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關閉
台灣經濟研究社孫智麗社長日前(11/20)出席由國際認證評價專家協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Valuation Specialists, IACVS)在香港舉辦之年會,與來自美國、英國、韓國、印度、以色列、中國、菲律賓等代表,針對各國評價發展現況進行交流、並分享評價實務經驗。 國際評價分析師協會主席,威廉.翰林(William A. Hanlin, Jr.)於會中呼籲企業評價報告需導入ESG風險評估,並說明ESG典範實務計畫執行現況,他鼓勵各國持續推廣評價教育、確保專業認證及評價報告的品質。與會代表說明各國評價制度在準則公報、報告規範、監督管理的進程並不一致,評價專業人才來源以及課程規劃也有所不同。 孫智麗社長具有國際評價專家專業認證(ICVS, International Certified Valuation Specialist),2007年在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創設智慧財產評價服務中心擔任主任,接受我國企業或研究機構委託提供技術評(鑑)價專業服務,至今累計超過300件技術標的評價,以生技醫藥研發成果之技術評價或市場價值評估為主。孫智麗社長創立台經社之後,設有智慧財產評價服務中心延續服務能量。 孫智麗社長介紹中華無形資產暨企業評價協會(CABIAV)在台灣的發展現況及教育推廣成效,並分享生物科技專利的評價方法及案例。孫智麗社長指出以知識經濟為基礎的產業發展,因技術生命週期長、開發風險高,新創團隊需要無形資產(智慧財產)評價報告、以募集資金(投資或貸款)挹注研發活動的資金需求,獲得韓國與中國代表高度迴響。 關於台經社的生技評價案例及實績請詳網頁 https://www.bioeconomy.tw/ip/ ;有關生技專利評價方法與模型請詳 https://www.bioeconomy.tw/bio-2/ #台經社 #孫智麗 #評價 #鑑價 #智慧財產
中華無形資產暨企業評價協會、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會計資訊系主辦,台灣經濟研究社、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台灣智慧財產運營協會共同合辦的『2024 ESG 暨國際智慧財產評價與運營實務高峰論壇』於2024年11月6日(週三)、假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承曦樓10F國際會議廳舉辦! 本次高峰論壇特別邀請國際評價分析師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Valuation Specialists)主席,威廉.翰林(William A. Hanlin, Jr.)來台進行大會專題演講;本論壇也邀請國內專家進行專題演講,包括台灣經濟研究社孫智麗社長講述「ESG 評價原理、生技醫藥專利評價與運營實務」、微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吳金榮總經理講述「半導體產業與人工智慧市場概況及運營」,以及廣流智權事務所陳政大專利師講述「技術創新與專利價值:推動 ESG 轉型的關鍵動力」。期能促進台灣學界業界與國際交流,掌握全球ESG評價趨勢、及智慧財產評價與運營實務! 其中,台灣經濟研究社孫智麗社長在本次論壇以評價原理的淨現值法(Net Present Value, NPV)或(Discounted Cash Flow, DCF)模型為主軸,介紹如何應用於ESG評價、以及生技評價在投資評估、技轉授權、減損測試、損害鑑定之應用。 關於生技評價,孫智麗社長先說明不同評價報告目的與適用情境。生技評價委託大多以交易目的、投資評估目的為價值基礎,而成本法、市場法與收益法三大評價方法,是根據評價目的選擇最適方法或組合運用。過去學研機構常根據研發計畫補助金額、採用成本法評價技術,此方法計算簡單、但無法反映開發未來價值,除非訴訟或損害鑑定、鮮少用於公司技術評價;市場法常用於出價參考,但需訂閱昂貴技術交易資料庫、查詢相似或可類比技術交易價格進行統計,而基於大多技術具有獨特性、難以使用市場法進行精準評價;收益法為實務常用的技術評價方法,依據國內外市調公司報告或公司財務預測,建立技術開發之未來各期淨現金流、計算淨現值。 孫智麗社長說明如何使用資料庫或權威期刊資訊進行生技評價,以自然科學權威期刊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0)為例,顯示一個藥品從研發、進行人體臨床試驗到最終產品取證上市,新藥開發各階段成功機率、花費時間、成本等統計資料。