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地方創生」新聞搜尋結果, 共 69 篇 ,以下為 1 - 24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東南科技大學USR計畫助力深坑地方創生 打造國際化與數位化未來

淡蘭古道是清末到日治時期,淡水廳到噶瑪蘭(宜蘭)主要交通要道,深坑就是位處在這連接淡水與宜蘭的中繼要塞,承載豐厚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地方,在東南科技大學的「淡蘭市場科技數位文旅典藏服務培力計畫」推動下,正邁向國際化與數位化的嶄新為來。該計畫由東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學院領銜,結合專業課程、創意實踐與最新技術,展現產官學合作在地方創生上的無窮潛力。 113年12月25日聖誕節當天,「淡蘭市場科技數位文旅典藏服務培力計畫」成果展於東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學院盛大舉行。展覽內容涵蓋商業設計、商品設計、裝置藝術及室內設計作品,展現學生創意與地方文化的深度結合。其中多項設計成果已進入商品化階段,預計於農曆新年期間在深坑商圈中亮相,為當地帶來耳目一新的文化與商業價值。 展覽的一大亮點是興順居古蹟的數位保存項目。透過AR(擴增實境)技術,讓古蹟細節得以精緻呈現,訪客可在不破壞建築的情況下深入了解古蹟之美。除此之外,創新設計學院的「數位媒體設計系」更開發出一款AI虛擬網紅(VTuber),能以中、英、日、韓、法、越等多國語言介紹深坑的文化特色、商圈美食與生態步道,進一步提升深坑的國際能見度,為深坑數位化奠定堅實基礎。 東南科技大學李清吟校長在致詞中感慨道:「深坑這片土地蘊藏著無數動人的故事,而東南科技大學的使命就是將這些故事帶上國際舞台。我們的USR計畫是東南科技大學對社會的回饋,更是學生教育實踐的重要一環。透過學生的創意與專業,深坑正在數位化與國際化的道路上堅實邁進。期待未來能持續發展這份永續精神,將深坑的故事傳遞到更廣的世界舞台。」 新北市深坑區李漪萍區長也深受觸動表示:「深坑是我們共同的家園,這片土地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共同努力,攜手邁向未來。東南科技大學USR計畫帶來創新的想法和具體的行動,幫助我們看見深坑的更多可能性。這次成果展展現學生的創造力,更是社區與學校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們深信,透過密實的合作,我們絕對能為深坑創造更多的價值與榮耀。」 特別到場祝賀的新北市深坑區黃美華前區長則回憶道:「深坑的每一條街巷都記錄著歷史的痕跡,而我們的任務就是讓這片深坑的土地被記住,還要被更多人看見。東南科技大學的計畫讓我深感欣慰,用創意與科技賦予深坑新的生命力。希望這樣的合作能持續,吸引更多人投入深坑的地方創生,一起為這片土地注入更多的機會與美好未來。」 東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學院楊靖宇院長提到,深坑雖然擁有深厚的文化基底,但長期以來因國際媒體資源的不足,觀光產業未能充分發揮潛力。為此,東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學院整合商業設計、文創商品製作、影音創作、3D列印等多元課程,帶領學生深入深坑商圈,將創意落實為具體的產品與服務,「室內設計系」設計商家空間與裝置藝術、「創意產品設計系」實現文創商品化、「數位媒體設計系」則開發出深坑特色的AI虛擬網紅,成為國際化行銷的重要推手。 此外,計畫中還特別注重永續發展與環保理念,例如以茶葉渣、豆腐渣等回收材料製成的文創眼鏡,展現地方資源的再利用價值。展望未來,東南科技大學將進一步訓練AI機器人,輔助導覽深坑的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吸引年輕與國際旅客到訪。 USR計畫的成功充分展現學校、學生與地方社區三方合作的無限潛能。透過創意設計與數位科技的融合,東南科技大學推動與協助深坑完成地方文化的數位化保存,更在將在地走向國際化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展望未來,隨著更多創新服務的逐步落實,深坑將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地方創生的模範,吸引國內外旅客前來探索,攜手開創更加美好的願景。

