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展覽藝文Trade Show

目前展覽藝文文章數, 共 1354 篇 ,以下為 1105 - 1128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我國獲選擔任全球最大研究機構組織RIN主席 經濟部促成年會首度移師亞洲 各國法人首長齊聚臺灣

經濟部於3月27日假臺北君悅飯店舉辦全球最大研究機構組織RIN首長年會,共有來自芬蘭、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等12間國際頂尖研發機構首長面對面交流深化國際合作。臺灣於2023年由工研院獲選擔任RIN主席,藉由擔任主席的機會,經濟部爭取將2024年RIN首長年會首次移師亞洲舉行,突顯臺灣在創新研發領域的深厚累積,獲得了國際認可。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表示,此次各國RIN首長代表蒞臨臺灣,與國內研發法人首長們共同交流國際科研發展策略,藉此機會,經濟部篩選國內研發法人機構共16項國際合作成果展示,並邀集15家國內研發法人參與交流及討論。期望透過此次交流,充分展現臺灣研發機構的創新研發實力,能為全球產業超前佈署,並可與國際研究機構攜手合作,共同解決全球面臨的挑戰。  本屆RIN主席、工研院資深副總暨協理蘇孟宗表示,此次在26日RIN首長年會中,討論聚焦全球性議題,包括如何因應如氣候變遷、人口老化和勞動力短缺等艱鉅挑戰,會後共同提倡:各國科研機構攜手建立緊密夥伴關係,彼此優勢互補,透過創新科技和共享資源,加速建構韌性社會,一起打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蘇孟宗進一步表示,在27日的會議上,聚焦全球創新研發策略與經營議題,提出「SUPER」理念,其中S代表永續(Sustainability),旨在共同規劃國際研究機構的永續發展路徑;U代表獨特性(Uniqueness),強調建立研究機構自身的明確定位與特色;P代表人才(People),強調培育出當代所需的跨國、跨域的創新研究人才;E代表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著重研究機構導入創業精神,以保持活力與彈性;最後,R代表韌性(Resilience),旨在協助各國社會建立韌性,期望攜手國內外法人夥伴,開發創新技術與解決方案,應對全球不同的挑戰。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很榮幸這次RIN首長年會,由工研院承辦,各應用研究機構首長前來臺灣進行商議及交流,可提升臺灣能見度,推動臺灣在科技合作、人才交流及區域鏈結等面向合作與商機。近年工研院積極鏈結國際科研組織,自2003年加入EARTO,攜手國際夥伴於2019年創建RIN,進一步強化與全球頂尖應用研究機構的鏈結,成為國際科研不可或缺的夥伴。此次RIN首長年會中討論到應對全球氣候變遷等嚴峻挑戰,工研院對此提出倡議,強調各國科研機構應建立緊密夥伴關係,透過創新科技和包括研究設施、數據和專業知識共享,提高研究的品質和效率,共同加速實現建構韌性社會的目標。工研院過去一直攜手科研夥伴進行跨國鏈結,例如: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和工研院共同進行「二氧化碳捕獲及再利用技術開發」,以減少全球碳排。工研院開發「易拆解太陽能模組」,透過與法國原子能暨替代能源研究院(CEA)驗證證明可抵禦極端惡劣氣候等,都是以合作創新突破,來解決挑戰的案例。  本次年會展示的16項國際合作成果,其中2項係與RIN頂尖研究機構合作,包括:紡織所與加拿大國家研究院(NRC)合作之「環保彈性導電漿料」,榮獲2022年愛迪生獎金牌;金屬中心與德國最大研究機構Fraunhofer 共同研發的「適應性自走機器人大型結構銲接技術」,提高銲接效率達90%以上,大幅解決缺工問題。這些成果皆為臺灣法人與國外研發機構合作之卓越範例,突顯技術司致力支持產業科技國際研發的成果。  RIN為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國際應用研發機構鏈結平台之一,透過此平台可鏈結包括:加拿大國家研究院NRC、法國國原子能及替代能原研究院CEA等全球16個頂尖研究機構,進行跨域交流。RIN成立於2019年,而在2023年首長年會中,工研院憑藉研發能量榮任RIN主席並成功爭取到RIN首長年會的主辦權,工研院在RIN力促全球科技應用與實務的交流,並創建RIN人才交換機制,實質推動國際科技合作與創新。發言人:經濟部產業技術司 周崇斌副司長聯絡電話:02-23212200#8121電子郵件信箱:cbjou@moea.gov.tw業務聯絡人:經濟部產業技術司 劉淑櫻科長聯絡電話:02-23212200#8150電子郵件信箱:syliu2@moea.gov.tw媒體聯絡窗口:經濟部產業技術司 紀懿珊研究員聯絡電話:02-23212200#8155、0910-660322電子郵件信箱:yschi@moea.gov.tw

