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關閉
(桃園/記者彭棋聖報導) 桃園環保局於10月20日下午結合綠色賣場-家樂福平鎮店,共同辦理113年第二場次的「綠色消費Go Go購」!當天超過500位民眾共襄盛舉,現場由芭蕾舞團以可愛的舞蹈拉開活動序幕,亮點活動包含有獎徵答、樂購推推樂及環保產品特賣,場面十分熱鬧。環保局現場向民眾宣導及推廣碳足跡減量標籤等綠色商品,鼓勵民眾積極響應淨零綠生活及綠色消費。 圖一 民眾積極認識碳足跡產品,瞭解推推樂活動細節(照片/桃園環保局提供) 環保局表示,因應淨零2050趨勢,邀請民眾共同認識商品的碳排放揭露數據,關注各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於日常消費中優先選購溫室氣體排放量較低的產品,以達到實質減量成效!為了提高民眾對於碳足跡產品的認識,現場不僅有限時限量的特賣會,更邀請民眾參與推推樂活動。 圖二 由芭蕾舞團的舞蹈拉開活動序幕。(圖/桃園環保局提供) 市民只要檢附當日具有綠色產品之發票(環保標章及碳足跡減量標籤產品),即可獲得推推樂活動的抽獎機會。活動當日超過12組民眾幸運被抽中,於限時內完成3,000元的綠色產品(包含減碳、碳足跡標籤及環保標章產品)搶購,帶著歡樂免費將綠色商品推回家! 圖三 幸運民眾推著滿滿的綠色產品回家。(圖/桃園環保局提供) 為鼓勵桃園市民共同響應淨零綠生活,綠色消費系列活動每年度於桃園各地辦理,推廣綠色消費,鼓勵民眾認明綠色認證標章,優先採購環保標章及碳足跡標籤等綠色商品。透過桃園市綠色消費宣導系列活動辦理,不僅可以促進民眾認識綠色賣場及各產品的排碳量,更鼓勵市民優先選購低排碳的綠色產品,藉由聰明消費於生活中落實淨零綠生活。
倫敦2024年8月8日 /美通社/ -- 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大宗商品交易龍頭企業Javelin Global Commodities(以下簡稱「Javelin」)今天宣佈,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ITOCHU Corporation)(以下簡稱「ITOCHU」)已和Javelin進行了一項涉及ITOCHU對Javelin少數股權投資的策略交易。Javelin大部分股權將繼續由其管理團隊成員擁有和控制。 ITOCHU總部位於日本東京港區,是一家貿易和工業公司,從事各種產品和通訊技術的國內貿易、進出口、海外貿易、融資服務,並在日本和海外進行商業投資。 作為Javelin的新股東,ITOCHU將帶來公司在日本和其他亞洲地區的豐富經驗,並增強Javelin接觸新客戶和商品市場的能力。ITOCHU還將帶來其全球專業知識和外展服務,以支持Javelin實現其綠色業務目標,提供過渡性商品並提供長期解決方案,以支持Javelin的客戶在資本、貿易流、技術以及綠色碳和可再生項目開發方面的低碳商品需求。 Javelin行政總裁Peter Bradley表示:「隨著我們繼續自己的成長之旅,Javelin很高興能夠擴展我們與ITOCHU的關係,並且對ITOCHU信任我們、成為我們的股權投資者而感到欣慰。」 ITOCHU表示:「由於其卓越的專業團隊和成功歷史,我們很高興與Javelin擴展關係。我們期待作為少數股權擁有者參與Javelin的長期成功,並與他們合作,尤其是在綠色業務方面進行合作。」 Paul Hastings LLP律師事務所擔任Javelin的法律顧問。Herbert Smith Freehills LLP律師事務所則擔任ITOCHU的法律顧問。 關於JavelinJavelin Global Commodities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全球商品實體貿易、物流、營運、融資和投資集團,總部位於英國,從事多個商品行業,包括發電燃料商品、鋼材原料、石油和天然氣、金屬、鋼廢鋼、碳氫化合物、貨運、軟件和可再生能源。Javelin已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商品交易商之一,在100個國家/地區和六大洲經營業務,擁有160多名員工,服務於能源、鋼鐵和工業領域,並在倫敦、班加羅爾、卡爾加里、墨爾本、紐約和新加坡設有辦事處。 關於ITOCHU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ITOCHU Corporation)的歷史可追溯到1858年,當年,公司創辦人伊藤忠兵衛開始麻布貿易業務。從那時起,ITOCHU一直發展並增長超過160年。ITOCHU在61個國家/地區擁有約90個基地,從事紡織、機械、金屬、礦產、能源、化學品、食品、一般產品、房地產、信息通訊科技等各種產品的國內貿易、進出口和海外貿易資服務,並在日本和海外進行商業投資。