文章來源 : 東南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337 加入收藏 :
教母陳美伶領軍 從地方創生到國際舞台 臺灣軟實力如何結合永續理念與創意展現新風貌

臺灣正面臨人口老化、城鄉差距等問題,地方創生的議題討論隨之而來,看似只談論「地方」,背後卻牽動著永續發展,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臺灣品牌同樣在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被譽為地方創生教母的陳美伶,攜手花蓮將軍府1936主理人任聿新,於11/29《2024 臺灣當代人物論壇》上,共同談論地方創生相關議題與未來。同時,將窗花、台灣特有種以印花方式把臺灣故事發揚到日本的印花樂,以及成功進軍並落地日本市場的Maktar民傑資科,還有結合時尚、永續、生活議題的DYCTEAM與RE-THINK,每一個分享都折射出臺灣在文化、環境與商業領域的突破與創新。這些具備影響力的品牌與人物,不僅在國內扎根,也讓世界看見臺灣軟實力與永續發展之路。    「地方創生是在地幸福生活的代名詞。」地方創生教母陳美伶長年關注地方創生議題,她觀察到臺灣面臨高齡化、少子化,地方發展不平衡甚至會影響國安。因此於2022年創立「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深入全台22個縣市,感受地方的熱情、活力與生命力,也看到了返鄉者對地方振興活化的殷殷期盼,以及強烈使命感。陳美伶認為,地方創生需要打造「三平衡」:工作與生活、城市與鄉村、自然與人文。她同時也強調,「在地幸福生活不只物質滿足,而是依每個地區的獨特需求和價值而有所不同。」需要在地居民共同參與定義,找出專屬的幸福指標,才能真正達到地方創生的目標。近年地方創生也重視永續、ESG,並融入科技、AI等議題,期盼地方創生成為全民參與的運動,不僅重塑地方特色,還為城鄉未來發展注入活力與希望。   而花蓮將軍府1936主理人任聿新,於2020年因緣際會下與陳美伶相識,並加入花蓮地方創生團隊,致力於發揚花蓮在地特色。「花蓮不缺美麗的場景,觀光下滑許多人歸咎於地震颱風等自然天災,造成交通、信任等不便因素。但我會反思,是不是我們不夠好到,即使交通不便也不會影響來訪意願呢?」任聿新將單點店家及品牌亮點集結一起,例如在地食材、海洋文化,搭配星級主廚及世界麵包冠軍陳耀訓,「把地方特色用消費者喜歡的樣貌傳遞出去。」這些蘊含著屬於花蓮故事、風土樣貌的地方創生背後,誰說不會出現令人驕傲的臺灣品牌,走出國際,成為下一個臺灣之光?   緊接著地方創生議題後登場的,便是勇闖國際的臺灣生活時尚服飾品牌「DYCTEAM」,共同創辦人趙之逸認為「時尚不僅需美觀,更應該做出正確的選擇」,品牌從製衣後的碎邊面料開始製作生活小物,再到使用臺灣盛產的牡蠣殼,結合回收PET瓶製成的回收牡蠣殼紗,也嘗試過無水染色面料,有效降低94%水資源的使用,透過不斷的創新與嘗試,將永續材質與現代時尚完美結合。