文章來源 :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242 加入收藏 :
經濟部發展運動科技 推出科技棒球訓練系統 攜手紅葉少棒助偏鄉小球員重拾榮光

經濟部今(29)日於臺東紅葉國小舉辦「運動科技領航,再現紅葉風采」記者會,發表科技棒球訓練系統,去年導入紅葉國小,使部落孩子接受媲美職業球員的訓練資源,助紅葉國小棒球隊精準化訓練,不僅成功接軌國際運動科技浪潮,也在今年2月傳出捷報,紅葉國小棒球隊在臺東縣國小棒球聯賽獲得硬式組冠軍;另外工研院開發「VR歷史賽事體驗系統」,以虛擬實境重現紅葉少棒隊當年經典賽事,旅客可在臺東紅葉谷綠能溫泉園區體驗一日選手,期待透過運動科技結合數位觀光,打造臺東全新觀光勝地。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表示,花東地區是臺灣的培育搖籃,紅葉少棒更是臺灣棒球歷史的光榮起源。為了再創紅葉傳奇,經濟部攜手延平鄉公所、紅葉國小校長方穎豐,以紅葉國小為首個示範案例,導入由科技專案補助工研院開發「科技棒球九宮格」與「打擊手訓練分析」等運動感測系統技術,透過收集個人化數據,精準為球員制定投球與打擊之改善方針,提升球員成長黃金期的訓練效率。目前該技術已獲得國內職棒球團採用,而效力於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台灣棒球好手張育成,2023年在紅葉國小舉辦公益棒球營,亦與此套系統合作,以運動科技強化訓練效率。 立委陳瑩表示,臺東棒球運動蘊含堅持、奮鬥及傳承原鄉文化的重任,祖父陳耕元早年致力於臺東棒球的發展,很高興看到經濟部如今以運動科技強化原鄉實力,也幫助觀光場域數位轉型,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助原鄉產業升級,讓原民青年願意回到家鄉工作,實現原鄉永續發展的目標。 臺東縣政府代表表示,臺東是全國少數發展五級棒球運動的縣市,近年致力發展運動科技產業,帶來經濟動能與創造在地就業機會,希望藉此拋磚引玉,吸引職業選手回饋基層,讓原鄉小朋友獲得更多棒球資源,並以「大學長」張育成為目標,挑戰成為臺灣棒球明日之星。  經濟部協助部落的過程中也發現,紅葉國小每年須參加近30場比賽,不僅交通運輸負擔高,選手也因路程遙遠影響參賽意願,經濟部號召信華農特產、長壽田國際貿易公司、恆懋五金加工廠、山釜科技、義興醬業有限公司等中小企業共同響應部落關懷,協助解決交通問題,同時紡織所亦攜手台灣化學纖維、巧良實業及東肯企業共同捐贈紅葉少棒150套專屬訓練衣、壓力褲以及棒球襪,為推動臺灣棒球盡一份心力。 除了運動科技,經濟部將數位觀光導入原鄉,支持工研院開發「VR歷史賽事體驗系統」,讓旅客戴上VR頭盔,立即化身紅葉球員,重現1968年於世界少棒邀請賽中,紅葉少棒與日本明星隊關鍵一役的三個致勝時刻。目前進駐台泥紅葉谷綠能溫泉區,搭配園區方案進行體驗。另外工研院與資策會為活化紅葉紀念館經典文物,透過沉浸式擴增實境技術,讓歷史文物躍進數位世界,透過手機就能觀賞,快速瞭解紅葉歷史文化,此技術將在紅葉少棒紀念館登場,預計2024年第三季落成開幕,期待能透過數位科技,強化觀光景點的吸引力與豐富度,促進更多觀光人流進入部落,體驗原鄉部落的魅力。  科技應用原鄉層面多元,現場更展示智慧農工成果,經濟部補助工研院以原鄉特用經濟作物開發出多樣創新產品,如大和當歸養生飲及薰香、番茄公主麵、櫛瓜勇士麵、金釵石斛養生飲及養眼精華凍、山蘇麵及麵線、印加果精華液及洗髮液等,並藉由公所、生技商與跨區農會的協助,建構產業生態系,媒合原鄉部落業者、加工業者,以及行銷通路業者共同推廣在地好物,每年增加數千萬元以上產值,帶動原鄉整體經濟發展。 發言人:經濟部產業技術司 周崇斌副司長 聯絡電話:02-23212200#8121 電子郵件信箱:cbjou@moea.gov.tw   業務聯絡人:經濟部產業技術司 劉淑櫻科長 聯絡電話:02-23212200#8150 電子郵件信箱:syliu2@moea.gov.tw   業務聯絡人/媒體窗口:經濟部產業技術司 紀懿珊研究員 聯絡電話:02-23212200#8155、0910-660322 電子郵件信箱:yschi@moea.gov.tw   工研院行銷傳播處 許政榆 聯絡電話:03-5913713、0925-131590 電子郵件信箱:chengyu@itri.org.tw

