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關閉
2024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日前在台北世貿一館圓滿落幕,展出超過一千項最新的創新尖端科技。發明競賽區有超過500多件作品參賽,明志科技大學今年推出13件產品參賽,獲1金7銀3銅佳績,另外也在「未來科技館」展出獲頒未來科技獎之技術作品。 明志科技大學表示,本次參展作品呈現永續技術成果,強化SDGs研發成效,其中獲得1面金牌作品為該校工設系賴宛吟老師所開發的「參數式陶瓷3D列印手沖咖啡濾杯」,透過3D列印技術和陶瓷工藝結合,將各種複雜形狀立體化產出,從而滿足懶人經濟。7面銀牌中,材料系賴怡廷老師研發的「人工智慧全自動學習並預測價格之系統」及「用於蝦蟹養殖之人工智慧餵食與生長監控系統」,前者能針對原物料價格精準預測而提前調整市場供需,後者則能降低從事漁業養殖勞動需求人力;電子系陳延禎老師之「巡檢人員行為偵測系統及其方法」,透過智慧巡檢系統,提升巡檢工作人員效率;電子系董一志老師之「通訊頻譜分配方法與頻譜分配系統」,利用空間差異性進行頻譜分配,提升無線頻譜資源利用率;電機系王得貴老師之「管線洩漏辨別方法及系統」,精準洩漏定位,有效避免因洩漏造成的意外事故;電子系洪偉文老師以「基於心率變異分析之女性生理期排卵檢測方法與其系統」技術,運用手機或穿戴式裝置,以非侵入性監測女性生理排卵週期,並有效紀錄;化工系程桂祥老師研發的「染料型改質奈米纖維層體及其製法在抗菌領域之應用」,以低成本聚丙烯氰(PAN)奈米纖維載體,可應用於化工、生技、食品包裝、環境及生物醫學領域。獲3面銅牌作品分別為材料系林孟芳老師之「生物降解及自修復水凝膠用於摩擦奈米發電機」,應用在收集再生能源及傳感器上;環安衛系崔砢老師之「具黑水虻蛋白之飼料配方及其製備方法」,利用有益菌處理廚餘養殖黑水虻,並結合其他配方做成飼料,可降低雞蛋中膽固醇值及工設系許定洋老師研發之「卸針裝置」,讓護理人員剪切輸液針管更加容易且安全,降低針扎風險。 另外在未來科技展中,主要以未來3-10年趨勢的技術進行參展,於500件參賽展品中精選約80件頒發未來科技獎,明志科大黃裕清教授研發的「高效率半透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榮獲該獎項,是私立科大中唯二獲獎之學校,實屬不易。 明志科大以「產學研發型科技大學」為發展目標,投注大量研究資源,希望能透過參與「2024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實際展出學校厚實的研發能量,作品也參與線上展覽;詳細內容可至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官網 (https://tie.twtm.com.tw/zh-tw) 查詢。期待產業先進對相關技術有興趣者,與明志科大產學合作發展中心進一步洽詢跟更多企業產學合作(02)2908-9899分機3071、3079。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於10月17-19日假台北世貿1館舉辦,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解密科技寶藏」專區於首(17)日盛大開展,紡織綜合所於專區展示了四項具高階、環保及數位創新研發成果,包括榮獲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獎(R&D 100 Awards)的「80℉恆溫超細纖維皮革」、環保回收技術「聚酯與棉混紡織高效分離資源化技術」、智能紡織產品「AquaBreath®感濕變形耐隆纖維」,以及榮獲2023年美國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金獎的「Digifab AI智慧模擬布料平台」。 首先,在溫度調節技術方面,「80℉恆溫超細纖維皮革」結合了「水性恆溫微膠囊雙層包覆」與「超細纖維直紡皮革」兩項專業技術,能長時間維持約27℃的舒適感,具備卓越的溫度控制功能。該產品使用水性材料製成,顯著減少生產過程中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排放,符合環保與永續的理念,適用於居家、娛樂及汽車內裝等多個領域。 