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婦女」新聞搜尋結果, 共 106 篇 ,以下為 73 - 96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聯合國基金會 2024 年「We the Peoples」頒獎典禮表揚全球領袖

Rt. Hon. 新西蘭前總理 Dame Jacinda Ardern 榮獲全球變革冠軍 紐約2024年11月23日 /美通社/ -- 聯合國基金會的「We the Peoples」全球領袖大獎今天在紐約市獲宣,七位在世界舞台上發揮巨大影響力的傑出人士獲獎。  2024 年獲獎者包括:Rt. Hon. 新西蘭前總理 Dame Jacinda Ardern; TIME,由行政總裁 Jessica Sibley領獎;詩人和活動家 Amanda Gorman;Grammy 得主兼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Angélique Kidjo;Cacao 項目創辦人 Louise Mabulo;及 聯合國急救響應者,由聯合國災害評估和協調 (UNDAC) 和國際搜救諮詢小組 (INSARAG) 的團隊成員領獎。 聯合國基金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Elizabeth Cousens 表示:「在這個正經歷深刻變化的時代,我們匯聚於此,向那些以非凡的想像力、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決心,在社區與全球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記的領袖致敬。這些獲獎者向我們展現了領導力之多元,從人道主義服務、社區參與,乃至藝術、新聞,以及國家治理的高階層。他們證明了,當我們為了共同目標而團結力量時,進步才最有可能實現。」  在以《聯合國憲章》的開篇詞「 We the Peoples」命名的頒獎典禮,表彰了正直、韌性、堅毅,以及對建設一個更安全、更公平、更美好的世界抱有堅定承諾的傑出之士。 全球變革冠軍 Rt. Hon. 新西蘭前總理 Jacinda Ardern 憑藉開創性和同理心的領導力獲得嘉獎,她致力於倡導婦女權利,對抗氣候變化,以及促進團結和和平。聯合國基金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Elizabeth Cousens 頒發了這一大獎。 目標 17 創新夥伴大獎  TIME 該獎項表彰了 TIME 一個多世紀以來對新聞誠信的堅守,以及其作為全球公認的真實、辯論和批判性思維的可靠來源的聲譽。Verizon 主席和行政總裁兼聯合國基金會理事會成員 Hans Vestberg 頒發了該獎項,並由 TIME 行政總裁 Jessica Sibley 領取。 團結實力獎 詩人和活動家 Amanda Gorman憑藉對教育和公平的倡導,以及她通過言語力量推動人們改變的傑出能力而獲得嘉獎。聯合國副秘書長 Amina J. Mohammed 頒發了首屆獎項。 SDG 先鋒獎  Grammy 獲獎歌手和詞曲作者兼國際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Angélique Kidjo捍衛對全球兒童權利,對非洲各地女童和年輕女性的堅定支持,以及利用自身平台資源及歌聲的承諾,並因此而獲得嘉獎。聯合國基金會下一代研究員計劃負責人 Inés Yábar 頒發了該獎項。 Cacao 項目創辦人 Louise Mabulo 通過可持續、具有彈性的農業實踐對菲律賓及其他地區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弱勢社區提供有影響力的倡導和支持,並因此獲得嘉獎。CDPQ 全球執行副總裁兼全球可持續發展主管、聯合國基金會理事會聯席主席 Marc-André Blanchard 頒發了該獎項。 每年,聯合國基金會都通過聯合國英雄獎表彰聯合國前線工作者的 同理心、勇氣和決心。今年,聯合國急救響應者的人員獲得此殊榮。 聯合國 OCHA 下屬的聯合國災害評估和協調 (UNDAC) 體系和國際搜救諮詢小組 (INSARAG) 獲得此項嘉獎,以表揚他們在災難發生時為拯救他人的勇敢而無私的努力。牛津大學學院碩士兼聯合國基金會理事會成員 Baroness Valerie Amos 爵士頒發了該獎項。  2024 年「 We the Peoples」頒獎典禮在紐約市 Gotham Hall 舉行。活動結束後,將會透過聯合國基 金會 的新聞資料夾持續提供相片、評論、獲獎名單和影片。 關於聯合國基金會25 多年來,聯合國基金會一直致力於推動創新與合作,為聯合國提供支援,並幫助大規模解決全球問題。基金會是一個獨立的慈善組織,旨在與聯合國緊密合作,解決人類最大的挑戰並推動全球進步。欲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www.unfoundation.org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875 加入收藏 :
