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兩廳院」新聞搜尋結果, 共 54 篇 ,以下為 1 - 24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冬日狂想曲》音符暖冬季 兩廳院、玉山文教邀宜蘭250位師生共賞輕鬆自在音樂會

12月寒冷季節雖讓人裹上厚重的外衣,卻也是人心感受到溫暖的月份!12月23日聖誕節前,兩廳院與玉山文教基金會邀請來自宜蘭縣羅東、礁溪、利澤、龍潭、凱旋、新生、清溝七所國小共250位師生,進到國家音樂廳欣賞玉山文教基金會輕鬆自在場《冬日狂想曲》音樂會。透過管風琴的柔美旋律驅散冬日的寒意,感受音樂所帶來的力量,迎接嶄新的一年。 兩廳院與玉山文教基金會自2015年起攜手合作「藝術零距離計畫」,透過欣賞「輕鬆自在場」表演形式的節目,為觀眾創造更多輕鬆欣賞表演藝術的機會,一起為不同學校創造豐富的藝術體驗,多年來已累積 32場活動,超過7,000位師生參與。今年輕鬆自在場《冬日狂想曲》音樂會為觀眾帶來一系列聖誕歌曲,管風琴與薩克斯風二種樂器帶出富有歐洲風情的浪漫世界,悠揚的旋律和溫馨的聖誕氛圍將冬日樂章交織在一起。 兩廳院致力人人劇場,希望每個人都能在劇場中找到適合自己欣賞的節目,「輕鬆自在場」便是其中一項特別規劃。針對演出內容及周遭環境進行微調,如降低強烈的聲光、影像效果,現場提供降噪耳機及紓壓球等,目的打造更加符合需求的觀賞環境。適合全齡對象的專屬規劃演出形式,減低感官敏感觀眾的負擔,讓所有人自在的享受表演藝術。 兩廳院公共溝通部經理王統生表示,「兩廳院的共融服務,輕鬆自在場是最受觀眾期待的其中一項。這些年來號召藝術家一起參與,也看到觀眾間彼此的理解與包容。每一場輕鬆自在場都是一次溫暖的給予與支持。特別感謝玉山文教基金會從全臺第一場輕鬆自在場就支持兩廳院的理念,才能讓藝術更貼近每個人的生活,實現真正的藝術零距離。」 玉山文教基金會長期致力推動文化藝術教育,鼓勵同仁積極參與藝文活動,執行長王志成表示:「藝術不該有所限制,應該成為每個人都能輕鬆接觸的生活一部份,今天的輕鬆自在場《冬日狂想曲》音樂會,正是希望通過管風琴的旋律,帶給孩子們及所有觀眾一個溫暖且輕鬆的聖誕氣氛,讓大家在音樂中感受音樂的魔力。」 這次參與活動的學生大多是第一次來到國家音樂廳欣賞演出,一雙雙好奇的眼睛在欣賞演出後閃耀著亮晶晶的光芒!來自羅東國小的同學表示:「我第一次看到管風琴,好大啊!我喜歡它溫柔的聲音。也沒想過薩克斯風可以跟管風琴合奏得這麼好聽。」凱旋國小校長陳銘俊:「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來兩廳院,這次音樂會用輕鬆的欣賞方式,不僅讓孩子們快速自在的融入其中,也找到另外一種藝術紮根的學習方式,對孩子們來說是非常有意義。」清溝國小的黃永任同學說:「我長大後要來兩廳院上班!」 展望未來,兩廳院與玉山文教基金會將繼續攜手努力,透過藝術零距離計畫及輕鬆自在場節目,讓更多學童及民眾走進劇場,體驗表演藝術的美好,並為臺灣的藝術及教育注入源源不絕的正能量。

文章來源 : 我為人人創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756 加入收藏 :
兩廳院「表演藝術社會處方箋先驅計畫」工作坊 探索陪伴銀髮族樂齡計畫

