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國家兩廳院」新聞搜尋結果, 共 28 篇 ,以下為 1 - 24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國家兩廳院「演出中孩童陪伴」 母親節正式上線

呼應文化平權及環境永續社會共好的概念,國家兩廳院今日起提供兒童與其照顧者全新預約制「演出中孩童陪伴服務」,並在場館內以低甲醛板材、除甲醛乳膠漆等建材打造「藝童PLAY Fun House」獨立空間。現在起凡是在國家兩廳院四廳內演出的所有節目,在演出期間均提供此服務,讓孩童照顧者可以安心享受表演藝術的觀賞體驗。 為了協助社會創造對於親子照顧友善的環境,國家兩廳院從2019年起,即陸續推出相關的措施,除了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經常性舉辦親子活動、工作坊與展覽外,也推出主辦節目在演出期間幫忙照顧幼童的服務,並延聘具戲劇、幼教經驗的專業師資,帶領孩童在照顧者觀戲期間進行互動遊戲、繪本導讀、劇場禮儀、戲劇練習等相關課程,讓照顧者安心看戲,孩子也盡情玩耍。今日,兩廳院宣布將幼童照顧服務升級,並正式命名為「演出中孩童陪伴服務」,同時啟用專為兒童設計的空間「藝童PLAY Fun House」;此外,同步擴增此服務的演出場次,凡於戲劇院、音樂廳、實驗劇場、演奏廳等四廳演出之主辦、外租節目皆可申請此項服務。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兩廳院以「全齡」的角度為出發,思考如何讓親子有更多接近劇場的機會。她發現許多照顧者困於缺乏安心照顧孩童的環境,時常面臨育兒與興趣之間的抉擇,為此兩廳院希望打造更為包容友善的環境,讓服務面向更廣,而演出中孩童陪伴服務的「一時間,雙體驗」,就是讓照顧者重拾進劇場的愛好。劉怡汝也分享試營運期間的溫馨觀察,包含孩童從一踏入劇場的陌生羞澀,到離開前的活潑蹦跳,不停抓著家長分享快樂心情,「可以再玩一下嗎?」、「我還想再來」,甚至有孩子依依不捨,希望家長可以晚點再回來接送。孩子能透過陪伴服務的課程親近藝術,為親子關係創造更多話題。如果眼光放長一點,可能我們現在就是在培養二十年後的兩廳院的主要觀眾。 「演出中孩童陪伴服務」於每月一日開放次月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實驗劇場、演奏廳等四廳所有演出節目場次預約,參與孩童年齡4-8歲,每場限額10名,所有持票觀眾皆可付費報名。「藝童PLAY Fun House」座落於國家音樂廳地下層,位於演奏廳入口旁,此區域為音樂廳主要觀眾出入口動線之一,十分方便照顧者的行動動線。此外在環境建材到家具設備,每個細節都經過層層討論,以孩童的安全性為最大考量的設計,為防止孩童過敏,採用低甲醛板材、除甲醛乳膠漆施工,內部裝潢選用防焰的可回收綠色建材、同時設置防撞軟墊、舖設較有彈性的木地板,提升孩童在空間玩耍活動的安全性。空間內亦特別設置孩童個人物品區域、專屬飲水機等;硬體設備則增設投影機、音響等設備,搭配桌遊、繪本、物件道具等,透過多元的方式引導孩童投入活動、加強互動感。談及過往預約服務的體驗,照顧者代表董威誼表示,「從服務推出初期就經常使用,除了安心看演出,中場休息時也可以來看孩子活動的情況。而今年更開放兩廳院的任何演出都能預約,對我來説真的很棒。」身兼孩童照顧者及舞蹈工作者的董怡芬也開心分享,知道這個服務後,終於可以跟小孩一起來兩廳院,我們參與藝術的行為同步,「因爲不只是我安心看表演,我的孩子也一起參與了藝術。 」 國家兩廳院「藝童PLAY Fun House」營運首年度獲得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台塑石化自2019年起投入兒少關懷並與家扶機構攜手合作,提供孩童多元學習及就業體驗機會,持續為兒少福利與家庭關懷注入能量。台塑石化因認同兩廳院經營永續共融場館之理念,支持2024年藝童PLAY Fun House空間之營運及兩廳院親子計畫,讓喜愛表演藝術的照顧者能更無壓力的走進場館,帶著孩子們一同體驗表演藝術,創造無價回憶。期待透過夥伴關係的串聯,實踐劇場的影響力,為家庭與社會打造更美好友善之環境。兩廳院將持續推出精彩演出節目,包含下周將登場的2024TIFA最後一檔演出舞蹈空間✕海德堡舞蹈劇場 《火鳥.春之祭─異的力量》、六月啟動的2024新點子實驗場及暑期盛事2024夏日爵士,邀請所有照顧者再次走進劇場,與孩子們「一時間,雙體驗」享受表演藝術。

