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大陸港澳China Business

目前大陸港澳文章數, 共 1825 篇 ,以下為 1777 - 1800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應科院於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大放異彩 囊括16獎項

香港2025年4月13日 /美通社/ --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 (應科院) 於第50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成績斐然,榮獲16個獎項,其中包括1項評審團嘉許金獎、4項「金獎」、7項「銀獎」及4項銅獎。今屆獲獎項目涵蓋人工智能、三維晶片、5G通訊、區塊鏈、視覺感測等前沿技術領域,惠及各行各業和市民大眾。 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對此深感高興:「這份成績單不僅是對香港科研實力的國際認證,更是對我們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工作的肯定。」他指出,國家及特區政府全力推動創科發展,為業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應科院將繼續積極配合施政方針和發展策略藍圖,促進「政產學研投」合作,冀把港產科技帶到全球應用。 「每項獲獎發明都是科研團隊不懈努力的成果,亦印證了他們在高質量研究方面的卓越表現。」應科院署理行政總裁及首席科技官黃莹博士欣悉這些直擊行業痛點的解決方案廣受評審歡迎。他表示:「我們會繼續以科技提升城市競爭力,並讓更多人分享到科研成果,以回饋特區政府和業界的大力支持。」 其中兩項得獎項目由應科院與港鐵合作研發,計有榮獲評審團嘉許金獎的「自動隧道檢測系統」,以及金獎的「智能電力管理助手」。 「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於4月9至13日舉行,是表揚創新發明的年度盛事,雲集全球頂尖科研學者,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今年匯聚超過1,000項來自45個國家及地區的創新發明,並由國際專家評判團選出各獎項。 應科院各獲獎目詳情如下: 獎項 得獎者 發明名稱及描述 金獎 吳智偉 李淑玲 優化運算微型機器學習平台這個微型機器學習獨立裝置使用了優化卷積神經網絡架構(CNN)和演算法,專為低資源、低電力和低延遲環境而設。CNNs廣泛應用於人工智能應用,如邊緣裝置上的語音命令識別。通過專門設計用於通過區塊浮點運算減少計算複雜度的硬體平台重新構想。微型機器學習硬體設計用於通過區塊浮點降低計算複雜度。這個硬體平台帶來新構想,即以區塊浮點作計算,以降低運算複雜度。 金獎 王岳琳 王子祺 張春 鑽石顏色自動分級連續生產線這款高度精密準確的自動化鑽石顏色分級機器,能夠連續評估鑽石且差別少於0.5級。這項革命性技術利用客觀內部參考標準來評估裸鑽顏色級別,消除人為主觀誤差,令寶石業的估值流程更為標準化。 金獎 田美靜 尹廷熙 苗彩云 駱南 唐學燕 蔣金波 基於動態混合頻率空間載波偏折術的3D檢測系統這套高解析度動態3D缺陷檢測系統,專為新能源產業中的薄膜檢測需求而設。相較於傳統的2D檢測方法,這套系統在精準識別可能導致電池短路或過熱的3D缺陷方面,表現更為卓越。同時,它亦適用於動態生產線上各類鏡面表面的檢測,確保生產線運作可靠且功能全面。 銀獎 郭慧民 巫文超 劉晋杰 胃部膠囊內窺鏡自動控制系統此革命性膠囊內視鏡系統,提供自動化和精準的胃部檢查解決方案。系統運用了尖端控制演算法和3D重建技術,提升診斷準確度,同時大幅降低成本,使胃腸評估更為普及,讓更多病人受惠。 銀獎 王彥 李濤 楊永琪 人工智能運算的高效數據儲存方法這項突破性解決方案革新人工智能運算,解決日益增加的數據儲存需求和能源消耗問題。此創新技術針對人工智能的數據特性,高效壓縮和分配資源,大幅減少儲存需求和能源使用,為明日科技帶來更智慧、更永續的數據管理方式。 銀獎 董穎 王曉東 曾佑佑 王宜 關鍵5G應用的自主連接套件在自動駕駛車輛和智慧城市等關鍵5G應用中,穩定性對避免因停擺而要付出高昂代價至關重要。這項創新技術具備自動重連功能的串流控制傳輸協定(SCTP),能有效增強物流通訊,確保及時庫存更新和高效營運。藉着卓越的連接性和韌性,此技術能減少開支和營運效率低的問題。 