在購物過程中,44%的香港購物者將價格作為首要考慮因素 然而儘管面臨生活成本壓力,76%的受訪購物者仍具有"可持續意識" 追求次日送達或快速履行是「可持續」購物者的首要矛盾點 42%的人願為快速履行多付費用,而26%的人願為碳中和的配送多付費用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3年5月15日 - 國際電子商務與函件遞送解決方案領導者Asendia發佈的最新研究顯示,價格與原則的悖論正在催生一批"矛盾的購物者",他們追求性價比,同時要求零售商提供更具可持續性的商品和服務。 Asendia發佈的《如何在消費者需求發生矛盾的時代開展直接銷售》報告涵蓋對1000多名香港購物者進行的原創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44%的消費者將價格作為首要的購買決策因素,緊隨其後的是性價比(41%)。 價格對加拿大(68%)的購物者來說最為重要,其次是英國(56%)。然而儘管面臨生活成本壓力,近四分之三(76%)的全球購物者認為自己在消費中具有可持續性意識。 價格和環保意識皆是造成消費下降的因素 為應對經濟的不確定性,56%的香港購物者計劃在2023年削減支出。同時,消費者也在重新審視購物方式和產品選擇,以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有大約三分之一(32%)的購物者打算於2023年減少消費,但其望更具可持續性,如購買從前喜愛或二手貨品,Z世代在這項目的數子為37%,希望利用維修服務、升級再造及遁環零售等方法延長產品壽命的購物者約為40%。 Asendia全球業務發展總監Renaud Marlière評論:「毫無疑問,生活成本壓力正在迫使消費者權衡他們有能力維持什麼樣的價值觀,如可持續性和綠色消費。 至於消費習慣,儘管家庭預算仍然緊張,但購物者不準備讓價格完全優先於原則 。 」 「鑒於此,我們創造了『矛盾型購物者』一詞。 一方面,消費者追求性價比,對價格敏感,謹慎消費; 但另一方面,他們想要讓消費符合價值觀,在整個購買過程中,從產品選擇到訂單履行方法,採取有環保意識的決策。 這看似矛盾,但意味著零售商要想贏得顧客、忠誠度和終身價值,必須要同時滿足性價比和可持續性這兩種相對立的價值取向。 」Renaud Marlière補充。 價值悖論 76%的香港購物者認為自己具有可持續意識,在美國和西班牙這一比例高達76%。 儘管如此,同樣是這批有"綠色"購物意識的消費者——44%的人購買有機產品,40%的人購買環保產品,35%的人選擇低碳商品——其消費習慣體現出與可持續性的"分歧"。 仍有近四分之一(24%)的受訪者選擇次日送達或快速訂單履行選項,另有20%的千禧世代和23%的Z世代受訪者承認仍在購買快時尚商品,儘管快時尚對環境的危害已經人盡皆知。 近五分之二(21%)的"綠色"Z世代消費者也會購買牛仔服裝,而這是公認的不環保時尚單品。 對可持續性配送的需求 這種價值悖論不僅體現在消費者對商品的選擇,還體現在他們對訂單履行服務的預期。 香港購物者對國際配送的首要關注點是瞭解訂單的發貨地(36%),以更好地預估產品送達的成本和運輸距離(碳影響),另外31%期望了解相關里數,以減低碳排放。 42%的受訪者會為更快的履行服務多付費用,26%的受訪者會為100%碳中和的配送多付費用,而19%的人則會為更綠色環保的履行選項支付更高的費用,即使商品送達的時間更長。 2022年,Asendia已宣布通過碳抵消項目實現100%碳中和。 目前,Asendia通過e-PAQ解決方案,為國際零售客戶的所有貨物提供碳中和的運輸服務,這是一種專門為線上零售商設計的國際小包和包裹服務。 欲詳細瞭解品牌如何滿足價值需求,以及品牌如何建立國際消費者關係,以更好地滿足矛盾購物者的需求,請下載完整報告:《如何在消費者需求發生矛盾的時代開展直接銷售》。 Asendia始終以客戶為中心,所以將信任、友好性和易用性作為代表核心價值觀的關鍵支柱。 研究方法 此項原創研究的方法是對英國、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西班牙、瑞士和香港的8000多名全球購物者開展調查。 