兩廳院長期推動共融,自2015年開始推展相關樂齡計畫如「青銀有約」、「青銀共創」、「OUTREACH樂齡工作坊」等,至今已邁入第十年。其中,2023年起為期兩年的「表演藝術社會處方箋先驅計畫」受到英國的「社會處方箋」啟發,兩廳院結合自身資源,透過表演藝術陪伴與療癒樂齡族群,讓年長者重新打開感官,找到生活中的樂趣與意義,並與他人建立更深厚的連結,打造一個更健康、更活躍且充滿溫度的社會。為回應跨領域單位及參與者對計畫的關注,昨(12月15日)舉辦體驗工作坊,集結曾經參與的對象、醫療領域、藝文場館、衛福與社政單位等相關工作者一同共襄盛舉,活動透過舞蹈、聆聽、戲劇三面向進行體驗,每場次尾聲以分享彼此感受作結,各領域參加者共同交流,深化對相關議題的理解。此外,兩廳院經過兩年的實踐,2025年將整理觀察成果、研究分析數據、參與者回饋與執行經驗,製作工作手冊提供給政府機構、有意願嘗試處方箋計畫的單位等,持續擴展樂齡計畫的影響力,打造更加共融的社會環境。 兩廳院公共溝通部經理王統生表示,「近年兩廳院持續以關注實際需求、回應社會脈動為樂齡相關計畫的核心。『表演藝術社會處方箋先驅計畫』透過持續性參與及講師帶領活動、引導參與者間合作互動。這些累積在參與者心中漸漸發酵,進而產生自我覺察並在生活中產生行為的改變。今天的體驗工作坊邀請許多相關從業者參與,我自己也加入其中。期望藉此在來自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們心中種下一顆種子,帶回各自的機構中,未來都能長成獨特的樂齡共融服務。兩廳院也相信透過更多的合作,劇場能夠發揮更廣闊的公共性、開放性與包容性。」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國內50歲以上憂鬱症盛行率高達16.3%,但就醫率卻相對偏低,失眠、焦慮、憂鬱等問題在中高齡族群中日益普遍。2023年起,兩廳院「表演藝術社會處方箋先驅計畫」透過「舞蹈處方箋」、「戲劇處方箋」及「聆聽處方箋」三個主題,各自舉行五週的實體工作坊。每堂課後更規劃「週間練習」,鼓勵學員將所學融入日常生活中,持續累積對生活週遭與自我的覺察。2024年,兩廳院進一步擴大計畫規模,將課程延長為九週,並將整個場館納入其中。透過跨部門資源整合,參與者不僅可以欣賞節目、參加特殊設計的導覽,走上戲劇院的舞台或進入排練室上課,甚至前往兩廳院外的森林與水池收集各式各樣的聲音,經歷既深入又開闊的藝術參與體驗。 周日的體驗活動,三位講師方秀慈、鄭琬蒨、柳冠竹精選過去參與者最有感的活動,帶領大家從肢體、感受和認知等不同層面進行探索。「舞蹈處方箋」帶領參與者運用肢體重新認識自己。除了自身的舞動,亦透過與他人的搭配,學習如何協調、帶領,並在共舞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聆聽處方箋」協助參加者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打破眾人對聲音的既定印象,學會用更開放的心態去聆聽周遭的一切,並透過非語言的交流,學習回應、等待與接收。「戲劇處方箋」則是一場充滿想像力的旅程,大家一起思考「未來」和「老去」的議題,同時關注自身與他人之間的社會互動關係,學習如何更好的與他人相處。三段體驗活動結束後更安排參與者相互交流的時間,強化參與者的經驗,讓活動結束後不是句點,而是使這些經驗有機會被帶入日常,持續探索自己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主任黃揚名教授,同時也是表演藝術處方箋先驅計畫的顧問表示,從量化、質化的指標上,這三個社會處方箋方案都對於參與者有明顯的幫助,包括了憂鬱傾向的下降、心理健康福祉的提升,以及對於生活的態度趨於積極。過去的研究就已經證實社會處方箋的不同樣貌,都有機會為參與者帶來好處。經過兩年的試驗,可以肯定的是,社會處方箋有很大的彈性,比方說在長度上的彈性,同一個社會處方箋也有引導方式的彈性。這次處方箋的長度延長了,在心理福祉的提升效果更甚去年的方案,顯示多投入的時間、資源是有意義的。