銀獎 陳尋 劉麗琼 王子舟 招溢利 5G遠程起重機控制以及工地覆蓋方案提升建築工地安全建築業愈來愈多採用先進技術,包括起重機控制系統和物聯網感測器,以提高安全性和效率,這有賴穩定的上行傳輸技術。藉着動態上行資源分配技術,結合5G上行效率、頻寬部件切換和基於DMRS的多用戶調度,這項創新發明有效改善通訊品質和頻譜效率,應對行業挑戰並提升工地安全。 銀獎 許顥瀧 陳卓均 朱星華 蘇棟哲 用於多模態交通數據理解的生成式預訓練大型交通模型這項開創性發明使用生成式預訓練模型的交通數據理解方法,這項發明包括從多模態數據收集、通過分詞化進行特徵提取,到全面的模型預訓練方法。透過分析這種新穎的數據語言,研究人員能夠理解和預測各種交通因素如何相互影響,革新城市交通分析和規劃。 銀獎 談銘威 Malik SaadSULTAN 朱秀玲 陳建龍 具備靜態捕捉模式的動態視覺感測系統這項先進技術突破傳統動態視覺感測器(DVS)的限制,重新定義視覺感測系統的應用範疇。透過整合先進光學技術、人工智能和創新模組化組件,系統能無縫檢測動態和靜態物體。精巧省電的設計,絲毫不減其動作識別的精準度,堪稱現代感測技術的重大突破。 銀獎 談銘威 潘錦豪 姚智奇 鄒文滔 華培淞 鄭國星 陳建龍 光學數位編碼-解碼系統本發明結合光學方法與數位編碼技術,革新印刷材料的安全防偽措施。系統運用共振波導光柵(RWG)進行圖像編碼,並採用角度複用和非週期性衍射光柵技術,大幅提升圖像辨識度。這精密系統不僅加強了安全驗證流程,更確保各種數據的保密性,為防偽挑戰提供高效的解決方案。 銅獎 曾廣衡 謝經緯 呂諾言 超聲波回波包絡檢測方法突破性的超聲波回波包絡檢測方法問世,顯著改善「訊噪比」(SNR)和感測器晶片效能。積體電路設計公司現可善用這些客製化解決方案以進行精確檢測,創造巨大產業機會,特別是這技術能強化汽車超聲波感測器的安全特性,讓道路更為安全。 銅獎 林燦輝 鄭文源 張紫如 張偉倫 元宇宙和線上服務身份驗證的非同質化代幣這個基於區塊鏈的身份認證系統,藉NFT連接Web3、區塊鏈和現實世界身份識別,並透過可驗證憑證實現。用戶可證明帳戶和錢包的所有權,記錄保存在不可變的區塊鏈上。該系統採用複雜的密碼學和零知識證明,加強數碼環境中第三方身份確認的隱私和安全。 銅獎 韓志定 朱祺鈞 許黎 李亞承 彭欐楷 余濤 結合視覺和文本特徵的PDF文件語義解析系統與方法這項創新解決方案革新PDF文件解析,並透過引入文件版面分類模型,以統計規則對圖像、版面和文本等元素進行分類。它採用語義恢復技術處理複雜元素,並跟從文本結構規則處理組織分層,加強跨行業應用自然語言處理(NLP)時的準確性和可用性。 銅獎 林沛豪 何子鋭 李文迪 徐靜儀女士 古偉昌 城市噪音污染監測的演算法和邊緣運算方法這項尖端解決方案能即時進行噪音監測,並建立連接邊緣運算裝置和分散感測器的強大通訊平台。它具備自動化、分散式智能噪音檢測和分類功能,採用CNN+Shift+Pitch引擎進行精確識別。這個結合了LoRa和4G技術的雙重通訊網絡,優化了城市環境中的數據傳輸和頻寬效率。 圖片下載:https://bit.ly/3XZj9FZ 應科院於第50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勇奪16個獎項,包括1項評審團嘉許金獎、4項「金獎」、7項「銀獎」及4項銅獎。應科院署理行政總裁及首席科技官黃莹博士祝賀各得獎科研團隊。 -  完  - 關於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0年成立,其使命是透過應用科技研究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應科院的主要科技研發領域可歸納於五個技術部門,包括:先進電子元件及系統、人工智能及可信技術、通訊技術、智能感知與控制技術、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而技術研發主要應用在六項重點範疇: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新型工業化及智能製造、數碼健康科技、專用集成電路及元宇宙。 多年來,應科院致力培養研究及創科人才,並憑着其技術創新及對工商業界和社區的傑出貢獻而屢獲國際殊榮。應科院至今已將逾1,500項技術轉讓給業界,並於中國內地、美國及其他國家獲授超過1,100項專利。如欲查閱更多資訊,請瀏覽www.astri.org。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288 加入收藏 :
2025年中國(廣州)國際傢俱博覽會閉幕