文章來源 : 我為人人創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771 加入收藏 :
國家兩廳院攜手聚陽文教基金會 邀家扶親子體驗表演藝術

為拓展孩童的美感與創造力,豐富親子的生活體驗,國家兩廳院持續以表演藝術為元素,推動各式親子活動,包含藝術家、繪本親子說故事、親子樂器工作坊等,透過觀賞與親身參與,進而讓藝文走入家庭,實踐藝術扎根的理想。此一文化近用計畫,今年二度獲得聚陽文教基金會的支持,雙方於 20 日舉辦「聚陽文教育基金會《史特拉汶斯基先生,您好!》親子說故事」,邀請家扶基金會關懷親子們透過故事認識藝術家史特拉汶斯基,並安排兩廳院導覽,了解劇院建築及劇場特色。 兩廳院公共溝通部經理王統生表示,兩廳院推廣藝術教育多年,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增進表演藝術與親子生活之間的連結,開啟對藝術欣賞的興趣。今年延續以往的藝術推廣、永續共融目標,透過非節目欣賞方式,如推廣活動、館藏資源整合、工作坊等,將永續觀念透過各式活動帶入親子的生活經驗中。 兩廳院 2024 年親子計畫系列活動,包含「藝術家、繪本親子說故事」及「親子樂器工作坊」,其中「藝術家親子說故事」搭配 TIFA 台灣國際藝術節、表演藝術圖書館展覽、兩廳院夏日爵士音樂節,介紹史特拉汶斯基、莎士比亞、路易斯阿姆斯壯的生平故事與經典作品,帶領大眾以輕鬆的方式了解三位藝術家;「繪本親子說故事」以《敲打夢想的女孩:一個女孩的勇氣改變了音樂》繪本為基底,透過體驗互動,在故事情節中加深親子們對性別平等及勇氣的價值傳遞;「親子樂器工作坊」期望透過各類型的樂器現場演示介紹、親身體驗互動的課程設計,增加親子對樂器與音樂的興趣。 4 月 20 日的《史特拉汶斯基先生,您好!》親子說故事,由表演藝術圖書館攜手「不想睡遊戲社」,以故事、現場演奏及舞蹈互動,著重介紹《春之祭》這個作品,邀請親子觀眾走近這位在俄羅斯出生,法國成名,美國過世,風格多變,不斷突破音樂疆界的作曲家 - 史特拉汶斯基先生。參與學童表示:「很開心可以認識史特拉汶斯基先生,活動好好玩,期待下次還能再來兩廳院。」家長則表示:「親子說故事活動內容豐富,不僅有現場演奏還有舞蹈互動,對孩子們來說是深刻的藝術體驗。」 聚陽文教基金會董事林健生表示:「聚陽文教基金會長期推動社會公益,關注孩童教育、臺灣藝文產業,深刻認同兩廳院藝術推廣、永續共融的目標,今年再度支持兩廳院親子計畫,秉持著『We Better the World』的精神,期盼能為藝文教育盡一份心力,讓藝術及文化的種子紮根,使社會共榮、世界更好。」家扶基金會台北家扶中心謝曉雯主任表示:「家扶基金會長期關注弱勢兒少與家庭需求,積極推動能強化服務家庭的親職技巧、促進親子關係的各項服務。透過此次與聚陽文教基金會、兩廳院的合作,嘗試透過藝文拉近親子關係,播撒文化種子在孩子們心中,體驗藝術之美,我想這會是親子人生中相當難忘且深刻的體驗。」 結合「藝術家說故事」活動,兩廳院推出「下午三點莎士比亞不喝茶」,即日起至6月30日於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免費展出,展覽邀請大眾一起揭開伊莉莎白時代劇院的帷幕,走到舞台後方,一窺名劇背後的有趣故事。期間舉辦多場系列活動,詳情請參考兩廳院官網活動網址 https://pr.ntch.art/1130408 。

文章來源 : 我為人人創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772 加入收藏 :
《鏡:KAGAMI》亞洲首演 國家兩廳院邀觀眾走入坂本龍一永恆獨奏現場