早餐神隊友上線啦 健康無負擔早餐最佳選擇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一日之計在於晨,街訪突即隊帶來全新企劃「早餐吃什麼」的街頭調查!現代忙碌的生活節奏中,許多人為了多睡一會兒,常常簡單吃過甚至略過早餐,趕著上班或上學的人潮中,究竟有多少人在早晨從容地享用一頓健康早餐?即新聞街訪團隊特別深入街頭調查,揭開上班族和學生們的早餐真相! 一連問了多位上班族男女、職業婦女,各有所好,像是三明治或御飯糰,看似健康的輕食,其實是暗藏的「碳水怪獸」,吃了容易血糖飆升反而不利體態控制。其中有媽媽長期幫小孩準備穀片配牛奶方便又快速,而且符合衛福部的三大營養比例,比起常見的蛋餅、飯糰等早餐的營養更均衡。 穀片吃起來脆脆甜甜,經常讓人誤會是油炸食品或覺得加很多糖,其實不然,大品牌的穀片是精心挑選穀物後,簡單蒸熟再烘焙所製成,和油炸類的零食不一樣,是好吃又健康的食物,選對穀片適量食用,對身體不會有太大負擔。街訪突即隊另有邀請高紹庭營養師,從專業角度提供均衡早餐該具有哪些條件,看完整圖文:https://reurl.cc/r3xeEx 「家樂氏日本纖穀脆 鮮摘草莓」由全麥燕麥烘烤製成,含有玉米片、南瓜子、葡萄乾等好料,不僅富含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等,更有以獨家冷凍乾燥技術製成的草莓乾,一口咬下,滿滿的草莓香氣和美味瞬間爆發!這款日本人氣穀物脆,不僅保留穀物原型、營養豐富,還超方便準備,讓每天的健康早餐輕鬆無負擔! 快來瞭解無負擔的健康早餐—家樂氏纖穀脆吧!https://reurl.cc/A2Yv8j 看完整版影片:https://reurl.cc/G5V1d3

文章來源 : 創世代傳媒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854 加入收藏 :
手繪夜燈 移民署攜手菊島新住民照亮文化橋樑

移民署中區事務大隊澎湖縣服務站結合澎湖縣東南亞婦女關懷協會,於11月21日舉辦「探索異國文化-家庭教育暨居、停留法令宣導活動」,邀請移民署多元文化講師李盈慧擔任講師,以其豐富的跨國職場經歷與幽默風趣的風格,向新住民朋友分享馬來西亞的文化魅力,並帶領新住民們手繪玻璃小夜燈,透過藝術創作留下溫馨的文化交流記憶。 李盈慧出生於馬來西亞柔佛新山,具備豐富的跨國經歷,曾於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臺灣擔任多種職務,熟悉多元的職場環境,並精通中、英、馬來文與多種方言。由於熱愛旅遊與美食,足跡遍及馬來西亞各地,對當地的自然景觀、民俗風情及文化特色有深刻的體驗。活動中,講師以個人親歷的奇異事件與馬來西亞獨有的文化風俗為題,將當地的多樣性與獨特性生動呈現,讓學員感受到異國文化的迷人風采。另外,活動特別安排手繪玻璃小夜燈,現場學員們各個都即興發揮創意,將心中的色彩與圖案融入在作品中,寓意著不同文化的融合與交流,每位學員也都收穫1份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溫馨紀念。 這次法令宣導活動,除了服務站宣導新住民培力資訊網及最新居、停留法令,另也邀請澎湖縣政府警察局及澎湖縣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到場分別宣導有關防詐騙、人口販運及中心各項業務工作與服務項目。澎湖縣服務站站主任邱國志表示,希望這次活動能讓新住民在文化交流中感受到在地的溫暖與支持。此外,為協助新住民及子女完成夢想,推展多元文化及落實反歧視精神,本署辦理「第11屆新住民及子女築夢計畫」,報名期間自即日起至113年11月25日止,歡迎符合資格者踴躍報名。

文章來源 : 移民署澎湖縣服務站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609 加入收藏 :
沙地阿拉伯宣布具有歷史意義的 UNCCD Green Zone 和主題日,以加速對土地退化採取行動