文章來源 :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344 加入收藏 :
從改變到蛻變:國際獵頭帶你量身訂製職場晉升之道

隨著生成式AI浪潮衝擊,職場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該如何找尋並鍛鍊出自我的不可替代性?《影響力講堂x OMG talk》系列公益講座,由影響力教育基金會攜手與OMG宏盟媒體集團、104人力銀行以及晨悅健檢、守葳美學合作,聚焦於黃至堯博士提到的「職場晉升之道:掌握八大核心技巧」助職場人實現薪水翻倍。本月講座邀請到國際獵頭及海外職涯專家蘇盈如(Sandy)教你如何「量身訂製」個人生涯,成為職場贏家。 ▲蘇盈如(Sandy)以量身訂製-從改變到蛻變的生涯計畫為題進行演講。(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提供) 蘇盈如長期從事國際獵頭工作,對各行各業皆有深入了解。在講座中,她提到,當前的時代變遷迅速,產業的興衰常常在一夜之間。因此,我們必須不斷思考自己是否與時俱進、具備與時代接軌的能力。藉由分析2024年市場展望、勞動市場、人才市場以及工作模式的變化,她建議觀眾重新審視自身的優勢和核心技能,有助於打造自己在職場上的獨特價值。 ▲蘇盈如(Sandy)從市場需求切入職涯,多面向的思考包含產業、工作、人際…等,重新定位職涯與生活的目的。(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提供) 知名人力資源專家黃至堯博士開場指出,工業時代教育出大量且同質性極高的職業人才,然而在現今日益競爭的社會中,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讓人感受到你的獨特性。黃至堯博士提出「量身訂製」關鍵:創造價值、傳遞價值、獲取價值,必須能夠解決問題、創造效益,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蘇盈如進一步補充此觀點,認為掌握趨勢就是掌握商機,將自身作為商業模式來經營,並深化專業技能,以此為基礎做出長期的規劃,才能在變化中找到機會並迅速作出反應。 ▲黃至堯博士建議職場人把關注從企業轉移到個人,當個人認可超越企業平臺時,人脈與資源才有可能持續累積,進而成為可持續資產。(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提供) 面對觀眾提問,蘇盈如也分享了她對於轉換職涯的具體建議。她認為,首先要多了解市場趨勢,包括製造業、綠色商機和人工智慧等近年迅速崛起的領域。透過閱讀和研究相關議題,可以激發新的靈感和想法。在選擇就業方向時,則應關注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等因素,如綠色產業、勞動安全和企業社會責任等。此外,她指出,儘管AI的普及帶來了部分工作機會的消失,但對於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專業人才仍然極度需求。因此,具備相關專業技能的工作者應當積極探索這些新興領域的機遇。 蘇盈如以其豐富的經驗分享了個人成長和職涯規劃的觀點,鼓勵觀眾跨出舒適圈,放眼全世界。她強調,「影響力是回到自己的初衷,專注在你的價值觀上面,就會吸引到認同你的人。」《影響力講堂x OMG talk》系列公益講座,期待觀眾從每月講座中不斷學習和成長,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職場環境。

文章來源 : 財團法人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495 加入收藏 :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在朱銘美術館