日本傳奇音樂巨匠坂本龍一,於2023年3月因癌症逝世,讓全球樂迷痛心不已。然而透過混合實境 (MR) 技術,國家兩廳院將邀請臺灣樂迷在坂本龍一逝世近一週年之際,再次走進他的演奏會「現場」。   2024TIFA 台灣國際藝術節最受矚目的節目——坂本龍一《鏡:KAGAMI》,將於今年3月16日至3月23日登場。觀眾將穿戴頭顯設備,遊走於國家戲劇院的舞臺上;除了聽見坂本龍一人生中相當重要的十首作品,更可以走到坂本龍一身邊,近距離觀看他的面部表情與手指觸鍵。這個演出由美國混合實境團隊 Tin Drum 製作,於去年6月在紐約首演。本次於 2024TIFA 演出則為亞洲首演,自於去年12月啟售後,門票於一週內售罄;今年1月宣布加開13個場次後,也造成搶票風潮,足見臺灣樂迷對坂本龍一的熱愛。   十首曲目回顧音樂生涯   綜覽大師不朽成就 人稱「教授」的坂本龍一,一生涉足多個音樂領域,包括電子樂、流行樂、古典音樂和電影配樂,作品深得不同世代樂迷的共鳴。早年他加入 Yellow Magic Orchestra (YMO) 樂團,被視為日本電子樂和合成器的先驅。後續更參與大島渚的電影《俘虜》(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寫下膾炙人口的主題曲,並在1987年以義大利名導貝托魯奇的《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贏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   在2014年罹患咽喉癌之後,坂本龍一便開始思量生命與音樂的意義。因此他開始與 Tin Drum 團隊合作,期待透過混合實境技術,延長音樂演奏的生命期程。對新科技總抱持好奇心的坂本龍一,特別將這個演出取名為《鏡:KAGAMI》,為的就是向偶像塔可夫斯基執導的電影《鏡子》致敬——在戴上僅260克的頭顯裝置 Magic Leap 2 之後 ,觀眾彷彿進入鏡中世界觀賞鋼琴家演奏的倒影。   坂本龍一將在演出中彈奏十首作品,除了經典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The Last Emperor〉,還包括早期樂曲〈Before Long〉,更以過去未曾發表、僅在貝托魯奇的葬禮上演奏過的〈BB〉作結。這十首演出曲目等同坂本龍一音樂生涯的綜覽,被留存於《鏡:KAGAMI》的時空膠囊中。   以科技之鏡映照光影聲響   還原大師現場演奏 Tin Drum 創辦人兼導演托德.埃克特(Todd Eckert)表示,他希望透過《鏡:KAGAMI》捕捉坂本龍一彈奏鋼琴時的獨特氣場。為了說服觀眾眼前的坂本龍一並非虛假的電腦CG人物,Tin Drum 團隊必須透過高容積擷取技術,以48臺攝影機每秒60格高規格同步錄影。至於最重要的聲音,則交由德國公司 d&b audiotechnik 開發的聲音景觀系統 d&b soundscape 處理。這套系統強調「所見即所聽」,能運用聲像定位、空間模擬技術,讓MR體驗合而為一。   然而正當一切準備就緒,坂本龍一卻再度罹癌,體力日漸衰弱。為此,托德.埃克特曾表示這個演出是不完美的。他回憶2023年時,坂本龍一在紐約那搭滿綠幕的攝影棚完成錄影,原本計畫擇日再進行部分補拍;僅十天後,他們就得知坂本龍一病況危急的消息。於是 Tin Drum 團隊只能用盡全力,以現有影像來製作《鏡:KAGAMI》。透過科技,坂本龍一最後的演奏依然栩栩如生。這也讓《鏡:KAGAMI》如同所有現場演出,雖無法回頭修補舞臺上的遺憾,卻也讓觀眾更貼近大師的真實人生。埃克特感嘆地說:「雖然有所遺憾,但也讓作品更有意義。」   企業夥伴與技術團隊共同支持   成就大師永恆藝術 本次演出感謝日月光及波摩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共同支持。日月光長年支持藝文,積極營造科技與人文藝術相遇的悸動時刻,鼓勵民眾實踐生活美學,認識文化美好;波摩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今年首度與兩廳院合作,獻上珍稀波摩酒款,致敬大師的永恆藝術創作,邀請大眾共享這份珍貴體驗。   此外,本次演出的相關設備則感謝聚光工作坊、唐宋音響、城鎮舞台共同技術支持。聚光工作坊成立三十年來,持續供應表演藝術產業之專業燈光設備,伴隨臺灣劇場產業的時代演進與技術發展軌跡,以專業知識與技術經驗回饋表演藝術幕後執行;唐宋音響則長年致力於引進頂尖音響硬體設備與提供專業技術服務,包含前述由德國 d&b audiotechnik 公司所開發的聲音景觀系統 d&b soundscape,將為觀眾帶來的高規格擬真聲響環境;城鎮舞台團隊具備豐富現場表演技術執行經驗,包含大型演唱會、戶外活動與展覽等,提供專業舞臺設備機管與硬體工程統籌,為觀眾打造每一次獨特的觀演體驗。   如同寫在坂本龍一訃告上的「藝術千秋,人生朝露」(Ars longa,vita brevis);正因有企業夥伴共襄盛舉,搭配強大技術團隊共同支持,才能將大師永垂不朽的「現場演奏」呈現給臺灣的樂迷。坂本龍一《鏡:KAGAMI》於3月16日至3月23日於國家戲劇院舞臺上演出,節目資訊詳見兩廳院官網:https://npac-ntch.org/programs/21554