所調查市場的樣本量均超過1000名購物者。 此調查於2023年2月由Savanta代表Asendia通過在線投票方式進行。 Hashtag: #Asendia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關於Asendia Asendia是國際電子商務和郵件領域的世界領導者之一,向全球200多個目的地運送小包、包裹和檔。 Asendia集團結合了創始公司法國郵政和瑞士郵政的經驗和技術,彙集了豐富的國際和當地專業知識。 Asendia的業務涵蓋電子商務的各個方面,從網店軟體、線上商城管理到國際物流。 Asendia致力於可持續發展,已實現碳中和,抵消頭程取貨、尾程配送、退貨、建築排放、機械和商務旅行產生的全部碳排放。 Asendia在歐洲、英國、亞太地區和美國擁有超過1500名員工,形成與當地業務相融合的全球網路。 更多有關資訊,請流覽: https://www.asendia.hk/
氣候變化及達到碳中和目標廣受社會各界關注,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市場官董本洪近日參與聯合國一場線上研討會,分享阿里巴巴與19個消費領域企業聯合發起的「減碳友好行動」合作經驗與案例,提倡透過數位技術能力和多元消費場景,讓公眾更便利、靈活地參與低碳行動。 世界各地致力提倡減低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但數量出現不跌反升跡象。根據全球碳項目(Global Carbon Project)於去年11月發佈的碳排放統計報告,在石油使用量增長的帶動下,推算2022年全年的碳排放量會按年上升1%至366億,並超過新冠疫情於2020年爆發前的水平。 聯合國在1月31日於其紐約總部舉行2023年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夥伴關係論壇(UN ECOSOC Partnership Forum 2023),與社會各界討論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創新努力。研討會期間,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中國聯絡辦公室與合辦方發起一場線上研討會,分享聯合國機構、跨部門企業和非政府組織透過夥伴關係和創新平台所展開的行動。 阿里巴巴是「減碳友好行動」的發起方之一,董本洪在研討會上透過影片發表演講,將該項目的模式及實踐成果帶進聯合國的討論之中,號召更多的消費領域企業能夠加入,共同推動低碳消費。 董本洪表示,希望共同構建和完善企業的減碳能力,培育和提升消費者的減碳心智,集眾人之力提升消費領域減碳的效能和創新。他舉例:「在商品方面,我們透過低碳商品孵化開發,團標共建平台透出等方式,著力推動低碳商品規模化。」 「減碳友好行動」推動低碳商品、物流與行銷 董本洪介紹,阿里巴巴在2022年7月聯合19個消費領域企業共同發起「減碳友好行動」,旨在依托平台的數位技術能力和多元消費場景,透過多企業協同創新,為消費者和公眾提供便利、靈活、自主的參與低碳的方式。 經過半年實踐,在替代性材料創新、高效低碳物流運輸、綠色心智建立等方面,「減碳友好行動」成員企業已累積豐富及可複製的經驗,進一步推動低碳商品、低碳物流、低碳行銷的「全民減碳」行動。 塑膠及生產過程及廢料處理均會產生二氧化碳,從減碳角度出發,尤其快消行業的減碳行動,將有助於「全民減塑」。 為進一步推動低碳商品規模化,阿里巴巴與聯合利華(中國)、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聯合發佈《綠色(低碳)產品評價要求洗滌用品第1部分:液體洗滌劑》的團體標準,為生產綠色低碳的液體洗滌劑提供了行業指引。 董本洪舉例,在「包裝循環再利用」領域,阿里巴巴與康師傅率先從rPET(Recycled PET)場景尋求突破,用康師傅工廠提供的其生產PET飲料瓶時產生的廢料,製成可循環再利用的rPET材料,最終加工成為「環境友好型」商品,如服裝、包袋、文具等。 菜鳥伊利以數位化衡量商品碳排放 作為中國物流行業中最早發起綠色行動的企業之一,菜鳥在綠色回收、綠色供應鏈等方面擁有豐富經驗。 2022年,菜鳥與伊利合作開發「全鏈路減碳數位化系統」,可記錄商品在倉儲、運輸、驛站和消費者端的減碳數據,數位化衡量商品的碳排放表現,並提供各類優化碳排放量建議。在與消費者綠色互動上,覆蓋中國300多個城市的超過8萬家菜鳥驛站和互動社區「菜鳥綠色家園」,為伊利消費者提供可以線下線上參與的綠色回收場景。 