▲2024/3/26~9/1臺灣當雕塑展,圖片業者提供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以「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中的「流形」為主題,聚焦臺灣的當代雕塑藝術。 策展人石瑞仁認為臺灣當代雕塑已從20世紀「現代雕塑」形式主義∕風格理論的「相濡以沫」,邁向「相忘江湖」的自由創新。 邀請十二位臺灣當代藝術創作者參展,希望透過他們風格迥異的作品,來鋪陳臺灣當代雕塑豐富多元的樣貌。 ▲流行:2024/3/26~9/1臺灣當雕塑展,搶先曝光。圖片業者提供 本展主題作品共分兩類:一是戶外區的大型雕塑,藝術家除了以此和現地的朱銘作品進行創意對話,也聯合為戶外展區打造了一種嶄新的藝術景觀。 其二是室內的雕塑作品展,參展藝術家各有個「自我表述」的專區,各區作品的展呈與動線安排,則是著眼於導引觀眾從中進行主動性的「對照欣賞」及「比較閱讀」。 突破雕塑的本質,擺脫雕塑創作的思維和實踐的基本課題,透過作品打造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跨世代的流形新定義,將傳統雕塑融合時代新概念:全球化的運作、不斷更新和優化的訊息網路、物流系統、科技應用媒體等,將量產思維的標準和制式化,發展至多樣化、分眾化、個人化,反向以使用者自行主導的逆向生產機制。 面對快速發展的當代視覺文化和感知習性,朱銘美術館立意自今年起開辦「臺灣當代雕塑展」,宗旨在推介當代意趣鮮明的雕塑家,匯聚質量俱佳、令人耳目一新的當代雕塑佳作共同展出,也希望藉此在藝術工作者與觀眾之間,積極搭建有利於雙向溝通對話、相互支持的文化橋樑和社會通道,進而讓大眾發掘雕塑藝術的新視野。 宣傳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MgrmWPBbqs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展覽日期|2024.03.26-09.01展覽地點|朱銘美術館第一展覽室、本館、兒童藝術中心、戶外展區展覽資訊|https://pse.is/5nk9gw策展人|石瑞仁參展藝術家|王振瑋、林舜龍、林鴻文、陳妍伊、陳奕彰、康延齡、莊普、彭弘智、黃步青、達比烏蘭.古勒勒、蔡潔莘、賴永興。 (按中文姓/名筆畫排列)展覽資訊|https://pse.is/5nk9gw

文章來源 : 民生電子報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236 加入收藏 :
首位獲得膠彩工藝專利之當代藝術家辜琪鈞 ,一起來認識她的4個關鍵字!

