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平科技大學勇奪1金4銀1銅 ITEX國際發明展展現創新實力
TIPPA特派員/吉隆坡報導
修平科技大學於2025馬來西亞ITEX國際發明展再創佳績,榮獲1金4銀1銅的優異成績,充分展現該校在智慧科技、永續創新與文化資產保護等領域的研發實力與創新能量。本次獲獎作品涵蓋古蹟預警監控、AI車輛辨識、智慧灌溉與無動力自發電等多元主題,突顯該校跨領域整合與實務導向的教學成果,獲得國際評審團高度肯定。
金牌作品《具古蹟預警保護機制之漏水潛勢監控系統》由修平科技大學許耿禎教授與賈炎叡講師指導學生陳泓毓、廖湧翔、張睿晨、王義茗、阮黃南、祝原煌、范氏玉映與黎氏青草共同完成,針對木造古蹟屋頂裂縫漏水問題,結合導電感測器、物聯網與雲端技術,開發可擴充九點的貼片式監測裝置,能即時記錄濕度並建立智慧預警機制,已於台中霧峰林家宮保第實地測試,實證可有效減少人力巡檢、提升文化資產保護效能。此作品亦為本校「漸入家境、南以啟齒」USR計畫的衍生成果,許耿禎教授與賈炎叡講師攜手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合作推動古蹟保存,並以該園區為實踐場域,指導台灣籍、越南籍與印尼籍學生進行跨系合作,展現修平科大於古蹟保護意識培養及跨文化交流的深耕成果。更具意義的是,這也是本校首件由新南向國際專班學生代表學校參與國際發明展並榮獲金牌的作品,充分體現修平科技大學在國際化與永續創新上的實力與承諾。
銀牌作品《用於停車管理系統的快速車牌偵測與識別》由修平科技大學凃新南助理教授、湯雲欽助理教授、余建政副教授以及學生林祐陞共同參與。此作品針對傳統車牌辨識技術在解析度不足與光影變化情境下的不足,提出一種以機器學習為基礎的智慧辨識系統。透過影像抓取、資料排序與輸出等模組協同運作,即使在惡劣影像條件下亦能準確識別車牌號碼,顯著提升辨識率與應用效能。
銀牌作品《車輛辨識系統之人工智慧方法實現》同樣由修平科技大學凃新南助理教授、湯雲欽助理教授、余建政副教授與學生鄭育謙共同完成。本系統利用人工神經網路的學習與泛化能力,結合圖像正規化與分類模組,有效解析各種條件下取得的車輛影像。系統特色在於可自動偵測車牌區域並依據標準化參數進行分類,確保車輛特徵判別的準確性與即時性。
銀牌作品《機械手臂式馬桶刷除垢裝置》由修平科技大學洪志強教授精心研究。此裝置結合機械手臂、感應器及電控元件,利用智慧控制技術精準操作刷具,有效達成馬桶除垢任務。該創新設計具備高度自動化及實用性,不僅提升清潔效率,更減少人力需求,具備良好的應用潛力,能為智慧家庭及自動清潔設備市場帶來突破。
銀牌作品《可調式植物滴灌裝置》由修平科技大學張兆村教授領軍,指導學生王義茗與王梣旭共同參與。裝置專為器皿種植設計,採用可調式滴灌結構有效控制供水量,確保水分均勻分布於植物根部周圍。其滴灌範圍內水量差異低於百分之五,能節省高達百分之六十六的用水量,且滴灌管路緊貼土面,裝置易拆卸清潔,兼具環保與實用性,是植物節能高效灌溉的優質方案。
銅牌作品《無動力自發電物件位移機構》由修平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吳家宏副教授、賴柏言助理教授、林家永講師指導,並由學生陳文銘與張宸愷共同參與。作品融合Karakuri機巧設計與自發電技術,開發出無需外部能源的自動運輸系統,透過重力驅動物品滑落並利用磁鐵切割線圈產生電能,供應警示燈使用。此系統不僅提升自動化與安全性,更具備節能效果,展現永續製造的應用潛力,特別適用於製造業場域。
台灣發明商品促進協會(TIPPA)會長施養隆表示,修平科技大學師生在ITEX展的出色表現,不僅顯示該校長期耕耘創新研發的成果,也讓世界看見修平科技大學的實力與潛力。期待這些具備市場化潛力的作品能進一步推向應用與商品化,為臺灣創新發展注入新活力。
以上新聞投稿內容由 台灣發明商品促進協會 全權自負責任,若有涉及任何違反法令、違反本網站會員條款、有侵害第三人權益之虞,將一概由 台灣發明商品促進協會 承擔法律及損害賠償之責任,與台灣產經新聞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