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人文」新聞搜尋結果, 共 578 篇 ,以下為 1 - 24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雲林「浪居帶‧未來方舟」藝術浪潮不斷 聚焦環境永續與人文關懷

由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四縣市聯合舉辦「雲嘉嘉營視覺藝術連線」今年已經邁入第5年,雲林展區延續2023年「浪居帶」主題推出「未來方舟」計畫,從環境生態關懷出發,展出既國際又在地的當代藝術思維,即日起至11月24日於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展覽館展出,歡迎藝文愛好者前往參觀。   今年四縣市主題分別為雲林縣「浪居帶‧未來方舟」、嘉義市「親愛的大樹」、嘉義縣「嘉地深耕-梅嶺ing」,以及臺南市「加賀市友好城市交流紀念:小學生原畫×九谷燒繪皿展—地球」,其中雲林展區策展人邱俊達老師與台西藝術協會丁仁桐理事長、日籍藝術家杉原信幸等共12組國內外藝術家、古坑創樂子生活學院王毓琦負責人,以及許多在地的青年夥伴們攜手合作,集結去年的工作坊、論壇成果為基礎,將議題進一步聚焦在「方舟」意象,探討聚落、移動與相互連結的未來,並著重於共存場域的共創、萬物平等的對話以及文化遺產的保存,深度延伸成為今年「未來方舟」計畫。   「未來方舟」計畫以「邊界連結—停泊地」、「讓居連結—學習」、「未來連結—航行」三個子題切入,展區也拓展成三個主題展場,在文化觀光處展覽館由丁仁桐、吳炯韋、吳宗保、詹秋得的創作《夢想高飛》,九成材料取自海漂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如漁業使用的浮球、繩索、木材等,以此反思海洋垃圾的問題,也是對環境保護的深刻呼籲;台西海口庄藝廊展場的觀展重點為藝術家杉原信幸與麥寮國中同學共同創作的《海口波浪方舟ー串吊蚵的光巢》,不只是藝術家駐村創作的一部分,也連結台西的漁業歷史,探討人與自然的深層關係;古坑創樂子生活學苑的青年共創作品:《媒材永續-共創雲山海之聲》,是在地青年及社區居民使用自然素材、策展拆除之媒材,以永續為概念結合環境共創出屬於雲林山、海、平原之聲的地景裝置。 杉原信幸與麥寮國中同學共同創作的《海口波浪方舟ー串吊蚵的光巢》。圖/雲林文化觀光處提供 倪祥作品《吃飯睡覺洗澡等等丟》。圖/雲林文化觀光處提供 回顧「雲嘉嘉營視覺藝術連線」五年來,四縣市經由跨域合作,已經達成合作默契,也為雲嘉嘉營在地居民提供獨具特色的跨界聯展,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這五年間制度變化,從總策展人、雙策展人到今年的兩年期計畫、地方策展人各自發揮創意,結合地方特色打造當代藝術,做法也不斷進步,特別感謝雲林縣內眾多企業大力協助當代藝術在雲林的推廣,也讓雲林展區活動增色許多。歡迎雲林鄉親及喜好藝術的朋友們一同來看展,重新審視人們在自然中所扮演的角色,並尋回內心深處的那份情感與想像力。韓國大邱市達城郡郡長崔栽熏與議員參訪雲林展區。圖/雲林文化觀光處提供   雲林展區【浪居帶‧未來方舟】 展期: 113年11月2日(六)~11月24日(日) 展出地點: 雲林文化觀光處展覽館1-2樓 策展人: 淡江大學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邱俊達助理教授 參展藝術家/團體12組: 丁仁桐、王怡婷、吳炯韋、吳宗保、李怡志、林正偉、 周暉凱、杉原信幸、倪祥、詹秋得、許程崴製作舞團、陳雁蓉

文章來源 : 創世代傳媒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649 加入收藏 :
【品昕設計x OCID原里設計】2024瀋陽設計對話 馬靜自詮釋人文空間美學!