期許未來能夠開發出更多不同的可能性,讓有需要的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 然而,活動的效益不僅取決於活動本身是否被完整執行,更仰賴工作人員對長者狀態的敏銳觀察與即時調整。國家兩廳院藝術推廣組張名君談及,執行中發現活動裡的內容須要有讓長輩反覆練習的機會,能循序漸進地參與,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除了講師的帶領,工作人員也會在旁觀察長者參與的狀態,下課後陪伴聊天,了解參與感受,再進行課程的調整。讓長輩能夠透過表演藝術活動,覺察自我及與他人建立關係是「表演藝術社會處方箋」方案最重要的關鍵,藝術推廣組組長王萱儀表示:「我們很高興的看到原本表示對人際關係害怕或是不信任的長者,在活動結束後會開始嘗試主動揪團邀請其他夥伴一起參與兩廳院或其他地方的藝文活動,延續課程中的情誼,且藝術也自然地走進生活當中。」

文章來源 : 我為人人創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528 加入收藏 :
兩廳院與日月光攜手OUTREACH舞蹈體驗 實踐銀髮族樂活

兩廳院長期致力推動人人劇場,不僅邀請所有民眾進劇場欣賞表演藝術,也走出場館、主動接觸樂齡族群的生活。今年(2024)「樂齡OUTREACH活動」攜手日月光「吉祥樂學」專案,為日月光中壢廠區周邊的居民和樂齡夥伴提供多元表演藝術體驗。11月14日由驫舞劇場方妤婷帶領48位在地長輩體驗舞蹈,透過暖身、肢體開發以及伸展三個環節,舒展筋骨、感受身體;並於活動後接續日月光中壢廠區「吉祥樂學」結業活動,為六周的多元課程畫下完美的句點。   日月光中壢廠人力資源處暨公共關係處資深處長郭品泓表示:「日月光吉祥樂學自2019年開辦,至今已是第六學期。中壢廠課程涵蓋永續教育、藝文體驗、運動保健、創作DIY等多元活動。於拓展樂齡族群的知識領域,同時也提升長輩生活品質和社會參與度。兩廳院OUTREACH活動是以國家級場館的專業,將表演藝術活動帶進地方,引導樂齡多面向體驗生活的計畫。兩廳院與日月光關注樂齡的精神不謀而合,藉由多元活動體驗,為長輩的生活提供另一種可能。看到這些長輩開心舞動身體,與全場笑聲不斷的結業活動,是我們持續推動樂齡專案的初衷。很開心今天與兩廳院合作。」   吉祥樂學專案由日月光投控、財團法人張姚宏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主辦,銘傳大學承辦並結合桃園在地力量共同舉行,致力於提升高齡長者的生活品質,推動社會共融與樂齡學習。兩廳院「樂齡OUTREACH活動」則透過走出場館、進入社區,邀請在地樂齡朋友享受表演藝術,並透過實際體驗,拉近樂齡長輩與表演藝術的距離,除本次中壢廠的活動,今年12月兩廳院「樂齡OUTREACH活動」也將於土城日月光廣場舉辦,邀請在地社區里民一同響應。   兩廳院與日月光自2023年起展開合作,以表演藝術關照樂齡議題。除舉辦「失智友善戲劇培力工作坊」,與民眾分享超高齡社會下如何利用表演藝術打造失智友善的環境外,於 2024年擴大關注面向,以「青銀有約看戲特別企劃」推動青、銀兩代的價值觀交流;並透過「表演藝術社會處方箋先驅計畫」系列活動,為感到孤獨的樂齡長輩創造提升幸福感的可能。臺灣將於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兩廳院呼應社會脈動,於今年10月啟動為期三年的「兩廳院藝術出走2.0」計畫。與地方政府、表演團體、社區合作,結合國外經驗並與臺灣團隊共創在地版本,並將戲劇藝術融入失智、長照議題,從戲劇看見照護議題的深度。