文章來源 : 我為人人創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148 加入收藏 :
國家兩廳院攜手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辦OUTREACH戲劇工作坊 落實樂齡關懷

為回應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國家兩廳院持續以表演藝術為媒介,透過一系列樂齡計畫如「青銀有約」、「青銀共創」、「表演藝術社會處方箋」等系列活動,讓藝術有更多機會與樂齡民眾互動,進而影響台灣各地。此計畫今年再次獲得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以下簡稱集保結算所)支持,於今(11/17)日前進基隆舉辦「OUTREACH戲劇工作坊」,邀請50名年長者參與,活動由表演經歷豐富的劇場演員高銘謙帶領,藉由聲音線條的運用及肢體律動,提升年長者的身心健康,拓展對於樂齡生活的新想像。 兩廳院公共溝通部經理王統生表示,在人口老化的趨勢下,年長者的健康福祉已成為全球關注議題。兩廳院從2015年開始一系列的樂齡計畫,其中「OUTREACH樂齡工作坊」為相當重要的一環。「OUTREACH樂齡工作坊」旨在走出場館,離開市區,邀請樂齡朋友體驗表演藝術,拉近長輩與藝術的距離,並為年長者帶來新鮮的體驗。2023年的「OUTREACH樂齡工作坊」,從聲音、舞蹈、表演三大類不同主題課程出發,讓「好好變老」不僅是物質生活上的期待,也能落實於精神生活中。 為了讓更多年長者願意走出家門、享受生活體驗,本日的「OUTREACH戲劇工作坊」透過集保結算所引薦與基隆正砂里合作,邀請年長里民共同參與;而以聲音表現見長的演員高銘謙,則透過「健聲」運動,協助年長者改善講喉嚨容易沙啞、講話會喘等狀況;同時也透過演員的聲音表演課,讓年長者練習使用聲音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狀況,妥善表達情緒、避免溝通誤會,也認識日常難以見到的演員幕後工作。 參與工作坊的樂齡朋友表示,課程的兩個小時笑聲不斷,大家都沉浸在扮演的氛圍中,「從來沒想過聲音也是有『表情』的,今天的課程,老師讓我們知道利用什麼樣的聲音可以表達什麼情緒,我們就不會『表錯情』。演戲也讓我們短暫從日常生活中離開,很放鬆、很享受。謝謝老師跟工作人員來到基隆陪伴我們這些老人家,希望未來還有相關課程參加,感謝國家兩廳院與集保結算的規畫安排。」 兩廳院近年推廣青銀共創、世代共融,今年更首度嘗試將社會處方箋應用於表演藝術當中,深獲集保結算所認同與支持。集保結算所表示:「公司長年推動樂齡關懷,具體實踐『社會參與』與『在地安老』的理念,除了提供物質及資源給予長輩,也期待透過表演藝術驅動生活動力,開啟長者的無限創造力。另外,為延緩台灣人口老化問題,協助長者朋友拓展人際關係,公司非常支持兩廳院『OUTREACH樂齡工作坊』能夠持續舉辦,協助不同社區與年長者能夠參與藝文活動,藉由藝術撫慰心靈。今年很榮幸再度與兩廳院合作,持續推動藝術共融精神,降低長輩的寂寞與社會疏離,落實台灣樂齡環境新的想像。」 「OUTREACH樂齡工作坊」已邁入第八年,走進超過50個社區、舉辦90場體驗活動、累計超過3,000人參與。兩廳院並持續推動樂齡計畫,今年12月1日與集保結算所合作,將發表表演藝術社會處方箋的成果,舉辦「此心安處:2023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社會處方箋先驅計畫階段分享會」,詳細活動內容請參考:https://npac-ntch.org/events/7301