在利雅得舉行的 COP16 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Landmark Business for Land Forum 將動員私營部門為土地恢復進行投資 沙地阿拉伯利雅德2024年11月19日 /美通社/ -- 作為沙地阿拉伯即將接任的 UNCCD COP16 主席國,UNCCD COP 有史以來首次包括綠色專區 ( Green Zone) 和主題日。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計劃,是在沙地阿拉伯致力於激發全球行動,以對抗土地退化、乾旱和荒漠化的同時提出的。 Green Zone 將有助於提高全球對土地衰退的認識,並使科學、非政府組織、政治、商業和危險社區的關鍵決策者能夠尋找和資助持續的解決方案。Green Zone 和 Blue Zone 主題日將有助於就關鍵問題(包括農業食品體系和金融)採取行動。 UNCCD 環境、水和農業部環境副部長兼 COP16 主席顧問 Osama Faqeeha 博士表示:「土地衰退、沙漠化和乾旱幾乎影響地球各個角落及其上的每一個生物,從滅絕風險的物種,到嚴重乾旱影響的生活及生計。  沙地阿拉伯將舉辦首個 UNCCD COP16 Green Zone,以動員國際社會最大限度地利用 12 月大會期間的機會,實現持久的全球變革。無論您希望以訪客身份參與關於土地修復的關鍵對話,還是參展商展示重要創新,我鼓勵人們註冊並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Green Zone 和 Blue Zone 將共舉行七個主題日,目的是讓主要持份者展開行動與對話。Land Day 將展示土地恢復計劃以及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Business for Land Forum 將召集全球領導人,討論可持續土地實踐的經濟必要性。 Finance Day 將討論如何彌補土地衰退方面的融資差距,並舉行特別部長對話,並展示關於可持續土地管理融資的創新。聯合國環境計劃 (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估計,這將克服一個迫切的全球問題。估計全球每年有 7 兆美元投資在對大自然有直接負面影響的活動上,無論是來自公營或私營部門,大約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 7%。 同時,Governance Day 將討論如何改善婦女的土地權利,以及關於土地持有和資源管治的一系列緊迫政策問題。 食物安全、作物韌性和可持續農業等關鍵問題,將成為 Agri-Food Systems Day 的重點;而 Resilience Day 將解決水稀缺、乾旱韌性以及沙塵暴的早期警告系統。 People's Day 將舉行青年會議,以解決青年參與,這是一個關鍵問題,因為 UNCCD 估計有 10 億 25 歲以下的人口生活在直接依賴土地和自然資源來獲得工作和生計的地區。此活動還將包括性別核心小組,並強調需要提升高危群體的角色。未來幾年,科學在土地恢復和防止進一步衰退方面的作用將至關重要。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Day 將尋求培養長期解決方案,確保與氣候和生物多樣性領域的協同作用,以及解決研究和資金差距。 利雅德 COP16 簡介 UNCCD COP16 會議將於 2024 年 12 月 2 日至 13 日,在沙地阿拉伯利雅德市大道舉行。 邀請記者透過 UNCCD 的網上註冊系統 (ORS) 申請認可。如有興趣登記成為綠色區的參觀者或參展商,請瀏覽 COP16 網站。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018 加入收藏 :
第五屆金紫荊女企業家獎頒獎典禮 7組別27位巾幗精英用愛心和關懷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香港2024年11月11日 /美通社/ -- 為表揚擁有企業家精神、傑出表現及成就的女企業家,金紫荊女企業家協會再次舉辦第五屆「金紫荊女企業家獎」,旨在鼓勵職場上德才兼備的女性成為個人成長及承擔社會責任的榜樣,進而推動更多女性創業及增加商界對女性企業家的關注,頒獎典禮10月29日在香港麗晶酒店舉行,見證一眾得獎者的榮耀時刻。 29日晚舉行的頒獎典禮獲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林雪麗、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條法部主任周倩、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協調部二級巡視員、婦女處處長白靜、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陳仲尼、德勤亞太區主席周志賢、金紫荊女企業家協會名譽顧問羅台秦、金紫荊女企業家協會慈善基金會主席兼永遠榮譽會長章曼琪、金紫荊女企業家協會永遠榮譽會長丘璟珊、林淑怡、主席詹嘉莉、常務副主席兼第五屆金紫荊女企業家獎籌委會召集人許佩珊為活動主禮。 