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邊緣 AI 安防儲存的轉捩點:從 I-NAS 看見未來科技的三大演化方向

文章來源 : 仨咖多媒體設計工作室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399 加入收藏 :

當 AI 與儲存設備相遇,不再只是效能上的疊加,而是邁向智慧系統的躍進。

Millitronic 近期推出的 I-NAS,不僅僅是一台具備 AI 功能的 NAS,它更揭示了邊緣運算、資安應用與永續科技三大領域正在融合,並共同推動未來科技場域的演化。

AI 與儲存設備的融合:從被動紀錄到主動判斷的轉變

傳統的監控系統,角色多半是「資料接收者」與「儲存者」:接收鏡頭影像、儲存紀錄、等待人工查閱。但 I-NAS 改變了這個模式——透過 ARM/NPU 的邊緣運算架構,這台設備不只儲存資料,而是能在本地即時完成姿態辨識、人臉辨識、行為異常偵測,並觸發電子圍籬警報。

這種「即時感知-即時分析-即時反應」的系統架構,預示著邊緣 AI 裝置將取代傳統中控主機,成為 AI 事件中樞,特別適用於高風險、封閉或無人場域。未來 AI 模型模組化、微型化的趨勢,將讓類似 I-NAS 的裝置成為城市基礎建設的基本單元。

去雲化架構興起:在地智慧部署取代集中式依賴

I-NAS 將本地 AI 運算與高容量 SSD 儲存整合,支援 RAID 備援、64TB 可擴充容量,意味著用戶可以不經過雲端伺服器,就能完成事件偵測、影片儲存與事件搜尋回放。這不僅提升了資料安全性與隱私,也回應了企業對於「去雲化」的需求。

尤其在醫療、教育、政府、軍事等單位,雲端依賴正快速受到挑戰。本地智慧儲存將是「高敏感資料場域」的必然趨勢,而能獨立運行 AI 分析與安全監控的設備,會是其中最核心的科技支撐。

ESG 與低功耗運算:AI 技術導向永續化落地

I-NAS 最大的工程優勢之一,在於低於 18W 的滿載功耗,比起傳統 x86 架構系統節能達 60%。在追求 AI 效能的同時,也不忽略能源效率與碳足跡管理,這正是 ESG 架構下科技產品的新標準。

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的 AI 邊緣設備若無法同時兼顧「效能」與「能源指標」,將無法被大量導入智慧建築、智慧城市與 ESG 專案中。I-NAS 不僅以「能效比」作為設計核心,更實現高性能 AI 識別、多串流處理與即時告警等任務,證明「低耗能」不再是效能的犧牲,而是一種升級的選擇。

結語:I-NAS 是產品,更是技術路徑的信號燈

從 I-NAS 的推出,我們可以明確看見科技演化的三條路徑交會於此:AI 本地化、儲存智慧化、設備永續化。這不只是監控產業的突破,更是AI 與物聯網融合場景中的縮影。

未來,每一個路口、每一個社區、每一個無人設施,都可能部署像 I-NAS 這樣的「智慧守門員」──具備思考能力的設備,將會是下一個十年的基礎設施。

詳情請見官網:https://www.millitronic.com.tw/news_detail/22

以上新聞投稿內容由 仨咖多媒體設計工作室 全權自負責任,若有涉及任何違反法令、違反本網站會員條款、有侵害第三人權益之虞,將一概由 仨咖多媒體設計工作室 承擔法律及損害賠償之責任,與台灣產經新聞網無關。

Tags :
2025 年 6 月 25 日 (星期三) 農曆六月初一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