文章來源 : 我為人人創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674 加入收藏 :
兩廳院「表演藝術社會處方箋先驅計畫」工作坊 探索陪伴銀髮族樂齡計畫

兩廳院長期推動共融,自2015年開始推展相關樂齡計畫如「青銀有約」、「青銀共創」、「OUTREACH樂齡工作坊」等,至今已邁入第十年。其中,2023年起為期兩年的「表演藝術社會處方箋先驅計畫」受到英國的「社會處方箋」啟發,兩廳院結合自身資源,透過表演藝術陪伴與療癒樂齡族群,讓年長者重新打開感官,找到生活中的樂趣與意義,並與他人建立更深厚的連結,打造一個更健康、更活躍且充滿溫度的社會。為回應跨領域單位及參與者對計畫的關注,昨(12月15日)舉辦體驗工作坊,集結曾經參與的對象、醫療領域、藝文場館、衛福與社政單位等相關工作者一同共襄盛舉,活動透過舞蹈、聆聽、戲劇三面向進行體驗,每場次尾聲以分享彼此感受作結,各領域參加者共同交流,深化對相關議題的理解。此外,兩廳院經過兩年的實踐,2025年將整理觀察成果、研究分析數據、參與者回饋與執行經驗,製作工作手冊提供給政府機構、有意願嘗試處方箋計畫的單位等,持續擴展樂齡計畫的影響力,打造更加共融的社會環境。 兩廳院公共溝通部經理王統生表示,「近年兩廳院持續以關注實際需求、回應社會脈動為樂齡相關計畫的核心。『表演藝術社會處方箋先驅計畫』透過持續性參與及講師帶領活動、引導參與者間合作互動。這些累積在參與者心中漸漸發酵,進而產生自我覺察並在生活中產生行為的改變。今天的體驗工作坊邀請許多相關從業者參與,我自己也加入其中。期望藉此在來自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們心中種下一顆種子,帶回各自的機構中,未來都能長成獨特的樂齡共融服務。兩廳院也相信透過更多的合作,劇場能夠發揮更廣闊的公共性、開放性與包容性。」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國內50歲以上憂鬱症盛行率高達16.3%,但就醫率卻相對偏低,失眠、焦慮、憂鬱等問題在中高齡族群中日益普遍。2023年起,兩廳院「表演藝術社會處方箋先驅計畫」透過「舞蹈處方箋」、「戲劇處方箋」及「聆聽處方箋」三個主題,各自舉行五週的實體工作坊。每堂課後更規劃「週間練習」,鼓勵學員將所學融入日常生活中,持續累積對生活週遭與自我的覺察。2024年,兩廳院進一步擴大計畫規模,將課程延長為九週,並將整個場館納入其中。透過跨部門資源整合,參與者不僅可以欣賞節目、參加特殊設計的導覽,走上戲劇院的舞台或進入排練室上課,甚至前往兩廳院外的森林與水池收集各式各樣的聲音,經歷既深入又開闊的藝術參與體驗。 周日的體驗活動,三位講師方秀慈、鄭琬蒨、柳冠竹精選過去參與者最有感的活動,帶領大家從肢體、感受和認知等不同層面進行探索。「舞蹈處方箋」帶領參與者運用肢體重新認識自己。除了自身的舞動,亦透過與他人的搭配,學習如何協調、帶領,並在共舞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聆聽處方箋」協助參加者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打破眾人對聲音的既定印象,學會用更開放的心態去聆聽周遭的一切,並透過非語言的交流,學習回應、等待與接收。「戲劇處方箋」則是一場充滿想像力的旅程,大家一起思考「未來」和「老去」的議題,同時關注自身與他人之間的社會互動關係,學習如何更好的與他人相處。三段體驗活動結束後更安排參與者相互交流的時間,強化參與者的經驗,讓活動結束後不是句點,而是使這些經驗有機會被帶入日常,持續探索自己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主任黃揚名教授,同時也是表演藝術處方箋先驅計畫的顧問表示,從量化、質化的指標上,這三個社會處方箋方案都對於參與者有明顯的幫助,包括了憂鬱傾向的下降、心理健康福祉的提升,以及對於生活的態度趨於積極。過去的研究就已經證實社會處方箋的不同樣貌,都有機會為參與者帶來好處。經過兩年的試驗,可以肯定的是,社會處方箋有很大的彈性,比方說在長度上的彈性,同一個社會處方箋也有引導方式的彈性。這次處方箋的長度延長了,在心理福祉的提升效果更甚去年的方案,顯示多投入的時間、資源是有意義的。期許未來能夠開發出更多不同的可能性,讓有需要的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 然而,活動的效益不僅取決於活動本身是否被完整執行,更仰賴工作人員對長者狀態的敏銳觀察與即時調整。國家兩廳院藝術推廣組張名君談及,執行中發現活動裡的內容須要有讓長輩反覆練習的機會,能循序漸進地參與,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除了講師的帶領,工作人員也會在旁觀察長者參與的狀態,下課後陪伴聊天,了解參與感受,再進行課程的調整。讓長輩能夠透過表演藝術活動,覺察自我及與他人建立關係是「表演藝術社會處方箋」方案最重要的關鍵,藝術推廣組組長王萱儀表示:「我們很高興的看到原本表示對人際關係害怕或是不信任的長者,在活動結束後會開始嘗試主動揪團邀請其他夥伴一起參與兩廳院或其他地方的藝文活動,延續課程中的情誼,且藝術也自然地走進生活當中。」