孫智麗社長亦使用資料庫數據,對評價標的之市場規模、市占率、藥品成長率進行參數推估與模型設定。其中,折現率與該標的經營開發風險、資金成本率有關,傳統產業或大型製藥公司之折現率約為10%至15%,而生技公司經營風險較高,營收穩健者折現率約20%,營收波動大、還處於研發燒錢階段的公開發行公司則折現率分別為30%、40%,學研機構技術團隊之技術評價折現率甚至可高達50%。 孫智麗社長依實務案例分享如何用NPV或DCF建立生技評價模型(收益法)。先檢索資料或市調公司數據設定收益法之模型及參數,評估評價標的之未來各期淨現金流、計算淨現值。為展現藥品延後上市、該技術價值將減損之情形,孫智麗社長沿用原案例模型與參數,顯示延後一年上市之藥品技術價值幾乎只剩下原案例價值之一半。而即使是相同評價標的,由不同計畫團隊進行技術開發,也會因營運風險不同、折現率不同而使評價結果截然不同。 此外,生技評價亦可作為企業研發或技轉授權之策略規劃或決策參考。新藥自行研發或選擇對外授權模式進行技術開發,兩者對企業有不同現金流影響:前者初期研發階段需投入大量資源,很可能發生企業營運赤字,待藥品成功取證上市後才有可能產生鉅額收益;後者則一開始可先收先期金(upfront),隨著技術開發進展獲得里程碑收入(milestone fees),如果藥品成功取證上市、可依銷售情形獲得權利金(royalty),預期收益較為穩健。生技評價模型可以展現比較不同技術開發模式之淨現值,有助於企業研發或技術授權之決策。 關於台灣經濟研究社 生技專利技術評價實績請詳 https://www.bioeconomy.tw/ip/; 生技專利評價方法與授權策略 請詳https://www.bioeconomy.tw/bio-2/
台灣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波浪、洋流與海洋溫差資源,這些能源具備全年供能、低碳排放、高可預測性等特性,是人類發展下一世代綠能產業的希望。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主辦「第三屆海洋能產業發展論壇」於今(114)年6月25日在台北集思台大會議中心盛大舉行,邀請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黃宏莆、前立委陳曼麗及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長文魯彬致詞。論壇集結產官學研及金融業、產業鏈,期共商加速海洋能發展的商業化進程,助力淨零減碳。 台灣經濟研究社社長孫智麗應邀出席並發表專題演講,以「2050年開發300GW海洋能源國際路線圖」為題,深入解析全球海洋能政策與推動趨勢,為論壇揭開序幕。根據國際能源總署海洋能源系統(IEA-OES),至2050年全球海洋能源裝置容量預期將達300GW,創造約68萬個工作機會,並創造附加價值(GVA)3,400億美元,每年可減少逾5億噸碳排放。實現此一願景須從市場驅動、技術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法規制度四大面向同步推進。孫社長指出國際政策重要趨勢:一為持續技術創新與市場導向並進,二為海洋空間規劃重要性與日俱增,三為多功能應用與能源整合的潛力,四為標準化與完整產業鏈的建構。目前歐洲在海洋能發展上最為積極,已建構跨國測試場與法規架構,亞洲多以國家主導及出口導向策略推動,美國則強調產學研合作,但是地緣政治風險與政策不確定性(如美國川普政府推動的OBBB法案)可能影響投資信心。她呼籲台灣積極參與全球行動,運用政策工具、引導資金動能、多元應用整合、跨界溝通推廣、共創海洋能源發展之契機。 本次論壇邀請環境部綠能戰略辦公室副執行長吳珮瑜,介紹「台灣綠色成長基金」加強投資綠色成長淨零產業施實方案,政府規劃新臺幣100億元引導民間資金投入綠色淨零產業,永續及前瞻能源如海洋能源可申請挹注。經濟部能源署副組長鄭如閔說明,預計今年設立海洋能源「單一服務窗口」,期能簡化業者申請流程。中興大學副校長、前海委會副主委蔡清標呼籲比照地熱產業,盡速制定「海洋能探勘與開發許可及管理辦法」,完善法制環境。海洋委員會海洋資源處長吳龍進表示,推動海洋能開發需兼顧生態保育,將積極協調能源開發與海洋空間使用之平衡。台灣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理事長洪正中則以小水力開發經驗為例,指出申設場域的行政困境,為海洋能源發展提供實務借鑑。 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理事長莊閔傑總結表示,隨著抗颱、防腐蝕與生物附著技術持續優化,海洋能商轉風險已逐步降低。他期待能源署今年完成單一窗口設立,並將努力與產學研界共同催生海洋能專法,亦呼籲倡議成立30億元「海洋能源發展基金」,投資海洋能源產業供應鏈關鍵業者。莊理事長指出,歐洲2030年前將展現海洋能規模發展成果,期許台灣的海洋能朝向複合應用與合作共榮,兼顧海洋保育、經濟發展、能源供應。 有關台經社發表之「2050年開發300GW海洋能源國際路線圖」簡報內容,請詳見台經社官網:https://www.bioeconomy.tw/esg-18/ 關鍵詞: 台經社, 海洋能, 永續發展, ESG