金紫荊女企業家協會主席詹嘉莉表示:「金紫荊女業家獎自2016年設立以來,鼓勵大中華傑出的女企業家,表揚企業家精神,至今共有73位表現非凡及擁有卓越成就的大中華女企業家獲獎。呼籲更多女性,用愛心和關懷向社會傳遞正能量,為本港營商環境盡一分力。」 金紫荊女企業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第五屆金紫荊女企業家獎籌委會召集人許佩珊表示:「我們希望透過『金紫荊女企業家獎』得獎女企業家的成功故事,鼓勵更多女性創業。期待各位得獎者互相學習,互相勉勵,為女性的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第五屆「金紫荊女企業家獎」設有七大獎項,包括卓越企業管理獎、藝術文化成就獎、世代傳承企業獎、非凡慈善大獎、卓越領先ESG企業獎、創新科技企業獎及青年初創企業獎,從企業家/創業精神、所屬企業/機構表現卓越、商業道德及社會責任及按個別獎項之準則作為四大評審準則。本屆亦邀請到七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評審擔任評審團,包括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香港立法會議員陳仲尼、陳曼琪、香江集團董事長翟美卿、香港天籟敦煌樂團創辦人紀文鳳、金紫荊女企業家協會榮譽顧問及大灣區香港中心董事高靜芝及德勤亞太區主席周志賢。 本屆「金紫荊女企業家獎」獲得多家支持機構的協助,包括廣東省女企業家協會、深圳市僑商國際聯合會、香港科技園、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總商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香港工業總會、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德勤亞太、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有限公司、香港菁英會、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香港o2o電子商務總會及創二會支持,期待通過本次活動,進一步推動女性企業家在商界的影響力。 金紫荊女企業家協會10月29日舉辦第五屆「金紫荊女企業家獎」頒獎典禮,獲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林雪麗;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條法部主任周倩;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協調部二級巡視員、婦女處處長白靜;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陳仲尼;德勤亞太區主席周志賢;金紫荊女企業家協會名譽顧問羅台秦;金紫荊女企業家協會慈善基金會主席兼永遠榮譽會長章曼琪;金紫荊女企業家協會永遠榮譽會長丘璟珊、林淑怡、主席詹嘉莉、常務副主席兼第五屆金紫荊女企業家獎籌委會召集人許佩珊為活動主禮。 關於金紫荊女企業家協會 「金紫荊女企業家協會」是香港首批致力凝聚女企業家們的商會,創會骨幹成員由一群關心香港營商頊塏丶自身行業發展、以及大中華拓展機遇的本地工商界、專業界別丶服務業的女性企業家及高層管理人員組成。協會致力幫助會員建立香港以至大中華區營商網絡及業務發展平台,並積極發展成為政府各相關部門的諮詢橋樑,透過舉辦各種活動,讀會員了解營商環境和最新政策,並就香港特區政府的經濟政策丶營商立法丶中小企政策提供意見,服務會員。 附件:得獎者介紹(排名不分先後) 1.       卓越企業管理獎:本獎項旨在嘉許在企業中擔任領導職位超過三年的女性的卓越貢獻 關卓茹女士 (Just Climb Management Limited)   香港首間對外開放室內攀石場的創始人,憑藉對攀石運動的熱情,她為本地青少年提供了發現自我價值和建立自信的平台。作為母親和教育者,關女士致力於通過運動激勵年輕人,培養他們的堅毅精神,對青少年的個人成長和社區發展做出了顯著貢獻。 劉桂禎女士 (業聚醫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業聚醫療集團的執行董事兼首席營運官,自2018年加盟以來,推動公司制度革新,實現了顯著的業務增長和市場擴張。