參展商數量、觀眾人數和國際參與度均實現增長 廣州2025年4月8日 /美通社/ -- 第55屆中國(廣州)國際傢俱博覽會(簡稱「2025年中國家博會(廣州)」)於3月31日圓滿落幕,在展會規模和參與度方面均創下新紀錄。今年的展會以「設計向新力」為主題,展覽面積達85萬平方米,在參展商數量、觀眾人數以及國際參與度方面都實現了顯著增長。為期八天的展會吸引了創歷史新高的4900多家參展商,迎來了187個國家和地區的363825名專業觀眾。值得一提的是,國際參展人數達到56794人,比2024年的峰值增長了10.91%,創下了新紀錄。 民用傢俱展區展示了美學、智能睡眠科技和戶外生活方面的創新設計。展會重點展示了可持續材料和智能家居解決方案方面的新興趨勢,彰顯了現代設計與傳統工藝的融合。 辦公及商用空間展區聚焦可持續發展,展示了面向工作空間、醫療保健和教育環境的前瞻性解決方案。展會強調綠色創新,展示了低碳辦公設計和人工智能賦能的商業空間,反映了行業向生態環保發展的轉變。 中國廣州國際傢俱生產設備及配料展覽會(CIFM/interzum guangzhou)展示了智能製造、五金解決方案和可持續材料方面的進步。展會以新一代生產技術為特色,彰顯了行業從大規模生產向高品質工藝的轉變。 設計仍然是今年展會的核心,展會設有一系列全面的專業展館。民用傢俱展區設有當代設計展示區,促進了中國與國際設計師之間的深度交流,助力本土品牌走向全球舞台。此外,專門設置的戶外傢俱、餐飲和起居區以及辦公解決方案展區豐富了整體展會佈局。而且,12 個主題設計展覽匯聚了設計師、策展人和媒體專業人士,共同探討可持續發展、數字創新和文化美學方面的趨勢。 展會還舉辦了升級後的「華鑽之星」頒獎典禮,表彰行業先驅,倡導高質量的生產標準。與此同時,100多場行業領先的論壇匯聚了設計師、重點品牌和媒體代表,共同探討家居美學的未來發展方向。 智能家居和可持續發展是本屆展會的兩大重點,智能家居解決方案、適老化養老創新和低碳生活理念成為展會焦點。展會還展示了竹製傢俱和可持續材料,彰顯了展會踐行綠色發展的承諾。 隨著中國家博會(廣州)持續連接全球市場,今年的成功彰顯了行業在創新、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增長方面的強勁勢頭。 欲瞭解更多詳情,請訪問:https://www.ciff-gz.com/en/.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308 加入收藏 :
根據一項重大研究顯示,2022年有超過三百萬名兒童死於抗藥性相關的感染

一項突破性研究今日於2025年ESCMID全球會議上公布,顯示2022年全球超過三百萬名兒童因抗藥性(AMR)相關感染喪命。 奧地利維也納2025年4月13日 /美通社/ -- 該研究強調了在東南亞和非洲等高負擔地區,亟需制定區域性和全球性的策略來控制兒童抗藥性(AMR)問題。抗藥性(AMR)對兒童構成重大威脅,因為兒童對感染極為脆弱。由於產品開發延遲,兒童對新型抗生素配方的獲取往往更加有限。 研究數據顯示,僅在2022年,東南亞有超過752,000名兒童,非洲有659,000名兒童死於抗藥性相關併發症。許多這些死亡與使用「觀察類」抗生素(具有高抗藥性風險的藥物)以及「儲備類」抗生素(針對重症、多重藥物抗藥性感染的最後手段治療)有關。 「觀察類」和「儲備類」抗生素並非用作一線治療,應僅限於真正需要的病患使用,以維持其療效並減少抗藥性發展。 在2019至2021年間,東南亞「觀察類」抗生素的使用增加了160%,非洲則增長了126%。在同一時期,東南亞「儲備類」抗生素的使用增加了45%,非洲則增長了125%。 全球超過三百萬名兒童死亡中,有兩百萬宗與使用「觀察類」和「儲備類」抗生素有關。 「儘管使用『觀察類』和『儲備類』抗生素的增加可能是為應對抗藥性感染的上升所必需,但這些藥物使用量的急劇上升帶來了幾個嚴重的長期風險,」該研究的共同作者Joseph Harwell教授表示。「這些藥物的使用增加,特別是在缺乏仔細監管的情況下,會提高抗藥性的風險並限制未來的治療選擇。如果細菌對這些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將幾乎沒有或完全沒有替代藥物可用來治療多重藥物抗藥性感染。」 多個因素導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抗藥性(AMR)問題的嚴重性,包括醫院過度擁擠、衛生條件差以及防疫措施不足,這些都助長了抗藥性病原體在醫療環境和社區中的傳播。 Joseph Harwell教授進一步指出:「死亡率已經處於令人擔憂的高水平,將會持續顯著上升,尤其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那裡對替代治療和先進醫療干預的獲取可能有限。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在區域和全球層面上採取緊急而協調的行動。」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430 加入收藏 :