此計畫亦獲得日月光的認同與支持,2025年將於雙北兩地進行首演,2026年則將工作方法提供其他縣市,進行在地製作。期待聯合各界資源,將力量擴散至全臺,打造永續共融的社會環境。   日月光亦高度關注社會趨勢並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從「人才永續」的角度思考,為有照顧需求的員工打造幼兒園與長者日照中心,讓員工能夠兼顧家庭照顧與工作表現。目前已於臺灣中壢廠、高雄廠區分別設立一所幼兒園;而專為樂齡族群打造的日照中心,預計2025年起將於全臺廠區周邊正式營運。藉由整合藝企資源,讓更多不同地區的年長者享受表演藝術,擴大社會影響力。   表演藝術的推廣以及永續共融社會的實踐須各方資源的投入,期待透過不同面向的計畫,讓所有人能夠享受其中,打造人人共融、共好的環境。兩廳院與日月光將持續攜手,為地方打造樂齡樂活的更多可能。

文章來源 : 我為人人創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526 加入收藏 :
兩廳院藝術出走2.0新計畫臺日共製 關注高齡失智議題

兩廳院的「藝術出走」計畫,自2015年啟動,持續將精彩的舞台劇作品以大型戶外演出的形式呈現給全國各地民眾,降低接觸表演藝術的門檻,創造各地觀眾對劇場的特殊體驗,巡演9年來遍及15個縣市,共45場次,吸引超過70,000名觀眾熱情參與。臺灣將於2025年正式成為超高齡社會,國家兩廳院呼應社會脈動,以表演藝術為媒介,將原有「兩廳院藝術出走」計畫轉型,體現近年兩廳院持續推動的永續共融願景。今日(10月9日)舉行兩廳院藝術出走2.0計畫發布暨記者會,兩廳院副總監許美玲、《夜路不怕黑》臺灣版導演菅原直樹、《夜路不怕黑》臺灣版助理導演蔡旻霓、藝術出走2.0計畫紀錄片導演侯季然、贊助商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經理李迺婷、金寶電子總經理陳威昌及永續長游乃溥、臺北市文化局副局長陳譽馨、新北市文化局專門委員陳春美,以及法律白話文運動營運長徐書磊、資深主播陳雅琳皆到場參與。「兩廳院藝術出走2.0」不僅持續走出劇場將藝術帶入地方,且更加積極主動,在樂齡、照護成為顯學的時代,結合國外經驗並與臺灣團隊共創在地版本,將戲劇的藝術融入失智議題,更從戲劇現場看見照護議題的深度。三年深耕計畫同步邀請中央及地方單位、企業夥伴、表演藝術團隊加入響應,期待凝聚跨界力量,打造更加平權及共融的社會。     兩廳院副總監許美玲表示,兩廳院長期以永續共融為核心理念,打破藩籬,以藝術回應社會、發揮正向影響力。今年是兩廳院自2015年開始關注樂齡議題的第十年,過去的樂齡相關計畫皆收到民眾的熱烈迴響,面對超高齡社會的臺灣,「兩廳院藝術出走2.0」是第一個以國家級場館動能,以國際共製與縣市政府、表演團隊合作,透過表演藝術作品讓社會大眾與藝術工作者一起重視超高齡社會議題的計畫。兩廳院以九年來的累積,加上已進行一年的田調與部署,不只關注如何將藝術帶入稀缺之處,更賦予「藝術出走」新時代的意義——以藝術介入生活並創造改變,因而將本次的藝術出走轉型為三年深耕計畫,第一年田調共創與招募夥伴,第二年正式演出並建構工作模式,第三年邀請各縣市巡演,期待將國際製作經驗保留、擴散到全臺,為產業所用,成就共好,這是兩廳院存在的價值與目標,盼望各個不同領域的推動者一起加入,推動樂齡與失智友善環境。     OiBokkeShi劇團創辦人,同時為本節目導演的菅原直樹表示,OiBokkeShi劇團遊走式演出《夜路不怕黑》於2014年岡山縣和氣町初次公演,其後於埼玉縣浦和市、英國考文垂市、岡山縣岡山市等地重新製作並演出當地版本。