直銷和化妝品行業頂級創新者之一的地位。 Mary Kay的科學家在美國德州達拉斯舉行的2024年研究性皮膚病學會(SID)會議上分享了兩項最新突破性研究成果:一項研究成果是可減少污染和老化對人體皮膚明顯影響的抗氧化療法;另一項研究成果的重點是應用運算工具準確預測各種化妝品成分的安全性以及人體皮膚的潛在反應。  「我們很高興能站在創新的前線,創造美容產品,為我們的獨立銷售人員及其世界各地的客戶注入活力。我們屢獲殊榮的產品組合是創新見解和嚴格測試的結果,確保每個配方都達到最高標準的品質、功效和安全性。」 玫琳凱公司首席品牌與科學官 Lucy Gildea 博士說。  玫琳凱的成功在於提供創新、高性能的產品。每年玫琳凱投資數百萬美元進行研究並進行數十萬次測試,以確保每個產品都符合我們的安全、品質和性能高標準。從創新的護膚品到大膽的彩妝和香水,玫琳凱產品滿足了世界各地女性的一切需求。 從靈感到配方,再到最終分銷,每款新產品都經過一系列嚴格的研究和消費者測試程式。通過不斷梳理全球最新的成分、技術和創新,我們的專業科學家團隊能夠不斷提供尖端產品。除了致力於創新外,玫琳凱還與全球頂級化妝師、潮流引領者和時裝設計師合作,使我們的獨立美容顧問能夠提供女性想要的令人無法抗拒的產品,以及她們喜愛的個性化服務。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884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23 日 (星期三) 農曆三月廿六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