「永續不等於環保,這些做法或許還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但卻是這個階段能做也必須做的事。」持續發揮友善地球的品牌DNA,DYCTEAM 要讓大眾知道,時尚設計與友善地球兩者並不是絕緣體,永續的設計可以走入生活,我們身在其中,累積的能量會變成一束光。   環保團體「RE-THINK重新思考」致力於環境教育議題,創辦人黃之揚從淨灘活動開始他的環境革命,並陸續發行《海廢圖鑑》、《回收大百科》等線上教育平台,用生動、藝術化的方式與大眾溝通嚴肅的議題,潛移默化地融入在日常生活中,現階段更專注垃圾減量議題。「漂綠是一種手段,來使一個公司或產品看起來比較環保,但實際上並沒有真的減少對環境造成的衝擊。」黃之揚反問現場眾人,減塑、減碳、永續等於環保嗎?我們必須思考友善回收、生命週期或耐久設計,才能真正了解永續的意義。   地方創生乃至品牌,最終都希望能踏出臺灣,揚名國際。由三位創辦人邱瓊玉、沈奕妤、蔡玟卉共同創辦的「印花樂inBlooom」,以印花圖案勾勒出臺灣的生活樣貌,例如臺灣特有種八哥、傳統花磚、冰果室、台味早餐,將這些圖騰配色重新詮釋,再憑藉著細膩觀察,調整成符合日本人喜好,也跟知名品牌合作,讓圖案不只放在布料上,疫情前就已成功打入日本市場,邱瓊玉表示,「文化是流動的,如果能征服亞洲的設計之都東京,也能很快讓世界看見。」雖然因疫情中斷,但疫後印花樂再度出海,為發揚「新台味」而踏上國際旅途,更成為臺灣的文化座標,實現「美」與「好」同時並存的生活價值。印花樂也於2022年獲得B型企業認證,持續愛護環境和提升社會影響力。   「Maktar民傑資科」以簡單方便備份為核心理念,自2014年創立以來透過群眾募資迅速崛起,累積銷售超過100萬顆備份豆腐,並成功打入日本市場。以電商為主要行銷模式,結合線上與線下通路,在數位時代嶄露頭角,成為拓展國際市場的「數位新台商」。創辦人陳良信具備軟體工程師背景與國際視野,創業時即鎖定全球市場,與傳統台商不同。他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產品品質與品牌認知,透過獲獎提升知名度及信任度,再結合數位行銷、KOL、KOC代言等手段,持續累積品牌聲量。同時,與日本知名IP卡娜赫拉、多啦A夢、三麗鷗聯名,拓展不同受眾市場,也和臺灣品牌印花樂合作,將帶有臺灣意象的圖騰推廣到日本,促成台日文化交流。   Maktar作為數位新台商的代表品牌,如何落地國際、成為台日橋梁?針對日本市場分析日本民眾的消費習慣,採用當地員工與本土化模式,透過樂天平台開設專門旗艦館,及其他電商、募資,以及攻克線下千家通路開拓版圖,成為臺日之間的重要橋梁。今年更推出「Qubii Power超能備份」,結合備份豆腐與口袋相簿功能,進一步強化品牌影響力。未來也將複製日本成功模式,持續放眼全球,為臺灣品牌開闢出通往世界的道路。