本文由OPEN編輯部撰寫    品昕設計總監馬靜自隨OPEN設計遊學團隊,於10月28日受邀前往瀋陽參觀OCID原里設計工作室,與原里團隊深度交流。雙方就室內設計領域交換各自的見解,研討國內外的設計經驗,並根據不同的在地文化如何影響設計理念,進行富有成效的探討與心得分享。     精築細琢 打造藝居新境   馬總監在交流會上以其深耕業界二十餘載的豐富經驗,深入分享他對當代室設的獨特見解,其強調:「設計細節的深挖,不只是停於表面的元素堆砌,更應該是在於線條、材質搭配的構思高度。」這番見解獲得在場設計師的熱烈共鳴。     細節鍊金 構築人文居所   於此次難得交流會中,馬總監更以多項經典作品為例,闡述從概念發想至實際落地過程,之中涵蓋設計理念、實務操作、文化融入等多層面,引發在場設計師們討論,激盪出精彩的思維火花。從馬老師的設計理念中,不難發現其對細節處理的謹慎態度,以及對居者需求的充分考量。他所追求的,正是將藝術性與生活場域的親切氛圍完美融合的美學境界。     ▲活動尾聲,馬靜自總監(上右一/下右四)和共同參與交流會的嘉賓合影留念。   欲見更多品昕設計作品,請至:https://www.openworld.tv/designer/in/aid/73.html#pageStart   OPEN Design動能開啟傳媒:https://www.openworld.tv/

文章來源 : 動能開啟傳媒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25 加入收藏 :
vivo首次亮相Kantar BrandZ 2024中國最有價值的品牌榜,強調科技與人文關懷

中國深圳2024年10月24日 /美通社/ -- 9月10日,2024年Kantar BrandZ中國盛典在上海舉行,傑出的中國品牌建設者齊聚一堂,討論中國品牌如何在新時代實現自我轉型和穩步增長。 當天,Kantar BrandZ 2024中國最有價值的品牌榜正式發佈,vivo作為新上榜品牌中的領頭羊,以53.75億美元的估值排名第34位。vivo因其在消費電子、5G通信、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創新而受到認可,還榮獲了「2024中國創新明星品牌」獎項,成為今年唯一獲此殊榮的科技公司。 隨著全球消費者對新體驗的渴望不斷增長,品牌通過投資新產品、場景、人群、地理和管道來開拓新領域。今年,vivo已經連續推出了多款旗艦產品,包括X Fold3系列、X100系列和V系列,取得了非凡的市場成功。vivo在10月14日推出了X200系列,展示了性能、AI、通信、顯示和電池壽命的全面升級,為高端旗艦智慧手機樹立了新的標準。根據Counterpoint、Canalys和BCI三大行業分析機構發佈的智慧手機市場資料,從2021年到2023年,vivo連續三年成為中國最暢銷品牌,並在今年上半年的市場份額中領先,凸顯了其在中國市場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技術創新為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提供堅實支援 vivo長期致力於設計、影像、系統和性能,形成了領先的技術能力。這些包括尖端創新,如BlueLM、BlueChip、BlueOS、BlueVolt和BlueImage[i],保持了vivo的行業領導地位和強勁的市場表現。例如,由BlueLM驅動的個人助理「BlueLM Copilot」,能夠快速理解使用者意圖並生成AIGC內容,或者在極寒環境下表現可靠的BlueVolt電池,體現了vivo對用戶滿意度的承諾。從捕捉生活瞬間到隨時隨地的電影製作,vivo對細節的精心關注為用戶提供了愉快的攝影體驗,旨在為用戶帶來快樂和幸福。vivo將繼續加強技術投資和突破,以推動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 科技點亮可持續未來 在科技與人文交匯的新時代,vivo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科技。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保持一致,vivo針對四大可持續發展方向:技術共用、綠色共生、價值創造和社區責任。公司致力於構建更具包容性的數字橋樑,實踐綠色發展理念,建立互利的價值生態系統,並為世界的幸福和美麗做出貢獻。 追求卓越,傳遞驚喜 去年11月,vivo推出了自主研發的BlueLM移動應用。今年10月,vivo在開發者大會上發佈了全新升級的BlueLM和OriginOS 5。隨著語音、視覺和多模態大模型的能力增強,使用者將體驗到更豐富的系統級和基於場景的應用,與BlueLM一起。 vivo的年度旗艦產品X200系列剛剛亮相,彙聚了BlueChip、BlueImage、BlueLM和BlueVolt,以全力為消費者帶來驚喜。 展望未來,vivo仍致力於引領行業,專注於以用戶為中心,努力使卓越的技術惠及所有人,從而通過終極體驗為用戶帶來美好的未來。 關於vivo vivo是一家基於設計驅動價值的科技公司,以智慧設備和智慧服務為核心。公司旨在構建人類與數字世界之間的橋樑。通過獨特的創造力,vivo為用戶提供日益便捷的移動和數位生活。 在彙聚和發展最優秀的本地人才以提供卓越表現的同時,vivo得到了包括深圳、東莞、南京、北京、杭州、上海和西安在內的研發中心網路的支援,專注于開發尖端消費技術,包括5G、人工智慧、工業設計、攝影等新興技術。vivo還建立了智慧製造網路(包括vivo授權的),年產智慧手機近2億部。截至目前,vivo已將其銷售網路擴展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憑藉其卓越的產品和服務贏得了全球超過5億用戶。 遵循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包括本分*、以用戶為中心、設計驅動價值、持續學習和團隊精神。vivo實施了可持續發展戰略,願景是發展成為一個更健康、更可持續的世界級公司。 *「本分」是一個描述做正確的事情和正確做事情的態度——這是對vivo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使命的理想描述。 有關更多媒體資訊和高解析度圖片/視頻素材,請訪問:https://www.vivo.com/news [i] 這些技術的可用性可能因地區而異。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70 加入收藏 :
孫智麗談 AI科技與人文共存發展