她引領公司成功上市,並透過多場投資者推介會增強品牌影響力。 李瑋琪女士 (The Skin Oracle)   The Skin Oracle的創始人。作為香港大學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的名譽臨床導師,李醫生專注於皮膚病學和醫學美容領域,致力於提升業界標準和道德規範,推動醫學美容行業的國際信賴和監管,為患者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 馬賢慧女士 (周大福教育集團)   周大福教育集團首席策略官,她從投資銀行轉戰教育界,致力於拉近教育與實際社會需求之間的落差。馬女士推動批判性思維和獨立學習的教育模式,並成功落實創學元理念,為大灣區帶來創新的「微大學」教育體系,為培養未來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謝灝頤女士 (ZM LAWYERS)   ZM Lawyers的管理合夥人,專注於提供全面的法律服務。她致力於洞悉國際趨勢,協助客戶管理風險,並積極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包括協助企業發行綠色債券和拓展電動車市場。謝女士倡導事業與家庭的平衡,鼓勵團隊在專業上追求卓越,為社會作出貢獻。 吳 丹女士 (Upper East Holdings Limited / Lady M (Hong Kong) Limited)    作為香港Lady M的執行董事,歷經十年創業歷程。面對疫情與經濟波動,她引領品牌堅持採用優質食材,並致力於推出高品質食品。同時,她推動對素食及本地社區企業的支持,為提升社區福祉做出了顯著貢獻,彰顯了其作為企業領袖的社會責任。 周藺華女士 (卡洛集團(香港)有限公司)    KKLUE品牌CEO,憑藉創新的品牌定位和行銷模式,將珠寶設計提升至藝術層面。她通過#WeShineTogether理念,激勵全球女性勇敢探索自我潛能。周女士亦致力於社會責任,推動環保合作,為社區帶來積極影響,展現企業領袖的深遠視野和慈善精神。   2.       藝術文化成就獎:此獎項旨在表彰在藝術領域展現創意及取得顯著成就的女性 楊嘉美女士 (藝術有嘉有限公司)   藝術有嘉董事兼創辦人,以藝術治癒心靈,致力於藝術普及化。她為弱勢群體提供社區藝術工作坊,用創意活動啟發下一代。楊女士用藝術傳遞愛與希望,推動香港藝術文化發展,其作品亦在國際舞台上展現本土藝術風采。 施德燕女士 (星緣創藝有限公司)   香港當代藝術家,創立星緣創藝有限公司,傳承父母堅毅精神。她以創意融合品牌設計與藝術文化活動,推出玫瑰不倒翁品牌,促進文化交流。施女士致力於公益,培養青年藝術人才,為社會注入正能量,藝術成就備受肯定。 霍思緯女士 (No. THIRTY THREE)   No.THIRTY THREE品牌創始人,專注於為現代女性設計珠寶,強調獨立與自信。她的作品以簡約經典著稱,易配搭,體現細膩設計,展現女性多面性。霍女士致力於提升中國設計的國際形象,為當代珠寶設計注入新意,並推動中國品牌設計走向世界。   3.       世代傳承企業獎:此獎項旨在表彰致力於推廣家族企業文化的女性 周宛賢女士 (高頓斯控股有限公司)   作為高頓斯控股有限公司的副總裁,擁有超過20年的鐘錶業經驗。她不僅肩負家族企業的發展,還積極參與社會公共事務,推動產業創新及培訓新一代人才。 甘蕎因女士 (鏞記酒家集團有限公司)   鏞記酒家集團財務總監,肩承超過八十年的家族企業精神。她不僅守護着傳統粵菜的精髓,還勇於創新,推出Yung's Bistro吸引新一代。甘女士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關懷社會弱勢,為推廣粵菜文化及社會貢獻作出卓越貢獻。 梁靜瑤女士 (啟興金屬製品廠有限公司) 啟興公司家族企業繼承人,2011年放棄藥劑師職業回歸家族企業,肩負傳承與創新。她與家人共同努力,推動企業發展,並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致力於商業和文化發展,為社區和國家作出貢獻。 麥心睿博士 (麥文記麵家有限公司)   麥文記麵家有限公司的第二代掌舵人,秉承「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理念,積極參與慈善,與東華三院和保良局緊密合作超過三十年。她致力於推動企業傳承與社會責任,為年輕一代提供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繼續弘揚家族企業的精神。 