文章來源 : 捷思整合行銷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455 加入收藏 :
讓世界看到臺灣的軟實力! 地方創生與臺灣品牌闖出永續發展道路

臺灣正面臨人口老化、少子化、城鄉差距等問題,地方創生的議題討論隨之而來,看似只談論「地方」,背後卻牽動著永續發展,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臺灣品牌同樣在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被譽為地方創生教母的陳美伶,攜手花蓮將軍府1936主理人任聿新,於11/29《2024 臺灣當代人物論壇》上,共同談論地方創生相關議題與未來。同時,將傳統窗花以印花方式把臺灣故事發揚到日本的印花樂,以及成功進軍並落地日本市場的Maktar民傑資科,將分享品牌如何發揮臺灣軟實力與韌性。   由三位創辦人邱瓊玉、沈奕妤、蔡玟卉共同創辦的「印花樂inBlooom」,以傳統印花圖案勾勒出臺灣常民的生活文化,憑藉著細膩觀察,調整成符合日本人喜好,疫情前就已成功打入日本市場,雖然因疫情中斷,但疫後印花樂再度出海,為發揚臺灣文化而踏上國際旅途。2022年更獲得B型企業認證,持續愛護環境和提升社會影響力。以簡單方便備份為核心理念推出的備份豆腐,讓「Maktar民傑資科」創下銷售之今超過100萬顆的紀錄,創辦人陳良信不斷研發創新,今年更結合備份豆腐與口袋相簿優勢,研發出新品「Qubii Power超能備份」,透過分析日本民眾的消費習慣,採用日本員工及落地模式,搭配線上電商及線下通路,成為臺日之間的重要橋梁,更將放眼國際,為臺灣品牌開闢出通往世界的道路。   勇闖國際的還有臺灣生活時尚服飾品牌「DYCTEAM」,從製衣後的碎邊面料開始製作生活小物,再到使用臺灣盛產的牡蠣殼,結合回收PET瓶製成的回收牡蠣殼紗,將永續材質與現代時尚完美結合。「時尚不僅需美觀,更應該做出正確的選擇」,持續使用回收材質,將友善地球的概念納入品牌DNA,共同創辦人趙之逸要讓大眾知道,時尚設計與友善地球兩者並不是絕緣體,盼能參與臺灣建立服裝文化的過程。   環保團體「RE-THINK重新思考」致力於環境教育議題,創辦人黃之揚從淨灘活動開始他的環境革命,並陸續發行《海廢圖鑑》、《回收大百科》等線上教育平台,用生動、藝術化的方式與大眾溝通嚴肅的議題,潛移默化地融入在日常生活中,現階段更專注垃圾減量議題。   「人民幸福生活,是永續發展的基底,更是地方創生的目標。」陳美伶在國發會時期就相當關注地方創生議題,於2022年創立「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積極串聯各界資源,深入全台22個縣市,協助地方團隊發展特色產業,推動人口回流與文化復興。陳美伶表示:「地方創生的核心在於『人、文、地、產、景』的結合。」並強調社區自主意識的重要性。她的努力使地方創生成為全民參與的運動,不僅重塑地方特色,還為城鄉未來發展注入活力與希望。   而花蓮將軍府1936主理人任聿新,於2020年因緣際會下與陳美伶相識,並加入花蓮地方創生團隊,致力於發揚花蓮在地特色。經營整作文創園區並非易事,但任聿新期望軍府1936能成為「花蓮人的客廳」,從店家挑選、規劃,都蘊含著屬於花蓮的故事。在這些地方創生的背後,誰說不會出現令人驕傲的臺灣品牌,走出國際,成為下一個臺灣之光?

文章來源 : 捷思整合行銷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706 加入收藏 :
雲林移民署舉辦新住民關懷網絡會議 攜手青年培力工作站分享地方創生經驗

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雲林縣服務站於日前在虎尾親子館舉辦「113年度雲林縣新住民關懷網絡會議」,現場有雲林縣政府社會處、民政處及各民間NGO團體等,超過20個單位的網絡夥伴們共襄盛舉,除了講解新住民日常相關法令及相關社會福利資源外,本次會議特別邀請國家發展委員會補助之113年青年培力工作站「在地旅人」分享地方創生經驗,首次將地方創生團體導入並與新住民關懷網絡聯結。 移民署藉由每年召開新住民關懷網絡會議,整合各網絡單位資源,力求更貼近在地需求,雲林縣政府社會處處長林文志應邀出席本次會議,現場說明雲林縣政府對於照顧新住民及新二代之各項措施。另外邀請雲林地檢署觀護人廖品涵分享行政院打詐新四法,說明詐騙不法態樣,如網路購物詐騙、假投資詐騙及中獎通知等,並請與會夥伴們提醒身邊的新住民朋友。 政府目前正推動地方創生2.0政策,並規劃在114年起將政策延伸為3.0「打造永續共好地方創生計畫」,以吸引青年回鄉、進行在地青年培力,減低少子化的衝擊,本次會議特別邀請「在地旅人」執行長康慧賢,說明青年培力工作站的運作模式,分享創生團體支援內容及成功經驗,並邀請各與會夥伴共同合作,提升在地創生成效。 移民署雲林縣服務站黃仲傑表示,許多雲林在地的新住民在各網絡夥伴的協助下,學會美容美甲、廚藝等職能,並在各地開設店家,為地方經濟努力,新住民其實也是地方創生的生力軍,未來透過地方創生團體的協助,期許雲林縣新住民及新二代的努力可以被更多人看見,並將持續攜手網絡夥伴共同營造永續、共榮、共好的友善環境。

文章來源 : 內政部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雲林縣服務站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960 加入收藏 :
啟動「新」能量 移民署邀菊島新二代地方創生之旅