工商時報6月28日舉辦「2024看見台灣AI元宇宙未來已來高峰會」,邀請台經社社長孫智麗擔任論壇主持人。她指出「萬物AI時代來臨」,台灣擁有世界首屈一指的ICT生態系,具備非常好的AI產業供應鏈體系,催化AI計算力應用在各個領域,元宇宙生態系就是其中一項。 根據國際市場研究機構Statista估計,2024年元宇宙的全球市場價值已達1,305億美元;另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研究報告指出,年複合成長率達41.6%,估計到2030年在全球市場規模可達1兆美元,用戶數將上看26億。以元宇宙市場價值發展來看,目前仍以美國占比最高,根據臉書母公司Meta估計,到2035年,整個元宇宙商機可為美國創造7,600億美元的產值,將占美國當年度國內生產毛額2.4%。元宇宙科技主要應用領域,範圍涵蓋國防安全、醫療照護、糧食生產、工業製造、媒體娛樂、通訊傳播、建築以及教育等。元宇宙經濟的發展融合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區塊鏈及NFT等,除此之外,生成式AI更能加速元宇宙應用的發展。 這次的高峰會,主要由AI科技的產業應用、社區發展、藝術創作、沉浸式體驗、教育推廣等面向,探討跨界合作的可能性與新型態模式融入產業生態系及城市美學的發展與挑戰。而因應氣候變遷,各界重視的碳盤查,可充分利用AI工具來進行分析。由此可見,AI可以應用到許多領域上,帶來不同的發展。 AI與人文該如何發展與共存?孫社長認為運用AI科技進行創作,可以增加工作的效率,甚至提升職能水平,不過,AI之所以能夠被用來進行創作,需要搭配很好的提示值,而這些很好的提示值,往往源自於使用者或是創作者需有豐富的素養或底蘊,才能夠提出很精確的字詞;也因如此,當創作者具有不同的創意,給出富有意涵的提示值時,才能讓AI可以有效執行後端的工作,所以這部份還是回到創作的前提是需要具備專業素養、觀察力的培養、深度思考等要素。 孫社長總結,人類在不同階段的發展上,一直都會有新的問題或是需求,或許AI的出現,就是運用過去的數據來延伸幫助我們建立更好的社會,以及解決現階段所發生的問題,也希望藉由這些新的科技,帶領產業繼續成長與前進。 資料來源: 工商時報「2024看見台灣AI元宇宙未來已來高峰會」報導 #孫智麗  #台經社  #AI  #元宇宙  #產業發展

文章來源 : 台經社Bioeconomy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262 加入收藏 :
中法人文合作發展論壇在巴黎舉行