演出題材為「老化」、「失智症」與「照護」,描繪該地高齡者的現實生活,以及一步之遙的高齡未來,觀眾將與演員一同在真實街道中步行觀賞。演出者不僅包括專業演員,還有當地的長者、照護人員和居民等。本作品希望透過遊走的形式,讓當地的人們連結起來,共同編織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並期待誕生出一種全新的「存在」,超越了「照護」或「劇場」的界限。更期待看見揉合臺灣獨特人文氣息的在地版本。     助理導演蔡旻霓也談及,這幾年扎根彰化芳苑的社區劇場演出計畫,深刻發現藝術確實能成為探究社會議題、轉化問題的那一塊柔軟的敲門磚。能和菅原導演共同合作感到非常開心,幾乎在第一時間點見面開始聊「藝術創作可以做什麼時」,雙方觀念一拍即合。這次受兩廳院邀請更讓我們覺得感動,因為兩廳院以國家場館推動的計畫、關照到對象,不會只侷限某部分觀眾,而是鼓勵所有民眾參與。相信藝術是能吸引參與者由被動轉為主動的驅動力,期待藝術出走新的轉變,為社會與文化發展帶來更多元的想像。     兩廳院組織臺灣版製作團隊,借鏡2007年即成為超高齡社會的日本經驗,邀請日本導演菅原直樹跨國合作,為了打造更貼近臺灣在地高齡失智議題的戲劇作品,團隊6月已深入臺灣各地,實際考察包括屏東、嘉義、南投與臺北等地的公私立日照中心、醫界、表演藝術界、學界與在地長者等,將臺灣樂齡族群的生活樣態與心聲融入劇本創作中,創造臺灣在地版本。藉由國際共製,培育臺灣的表演藝術人才;並透過藝術創作,促進臺日兩地文化交流,共同為高齡失智議題發聲。     10月5日至10月11日期間,菅原直樹導演與助理導演蔡旻霓及其團隊於首演場地三峽、萬華進行實地踏查與動線試走,以及進行演員甄選與製作會議。10月9日除了舉行計畫發布暨記者會,也邀請各地縣市政府與在地表演團體參與共創工作坊,由菅原直樹導演分享在日本與英國的創作與演出經驗,請表演團隊與縣市代表分組討論關於失智症患者在社區中可能面臨的挑戰、發想如何透過表演藝術解決這些挑戰,並根據故事核心創作適合臺灣的故事形式。   「兩廳院藝術出走2.0」計畫將為期三年,今年為田調與籌備,2025年排練與首演,2026年則將工作方法提供其他縣市進行在地製作,開展成果。   計畫四大面向包含: 一、 臺日跨國共製遊走式演出《夜路不怕黑》臺灣版:故事描述一位返鄉青年陪同老家鄰居的爺爺尋找患有失智症奶奶的故事。臺灣版將改編日本文本,2025年於新舊社區之間對照遊走,用戲劇開啟地區間的對話。以遊走式演出的形式呈現失智症議題,其特殊之處在於「將『劇場』的想像世界覆蓋在真實的城市景觀之上」,演員以真實社區為舞台,觀眾隨著演員遊走,路過的行人也可能成為觀眾。遊走亦屬於失智症的症狀之一,當現實與戲劇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進而反思自身、社區與失智症患者間的關係。 二、 共創工作坊:兩廳院邀請菅原直樹導演與全臺對遊走式演出及失智友善議題有興趣的表演藝術團隊分享創作與製作實務經驗。預計2025年臺北首演團隊將其製作經驗整理成作業流程,例如製作人力配置與場地考量、設備需求等,表演團隊可帶著工作方法,加入所屬地方或社區的人文經驗,創作屬於家鄉的遊走記憶。 三、推廣活動「給自己的情書」:與寫作平台Matters合作,以「給自己的情書」為題,結合表演藝術元素與文字或聲音書寫並串聯實體與線上活動內容。  四、 紀錄片:侯季然導演於今年加入計畫,跟著團隊進行影像紀錄與觀察,呈現表演藝術與在地社區共同探索、學習、成長的過程,影像成果亦有助於未來地方的響應與擴散。   兩廳院藝術出走2.0計畫,不只是一場場巡迴演出,更是一場深耕在地、連結藝術與社會的實驗。