去年,阿里巴巴發佈「88碳帳戶」,接入菜鳥、閑魚、餓了麼、天貓等應用程式的碳積分,在衣食住行不同生活場景鼓勵消費者參與減碳。 董本洪也介紹,阿里巴巴與數家品牌聯合發起「88減碳日」活動,打造全新的低碳消費專屬場景,提供便利的低碳消費選擇。之前阿里巴巴已經與資生堂(SHISEIDO)針對替換裝消費、與伊利針對低碳商品推廣及空瓶奶盒回收,分別舉辦「88減碳日」活動。 阿里巴巴集團層面也一直積極推進自身綠色低碳行動,阿里巴巴發佈的《2022 阿里巴巴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報告》顯示,在2022財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阿里巴巴透過能源結構轉型減碳619,944噸:阿里雲21.6%的電力是清潔低碳能源,並透過一系列技術升級推動數據中心節能減碳。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發佈的中國科技公司可再生能源買家排名,阿里巴巴是中國排名第一的可再生能源購買者。 董本洪表示:「未來,我們也將投入更多的精力,透過低碳商品、低碳物流、低碳行銷的落地,除了讓企業及合作夥伴加速各自的減碳進展,也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推動減碳消費的規模化,並加速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阿里巴巴參與了由中國標準化研究資環分院倡議及起草的17項綠色低碳團體標準,為商家及消費者提供清晰可依的指引,並逐步推行至阿里巴巴生態體系的平台。天貓及閑魚則分別透過綠色專區及積分,方便用戶回顧碳足跡,同時提供更多獲認證的綠色消費建議。 市場對可持續發展的生活追求有提升趨勢,諮詢機構西蒙顧和(Simon-Kucher & Partners)去年10月發佈可持續發展研究調查,訪問17個國家或地區共10,281名消費者,結果發現: l 78%的受訪者認為環境可持續性非常重要,喜歡可持續的理念,並希望過上更可持續的生活 l 63%的受訪者對他們的消費作出適度或重大的改變 l 50%的受訪者將可持續發展列為各個品項的前五大購買誘因,這意味它是一個重要的購買標準,也是整體價值主張的關鍵差異化因素 l 34%的受訪者表示願意為可持續產品或服務支付更高的費用 按不同國家或地區受訪者的生活方式轉變劃分,調查發現43%的中國受訪者有明顯意向轉變至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比率甚至高於奧地利(42%)、義大利(41%)、西班牙(35%)及德國(34%)等歐洲國家。另一方面,51%的中國受訪者表示會總是選擇可持續的產品或服務,比率為17個國家或地區之冠。 上述兩項數據反映中國消費者擁有高度的可持續產品或服務需求,而社會也形成一股普遍的綠色風氣。 阿里巴巴參與制訂中標院低碳標準 天貓推綠色專區 為完善中國的綠色低碳標準,引導商家綠色生產及方便消費者清晰選購,今年三月底,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標院)資源環境研究分院聯合阿里巴巴集團等企業,共同制訂及發佈17項綠色低碳相關的團體標準,涵蓋工廠評價、高效節能產品減碳量、綠色商品認證等範疇,從而提供更清晰可依的指引。包括天貓在內的阿里巴巴平台,將會逐步引入相關標準。 以《高效節能產品減碳量評估技術通則》團體標準為例,依托減碳科學計算以及企業能效標識備案公告數據,天貓會在冷氣機(空調)、雪櫃、洗衣機等消費電子產品類別,首次標識高效能產品使用階段對應的減碳數值,幫助消費者做出綠色決策。同時,消費者可在天貓新推出的減碳頻道「碳來電」,查看有關商品對應的減碳數值。 此外,天貓新推出「綠色領跑者」專區,協助消費者融入綠色消費。用戶透過淘寶APP搜尋「綠色領跑者」,即能進入專區搜尋到節省水電用量的家用電器、節能減排的電動汽車、運用環保布料的服飾等,涵蓋七個不同消費類別。「綠色領跑者」專區將會依據上述提及的綠色低碳團體標準之一《綠色商品認證原則》,結合中國認證認可訊息公共服務平台和企業標準領跑者管理訊息平台的相關訊息,遴選出「綠色領跑者」專區的企業。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環境分院院長林翎表示:「這是產業透過數位技術和商業模式的結合,撮合推動消費者使用減碳商品的嘗試。」 