移民署中區事務大隊澎湖縣服務站結合澎湖縣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於7月18日辦理113年度「啟動新能量-家庭教育課程暨居、停留法令宣導活動」,邀請澎湖縣慢飛天使服務協會總幹事向淑勤及成功村村長蕭文瑞擔任講師,增進新住民二代對慢飛天使的了解,同時深化對於地方創生的認識,幫助新住民家庭更加融入社區。 活動首先在「WE cafe我們的照顧咖啡館」拉開帷幕,目前「WE cafe我們的照顧咖啡館」由澎湖縣慢飛天使服務協會承包,主要是在鼓勵家庭照顧者給自己一杯咖啡的時間,暫時放下照顧工作及壓力,好好的休息減緩照顧負荷。向淑勤除介紹何謂慢飛天使及照顧咖啡館成立的目的,並深入講解咖啡豆的挑選與處理方法,帶領學員進行手沖咖啡體驗活動,讓大家親身感受咖啡製作的樂趣。下午活動移師至湖西鄉成功村的「豬舍咖啡」,村長蕭文瑞介紹如何將廢棄的豬舍轉型為小橋流水和控窯野炊設施的特色咖啡館,不僅改善原本惡劣的環境,還創造出嶄新的農村風貌。同時也分享豬舍咖啡的經營理念,強調社區再生與創新的重要性,走出獨特的地方創生之路,並與學員一同手作窯烤披薩,感受不一樣的農村風味。 這次活動,服務站宣導新住民培力資訊網、新住民免費租借筆電或平板服務及最新居、停留法令宣導,另也邀請澎湖縣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宣導新住民活動課程等相關資訊。 澎湖縣服務站站主任邱國志表示,移民署「新住民免費電腦課程及平板借用服務」自即日起開辦,只要符合新住民身分者,撥打諮詢專線 0800-030-068 完成預約或至本署25個服務站洽詢申請,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立即宅配到府,並享有4G吃到飽行動網路;若為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特殊境遇家庭或家中身心障礙成員的新住民朋友,還能享有優先借用服務。

文章來源 : 移民署澎湖縣服務站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885 加入收藏 :
僑光科大結合地方創生與職涯發展,榮獲教育部青年署「113年大專校院推動職涯輔導計畫案創新類」補助

僑光科大觀光與休閒事業管理系助理教授李麗雲老師,以「僑!我從地方創生找到觀休職涯的光」計劃案,獲得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13年大專校院推動職涯輔導補助計畫案-創新類」審核通過,為僑光科大首次通過青年發展署創新類計畫並獲得補助。 本次計劃由僑光科大觀光與休閒事業管理系助理教授李麗雲老師,協同產學合作處實習就業職涯發展組,結合青年發展署職涯教材,由觀光與休閒事業管理系出發,規劃職涯與就業輔導資源,將職涯發展與提升職場適應力之創新活動推廣至全校院系。經調查,多數學生於職涯輔導過程中有「三個痛點」: 1.     單純的測評沒有辦法滿足學生的需求 2.     自我覺察時間太晚,當發現到了只要探索的重要時候,已經時不予我 3.     缺乏外部職業世界的探索  因此本計劃採用結構化的雙鑽石模型設計方法,融入Ikigai模型,將職涯輔導按階段實現融入整體課程中,讓學生在探索及發展職涯方向上分別滿足「社會需要的」、「我能做好的」、「我喜歡的」三個要素,並進而爲提升職場適應力的方向賦能。 接續透過企業出題、觀光休閒系學生運用所學進行解題,進行模擬演練與協作。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經由職場實際案例,提升問題解決思維、領導統御、專案管理與職場人該有的軟實力。創建一個能夠跨學科合作的環境,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整合到一個項目中,有助於學生看到知識的連貫性並培養跨領域思。並促進個人和團隊的成長,同時也有助於學生發展在職場中需要的關鍵就業力,達成學生、企業與學校三贏的局面。 113學年度四技甄選與聯登入學熱烈報名中,歡迎來到僑光科技大學的大家庭,「選擇僑光,看到你職涯的光」~ 參考網址:青年職涯輔導資訊平台:https://mycareer.yda.gov.tw/

文章來源 : 僑光科大觀光與休閒事業系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3619 加入收藏 :
2025 年 1 月 21 日 (星期二) 農曆十二月廿二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