賴清德總統在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上提到國家級超級幹細胞庫,除了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再生醫療也是應該大力發展。由台灣經濟研究社主辦、芮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工商時報協辦之 「2024再生醫療高峰論壇」,於今(2024)年11月29日(五)下午以線上直播形式進行。再生醫療雙法甫於今(2024)年三讀通過,開啟再生醫療新里程,論壇邀請產官學研醫專家,針對細胞治療的趨勢與挑戰進行研討,期能促進國人健康福祉與產業健全發展。2024「再生醫療高峰論壇」由台經社孫智麗社長主持,邀請衛福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進行貴賓致詞並演講「臺灣再生醫療挑戰與展望」,以政策趨勢揭開論壇序幕。上半場由產學研醫專家進行專題演講,包含台灣骨科研究學會理事長暨台灣細胞醫療協會常務理事張至宏分享「再生醫療與細胞治療」、亞東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邱彥霖分享「精準健康管理與細胞治療趨勢」、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所長呂瑞梅介紹「細胞生產自動化系統與細胞治療產業核心技術平台」、食品所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主任謝松源介紹「國家生物資源保存之重要性與細胞庫發展現況」、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暨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教授楊瀅臻談「健康細胞儲存與細胞治療應用」,以及由新北市防癌協會理事長林世強分享「從造血幹細胞移植談再生醫療發展之挑戰」。論壇下半場除了以上專題演講的產學研醫專家,也特別邀請何鈞軒皮膚科診所何鈞軒院長,共同參與「細胞治療趨勢與挑戰」綜合座談。 根據President research研究指出,2023年全球再生醫療市場規模約242億美元,推估到2033年將增加至1,540億美元以上,其中幹細胞治療,每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3.2%。台經社孫智麗社長表示,台灣政府與產學研醫界目前投注資源,希望能加速國內細胞治療產品的開發,積極整合高科技及資料庫應用,未來結合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實現我國「健康台灣」的目標,而在這個過程中,仍需提供經過科學驗證、且有品質的產品給民眾,因此台灣如何在法規的框架中提高細胞治療之品質與成效,有賴各界更多的對話及交流討論。「2024再生醫療高峰論壇」細胞治療趨勢與挑戰直播網址:https://www.youtube.com/live/I0jJCCcRJEA;論壇專題報導請詳:https://www.bioeconomy.tw/news-40/。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2024再生醫療高峰論壇~兼顧品質與法規 細胞治療發展新趨勢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1130700113-430504#台經社 #再生醫療 #細胞治療 #細胞儲存 #健康台灣
公私協力 守護生物多樣性 擁抱自然碳匯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在第15屆峰會達成《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第16屆峰會在今(2024)年10月於哥倫比亞舉辦,我國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遠赴參加與會。我國工商時報在10月25日主辦「2024看見台灣ESG論壇~守護生物多樣性、擁抱自然碳匯」,邀請產官學研界專家代表共同討論。