在環保回收技術方面,針對市場上多數紡織品由聚酯與棉混紡製成且回收難度高的問題,紡織綜合所展示的「聚酯與棉混紡織高效分離資源化技術」能在常溫常壓下高效分離混紡材質,降低能耗達60%,且回收率高達99%以上。此技術不僅能有效回收混紡材料,還能將回收的聚酯再利用於新產品的製造,減少廢棄物並促進資源循環,為環保領域作出顯著貢獻。 在智能纖維創新方面,「AquaBreath®」感濕變形耐隆纖維具備吸濕伸長與乾燥回縮功能,能隨著穿著者的流汗狀態自動調節透氣性。當流汗時,纖維延展增加透氣性;當身體乾燥時,纖維回縮恢復舒適感。此技術適合運動及戶外服飾,並採用單一材質結構,便於回收,順應當前環保趨勢,並榮獲2023年iF Design Award設計大獎。 在數位化方面,與立肯公司合作開發「Digifab AI智慧模擬布料平台」,運用AI技術,大幅縮短紡織樣品的開發時間,從原本的37天縮減至27小時。該平台透過「觸感數據化」技術提升虛擬布料的視覺真實度,準確率達90%,同時減少實體樣品的使用及來回寄送成本,推動紡織產業的數位化升級。 紡織綜合所在科技專案的支持下,持續致力於開發符合產業需求的高功能與高品質紡織品,這些創新技術不僅提升了台灣紡織業的市場競爭力,也促進了環保與永續發展。未來,紡織綜合所將持續推動技術創新,協助產業升級,並保持國際競爭優勢。
【記者林子霞台北報導】為打造臺灣成為智慧科技時代的創新基地,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於10月17日至19日舉辦的「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aiwan Innotech Expo」中,在創新領航館以「智慧科技島 AI新技元」為主題規劃「數位韌性」區,盛大展示15項技術成果,涵蓋數位賦能、網路安全與資訊安全的強大技術力。 迎向新一輪科技盛世,臺灣加速發展以AIoT、5G技術為基礎的解決方案與服務,百工百業也積極運用數位科技推動轉型;展覽首日,數位發展部黃彥男部長、數位產業署林俊秀代理署長等蒞臨「數位韌性」區,深入了解臺灣如何以數位韌性作為武器,促進產業發展智慧創新,展現政府是產業推動創新轉型的最佳後盾。 黃彥男部長表示,數位發展部作為臺灣發展數位國家的重要部門,為打造一個堅實且具創新技術的韌性社會,這次展出內容特別聚焦「數位韌性」,展示由AI、AR、VR、5G等前瞻技術開發出來的15項應用,涵蓋山難救助、旅遊、教育等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智慧科技,將使人們的生活更安全、便利、舒適,同時也對臺灣產業的智慧創新帶來新的驅動力。 數位產業署林俊秀代理署長陪同部長巡展時提到,這次展出許多亮點技術,像是「開放式手語視訊轉譯服務」是一個整合電信、網路、AI技術的跨平臺轉譯系統,它讓聽語障者可「接」、「打」電話,保證身障者的通訊人權,實現國家數位平權的理想;另外,「5G多維度山難救助系統」可偵測手機訊號,並以熱影像、可見光快速判讀生物特徵,協助搜尋山難失蹤者;還有「5G行動製播系統展示(迷你版)」,結合5G、XR等技術來達到沉浸式展演,不再受限於室內空間的數位展演型態,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展體驗,促進文化科技產業的發展。 現場另有其他12項技術,分別為「5G低溫倉儲智慧物流平臺暨AI門哨應用」、「5G零時差高效率溝通次世代智能辦公室 」、「5G元宇宙專業職能作業訓練系統」、「高產能設施5G整合應用技術」、「虛擬馬祖3D立體島嶼沉浸式服務」、「人機協作照顧身心雲」、「智慧照顧數位賦能平臺」、「XR同步教案直播異地授課系統」、「SLA應用服務品質驗證與互動體驗」、「5GSec AIDPS 資安跨域偵防系統」、「5G專網物聯網資安強固技術」以及「地面網路與衛星網路無縫切換技術」。 數位產業署指出,科技改變了人們的溝通方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愈來愈小、互動也愈來愈緊密,在科技帶來生活便利之際,數位應用成為產業打造創新技術及推動升級轉型時不可或缺的元素,不僅政府資源全力投入,產業也要致力於技術創新與應用,更希望國人可以積極參與,共同為打造臺灣成為智慧科技島做出貢獻。 圖說:行政院卓榮泰院長(中)、數發部黃彥男部長(左五)與各部會首長於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共同揭幕合影。