熟悉藝術的朋友,或多或少都能提起當代藝術家辜琪鈞的幾個作品。她的創作,極少有藝術家能如同她這般,用超脫靈魂直面自己,更重要的是——堅守本心十年如一日。出身台灣台北,鄰舍藝文氣息濃厚的新店長大,隔壁鄰居為台灣知名導演吳念真,父母也經常往來許多藝術界人士,並培養辜琪鈞學習繪畫與音樂,耳汝目染下也立志成為一名藝術家。 在書畫藝術漸漸式微,辜琪鈞推甄錄取選擇冷門科系台藝大書畫系就讀,後經過多種實驗開發新型膠彩工藝,創新的新型專利技術為首個膠彩新型專利,在創作她的新系列,自2015年以膠彩系列入選博藝畫廊新秀後,此系列大幅度受到品牌邀請合作,如2016與統一集團聯名的花茶系列,2018與伊莎貝爾喜餅合作的系列,後又以此系列與日成集團和CAMA CAFE合作藝術家聯名款商品。且讓我們透過5個關鍵字,來認識這位藝術家。 #膠彩專利 膠彩藝術傳統上是中國的重彩畫顏料,在日本稱之為日本畫,台灣稱為膠彩畫,使用的都是相同的材料與繪畫技法,有時因國家文化的發展而略有不同。辜琪鈞在台灣藝術大學膠彩畫課程習得,這裏是辜琪鈞膠彩專利的起點,當時她的膠彩老師是蘇守質。她利用與品牌產品結合的優勢,將手染宣紙、裱褙技法與剪貼等,融合多種技法於其中…,立場鮮明、手段直接、圖騰畫與觀眾產生奇妙關係;人們總能在她的創作中,望見最平靜的時空。 #永續繪畫 永續發展在近年成為顯學,辜琪鈞以自己的膠彩(礦物顏料)系列加入英國畫廊氣候聯盟,邀請其他民眾一起關注綠色和平為永續發展推動的減緩氣候變遷、全球源頭減塑、守護生物多樣性等環境專案,讓「永續目標」不會流於口號,藝術也不只是使用奢華昂貴材料紙上談兵,而能轉化成對環境與人類有所助益的具體行動,邁向永續的美好未來!膠彩畫剛好使用的是能永續發展可分解並對環境無害的永續繪畫材料。 #作品 回顧辜琪鈞的藝術,有許多教人難忘的創作,好比《花之圓舞曲》系列中,她發表了大幅巨作,現場解析花朵跟畫作的關係,分享生命的體驗等,令人難忘。福爾摩沙藝術博覽會的參展作品,她創作了橫幅的膠彩作品,因此展而獲得統一集團收藏;在高雄中華賓士的藝術合作發表中,辜琪鈞現場擺放了幾張新作,在高雄愛樂的合作展示下,進行音樂與視覺藝術的演出盛宴。在法國羅浮宮藝術博覽會中展示的花之圓舞曲系列,因材質特殊、帶有日本風格、圖騰化的展現也獲法國駐台辦事處收藏,日本駐法藏家收藏,法國企業家收藏。 #獎項與展覽 雖說她曾獲得台灣藝術文化獎(首獎)、在學時期等大大小小的獎項數不勝數……,辜琪鈞的成就其實早已無需獎項加持。細數她最近幾年皆擔任全國獎與國際獎的評審委員,自2018年起便至法國、義大利、德國、美國等歐州各地展出。主要展覽有:2022 Art Capital Paris 法國巴黎大皇宮藝術博覽會、2022 義大利威尼斯ANIMA MUNDI 2022 – VISIONS藝術博覽會、2021 one art taipei 台北藝術博覽會、2016 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FORMOSA ART SHOW、2015 韓國釜山國際藝術博覽會、2014 台灣藝術家博覽會. 台北新光三越 。 辜琪鈞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永續發展的承諾,成為當代藝術界的耀眼之星。她的作品不僅在國內外展覽中引起極大迴響,更透過與知名品牌的合作,將藝術與生活緊密結合,為觀眾帶來全新的體驗與啟發。不斷探索創新,以膠彩專利技術出圈,打造出獨一無二的系列,她的成就不僅在於藝術創作本身,更在於將藝術與永續發展理念融合,為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與啟示。期待未來,辜琪鈞將繼續在藝術道路上探索前行,為世界呈現更多驚喜與感動。

文章來源 : 蝶映藝術文化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548 加入收藏 :
台灣創新科技的引領者 - 「營養師輕食」再攀高峰!「嗜酸乳桿菌 TW01」榮獲俄羅斯莫斯科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金牌及大會獎

「營養師輕食」的嗜酸乳桿菌 TW01(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TW01) 在俄羅斯莫斯科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上獲得金牌及大會獎,再次為台灣的創新科技添上一筆光彩。這一成就不僅是對公司研發實力的肯定,更是對創辦人江欣樺營養師多年來堅持的品質與誠信的最好回饋。     江欣樺營養師作為「營養師輕食」的負責人和研發者,一直秉持著「上樑正了,下樑自然就不歪」的理念。始終以客觀、正確的態度回答消費者的問題,並參考文獻、每批檢驗來開發和保護產品。即使在成本高於市場的情況下,公司也堅持以合理的價格提供產品,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     嗜酸乳桿菌 TW01 的獲獎不僅是對公司研發團隊的肯定,更是對台灣營養領域創新能力的展示。這項產品不僅在國內受到廣泛好評,更在國際舞台上展現了台灣在營養領域的高水準。     「營養師輕食」秉持著「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初心,期許在百年之後依然能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的產品。江欣樺營養師表示,這條路或許很遠,可能需要如履薄冰般八十年的努力,但公司將不忘初心,繼續為台灣人的健康與幸福而努力。     此次獲得金牌及大會獎是對「營養師輕食」的肯定與鞭策,公司將繼續努力不懈,不斷創新,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健康美味的選擇。     台灣發明商品促進協會會長施養隆表示,「營養師輕食」除了此次在俄羅斯莫斯科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的獲獎,在去年的法國艾菲爾發明競賽中也斬獲金牌及加拿大國際大獎。這一連串的殊榮凸顯了「營養師輕食」在台灣創新科技領域的引領地位,為台灣的科技發展再次添上一筆輝煌的筆跡。

文章來源 : 台灣發明商品促進協會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674 加入收藏 :
2025 年 1 月 15 日 (星期三) 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