吳咪咪女士 (漳州偉伊化纖有限公司)   作為漳州偉伊化纖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在紡織行業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卓越的成就。十多年來在傳統由男性主導的行業中開拓創新,為女性樹立了榜樣。面對行業挑戰,她憑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勇於創新的精神,引領公司實現了穩步發展。   4.       非凡慈善大獎:此獎項旨在表彰在慈善界中作出卓越貢獻的女性 羅穎怡女士 (仁濟醫院、百仁基金副主席)   仁濟醫院副主席,秉承家族慈善傳統,致力於服務弱勢社群。她將「與時並進」作為人生座右銘,不僅在商業上追求卓越,在慈善事業上也不斷自我提升。羅女士通過教育、醫療等多個領域,為廣大受惠者帶來實質性幫助,為香港社會的繁榮貢獻顯著。 譚秀芳女士 (畫美麗香港)   「畫美麗香港」創辦人,致力於通過壁畫藝術增強社區魅力,提升市民對香港的熱愛。她率領的項目已創作30幅壁畫,吸引2500名義工參與,促進社會和諧。譚女士在藝術與慈善領域的貢獻為香港的文化和社區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鄧鳳賢博士 (恒基物業代理有限公司)  鄧博士攜其深厚設計背景,積極投入慈善事業,擔任香港女童軍籌款主席,策劃「暖流送四川慈善演唱會」。她透過教育與社會服務,為培育下一代的慈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做出了顯著貢獻。 葉宇筠女士 (第一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第一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致力物流地產超二十載,推動大灣區行業發展。她秉持服務與回饋理念,積極投入公益,以實際行動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為慈善事業做出卓越貢獻。   5.       卓越領先ESG企業獎:此獎項旨在表彰在社會、環境及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表現卓越的企業得獎者 鄭慧儀女士 (富藤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能源管理領域的先驅,自2000年起推動集團轉型,專注於節能減碳專案。她引入國際先進技術,為上市公司、學校及政府等提供一站式環保解決方案。鄭女士致力於推廣新能源和ESG專案,通過持續創新和合作,為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顯著貢獻。 王韻詩女士 (Vegware HK Ltd)   Vegware HK Ltd執行董事,自2015年引入Vegware品牌,致力於推動可降解包裝,引領企業、餐飲業和政府減少塑膠污染。她積極提倡綠色替代方案,減少廢物,對環境保護和教育下一代有重大貢獻,是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ESG領域先鋒。   6.       創新科技企業獎:此獎項旨在表彰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女性 蘇張逸芳女士 (ILK 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ILK Learning的創辦人,以母愛為動力,致力於創建平等教育平台。她推動科技與教育結合,為孩子們提供優質學習機會,激發好奇心,培養未來人才。張夫人的視野和努力對教育創新產生了深遠影響,為全球教育平等作出卓越貢獻。 李彭一心女士 (Echo Cubes Limited and Seechange Education)     Echo Cubes創辦人,致力於以科技推動教育創新,為不同背景學生提供個性化英語學習。透過AI驅動課程,她助力學生建立自信、提升語言能力,促進教育平等,為培養未來領袖貢獻力量。   7.       青年初創企業獎:本獎項專為35歲以下的女性創業者設立 陳明欣女士 (碳連繫有限公司)   創立「碳連繫Carbon Linking」,致力於將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入教育。她通過遊戲化教育為未來社會領袖傳授綠色技能,鼓勵青年面對氣候危機,為實現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顯示出對環境教育與社會責任的深厚承諾。 