文章來源 : 我為人人創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797 加入收藏 :
數位產業署「5G專頻專網創新應用體驗展」開幕 見證通訊傳播科技引領數位轉型

【記者林子霞台北報導】跨部會、跨產業攜手合作,推動台灣智慧國家,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11月8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5G專頻專網創新應用體驗展」開幕典禮,展覽活動共計2天,展區規劃四大領域,分別是安心社會、永續生活、AI智造及歡樂知識等區域,展示5G專網應用於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慧農業及展演等創新技術與解決方案,邀請民眾一起Join 5G!,發現5G專頻專網技術在推動數位轉型、跨產業應用及智慧生活中的關鍵角色。 數位發展部胡貝蒂主任秘書表示,4G和5G差異在展覽入口處就用很簡單的方式跟大家解釋,而透過現場4個展區共27個攤位展示,相信大家一定更能體會;通訊是數位應用的基礎,這也是為什麼要發展5G的原因。數位發展部的三支箭分別是「打詐、韌性、資安」,現場展示了5G資安防護的應用;而AI經濟接下來也將蓬勃發展,期待公協會(業者)也能共同參與,齊心擴散。 這次展覽由數位發展部與文化部共同指導、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主辦,融合跨部會、跨產業的力量,展現台灣數位應用賦能的成果;國家兩廳院、高雄展覽館、中正紀念堂、南港展覽館以及華山文創園區等場地和多位產業公協會大力支持,串聯百家業者、觸及百萬民眾體驗;其中更包含逾30萬的人次商業體驗,讓5G專頻專網應用在各行各業擴散,有了多元實證的成績。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陳慧敏副署長也表示,數位發展部及數位產業署支持5G推動,在跨部會的合作下活動場地「華山文創園區」完成5G專頻專網全區覆蓋,讓大家在現場體驗應用時,可感受到它的流暢性。活動有開放民眾體驗,現場更邀請到日本專家分享國際5G發展趨勢,與國內專家學者展開深度交流,激盪5G跨領域應用與數位轉型的火花,引領臺灣在國際數位經濟競爭中搶占先機,邁向智慧國家的美好願景。 通訊技術國際視野分享,驅動未來數位想像,資策會、工研院、金屬中心、電腦公會,跨計畫攜手合作,匯聚台灣通訊產業能量,包含中華電信、華電聯網、台數科、雲達科技等眾多產業夥伴的鼎力支持,展現5G驅動跨領域與跨產業的數位轉型,並透過實際案例展示出這些創新技術的應用成果,邀請大家共同見證未來生活的無限可能。 圖說:5G專頻專網創新應用體驗展啟用典禮,數位發展部胡貝蒂主任秘書(中)、數位產業署陳慧敏副署長(右2)暨貴賓合影。 

文章來源 : 守護台灣新聞網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140 加入收藏 :
2025 年 3 月 16 日 (星期日) 農曆二月十七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