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副署長廖一光致詞時表示,作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包括棲地、生物多樣性的維持,都對地球生態平衡非常重要。台灣的保育工作,除了國有林之外,還必須擴展到國有林以外的地區;據資料統計,國有林面積占台灣土地面積約45%,雖然國內過去對於國有林的保育維持工作推動的還不錯,但對平原及淺山地區往往加以開發利用,也造成生態失衡等問題。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於七年前就開始研擬有關生物多樣性在空間規畫有關的計畫-「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這項計畫攸關國有林在中央山脈軸帶以外淺山、平原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空間策略藍圖,作為政府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基礎,也提供企業作為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指引。 在自然碳匯方面,透過增加森林面積、加強森林經營管理、提升國產材的利用率,作為森林增匯的策略。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歷經兩年籌畫,規劃用自然碳匯以及生物多樣性為主的專案,對應聯合國SDGS的目標,推出「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將淨零碳排與生物多樣性保育之國際趨勢及專案對接企業ESG關懷。 論壇主持人台經社社長孫智麗指出,如何透過自然碳匯達成淨零目標、及如何經營管理與修復生態環境以維護生物多樣性,都是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策略,相信自然保育可以衍伸出很多公私協力、企業ESG發展的課題。此次論壇討論的主軸不僅是為了守護家園、建立美好的生活環境,更希望達到推動永續發展的目標。 關於《生物多樣性的貨幣化價值探討》請詳台灣經濟研究社永續發展政策研究中心 https://www.bioeconomy.tw/esg-13/ 資料來源: 工商時報2024 看見台灣ESG論壇-守護生物多樣性、擁抱自然碳匯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1026700122-439901 #ESG #生物多樣性#自然碳匯#孫智麗#台經社
中華無形資產暨企業評價協會、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會計資訊系主辦,台灣經濟研究社、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台灣智慧財產運營協會共同合辦的『2024 ESG 暨國際智慧財產評價與運營實務高峰論壇』將於2024年11月6日(週三)、假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承曦樓10F國際會議廳舉辦!本次高峰論壇匯聚國內外評價學者專家,特別邀請國際評價分析師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Valuation Specialists)主席,威廉.翰林(William A. Hanlin, Jr.)來台進行專題演講,期能促進台灣學界業界與國際交流,掌握全球ESG評價趨勢、及智慧財產評價與運營實務! 威廉.翰林擁有國際認證評價專家(ICVS)、舞弊稽核師(CFE)等專業認證,在會計、稅務、商業事務和財務管理方面,累積服務多國客戶的豐富經驗,多年來,他持續教授評價理論與應用,以及詐騙預防相關的課程。身為國際評價分析師協會主席,他曾多次受邀作為主講嘉賓,遍及美國、中國、德國、韓國、法國、泰國、馬來西亞、巴西等國舉辦的專業論壇,而本次他將針對「ESG評價的風險分析(ESG Risk Analysis for Valuations)」進行大會主題演說。 此外,本論壇也邀集國內專家進行專題演講,包含台灣經濟研究社孫智麗社長講述「ESG 評價原理、生技醫藥專利評價與運營實務」、微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吳金榮總經理講述「半導體產業與人工智慧市場概況及運營」,以及廣流智權事務所陳政大專利師講述「技術創新與專利價值:推動 ESG 轉型的關鍵動力」。論壇精彩可期,詳情請洽中華無形資產暨企業評價協會。 #ESG #評價 #智慧財產
A12 藝術空間
孫智麗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