丹麥政府向 Norne Thorning Storage 批出勘探牌照,評估於日德蘭半島進行二氧化碳封存的可行性

丹麥哥本哈根2025年4月13日 /美通社/ -- Fidelis New Energy, LLC 旗下公司 Norne Thorning Storage ApS(下稱「Norne」)宣布,已獲丹麥氣候、能源及公用事業部批出 Thorning 地質結構的勘探牌照。Norne 將隨即展開勘探工作,收集有關該地質結構的必要數據,以全面評估其作安全永久二氧化碳封存的適用性。若證實結構合適,項目有望於 2030 年前投入運作。 Norne 將作為 Thorning 勘探牌照的營運商,與代表丹麥國家的合資夥伴 Nordsøfonden 共同合作。若數據收集與評估確認 Thorning 地質結構適合作安全及永久的二氧化碳封存,Norne 與 Nordsøfonden 將擁有獨家權利申請二氧化碳封存牌照,惟須獲得丹麥能源署(DEA)的最終批准。在建立任何二氧化碳封存設施前,除了須成功取得封存牌照外,亦必須獲得所有相關的環境許可,並符合所有財務及安全規定。 Norne Climate Impact 總裁 Lars Bo Christiansen 表示:「此勘探計劃經過周詳設計,旨在深入了解深層地質結構及其安全、永久封存二氧化碳的潛力。我們的獨家地下與鑽井合作夥伴 Ross,憑藉其對丹麥底土的豐富經驗,在規劃是次工作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計劃內容包括對環境影響極微的大範圍地震感測器空中測量、廣泛的三維地震勘探,以及鑽探勘探井和評估井。」 獲批 Thorning 勘探牌照是 Norne 的一個重要里程碑。Norne 自 2021 年起得到 Fidelis New Energy, LLC 的支持,並於 2023 年獲歐盟委員會選定為歐盟「共同利益項目」(Project of Common Interest, PCI)。將 Thorning 地質結構納入 Norne 項目,將有助丹麥及歐盟進一步實現其脫碳目標,並有望為關鍵的難減排工業提供綜合的二氧化碳減排方案。 「我們期待與丹麥能源署(DEA)及 Nordsøfonden 緊密合作,共同勘探丹麥地下的二氧化碳封存潛力,期望將 Thorning 發展為一個安全的二氧化碳封存地點,」Fidelis New Energy 聯合創辦人兼總裁 Bengt Järlsjö 表示,「是次獲批牌照再次彰顯丹麥在脫碳領域的領導地位,有助丹麥以至歐洲的工業界達成顯著的減排目標。自 2021 年起,我們一直積極聯繫丹麥政府、地方部門、奧爾堡港,以及丹麥與歐洲各地的業界夥伴。我們的願景始終是推動有效、安全的陸上碳捕集與封存政策,並為丹麥及歐洲構建高效、具成本效益的二氧化碳基建設施。」 對二氧化碳進行地質封存的勘探與潛在開發,對丹麥實現其 2030 年及長遠減碳目標至關重要。Norne 與丹麥及歐盟區內需要透過二氧化碳封存以達成脫碳目標的業界代表,進行了長期而深入的磋商,形成了共同設施的概念,讓丹麥與歐盟的排放源共用設施,從而顯著降低二氧化碳減排的相關成本及環境足跡。Norne 項目支援多種二氧化碳運送模式。設於奧爾堡港的二氧化碳接收站,將可處理來自丹麥、波羅的海地區及歐洲其他排放源的二氧化碳。 關於 Norne:Norne,亦稱 Norne 碳封存中心(Norne Carbon Storage Hub),包含二氧化碳接收設施、輸送管道及封存庫,旨在安全、永久地封存來自生物源,以及水泥廠等難減排工業的二氧化碳。Norne 的目標是為丹麥及歐洲的工業界提供服務,處理其因缺乏碳捕集與封存以外的其他減排選項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更多資訊,請瀏覽 www.norneccs.com。 關於 Nordsøfonden:Nordsøfonden 為丹麥國營的地下資源公司,負責優化丹麥地下資產的潛力,為社會創造價值。其業務涵蓋兩大範疇:開採石油與天然氣,協助保障能源及原材料供應。同時作為國家代表參與所有地下碳封存牌照項目,致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更多資訊,請瀏覽 www.nordsoefonden.dk。 