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aiwan Innotech Expo, TIE)今(17)日在台北世貿一館隆重登場,這場國際矚目的年度創新科技盛會,今年由10個中央部會精心策劃,而在三大主題館中的「創新領航館」展出的多家台灣中小企業,充份掌握AI技術,並因應淨零永續、數位韌性、智慧城市與智慧醫療等領域的市場需求,推出多項令人眼睛一亮的創新解決方案。 發展一日千里的AI技術已成為各領域提高效率的共同選項,今年參展的中小企業也充分發揮此一技術,推出亮點方案與產品,例如輝達(NVIDIA)合作夥伴之一的采風智匯,開發DeepXray™、DeepSono™智慧輔助診斷系統,運用一般X光與⼼臟超音波搭配,可協助分析退化性關節炎與慢性心臟疾病的症狀。真茂科技的iRide智慧復健腳踏車則可計算使用者最大攝氧量,並融合復健運動的沈浸式科技,搭配智慧個人化訓練課程,提供絕佳的健身體驗。 台灣愛淨節能科技的智慧空調節能軟體,結合先進的AI演算法,即時處理建築物中央空調系統數據,並考量能源使用模式、入住率、戶外天氣條件與建築設施等因素,搭配軟體即可達10~30%節能率。 工業機器人與機器手臂是工廠提高生產效率的利器,但有也其潛在風險。原見精機的T-Skin機器人安全皮膚模組,運用領先業界的機器人觸覺技術,具備高感度特性,不管機器手臂的動作姿態或角度方位,輕觸表面即可立即停止,避免發生撞擊與傷害,目前已與多家國際大廠合作,開發協作使用的機器人產品。另一方面,宇康生科的VOIS可調式新式咽喉植入物,共有四種尺寸可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透過注射閥把生理食鹽水注入矽膠氣球微調膨脹程度,達到聲門最佳的閉合治療效果。 為了呼應客戶對於環境永續日益重視,捷騰光電推出光學式水質感測方案,結合多光譜技術、機構設計、電控處理與智慧演算,開發出穩定可靠的水質感測器,適用於環境監測、污廢水處理及智慧製程管理。美科科技則累積30多年研發經驗,成功推出植物性高效金屬切削液、潤滑油等油品,具有高清淨、低油煙及低油霧、高潤滑、高消泡等特性,更加入抗菌、抗氧化配方,不僅環保且延長產品使用壽命。 近來國際駭客的攻擊引發高度關注,也再次凸顯數位韌性與資安的重要。定揚科技推出營運技術(OT)資訊安全防護設備,強化OT網路流量監控,並透過深度封包檢測來偵測惡意活動,可實體隔離IT與OT環境,防止交叉感染並阻擋未知的威脅。 響應2050淨零排放目標,業者也開發綠色創新技術來掌握商機,像是薪傳科技透過獨家技術,實現廢輪胎改質,並保留橡膠天然疏水特性,將其轉變為具高附加價值的防水建材。豐溢綠能材料則是回收食品容器及海廢,經環保製程產出低氣味、淺色、低雜質的高質再生塑料,可應用容器、板材與包材。另外,台灣鈣鈦礦科技導入有機物與奈米科技製程,推出新世代的鈣鈦礦太陽能發電產品,兼具成本低廉與製程環保雙重優點。 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將於台北世貿一館展出至10月19日,眾所矚目的「創新領航館」規劃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數位韌性、淨零永續、解密科技寶藏、國防科技以及「臺灣專利超級站七大主題,共展出185項創新展品,歡迎業者與民眾觀展。
明志科技大學參加10月17~19日「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區位置台北世貿一館B1010攤位,此次展出係以尖端先進且與永續發展相關研發技術及應用,並對應SDGs指標為重點。 明志科大這次參展共計13項創新研發成果,包括由材料系賴怡廷老師研發的「人工智慧全自動學習並預測價格之系統」及「用於蝦蟹養殖之人工智慧餵食與生長監控系統」,前者能針對原物料價格精準預測而提前調整市場供需,後者則能降低從事漁業養殖勞動需求人力;材料系林孟芳老師「生物降解及自修復水凝膠用於摩擦奈米發電機」,應用在收集再生能源及傳感器上;環安衛系崔砢老師「具黑水虻蛋白之飼料配方及其製備方法」,利用有益菌處理廚餘養殖黑水虻,並結合其他配方做成飼料,可降低雞蛋中膽固醇值;電子系陳延禎老師「巡檢人員行為偵測系統及其方法」,透過智慧巡檢系統,提升巡檢工作人員效率;電子系董一志老師「通訊頻譜分配方法與頻譜分配系統」,利用空間差異性進行頻譜分配,提升無線頻譜資源利用率;電機系王得貴老師「管線洩漏辨別方法及系統」,精準洩漏定位,有效避免因洩漏造成的意外事故;材料系劉定宇老師研發「經修飾的碳氈及全釩氧化還原液流電池」,透過超親水導電高分子碳氈與最佳正負極電極配置之單電池大幅提升電池系統的能量轉換效率與循環壽命;工設系賴宛吟老師開發「參數式陶瓷3D列印手沖咖啡濾杯」,透過3D列印技術和陶瓷工藝結合,將各種複雜形狀立體化產出,從而滿足懶人經濟。 