兩廳院希望以藝術的力量參與臺灣超高齡化社會將面臨的挑戰,凝聚社區共識,促進高齡友善環境的建立,感謝贊助商日月光與金寶電子率先大力支持本計畫。日月光長期關懷樂齡,自2023年起支持兩廳院「表演藝術社會處方箋先驅計畫」及「失智友善戲劇培力」講座及工作坊,今年擴大支持藝術出走2.0計畫,持續關照樂齡議題。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元一表示:「這兩年除了與兩廳院攜手完成專屬樂齡的表演藝術計畫內容,日月光也不斷在各個廠區之關懷據點及日照中心提供長者多元豐富的活動。期待2025年與兩廳院合作的藝術出走2.0計畫,持續拓展企業支持藝文推廣之成就。」金寶電子今年則首度與兩廳院合作,支持2024至2026年藝術出走2.0計畫。藉由三年的攜手前行,期許以企業之力共創社會文化價值,讓表演藝術走出場館,以最近身的方式進入樂齡夥伴的生活。金寶電子總經理陳威昌表示:「藝企合作的核心在於雙方發揮彼此所長、共享資源,從而讓更多民眾受惠。藉由本次金寶電子的支持挹注及共同倡議,結合兩廳院藝術出走核心理念,讓表演藝術走出場館、深入地方,弭平文化資源落差,共創企業、場館、社會三方共好永續里程碑」。   兩廳院期望聯合各界,將這股力量擴散至全臺,讓更多人參與其中,共同打造一個更友善、更具包容性的社會。

文章來源 : 我為人人創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369 加入收藏 :
「藝術零距離」雙離島專案 兩廳院邀綠島及蘭嶼學生探索舞蹈之美

兩廳院藝術零距離計畫自去年(2023)啟動離島專案,今年度再次突破距離限制,開創「雙離島深化教育專案」。上周五(5月10日)邀請綠島國中師生、蘭嶼高中舞蹈研究社同學60位,參與兩廳院「廳院學」一日體驗課程與職人導覽,並欣賞2024TIFA 台灣國際藝術節演出舞蹈空間✕海德堡舞蹈劇場《火鳥.春之祭─異的力量》。演後編舞家伊凡.沛瑞茲、指揮簡文彬及舞者們更驚喜現身與師生互動,讓師生不僅體驗舞蹈藝術之美,更親身與表演藝術家交流。 「藝術零距離」計畫自創立18年來邀請超過6萬人體驗與欣賞表演藝術,近年持續深化兩廳院「永續共融場館」及「人人劇場」理念,今年度再度攜手關注永續社會發展,亦是長期支持藝術零距離的企業夥伴開創「雙離島深化教育專案」。包含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財團法人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以及川流文化教育基金會。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則提供學生在臺期間住宿。透過多方合作,跨越地域隔閡,共同完成本次的舞蹈藝術探索之旅。 兩廳院公共溝通部經理王統生表示:「我們在追求的不只是空間上的零距離,更是心理上的零距離。藝術本來就不應該受時空距離所限制,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平等的機會走進劇場。這也是兩廳院長期以來一直努力推展『永續共融』及『人人劇場』的核心精神。期待本次的體驗能為學生們帶來新的刺激和想法,開啟更多未來可能性。非常開心攜手理念相同的企業夥伴,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財團法人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川流文教基金會及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我們再次突破地理上的限制,橫跨雙離島。