關於 Fidelis:Fidelis 為一家能源基建公司,專注發展低碳或負碳強度產品及碳捕集與封存(CCS)相關基建,致力推動脫碳進程。Fidelis 運用其專利技術應對氣候變化與能源安全的挑戰。Fidelis 總部設於美國侯斯頓,並在丹麥哥本哈根設有辦事處。更多資訊,請瀏覽 www.fidelisinfra.com 關於 Ross EnergyRoss Energy 為丹麥一家擁有 30 年經驗的公司,提供全面的油井管理與地下工程服務。公司業務遍及丹麥與北歐,成功執行的項目涵蓋油井工程與管理,以至碳封存等多個領域。Ross Energy 將其在石油與天然氣領域的專業知識,應用於地熱能及碳捕集與封存(CCS)項目,有助降低項目風險,促進可持續能源方案的發展與成熟。公司提供由設計到鑽探的一站式服務,確保營運安全,同時把握更廣泛的綠色轉型所帶來的機遇。更多資訊,請瀏覽 www.rossenergy.dk。 傳媒聯絡:info@norneccs.com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369 加入收藏 :
生產力局成立「出海服務中心」 聯合三大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已擁三大初期成功出海案例

助力企業拓展全球市場 鞏固香港國際科創樞紐地位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4月11日 -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正式成立「The Cradle 出海服務中心」(「出海服務中心」),並將聯合中關村京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及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助力企業拓展全球市場。同日舉辦「企業出海發展論壇」,匯聚超過500位政、產、學、研、投各界領袖,共同探討企業國際化策略與市場機遇。「出海服務中心」設置於生產力大樓,為本港及內地科創企業提供一站式專業支援,涵蓋國際技術標準對接、產品本地化與國際化技術支援、知識產權管理及保護、海外法規等核心領域,助力更多本港及內地企業成功出海。 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香港要「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香港擁有「一國兩制」和「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可助力企業在本地試點新產品和營運模式,為進入海外市場做好準備,是本港及內地企業出海的理想平台。生產力局結合技術專長與國際網絡,可支援企業與符合國際標準的市場對接,提升企業全球競爭力。 新成立的「出海服務中心」將展示三大科創公司的初期成功出海案例,包括馭勢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北京雲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海服務中心」致力於充分利用生產力局在國際標準測試、應用研發、場景落地和智能製造等方面的豐富經驗,並發揮香港在知識產權、供應鏈管理、貿易融資及ESG等方面的優勢,協助企業在智能製造、綠色轉型及數碼化方面升級。生產力局將與各夥伴共同為企業探索海外新機遇,打造全方位的出海支援網絡。 「企業出海發展論壇」暨「出海服務中心」成立典禮由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祖恒議員主禮。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致開幕辭時表示:「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科技發展,一批又一批的創新科技企業相繼湧現,企業在云云競爭中尋求新突破和新商機,『出海』成為很多國內企業的重要發展策略。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貿易樞紐,正加快建設國際創科中心,並具備『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成為企業出海的理想平台。