巴黎2024年5月5日 /美通社/ --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4日,中法人文合作發展論壇在巴黎舉行。與會中法各界人士表示,作為兩個擁有獨特文明的古老國度,中法加強人文交流合作,不僅有助於兩國擴大共識、深化互信,也將推動中法兩大文明與世界各國文明彼此成就,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這是5月4日在法國巴黎拍攝的中法人文合作發展論壇現場。新華社記者 任鵬飛 攝   5月4日,新華通訊社社長傅華在法國巴黎出席中法人文合作發展論壇並致辭。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 新華通訊社社長傅華在致辭中表示,本次論壇是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之際舉辦的一次人文交流盛會,對於推動中法媒體、智庫、企業等領域合作,促進中法兩國文化彼此交融、交流互鑒具有重要意義。 5月4日,新華通訊社社長傅華在法國巴黎出席中法人文合作發展論壇並致辭。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 傅華說,新華社長期致力於講述中法友誼故事、傳播中法兩國文化。我們願同中法媒體智庫等機構一道,共同堅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大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宣介中法兩國各領域合作成果,共同展示中法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現代文明的獨特亮點,共同拓寬中法人文合作發展橋梁,抓住中法文化旅游年、巴黎奧運會等契機,探索舉辦更多中法人文交流活動,推動兩國關系再上新台階。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說,人文交流始終是中法關系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不竭動力。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文化旅游年和巴黎奧運年「三年合一」,雙方計劃舉辦數十場盛大的文化、旅游合作活動,中法人文交流面臨新的重要機遇。相信在習近平主席和馬克龍總統的戰略引領下,中法關系在新的甲子必將呈現蓬勃生機和活力,中法人文交流與合作的蓬勃發展也將為雙邊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民意基礎。 法國國民議會法中友好小組主席阿洛澤說,文化是法中兩個不同文明之間最堅固的粘合劑。兩國建交以來的共同歷史滋養了豐富的人文交流,也帶動了其他領域的合作和發展,比如在經貿合作、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法中有著很多合作成果。今年兩國都舉辦了豐富的文化交流活動,相信這將有力推動兩國關系的發展。 中法人文合作發展論壇由新華社聯合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法國陽獅集團共同主辦,主題為「深化人文交流 弘揚『中法精神』」。中法兩國政府官員,聯合國機構、國際組織代表,國際主流媒體、智庫負責人以及兩國文化、企業界人士等約250人參加論壇。 當日,新華社還同陽獅集團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5月4日,新華通訊社社長傅華同陽獅集團全球首席財務官洛裡斯·諾爾德在法國巴黎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007 加入收藏 :
長庚大學設計創新 融合醫療、科技與人文展現特色

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系30位青年設計師,以「白色設計- White Design」為主題,即日起至5月7日在桃園捷運「A8藝文中心」舉辦設計學習成果展。本次展覽以「白」為元素,從「照護產品」、「數位安康」、「寵物健康」及「健康空間」等議題,詮釋跨域專業的共融與加値,具有多元意涵,歡迎大家走進白色世界,一窺醫療與設計共構的樣貌。 長庚大學工設系在A8藝文中心舉辦「白色設計」展,呈現學系跨域特色。 近年來長庚大學工設系致力培養跨域人才,所培育的青年設計師受惠於長庚醫療集團醫療專業的挹注,加乘所學及就業競爭力,不只顛覆傳統教育的思維框架,更以「人」為核心投入醫療設計實務。這次展覽重新檢視設計師對「醫療」的認知,透過使用者經驗與創新思維,打造全新的醫療體驗。 工設系指出,本次是以「白」作為「設計」對醫療的體驗,透過無邊界的跨域張力,集結了師生以創新思維來解決社會問題,共有66件作品。參展的青年設計師皆對跨域有著無比的熱情與想像,憑藉學習環境的優勢,激起醫療與設計的交織、碰撞及延伸,進而拓展更多的創新與創意。觀展者也將能在展覽中重新梳理對設計理解,「消弭」人們對醫療的距離與恐懼體驗。 「白色設計」展以醫療與設計共構的樣貌,呈現長庚大學工設系特色。 這次展出產品,學生梁芷嫙為高齡者所設計的「SpaceWalker」,其主要目的在於針對高齡長者下肢肌力不足所設計的一款新型助行器,無論是室內、室外還是樓梯,都能提供長者更大的自由和獨立性。此外,這款助行器堅固耐用、輕巧易攜帶且操作簡便,不僅為行動不便者提供支撐,還巧妙設計以輕鬆應對不同地面條件,讓使用者擁有安全舒適、無障礙行動的愉悅體驗。 另一方面,學生鄧永宜發現,曾有研究統計指出,在台灣,兒童牙齒矯正比例約佔七至八成,然而穿戴牙套後,口腔清潔變得更加困難,容易造成牙齦炎、蛀牙等問題。鄧同學於是針對戴牙套的學齡兒童設計沖牙機GuiRinse,透過改良噴頭以感測器偵測沖洗位置,搭配底部燈訊變換,可輕易判讀清潔程度,且刷牙全程情況都被記錄於輔助APP,連結父母手機,更能掌握孩童口腔清潔。 長庚大學工設系鄧永宜同學為戴牙套的學齡兒童設計沖牙機 GuiRinse。 本次展覽由長庚大學工設系主辦,教育部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EMI計畫辦公室以及桃園政府藝文設施管理中心協辦。除了創意展出,這次展覽亦安排國際設計學者獎座及英語設計簡報競賽,以培養學子於就學期間即能落實專業英語化,英語專業化,與未來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同時,也邀請產官學研醫專家一起探討醫療設計人才與產業需求,讓喜歡並關心設計議題的朋友,共同交流新的設計見解與認知。

文章來源 : 長庚大學秘書室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6669 加入收藏 :
2025 年 1 月 21 日 (星期二) 農曆十二月廿二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