鄭嘉淇女士 (三嘉珠寶有限公司)   三嘉珠寶有限公司董事,過往於珠寶設計領域獲得多項殊榮。她將個人熱情轉化為可持續的藝術事業,帶領團隊在珍珠和珠寶設計上不斷創新,將文化故事融入作品,為珠寶市場注入新意,致力於打造獨特而精緻的珠寶體驗,並計劃拓展國際市場,實現高端珠寶品牌的突破。 劉迦南女士 (毓駿國際有限公司)   毓駿集團創辦人暨行政總裁,以「企業+人才」雙重賦能模式,提供優質人力資源服務。她以創新思維和技術,助力企業與人才共同成長,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青年創業者樹立榜樣,推動行業創新與發展。 李詠琛博士 (弘高醫學集團有限公司)   自2020年共同創立弘高醫學集團有限公司,利用生物技術專長開展COVID-19 PCR檢測。她不斷擴大服務範圍,推出移動實驗室,致力於心血管疾病和阿茲海默症風險模型研究,並在siRNA納藥領域取得突破,為預防醫學和精准治療做出顯著貢獻。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196 加入收藏 :
全港首證電子繪畫社交平台有助減輕乳癌患者抑鬱症狀 香港理工大學聯同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 推出「心靈畫廊」改善患者情緒健康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11月4日 -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除了以治療提升疾病控制及患者存活率外,醫學界亦持續研究改善患者情緒健康的方案。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護理學院結合科技與藝術,推出電子繪畫社交平台「心靈畫廊」,並聯同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在獲得生物製藥公司吉利德科學的支持下,進行全港首個以乳癌患者為對象的研究。研究發現「心靈畫廊」能夠改善患者情緒,紓解不安等困擾。 (左起) 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副學院主任(研究)梁綺雯教授、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女士、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黃麗珊醫生及乳癌患者Fanny,一起呼籲乳癌患者不要忽視個人情緒健康。 乳癌患者普遍受情緒困擾 處理不當身心皆受影響 在2021年,香港女性乳癌新症高達5,565宗,隨著醫學進步,早期乳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已達九成以上。然而,研究發現超過三成乳癌患者在確診後,開始經歷情緒困擾,並可能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持續。此外,乳癌治療,包括手術、放射治療、藥物治療等,亦可能令患者感到疲勞、疼痛、對自我形象感到負面和患上性功能障礙等副作用,帶來精神壓力;而治療的後遺症及對復發的擔憂,亦會持續影響患者的情緒。不同類型的乳癌患者也會因其乳癌類型的特性,而受到不同困擾,例如荷薾蒙陽性乳癌患者經過一段長時間無病生存期後仍可能面對復發、HER2陽性乳癌的生長及擴散速度較快,三陰性乳癌的治療選擇較少等等,通通有機會給患者帶來心理負荷。 過往有大型調查發現,有抑鬱症狀乳癌患者的死亡風險較其他乳癌患者高出約三成,顯示心理與生理健康密不可分。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黃麗珊醫生指出:「如果這些不安的情緒沒有得到適當紓緩,不僅影響患者的精神狀態,還可能對其生理、日常功能及社交狀況造成影響。」 積極探索多元化服務 照顧患者情緒需要 乳癌患者的情緒健康一直備受關注,不少組織提供各類服務,為她們提供全面支援,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便是其中之一。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女士也是乳癌患者,深深明白乳癌患者在抗癌路上身心所受到的衝擊,故此組織除了積極推廣相關教育資訊外,也透過多元化的計劃及活動,照顧乳癌患者的情緒需要,讓她們得到最好的支援,無需在絕望中掙扎。