『出海服務中心』有助促進創科資源互補互通,加快科技與產業創新的融合發展,並協助企業從香港走向國際,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國際創科中心的地位。」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祖恒議員致歡迎辭時表示:「生產力局一直致力推動新型工業化,協助企業升級轉型。我們積極配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覆蓋數以萬計企業的京津冀、長三角及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創新主體聯手,協助科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資源與渠道。過去十年,生產力局已在大灣區完成逾1,400個智能化項目,並推動『9+3+1發展計劃』設立服務基地與研發中心,支援中小企高質量出海。在『全球南方』經濟體迅速崛起下,我們期望通過『出海服務中心』聯同各界合作,共同創建及壯大香港及内地企業出海的生態圈。」 中關村京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常務副總經理張凱先生表示:「生產力局出海服務中心的成立意義重大,該平台將為北京科技企業拓展更廣闊的國際空間,提供更全面的支撐服務,協助先進科技成果邁向世界。我們期待與生產力局繼續攜手,搭建更多國際交流橋樑,培育優質項目,協助北京企業在世界舞台綻放光彩,共創輝煌未來。」 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慶教授表示:「長三角國創中心始終致力於建構開放融合的創新生態,協助企業國際化發展,目前已培育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研發載體和科技企業。未來我們將與生產力局持續深化合作,發揮香港區域優勢,並以『出海服務中心』幫助長三角企業突破出海瓶頸。進一步發揮長三角產業和創新優勢,攜手打造『長三角培育+香港服務+全球市場』的出海新範式,推動更多企業高質量『走出去』」 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王德保先生表示:「出海服務中心依托生產力局的國際化平台優勢,可以提供企業從技術驗證到海外落地的全鏈條支撐,將成為企業出海的重要橋樑。大灣區國創中心將積極深化與各大創新樞紐的協作,協助內地企業突破國際市場的技術壁壘與挑戰,加速新質生產力成果的高質量發展與全球化應用。」 企業出海發展論壇聚焦全球化創新機遇 在同日舉辦的「企業出海發展論壇」上,圍繞全球市場趨勢、技術創新以及政策資本對接這三大議題,與業界著名講者進行深入交流與探討。議題圍繞企業全球布局的創新戰略和挑戰進行討論,探討如何結合技術合作、善用專業服務、法規支援,部署可持續的國際化發展路徑,為企業拓展新興市場注入新動能,部署全球化發展戰略。 Hashtag: #HKPC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關於香港生產力促進局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是於1967年成立的法定機構,致力以世界級的先進技術和創新服務,驅動香港企業提升卓越生產力。生產力局作為全國最具規模,以市場為導向、領先科技與綜合製造服務的國際新型研發機構,以創新科技推動香港及大灣區新型工業化,成就新質生產力發展,全面促進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及智慧城市;並提供全方位的創新方案,以提升企業生產力和業務效率、減省營運成本,令企業在本地和海外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生產力局積極與本地工商界及世界級研發機構合作,開發應用技術方案,為產業創優增值。透過產品創新和技術轉移,成功讓研發成果商品化,製造商機。多年來,生產力局的世界級研發成果獲得廣泛肯定,屢獲本地及海外獎項殊榮。 生產力局亦致力為中小企和初創企業提供即時和適切的支援,並提供各類未來技能發展課程,讓企業及學界掌握最新數碼及STEM技術,以加強人才培訓,提升香港競爭力。如欲瞭解更多詳情,請瀏覽生產力局網頁:www.hkpc.org。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211 加入收藏 :