國家綠色產品評價標準化總體組組長馬林聰亦指出,阿里巴巴作為連接消費者與商家的平台企業,參與制訂標準不僅為中國綠色低碳商品生產提供重要依據,也能推動標準更廣泛地應用,引導商家對標生產,為消費者提供可知可感的減碳迴響。 閑魚五年間接收五萬噸衣服、2,300萬書冊 為鼓勵閒置物品再利用,二手商品電商平台閑魚於2014年面世,助消費者配對適合的資源。由2017年以來,閑魚總共接收約五萬多噸二手衣服、約2,370萬冊二手書、達366萬部手機、約145萬件大型家電。單在2020年,平台就成功幫助遺失一邊藍牙耳機的消費者重新覓得13萬個「另一半」,讓「孤獨」的藍牙耳機免於浪費及被棄置。 閑魚用戶也可以隨時回顧自己的減碳記錄,平台於去年12月試行碳積分計劃,除了幫助用戶追蹤碳足跡,還鼓勵用戶賺取在平台銷售、購買或回收物品時所獲得積分,從而採用更環保的生活方式。 去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發佈《2021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動報告》及碳中和與減排戰略,從自身營運、供應鏈上游及下游、雲計算等層面制訂一系列目標,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自身營運碳中和,並開創性提出「範圍3+」目標,聯合生態合作夥伴在2035年累計減碳15億噸。阿里巴巴希望能透過平台機制,推動及改變消費者、企業或商家行為,鼓勵雙方共同參與。例如在消費者層面上,促進他們消費綠色商品,促進他們選用綠色交通方式,促進他們充分地透過市場來交換閒置商品,繼而讓這些商品能夠被再利用。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作為一個獨特的平台營運者,阿里巴巴集團將聯動中國以至全球的消費者、商家及合作夥伴,攜手實踐『範圍3+』目標,於2035年前累計減碳15億噸,共同為全社會減碳做出貢獻。」 Lazada啟動LazEarth綠色行動 倡議減少塑料製品使用 為支持數位商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東南亞旗艦電商平台Lazada發起「LazEarth」行動,前期將側重於減少平台商品以及包裝過程中的塑料使用。Lazada將與平台品牌商城LazMall旗下70多個品牌和合作夥伴攜手行動,在5,000多款時尚和快消商品涉及的製造、包裝或運輸過程中,減少使用塑料製品,從而為東南亞消費者提供更多環境友好型的商品選擇。 Lazada Group首席戰略官Magnus Ekbom表示:「隨著電商產業越來越成為驅動東南亞地區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企業必須將可持續性發展置於公司戰略的核心,以推動建設更強大、更綠色的經濟體。LazEarth行動是Lazada持續致力減塑和環保的重要一環,希望能幫助消費者更接受並認可環保商品。」 從2021年起,Lazada透過其FBL(Fulfilled by Lazada)物流服務向合作夥伴提供由可持續包裝材料製成的「綠色包裹」,這些「綠色包裹」所使用的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紙箱,均以回收碎紙代替塑料填充製作而成。 除了解決廢棄塑料問題,Lazada還推動落實了多項合作和倡議,助力東南亞電商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在越南,Lazada 與國家貿易促進計劃合作,在新冠肺炎期間在平台上支持來自海陽農民的荔枝擴大銷售。這使越南的農民能夠從數位商務中獲益,並確保數位時代農業部門的長期增長。在印尼,Lazada Logistics 與 PT Smoot Motor Indonesia 合作,為物流一線人員打造了一支實用且環保的包裹運送車隊 Blue Vehicle。 Lazada集團首席商務官張承煥(James Chang)表示:「作為在東南亞建立長期可持續發展電商事業的承諾之一,Lazada深知可持續和價值創造對於業務持久發展的重要性。隨著LazEarth的啟動,我們期待建立更多合作夥伴關係,發起更多環保倡議,助力品牌、合作夥伴與消費者和我們一起共同肩負起環保責任,倡導可持續的購物消費習慣。」
A12 藝術空間
低碳商品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