相信在企業與個人夥伴的支持下,一定能將藝術散佈到各角落,也希望活動能成為參與學生深刻的生命記憶之一。」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長期推展永續發展計畫,並致力推動文化平權。櫃買中心自開始發展永續,多年來一直以實際的行動縮短城鄉差距的落差、提高文化平權。今年是櫃買中心的30週年,很高興能與兩廳院再度一起推動藝文,讓更多人接觸並體驗藝術。勇源基金會不間斷地投入各項的多元活動,期待為社會共創一個「利他、共善、共好」的祥和社會。副執行長王毓麟表示:「從孩子們專注的眼光讓我們知道,只要有機會能參與到優質的表演藝術活動,相信能為孩子們帶來生命不同的視野以及很不一樣的生命養份。」川流基金會董事長陳維滄表示:「基金會對於教育一直不遺餘力投入,最期待的就是看到孩子們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及接觸到不同環境影響他們看待生命的眼光。」 本次「雙離島深化教育專案」共分三大內容。首先是4月18日安排舞蹈空間舞團藝術總監平珩、編舞家鄭伊雯及舞蹈家施佩君,至綠島國中進行工作坊,透過討論什麼是舞蹈、了解舞蹈的歷史演變,到最後帶著孩子們一起舞動,並創作出一段專屬自己的舞蹈作品,讓學生在歡樂中體驗原來任何人都可以自在創造舞蹈。綠島國中學生說:「今天跟著老師的肢體律動,發現原來舞蹈動作可以跟日常生活結合。所以最後老師邀請同學上台表演時,我就有勇氣上前跟同學們一起跳自創的舞蹈。」第二部分則是5月10日邀請綠島國中、蘭嶼高中舞蹈研究社60位師生親身來到兩廳院,參與「廳院學」一日體驗課程。課程包含由當代舞蹈表演者方妤婷帶領同學們觀察及了解自己的身體,並建構對舞蹈的認識。另在兩廳院夥伴的引導及解說之下,參觀戲劇院後台以及體驗劇劇場夥伴的工作。壓軸活動則是同日晚間欣賞2024TIFA 舞蹈空間✕海德堡舞蹈劇場《火鳥.春之祭─異的力量》,許多參與的學生在觀賞後表示大開眼界。編舞家伊凡.沛瑞茲、指揮簡文彬及舞者們更於演後現身與師生互動,許多學生皆表示此為難得的生命回憶。蘭嶼高中學生分享:「這是我第一次在戲劇院欣賞舞蹈演出,有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動作與視覺畫面,現場演出的音樂真的非常震撼。希望以後有更多欣賞及參與舞蹈活動的機會。」 「藝術零距離計畫」以文化平權為初衷,提供較少有機會接觸藝術文化的朋友們能進到場館親身體驗,更以多元的設計深化表演藝術教育。期待未來持續攜手關注永續共融發展的企業夥伴與個人,共同打造人人共好的社會。

文章來源 : 我為人人創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456 加入收藏 :
國家兩廳院「演出中孩童陪伴」 母親節正式上線

呼應文化平權及環境永續社會共好的概念,國家兩廳院今日起提供兒童與其照顧者全新預約制「演出中孩童陪伴服務」,並在場館內以低甲醛板材、除甲醛乳膠漆等建材打造「藝童PLAY Fun House」獨立空間。現在起凡是在國家兩廳院四廳內演出的所有節目,在演出期間均提供此服務,讓孩童照顧者可以安心享受表演藝術的觀賞體驗。 為了協助社會創造對於親子照顧友善的環境,國家兩廳院從2019年起,即陸續推出相關的措施,除了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經常性舉辦親子活動、工作坊與展覽外,也推出主辦節目在演出期間幫忙照顧幼童的服務,並延聘具戲劇、幼教經驗的專業師資,帶領孩童在照顧者觀戲期間進行互動遊戲、繪本導讀、劇場禮儀、戲劇練習等相關課程,讓照顧者安心看戲,孩子也盡情玩耍。