EarthDaily Analytics 將於今年夏天推出首個衛星,在世上最先進的地球觀測變化偵測系統達到重要里程碑

EarthDaily Constellation 解鎖廣域變更偵測的力量,在高影響產業中提供無與倫比的價值 英屬哥倫比亞倫比亞溫哥華2025年4月11日 /美通社/ -- 地球觀測 (EO) 數據與分析的全球領導廠商 EarthDaily Analytics(簡稱「EarthDaily」)今天宣佈,其開創性的、由 10 顆衛星組成的地球觀測衛星 EarthDaily Constellation,其發展達到重要里程碑:公司成功將其首次酬載 (Payload) 與 Loft Orbital 的 Longbow 衛星總線之一整合,並已完成太空船級的環境測試。這項成就是一項重大躍進,並為今年夏天發射進入軌道的首顆 EarthDaily Constellation 衛星掃除障礙。 準繩度與效能的完美結合 —— EarthDaily 的衛星在 Loft Orbital 位於科羅拉多州戈爾登 (Golden) 的設施中進行熱測試,模擬嚴苛的太空條件,以確保從第一天起就能做好任務準備,並保持數據完整。 EarthDaily Constellation 準備在人工智能 (AI) 時代重新定義何謂地球觀測,釋放廣域變化偵測和每日全球重訪的力量。部署後,EarthDaily Constellation 將為高影響力的產業提供具有關鍵價值的高質量見解、發掘營運效率、識別並降低新興和未實現的風險,以及以市場上以前無法達到的規模,還有對世界的深度見解。 EarthDaily Analytics 的行政總裁 Don Osborne 表示:「我們的使命是為業界和政府提供所需工具,以作出明智的變革性決策。EarthDaily Constellation 將提供無與倫比的高質量數據和見解,衝破地球觀測的樊籬。多年的規劃、突破性的科學和頂尖創新,在這艘非凡的地球觀測衛星上完美體現。在達到此重要里程碑後,我們正致力於從根本上改變監測和了解地球的方式,最終使客戶能夠更好地實現各自最關鍵的目標。」 EarthDaily 與 Loft Orbital、ABB 和 SpaceX 等業界領導者合作,以可靠、創新及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提供地球觀測 (EO) 解決方案。此衛星採用 Loft 的 Longbow 衛星平台,源自經過飛行驗證的 Airbus Arrow bus 平台。 「首顆衛星的成功整合與測試,證明了 Loft 的太空基礎建設模式,以及我們與 EarthDaily Analytics 建立的穩固合作關係。我們迫不及待地想在今年晚些時候登上墊子,開始發揮 EarthDaily Constellation 的全部潛力,」Loft Orbital 營運總監 Alex Greenberg 表示。 ABB 是一間領先全球的工程公司,在 EO 儀器方面實力一流,正在提供和整合 EarthDaily 的高精度光學成像酬載。ABB 憑藉支援頂尖太空任務,例如 NASA/NOAA Joint Polar Satellite System 聯合極地衛星系統,以及一系列創新私營衛星項目的經驗,為這項商業優先計劃注入久經考驗的實力。 ABB Measurement & Analytics Business Unit 太空與國防系統總監 Marc-André Soucy 表示:「與 EarthDaily 團隊密切合作開發這革命性的地球影像酬載,是一段令人興奮的旅程,目的是提供卓越的影像質量和資料準繩度。 EarthDaily Constellation 衝破了傳統系統和現代立方體衛星的關鍵限制,提供日常科學級的圖像,可簡化複雜性、降低風險,並支援全球規模的關鍵決策。 EarthDaily Analytics 簡介 EarthDaily Analytics 是地球觀測領域的全球領導者,提供數據和洞察力,讓各行各業和政府能夠作出明智決策,創造更具可塑性的未來。透過推出破天荒的 EarthDaily Constellation,此公司正在徹底改變我們如何監察、了解及與地球互動的方式。 聯絡方法:有關更多資訊,請瀏覽:www.earthdaily.com/constellation聯絡方式:Bryan Degnan, IGB Group (BDegnan@igbir.com; +1-646-673-9701)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538 加入收藏 :
2025 年 7 月 10 日 (星期四) 農曆六月十六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