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一直不斷探索提升乳癌患者身心健康的服務,今年六月,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與理大護理學院合作,推出嶄新電子繪畫社交平台「心靈畫廊」,使用者可透過電腦或智能設備繪畫,並同時進行情緒評估,以了解其情緒健康狀況。平台還設有社交功能,方便使用者彼此交流。 研究證實:八星期繪畫過程有助減輕抑鬱 這次研究共有52位經初步評估後,有出現焦慮或抑鬱情緒的乳癌患者參與。參加者獲隨機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先後連續八星期使用「心靈畫廊」,並在研究開始前及完結後填寫情緒評估量表,以對比「心靈畫廊」對其情緒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心靈畫廊」: 能改善乳癌患者情緒健康,尤其紓緩抑鬱狀況:根據情緒自評量表的評分變化,參加者整體情緒有所改善,負面情緒分數下降約兩成,而抑鬱狀況指數更減少接近三成。 能提升乳癌患者自我健康評價:參加者對自我健康的評分有較大升幅,反映生活質素得到改善,這或與個人健康狀況變好有關。 不少研究證實,藝術治療作為一種非藥物的治療方法,能有效紓緩情緒不適,例如繪畫治療對癌症患者的生活質素、面對疾病的能力及精神健康都帶來正面的影響。在藝術治療過程中,患者能覺察並接受自身情緒,這種情緒處理過程或有助減輕抑鬱及身體不適的情況。 負責是次研究的理大護理學院副學院主任(研究)梁綺雯教授指出,過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傳統及實體藝術治療對患者造成的影響,較少研究聚焦於利用電子科技進行的藝術治療。然而,是次研究結果顯示,即使使用電腦或智能設備進行繪畫創作,亦能夠有效減輕乳癌患者的抑鬱狀況。梁綺雯教授表示:「香港的智能通訊設備滲透率高,差不多每個人都擁有智能電話。是次研究證明繪畫不再受工具、時間及空間的限制,智能設備讓患者能隨時隨地進行創作,紓緩精神壓力亦變得更便捷。」 梁綺雯教授續指:「我們很高興看到電子繪畫社交平台『心靈畫廊』能為乳癌患者紓緩情緒困擾,帶來正面的成效。我們希望未來能進一步推廣項目至醫院及社區,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士。」 總結 王天鳳女士最後呼籲乳癌患者不要忽視個人情緒健康,社會上有不少資源可以為患者提供支持,也有很多病友姊妹願意分享及陪伴,鼓勵她們在抗癌路上勇敢前進,切勿自困愁城。 Hashtag: #乳癌#乳腺癌#香港理工大學#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黃麗珊醫生#精神健康#電子繪畫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關於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華人乳癌聯盟)於2006 年由一群乳癌康復者創立,並於 2016 年註冊為非牟利慈善組織。我們致力於倡導乳癌防治議題,推廣乳房健康教育,推動患者支援及各地華人病人組織之間的交流合作,提升各地乳癌團體的能力,找出支援華人患者最佳的護理方案,減低乳癌對婦女的威脅;通過培訓,在各地協助成立更多乳癌支援團隊。 華人乳癌聯盟是第一間也是目前唯一一間慈善組織與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繫。直至今日,我們已有90多個團體成員,包括:北京、上海、西安、香港、澳門、洛杉機、台灣、新加坡及吉隆坡等地區。 「粉紅天使」是華人乳癌聯盟在2017年建立的病友支援義工團隊,由受過培訓的過來人為新確診的病人提供免費化療陪診、陪伴、電話熱線、線上支援群組等服務,全方位支援病人及其家人。義工團隊現已有200多人,服務連續於2018至2024年獲香港勞工及社會福利局頒發「社會資本動力標誌獎」,這個獎項肯定了華人乳癌聯盟對乳癌 病人的貢獻 。為了參與更多本地的社會服務,與本地社福界有更多交流,2020年華人乳癌聯盟更加入了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成為機構會員。在國際,2018年華人乳癌聯盟加入了瑞士世界癌症控制組織(簡稱 UICC)成為其中成員,在國際癌症會議上為華人病人發聲;在2021年,主席王天鳳女士更被推薦成為世界衛生組織 (WHO) 乳癌倡議工作組的成員,並於2023年獲香港紅十字會頒發「人道年獎」。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608 加入收藏 :
2025 年 6 月 15 日 (星期日) 農曆五月二十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