此外,高技術成熟創新醫材應用與設計研發方面,該校電子系洪偉文老師以「基於心率變異分析之女性生理期排卵檢測方法與其系統」技術,運用手機或穿戴式裝置,以非侵入性監測女性生理排卵週期,並有效紀錄;化工系程桂祥老師研發「染料型改質奈米纖維層體及其製法在抗菌領域之應用」,以低成本聚丙烯氰(PAN)奈米纖維載體,可應用於化工、生技、食品包裝、環境及生物醫學領域;工設系許定洋老師研發之「卸針裝置」,讓護理人員剪切輸液針管更加容易且安全,降低針扎風險;材料系林唯芳、黃裕清老師共同研發「藥物遞送載體及其用途」,突破了傳統治療的限制,利用多肽材料所具有的生物相容性,能減少體內的發炎反應,增加患者的舒適度和治療的接受度。 明志科技大學投注大量研究資源,致力發展成為產學研發型科技大學。甫剛公布之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2025世界大學排名」中,研究環境排名全球549名,較去年605名大幅成長,足見該校研究成果深獲各界肯定,藉由參與「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實際展出該校豐沛的研發能量,同時歡迎產業先進與有興趣的民眾前往台北世貿一館B1010攤位參觀指教。
2023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日前在台北世貿一館舉行,展出來自21個國家、超過一千項最新的創新尖端科技。發明競賽有約530件作品參賽,明志科大今年推出10件產品參賽,經過評選,參賽技術全數獲獎,獲得評審青睞得到4金4銀2銅佳績;此外於「未來科技館」展出1項獲獎技術。 明志科技大學表示,本次十件作品參加「2023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出永續技術成果,強化SDGs研發成效,其中獲得4面金牌作品包括,材料系黃裕清教授「高效率高穩定性半透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技術,可廣泛應用於環境永續與再生能源;電子系陳延禎教授「儀表數值計算方法」的技術,透過遠距智慧巡檢系統降低維運成本;材料系劉定宇教授「用於表面增強拉曼光譜與電化學測試的可撓性感測元件及其製作方法」的技術,在臨場檢測簡便又快速;電子系張創然教「超半球視角魚眼相機影像技術-單一相機呈現車內外五盲區」的技術,可輔助行車視角以減少盲區。相關技術極具市場潛力。 在銀牌部分,化工系杜鶴芸教授的「3D列印導熱矽膠構件及其製造方法」技術,可降低鋰電池動力模組溫度;工設系許定洋教授的「不彎腰櫃子」技術,讓高齡長者取物輕鬆又方便;化工系程桂祥教授的「奈米複合層體之製法」技術,讓素材抗菌力強又可重複使用;生醫博士學程陳炳宜與馮奎智教授所研發的「玻璃陶瓷複合材料」技術,運用於骨科醫材上強度佳、病患復原快。獲銅牌作品分別為環安系崔砢教授「以EM混合菌液提升電動力法移除汙染物之方法與設備」研發技術,可有利於土壤中重金屬汙染物的移除;及材料系簡順億教授「新世代鎂合金綠色環保防蝕技術」研發技術,充分發揮低碳技術能力。 另外在博覽會場未來科技展中,主要以3-10年未來趨勢的技術進行參展,於500件參賽展品中精選約80件頒發未來科技獎,明志科大劉舜維教授和黃裕清教授研發的「極弱成像技術:捕捉不可見光之穿戴式眼鏡」榮獲該獎項,是私立科大中唯一獲獎之學校實屬不易。 明志科大以「產學研發型科技大學」為發展目標,投注大量研究資源,希望能透過參與「2023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實際展出學校厚實的研發能量,作品也參與線上展覽至2024年3月6日;詳細內容可至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官網 (https://tie.twtm.com.tw/zh-tw) 查詢。期待產業先進對相關技術有興趣者,與明志科大產學合作發展中心進一步洽詢跟更多企業產學合作(02)2908-9899分機3071、3079。
A12 藝術空間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