今日,兩廳院宣布將幼童照顧服務升級,並正式命名為「演出中孩童陪伴服務」,同時啟用專為兒童設計的空間「藝童PLAY Fun House」;此外,同步擴增此服務的演出場次,凡於戲劇院、音樂廳、實驗劇場、演奏廳等四廳演出之主辦、外租節目皆可申請此項服務。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兩廳院以「全齡」的角度為出發,思考如何讓親子有更多接近劇場的機會。她發現許多照顧者困於缺乏安心照顧孩童的環境,時常面臨育兒與興趣之間的抉擇,為此兩廳院希望打造更為包容友善的環境,讓服務面向更廣,而演出中孩童陪伴服務的「一時間,雙體驗」,就是讓照顧者重拾進劇場的愛好。劉怡汝也分享試營運期間的溫馨觀察,包含孩童從一踏入劇場的陌生羞澀,到離開前的活潑蹦跳,不停抓著家長分享快樂心情,「可以再玩一下嗎?」、「我還想再來」,甚至有孩子依依不捨,希望家長可以晚點再回來接送。孩子能透過陪伴服務的課程親近藝術,為親子關係創造更多話題。如果眼光放長一點,可能我們現在就是在培養二十年後的兩廳院的主要觀眾。 「演出中孩童陪伴服務」於每月一日開放次月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實驗劇場、演奏廳等四廳所有演出節目場次預約,參與孩童年齡4-8歲,每場限額10名,所有持票觀眾皆可付費報名。「藝童PLAY Fun House」座落於國家音樂廳地下層,位於演奏廳入口旁,此區域為音樂廳主要觀眾出入口動線之一,十分方便照顧者的行動動線。此外在環境建材到家具設備,每個細節都經過層層討論,以孩童的安全性為最大考量的設計,為防止孩童過敏,採用低甲醛板材、除甲醛乳膠漆施工,內部裝潢選用防焰的可回收綠色建材、同時設置防撞軟墊、舖設較有彈性的木地板,提升孩童在空間玩耍活動的安全性。空間內亦特別設置孩童個人物品區域、專屬飲水機等;硬體設備則增設投影機、音響等設備,搭配桌遊、繪本、物件道具等,透過多元的方式引導孩童投入活動、加強互動感。談及過往預約服務的體驗,照顧者代表董威誼表示,「從服務推出初期就經常使用,除了安心看演出,中場休息時也可以來看孩子活動的情況。而今年更開放兩廳院的任何演出都能預約,對我來説真的很棒。」身兼孩童照顧者及舞蹈工作者的董怡芬也開心分享,知道這個服務後,終於可以跟小孩一起來兩廳院,我們參與藝術的行為同步,「因爲不只是我安心看表演,我的孩子也一起參與了藝術。 」 國家兩廳院「藝童PLAY Fun House」營運首年度獲得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台塑石化自2019年起投入兒少關懷並與家扶機構攜手合作,提供孩童多元學習及就業體驗機會,持續為兒少福利與家庭關懷注入能量。台塑石化因認同兩廳院經營永續共融場館之理念,支持2024年藝童PLAY Fun House空間之營運及兩廳院親子計畫,讓喜愛表演藝術的照顧者能更無壓力的走進場館,帶著孩子們一同體驗表演藝術,創造無價回憶。期待透過夥伴關係的串聯,實踐劇場的影響力,為家庭與社會打造更美好友善之環境。兩廳院將持續推出精彩演出節目,包含下周將登場的2024TIFA最後一檔演出舞蹈空間✕海德堡舞蹈劇場 《火鳥.春之祭─異的力量》、六月啟動的2024新點子實驗場及暑期盛事2024夏日爵士,邀請所有照顧者再次走進劇場,與孩子們「一時間,雙體驗」享受表演藝術。

文章來源 : 我為人人創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477 加入收藏 :
2025 年 1 月 15 日 (星期三) 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